登陆注册
9195100000031

第31章 运筹帷幄、铁马金戈——谋臣勇将之谜(7)

主将潘美也支持王侁的主张。杨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个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答国家。现在大家责备我避敌,我不得不先死。”接着,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儿都没有。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原来杨业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经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王侁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他怕让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离开了陈家峪;等到他们听到杨业兵败,又往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

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领部下转身与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但是辽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杨业身边只有一百多个兵士了,他含着泪,高声向兵士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

兵士们听了这些话,再看看杨业浴血奋战的情景,感动得都流下热泪,没有一个愿意离开杨业。最后,兵士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浑身是血,还来回冲杀,杀伤了几百名敌人。不料一支箭飞来,正射中他的战马,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来。辽兵乘机围了上来,把他俘虏了。

杨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他在辽营里,绝食了三天三夜,就牺牲了。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自然也感到十分难过,把潘美降职处分,王侁革职查办。

杨业死后,他的后代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的战争中都有赫赫战功。他们一家的英勇事迹受到人们的传诵和赞美,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发展起来的。

起义军首领黄巢下落之谜

黄巢(?-884年),唐末农民战争将领,曾建立大齐政权。黄巢出身盐商家庭,进士不第。公元875年,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荷泽市西南)起义,响应王仙芝。黄巢转战各地,王仙芝兵败被杀,遂自称冲天大将军。公元881年,起义军进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884年6月,黄巢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兵败自刎。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曾率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克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大齐政权,坚持斗争达十年之久。唐僖宗中和四年(884),起义军最终归于失败,黄巢本人的生死结局也随之成了谜。历代探究者不乏其人,但至今难以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说黄巢兵败被杀。《旧唐书·黄巢传》曰:“黄巢入泰山,徐帅时博遣将张友与尚让之众掩捕之。至狼虎谷,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此说认为,黄巢兵败退至山东泰山狼虎谷,被外甥林言所杀。

一说黄巢计蹙自杀未果,最后请林言帮助结束生命。《新唐书·黄巢传》记载这一史实说:“时博遣将陈景瑜与尚让追战狼虎谷,巢计蹙,谓林言曰:‘我欲讨国奸臣,洗涤朝廷,事成不退,亦误矣。若取我首献天子,可得富贵,毋为他人利。’言巢出也,不忍。巢乃自刎,不殊,言因斩之,及兄存,弟邺、揆、钦、秉、万通、思厚,并杀其妻子,悉函首,将诣溥。而太原博野军杀言,与巢首俱上溥,献于行在、诏以首献于庙。”这种说法比较详细地描写了黄巢兵败被杀的过程,认为林言不忍下手,黄巢最后自刎未遂,才由林言受托毙其命。

一说黄巢兵败后遁逸为僧。这种说法主要以野史、笔记小说为依据,认为起义军战败后,黄巢没有死,而是虎口脱险,做了和尚,并得以善终。其理由:

一是,官修或钦定的史书决不敢直书黄巢遁逸得脱之类的事,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值得怀疑,借助于野史、笔记小说的零碎记载,从中可以寻找更符合事实的答案。

二是,宋朝邵博在《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中,早已指出:“唐中和四年六月,时普(溥)以黄巢首上行在者,伪也。东西二都旧老相传,黄巢实不死,其为尚让所急,陷太(泰灿狼虎谷,乃自髡为僧得脱,往投河南尹张全义。”从实情看,若说林言杀黄巢于狼虎谷,献首于徐州,两地相距约五、六百华里,快马也要三天路程,而徐州至成都行在所,相距三、四千里,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也需二十天。当时又值盛暑,“函首”恐怕早已腐臭不堪了,更何况黄巢兄弟六七人,难言其中就没有与黄巢状貌类似者。

三是,宋朝人王明清《挥麈后录》转引陶谷《五代乱离纪》说,黄巢遁逸后落发为僧有诗云:“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邵博也说,他曾多次到相传黄巢舍居过的洛阳南禅寺游览,见壁上画有黄巢服僧衣之像,“其状不逾中人,唯正蛇眼为异耳”。据时人说,寺中更有故写真绢本尤奇,黄巢题诗其上云:“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凭栏干看落晖。”尽管另一位来人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指出,流传的所谓黄巢诗作,是取唐诗人元稹的两首《智度师》诗拼合而成,但他对黄巢有可能遁逸并未加以否定。

四是,宋人多种笔记认为,黄巢兵败后遁入空门,做了和尚,又依河南尹张全义,舍于洛阳南禅寺,最终迁居明州(今浙江宁波)的雪窦山,法号“雪窦禅师”。张端义的《贵耳集》还说,黄巢“临入寂时,指脚下,有‘黄巢’两字”。南宋时,雪窦山上尚有黄巢的墓,每年邑官遣人祀之。黄巢兵败遁逸后的事迹,被描绘得如此细微生动,因此黄巢未被杀害的可能性也就存在。然而,若想确定黄巢的结局,尚有待新史料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

为什么称寇准为“蜡烛少爷”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景德元年,辽军大举侵宋,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与辽立澶渊之盟,起了稳定局势的作用。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当过宰相,被史学家称为颇有建树的名相和政治家。

寇准小时候,常常站在擅长书法和绘画的父亲身旁,极有兴趣地看父亲写字作画。6岁那年,父亲说:“孩子,我送你一套笔砚,你也学着写字,好不好?”

“好呀!”寇准高兴得跳起来。

从此,寇准便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写毛笔字了。他自己磨好墨,把纸铺开,照着父亲写的字,一笔一划地临摹,从不潦草,天天这样。

与此同时,寇准也读书了。

父亲看他很用功,就当面对他母亲夸奖说:“准儿真是个乖孩子。是啊,从小有志气,长大才会有出息呀!”

寇准受到夸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白天读书写字,到了夜里继续点着蜡烛读书。

有一天夜里,母亲一觉醒来,发现寇准的屋里还有亮光,窗户纸上映出他坐着读书的身影。她心疼极了,就走进去说:“你看什么时候了,快睡觉吧。”

寇准说:“我不困,让我再看一会儿。”

母亲“呼”地把蜡烛吹灭,寇准这才不得不上床去睡。

母亲怕儿子累坏了身体,第二天到寇准的房间,只留下一支蜡烛,把多余的全“没收”了。

这天晚上,寇准在烛光下看书。当蜡烛快燃光时,想再燃一支,不想找不到蜡烛了,他去向母亲讨,母亲说:“你每天晚上只能用一支蜡烛,用完了就睡。”

寇准急得直跺脚,哀求母亲,但母亲好说歹说就是不允:“孩子,我这是为你好,怕你累坏了小身子骨。”

“真是多余,我身体壮实得很,怕什么呀!”寇准对母亲不服。

急中生智,寇准想出办法来了,去向仆人讨。他跑进仆人的房间,客气地说:

“给我几支蜡烛好吗?”

仆人见他客客气气的样子,都愿意给他蜡烛。

这样,寇准又可以夜读了。

可是,寇准老是向仆人讨蜡烛,仆人们就有些奇怪了:小少爷不向老爷和夫人要,怎么总向我们要蜡烛呢?有的人就问他。听他一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更加愿意给他蜡烛了,并且此后都亲切地叫他“蜡烛少爷”。

这事母亲一直被蒙在鼓里。她以为儿子反正只有一支蜡烛,夜里读书不会读得很晚的,所以,夜里也就不大注意寇准什么时间就寝了。这样,就使寇准当了多年的“蜡烛少爷”,多读了许多书。由于他一面刻苦读书,一面坚持锻炼身体,平常生活极有规律,所以,头脑里有了丰富的知识,身体也很棒。

这位“蜡烛少爷”,在他19岁那年,由于才识超群,被当时的皇上宋太宗看上了。而这个皇帝选官,一向喜欢年纪大的人,此次选中年轻的寇准,实在是很破格的了。

包拯错判之谜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

传说中的包公简直是个神,任何复杂的案件,经过他的审理,总能水落石出。任何狡猾的罪犯,在他的逼问下,总是原形毕露。他明察秋毫,谪奸发覆,洗冤雪枉,因而赢得“包青天”的称号。一部洋洋洒洒、50余万言的《包公案》讲述了包公许多精彩的断狱故事。其实,这些断案故事绝大多数都是后人虚构添加的。

确实见于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的断案,是他在天长县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农民将一件割牛舌案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但是包拯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如果让那个农民把牛杀了,就触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会进一步告发。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机智。

包拯在历史上当然不至于只断过上面这个案件,可惜其他的案例在史书上没有留下记载。包拯是人不是神,他不是时时事事都能做到“明察秋毫”的。他也有过失误,有过被人愚弄的事情。历史上倒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在他任开封府知府时,有个人犯了法,按法律规定,应当杖脊。于是犯人贿赂了包拯身边的小吏。小吏深知包拯的性格,乃对那个罪犯说:“明天你见到包大人,他必定先交给我审问,你别的话不要说,只管喊冤自辩,我自有办法。”第二天,罪犯来见包拯,包拯果然吩咐这个小吏审问。罪犯按照小吏的提示,只是喊冤,自辩不已。这个小吏故意装出盛气凌人的样子,大声呵斥道:“少废话,给我老老实实地受杖!”包拯生平最恨以强凌弱,如今看到小吏这样狐假虎威,不禁大怒,当场将小吏打了17杖,而对那罪犯却从轻发落了。包拯这样做,其目的是想压一压小吏的气焰,殊不知却中了小吏之计,为他所卖了。

一心报国的李纲为何却屡屡遭贬

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福建邵武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

在宋廷一派慌乱的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他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造卫星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人造卫星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人造卫星的作用、功能、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航空航天技术等。
  •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是一套科普类图书,旨在通过介绍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来向大众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大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这本《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由刘芳主编,为其中之一。
  • 天文地理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天文地理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本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标题提问简单明了,正文讲述精炼扼要,一问一答,相得益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正文还有趣味小版块,是对主要内容的适当补充、引申、扩展、点评、启发和引导等,用以开拓思维和引导知识,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行星撞地球的传说

    行星撞地球的传说

    天体与地球的撞击危害着地球上的生命物种,在人类文明期间地球被强烈撞击事件也曾有发生。本书站在科学的角度全面地介绍了行星和地球之渊源、宇宙天体遇到的所有不幸、流星、陨星和不明飞行物的来访,以及火山、地震事件和地球未来的命运等天文知识。希望让广大青少年和天文爱好者学习更加丰富全面的天文知识,掌握开启天文世界的智慧之门!
  • 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

    低碳生活: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

    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让我们的爱更宽广,更包容,更细致吧!
热门推荐
  • 不朽道门

    不朽道门

    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道火不熄,魔种永传。古井通幽地,明月鉴我心!一段道门的传奇从此展开...........
  • 双星记洛兰篇

    双星记洛兰篇

    这是一个魔法与科技交织的世界。一个叫做“唐诗”的少年,无意间从一个叫做泰瑞亚大陆的地方来到了这块叫做洛兰的大陆,开始着一段不朽的传奇。一个不太冷的女子手里握着一柄断剑,剑名“放逐”。一个到处找人打架身材火爆性格火辣的女剑手,阴魂不散。游走在刀尖上的那位刺客哥哥来历不凡。那个冷酷流浪的剑客,划船不用桨,杨帆也没有方向。没空刮胡须的枪手是个大叔。拿着小熊卖萌的女孩是个萝莉。还有两家伙不太对付,一个挽弓如寒月,一个牵着一头白色的野猪,她们都是寒冰血脉,两个冰山美人。喝不醉的酒鬼,舞着刀的剑圣,吃橘子的海盗,一个瞎子却看得很是通透……
  • 越天神

    越天神

    天地间分为人界,战神界,九幽玄冥界,狱界。狱界大举进攻战神界,人界,先灭神后灭人!狱界的顶峰——狱尊,和战神界的五大守护天神,展开了破天之斗,最后,五大守护天神以萧冰为首,以魂为媒介,以6大圣物的力量封印了狱尊,但是五大天神也失去了永生之力。现如今封印松动,狱尊即将终破封印,战神界无法,人界天神转世开始了拯救两界的旅程……
  • 九界之神与神

    九界之神与神

    九界:灵山、天堂、冥界、天庭、地狱外加妖魔神人,构成了德诺星系的九大界。这里,没有唯一的主角,也不曾有过天下的一统。有的,只是无数修道者;有的,只是无数追寻自己的道的心。神与神:有人说,神是文明的终点。不,神是文明的开始。当军团降临西天界,圣山崩塌,天堂尽毁,复仇者们奋起反抗。他们能否成功?当西天界的各个势力凝聚起来时,又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
  • 绝世天道之剑神归来

    绝世天道之剑神归来

    一代少年剑神因爱,因败而弃剑,又因一场穿越,来到天道大陆。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且看一代剑神如何披荆斩棘?如何看待自己的前生今世?又如何对待自己内心的情感?
  • 透骨生香

    透骨生香

    我们不是坏孩子,我们只是少了那么点正青春的能量而已
  • 禁岛日记

    禁岛日记

    杨越在海边被捡到,不省人事遍体鳞伤,醒来后发现自己置身一座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上,且记不起任何个人信息,失忆的杨越被告知他再也不可能离开这座岛。在这座名为监狱岛的孤岛上,所有人都在反抗自己的命运,杨越作为一个失忆者,又有怎样的命运在等待他?他的未来又在哪里?
  • 天魔脉

    天魔脉

    他,是一个天赋极高的脉气高手,无缘无故回到了300年前,在这个时代,他脑袋装着的都是未来至高的脉术,甚至是禁书中的脉术!他是否能凭借自身的实力,傲然群雄?坐拥江山美女呢?
  • 蜜宠小辣妻:老公,求放开

    蜜宠小辣妻:老公,求放开

    晚上,夜都酒吧的包厢里。苏念喝的绯红的白皙小脸扬起已经僵硬的笑,朝里面的几个中年男人挥手:“不好意思,我去下卫生间马上就回来。”
  • GD给你权世界的幸福

    GD给你权世界的幸福

    【戳进来~~】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权大大的书,因为喜欢所以写了,如果那里写错了,还望家人指点,姑娘我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