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5300000001

第1章 在北京”耙雪’”的日子(1)

爱情是女人的生命。被人宠爱,是女人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她苛刻地要求男人全心全意地爱自己,而男人却做不到,这是女人的悲哀。我踏着满地打印好的稿纸,走近了雪儿。一束温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映照着雪儿栀子花一样美丽的脸庞。雪儿斜倚在钢架转椅里,嫩白圆润的胳膊十分随意地搭在扶手上,乌黑的长发散开来,瀑布般向脑后倾泻着。她微微仰着头,用一种非常女性的柔和的目光注视着我,脸上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我坐在雪儿对面一把棕色的皮椅里,一股白玉兰花一样的幽香顷刻扑面而来。这令人怀念起大学的校园,雨中的白玉兰飘荡出沁人肺腑的馨香。我进去的时候,雪儿正在工作,桌上的一台“联想586”电脑屏幕泛出梦幻般的蓝光,雪儿仿佛刚刚从自己精心构筑的梦境中走出来,眼睛里闪烁着迷蒙的色彩。

每抛掉一张,我就多了一份轻松,好像马拉松又跑完了一段距离。我并不想再回头看一眼,因为这时候,我已经太累,几乎精疲力竭,对任何多余的付出都感到厌倦。

只有当一天下来,我再也跑不动了,或者体内的生物钟强迫我歇息,就像裁判下令停止比赛之后,我赤着脚,踩在厚厚的稿纸上,来来回回地走动,才感到一份惬意和充实,觉得这一天没有虚度。

我蹲下身,把稿纸一页一页地捡起来,就像在捡拾着一个又一个日子,整整齐齐地叠好,收藏在抽屉里,似乎我的生命得以借此延长,我的青春在无数个读者的灵魂里闪光。

我沉醉于倾诉。我不清楚自己的这种倾诉有没有感动过别人,但是我知道我常常感动我自己。

雪儿侧面向着我,右手搁在电脑的键盘上,指缝间夹着一支细长的“摩尔”香烟。她抬起左手,象征性地拢了拢鬓发。缅甸玉打制的翡翠镯子和纯白的月牙形宝石耳环交相辉映,在我眼前射出几道亮丽的弧线。

你一定看过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彦的那本书,一本挺有意思的书,书名更有意思,叫《跳,跳,跳》,连续三个“跳”,字体一个比一个大。

日本就是一个时刻想跳的民族。

大江健三郎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辞中称,日本是一个暧昧的民族。这种观点,我不能苟同。大江健三郎是想借“暧昧”一词在世人面前掩饰日本民族的特征。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二战以后,日本的身份和处境的确有些暧昧,但其民族本质并非“暧昧”,而是“跳”,跳得更高,跳得更远,不然,不会有今天的日本。

《跳》一书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周刊的专栏作家,用中国时下流行的术语说是自由撰稿人,这位潇洒的自由撰稿人幽默地戏称自己每天的写作为文化耙雪。

我很欣赏这个词。文化耙雪——既富有诗情画意,又折射出一缕人性的温馨。你很容易联想起童年,联想起那些下雪的日子,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沙沙沙的声音由远而近……多么浪漫!纯美!

这种“文化耙雪”使我如痴如醉,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命形式。

在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清晨,窗外的合欢花的花瓣上悬坠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绚丽的朝霞筛过密密麻麻的树叶照射过来,映亮了窗台上一束火红的玫瑰。

我穿着柔软的睡袍,光着脚,双手捧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一边慢慢地啜饮,一边在书架前漫不经心地浏览,发现有什么未读过的书便取下来随手翻阅一下。我有一个习惯,买书跟在商场抢购一样,一买就是一大堆,不管什么书,只要是最近出版的新书,我都一古脑儿买下来,但是并非一睹为快,而是分门别类插进书架里,等过了一段时间,挑出感兴趣的来慢慢地读,所以有些书我根本就没有打开过。

喝完一杯咖啡。我坐下来,打开电脑,开始了村上春彦所谓的“文化耙雪”。我点燃一支烟,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缕缕淡淡的青烟袅袅上升,我的思绪俨然清晨的潮水一般缓缓地、缓缓地涌上来。

那种感觉真是美极了。无以言喻。

当我的指尖触摸着键码时,仿佛在轻抚爱人的手臂。我用我的灵魂,默默地与我塑造的人物交谈,以他的痛苦为痛苦,以他的快乐为快乐。

我乐此不疲,常常感动得自己热泪长流。黄一川说我有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远离尘嚣”,听不见“巴黎圣母院”沉重的钟声,独自咀嚼着“夜色温柔”。我不承认,我并不孤独。这里并不是“汤姆大叔的小屋”。我像“简·爱”一样,盼望着每一个早晨,“太阳照常升起”。

在这一段话里,雪儿恰如其分地融合了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七本小说的书名。她的谈话,带有思辩的色彩。

黄一川是一家晚报的文艺版的编辑、记者。覆盖面很大的一家晚报,上百万份的销量。文艺版经常发表他的评论文章,有书评,也有影视评论。

黄一川的文笔犀利,洒脱不拘,常有其独特的见解。对一位靠挑刺儿来吃饭的人而言,这种行文的风格确确实实是难能可贵的。

去年5月份吧,我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抒发了一些个人情感。书面市后不久,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这家晚报刊登了一篇评论该书的长文,并且压低声音吞吞吐吐地说文中把我说得挺那个的。

我赶忙找来这一期的报纸,一口气读完了那篇署名黄一川的评论文章,题目是“雪儿并非雪”。该文以辛辣的语气把我描绘成一个成天“皱着眉头捧着心无病呻吟”的小女人,用一种完全封闭的女性的个人体验赚取读者的眼泪,不是性苦闷就是故作矫情状。文章末尾还用格言式的警句断言:雪儿不是雪,而是霜。

读完这篇文章,我气坏了。当即打电话到报社,恰好是他接的电话。我说我找黄一川,他说我就是。我顾不得介绍自己,便迫不及待地展开了地毯式轰炸。

当时的原话我记不准确了,大致的情形是,我用一种讽刺的口吻对他说,拜读了他的大作,深感荣幸,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女子,能够得到像他那样文坛大腕的指点,诚惶诚恐之类的刺儿话。然后,“啪”地挂断了电话。

想不到这一次短兵相接,却是我和他触电的开始。在我们相互熟悉以后,黄一川开玩笑地对我说,我的那一场没头没脑的炮击,使他头一次领略了巴顿将军式的凌厉攻势。

我和黄一川真正认识,是在出版社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当主持人给我们彼此作介绍时,我们几乎都愣住了。

在我的心目中,黄一川一定是一个自以为是、脾气古怪的狂人,万万没有想到,站在我跟前的却是一个大约二十七八岁,温和、儒雅的英俊青年。

这太出乎意料了。

我不知不觉地把手伸向了对方。他不无机智地对我说,当他第一眼看见我,把名字和我本人对上号以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主观主义的错误。原来,黄一川确实把我想像成他笔下描画的那种女人,在受到我的那一番炮击以后,他对此更坚信不移。他说,他最反感那种骗人的故作呻吟。

在我们两手相握的一瞬间,我真真切切地感到我和他之间一定不会简简单单地做朋友。

自此以后,我和他的交往自然而然地多了起来。彼此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黄一川的老家在四川成都,父母都是中学教师,父亲教语文,母亲教数学。因为“黄”在四川还可以是稻谷成熟的标志,比如说稻子黄了,这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在儿子出生时,寄希望于四川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所以给心爱的宝贝取了“黄一川”这个吉祥的名字。黄一川,全四川的稻子都黄了,这样的隐喻飘荡着优美的意像。

黄一川告诉我,他在成都的一条小巷里长大。当他十八岁,以成都市文科状元的资格考取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时,整条小巷里的街坊都燃放鞭炮为之庆贺,并敲锣打鼓地给他送行。

我真的为他骄傲,并且渐渐心生仰慕。他那么年轻,就能有这么大的作为,在文艺界有着相当的影响,在日趋功利化的社会里,对一个完全依靠自身实力奋斗的青年来说,这的确不易。

在一般女孩子眼里,黄一川是现实生活中完美无缺的人。一米八零的个头,篮球运动员一样魁梧的身材,有知识,有涵养,有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还有一辆红色桑塔纳,可谓是“高个头,高学历,高收入”的三高人才。

不过,对我来说,这些东西都不是最重要的。从物质上讲,我从来没有为此发过愁。我出生在苏州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曾祖和祖父都是旧上海首屈一指的纺织商。他们后来去了美国。

听我父亲说,茅盾的小说《子夜》里的那个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就特别像我的祖父。老人家至今还健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我父亲现在也经营着一家很大的企业,年产值逾亿元,而且每年以上千万元的速度向前滚动。在北京,也有我父亲的公司设立的办事处。我这套房子就是我父亲给我买的,作为我的陪嫁之一。所以在经济方面,我向来无忧无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说实在的,雪儿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是一个过惯了富裕生活的女人,在她身上透露出一股中国人少有的富贵气息。她并不矫揉造作,更非咄咄逼人,相反,她给人一种非常柔顺的、非常自然的亲近感。

尽管她异常热衷于写作,当成自己灵魂的倾诉,并且戏称为文化耙雪。但是,在我看来,雪儿需要的仅仅是这种生存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里面蕴含了她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个个体生命的意义,雪儿不停地耙呀耙啊,至于耙到的是宝石还是松果,她并不在意。她不需要这些,她需要的只是耙动。

在我目前采访到的受访者当中,雪儿是惟一的一例,只问形式不问内容,亦不计较结果。这在我的所谓写字儿的同行当中,也是极其罕见的。功利,常常成为人们殚精竭虑追求的目标。

雪儿只是在做她想做的事情,而且津津有味,把她跟那些处于城市社会最底层、为了最基本的生存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女性相比较,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落差。

由于雪儿并不企望从雪堆中耙出点什么,所以,她的耙动完全是一种优美的、自然的姿态,是一种灵魂的外现。从一个男性的视角出发,我想正是这一点,吸引了黄一川,也正是这一点,将会使他们不可能真正永久的溶合。

雪儿的娓娓叙述使人感受到语言的美好。她当仁不让地把自己置身于话语中心的地位。

黄一川最吸引我的是他的性格魅力。通过最初一个阶段的碰撞以后,我们逐渐成为相当要好的朋友,但是,他并不因此放弃自己的某些观点,仍然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作品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有时批评的语气还特别激烈。

我不得不承认,他是自由的。对一个女人的爱情,并不能以取消他的思想为代价。在我的生活环境里,我几乎已经习惯了自己是坐标原点的地位。现在,我的这种地位受到了挑战,正是这种挑战,像磁石一般吸引了我;同时,也正是这种挑战,使我极力排斥它,因为我并不愿依附在这块磁石上面。

爱情是女人的生命。被人宠爱,是女人一辈子追求的最高目标。她苛刻地要求男人全心全意地爱自己,而男人却做不到,这是女人的悲哀。

我们都很欣赏对方,却都不愿把自己藏在对方的背后。我的心理矛盾得厉害,既希望,又害怕黄一川把我当作他的全部。在这二者之间,无论黄一川选择哪一极,都会失去我对他的爱慕。

黄一川对这一点一清二楚,他很聪明,他宁肯不跟我朝朝暮暮,长相厮守,也不能失去我对他的敬仰和爱恋。我们仿佛银河系中的两颗行星,既在一个系统中,又各自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转。

平常的日子,我俩各忙各的事情。他当他的记者,当他的编辑,写他的评论文章,我坐在电脑前永不疲倦地耙我的雪。甚至对针式打印机的那种吱吱喳喳的声音,我都特别地迷恋。朋友劝我说,又不是缺那几个钱,干嘛不买一台喷墨式或激光打印机,我说我就喜欢针式打印机的那种声音,听起来爽心悦耳。

顺利的时候,我每天能敲出一万字,一般在五千字左右,我就这样耙雪不止。有一段时间,我失眠严重,辗转反侧,夜不安枕,服用了一阵子三株口服液,情况才明显好转。

同类推荐
  • 谋杀电影

    谋杀电影

    《谋杀电影》一反传统影评的正儿八经和教条主义,致力于反传统,反权威,反装逼……虽然言辞犀利,吐槽满点,娱乐性强,但其实结构严谨,观点鲜明,从不胡说八道,仿佛进入某种境界,看似另类,却直指电影本质。
  • 风缘

    风缘

    常越所著的《风缘/宁夏诗歌学会丛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在人生长河中的经历和感叹。作者文笔自然纯朴,如叙事般娓娓道来。书稿作者常越,现为刊物《贺兰山》诗歌编辑,作品发表于《绿风》《朔方》《西部》等报刊,并获得相关奖项。其作品感情充沛,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生活的一些思考。
  • 徜徉书海

    徜徉书海

    无论是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穿着我们的编辑理念——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中外兼容,情理为上。精选文章,精编内容,与同学们共鸣经典、分享精品、同述感动。《徜徉书海/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终身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真正地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培植。编者们从浩瀚的书海中“淘”出这些经典美文,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趣味盎然的阅读世界,使同学们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以及价值的切实提升。愿亲爱的读者朋友徜徉在美的阅读享受中!
  • 从春天出发

    从春天出发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山水篇、感悟篇等八辑,共一百多篇散文。
  • 鸢尾几度花

    鸢尾几度花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时光会在记忆回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吗?鸢尾花开在春天,梦想启程在春天,这一切都同青春一般美好。
热门推荐
  • 九畹史论

    九畹史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总裁暖心妻

    霸道总裁暖心妻

    被设计走错房,跟陌生人发生关系,还一击即中怀了孩子。丈夫娶自己只是为了报复,背地里却一直跟别的女人搞在一起。在苏小白觉得走投无路,生无可恋的时候,她遇上了欧阳非。欧阳非说:“苏小白,你还有我!”欧阳非又说:“苏小白,你生下孩子,我不不介意!”欧阳非最后还说:“苏小白,我爱你,嫁给我吧。”苏小白卸下防备,准备接受他的时候。却发现欧阳非就是那晚房间里的人,是她孩子的亲生爸爸!欧阳非将苏小白囚在怀里:“小白,生生世世,你都别想逃离我的身边……
  • 既温柔,又狂野

    既温柔,又狂野

    本书收录了北京女作家赵凝近年的散文随笔作品。其特有的文笔风格,完整地展现出了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一个知识女人的真实心迹。
  • 回不去的故乡之

    回不去的故乡之

    热爱生活与家乡的现代农村青年人的感想与困惑。
  • 刁蛮小凰仙:上神求抱抱

    刁蛮小凰仙:上神求抱抱

    她,凤凰一只,一朝涅槃重生,死皮赖脸跟着某神会神界;他,远古上神一个,孤身一人,空寂寥寥,直到某只又笨又蠢的小凰儿出现,打破了他的心湖。从此不得不跟着她,上天入地,六界走一遭。某场景:“神尊?”“干什么?”某神语气不耐。“你刚才打我了。”“嗯。”“再打一下,好不好。”某女抬头,吞咽着口水,眼巴巴的望着迷途上神,那小模样,像极了求赏肉骨头的小狗。所以,这孩子是受虐狂吗?【此文已完结,大家看着玩儿就好】
  • 万年迷坑

    万年迷坑

    世界在崩坏着。那些在时间长河里沉淀的历史文化,都将被一一解读。不停地追逐谜团,不停地去认知这个世界。尽头到底是什么?地球文明之旅,一起来开启我们想要知道的一切答案吧!
  • 末世完美

    末世完美

    末世已经悄然来临,主角又该如何在末世之中争取一线生机,传说中的完美又是什么样子,蜕变为神的旅程,追求完美的血腥道路,主角该如何进化为完美生命体……
  • The Conflict

    The Conflic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内灵异之生死判官

    校内灵异之生死判官

    传言,天地初开,阴阳混沌初分,天地间有生、死二气,二气亘古不灭,相互结合,诞生天地异宝——生死簿。一都市中的平凡少年,毕生理想就是赚足够的钱,然后娶个漂亮的老婆。然而在他拾到一本看似普通的笔记本后,其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书上传,求各位大大支持下^^)
  •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全书(第二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