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生儿的睡姿要常变化:新生儿从早到晚几乎都处在睡眠或半睡眠状态,因此采取什么样的睡姿很重要。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屈曲,为使在产道咽进的水和黏液流出,生后24小时以内要采取低侧卧位。侧卧位睡眠既对重要器官无过分地压迫,又利于肌肉放松,婴儿溢奶也不会呛入气管,是一种应该提倡的小儿睡眠姿势。
但是,新生儿的头颅骨缝还未完成完全闭合,如果始终或经常向一个方向睡,可能会引起头颅变形。例如长期仰卧使孩子头型扁平,长期侧卧会使孩子头型歪偏。正确的做法是经常为孩子翻身,变换体位,更换睡眠姿势,如有时仰卧,有时侧卧,以保证婴儿的头型均匀端正。
(3)不要抱着婴儿睡觉:有的母亲习惯抱着孩子睡觉,以为这样安全,孩子大人都踏实,其实抱着孩子睡觉并不好。
抱着孩子睡觉有很多不利:①孩子睡觉不深,醒后常不精神,影响睡眠质量;②抱着孩子睡,孩子身体不舒展,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尤其是四肢的活动要受到限制,不灵活,不自由,使全身肌肉得不到放松休息;③抱着睡觉不利于孩子呼出二氧化碳和呼进新鲜空气,影响孩子的新陈代谢。④产妇母亲的身体经过分娩,体力消耗很大,身体抵抗力低下,如果抱孩子睡觉,母亲也得不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新生儿初到人间,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母亲应让孩子独自躺在舒适的床上睡觉,不但睡得甜香舒适,还有利于心肺、骨骼的发育。
(4)不要给婴儿捂盖太多:有的母亲怕孩子冷,整天给捂盖得又厚又严或穿得厚厚的。这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给婴儿穿得过多,盖被过厚,甚至戴上棉帽子,这样可造成“婴儿闷热综合征”。一方面可造成婴儿机体缺氧,另一方面可使体内丧失大量水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由于婴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差,当体内大量失水后可致脱水热,体温可高达40℃。这些情况均可造成小儿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损害,表现为大汗淋漓、高热、神志不清、双眼凝视、拒食、惊厥、面色青灰、皮肤干燥、大便稀薄而恶臭,严重时可致婴儿死亡。
(5)新生儿不要枕枕头:很多母亲愿意给新生儿做一个用粮食装的高枕头让新生儿枕,目的是可以纠正头睡偏。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新生儿不要枕枕头。新生儿的脊柱为直形,头部较大,平睡时后脑勺与脊背成一条线;侧卧时与肩部相平。如果小儿头下再塞个枕头,脖子就会受委屈。
如果为了防吐奶,可把上半身略垫高1厘米。
一般说来,当小儿长到了3~4个月时,睡觉可以枕1厘米高的枕头,长到7~8个月时睡觉可枕3厘米的枕头。过高会造成驼背。
(6)新生儿睡眠要取合理方位:新生儿睡眠方位合理主要是如何注意与光声的方位是否合理。
新生儿睡眠有个两侧光线明暗不等的问题,或者睡觉时一侧带有较大的声响,如位置不当,就会引起不良后果。①新生儿生后2~3周,就能两眼凝视光线,并能追随物体,随着光和声音而转动头部,并常面向光亮或声音一侧而卧,久而久之,骨缝尚未完全闭合的颅骨就会出现畸形,加上同侧胸锁乳突肌持续性收缩,又可能导致后天性斜颈。②由于一侧光线强,婴儿会出现生理性保护反应,表现为光线强的一侧眼睑常眯起,瞳孔缩小。时间久了,可使一侧眼睑下垂和双侧瞳孔调节功能不协调,因而出现双侧眼裂不等,甚至视力障碍。
怎样才算合理、科学睡眠的方位,婴儿的头部或脚部朝着光线较强或有响声的一方,这样即使有了声及光亮刺激,婴儿也不需要转动头部和过度转动眼球。
(7)不要让婴儿趴着睡觉:婴儿的骨质比较软,很容易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因此,各种不正确的姿势会给孩子带来不利,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某些身体部位变形。因此,孩子各种不正确的姿势都应及时纠正。
在婴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期,孩子趴着睡觉容易使胸部受压,妨碍肺的正常功能,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吸入,同时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心脏的跳动受阻。趴着睡时间长了,胸部可因长期受压而变形,面部也可因长期受压而导致不端正或两侧脸部不对称。因此,发现婴儿趴着睡觉时,母亲应及时纠正,让孩子按正确的姿势睡觉,以防给孩子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8)不要给婴儿睡软床:有的新生儿妈妈给孩子预备了软床,目的是让孩子睡得舒适、安全,其实完全相反,孩子睡着并不舒适,而且还会带来不正常的体形变化。
新生儿出生后,身体各器官都在迅速发育成长,尤其是骨骼生长更快。婴儿骨骼中含无机盐成分较少,有机酸较多,因此具有柔软、弹性大、不容易骨折的特点。但婴儿脊柱的骨骼较软,周围的肌肉、韧带也很软弱,可是臀部重量较大,会将软床(沙发、弹簧)压得凹陷,使得小儿无论是仰卧或侧卧,脊柱都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久之会形成胸廓下陷或使脊柱和肢体骨骼发生弯曲或变形,出现驼背、漏斗胸等畸形,这不仅影响体形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妨碍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对小孩的健康影响极大。
婴儿切不可睡软床,应该给婴儿睡木板床、竹床、棕棚床,垫上些软褥子即可。
(9)新生儿不能睡电褥子:有的母亲怕冬季婴儿冷,就给婴儿铺上电褥子。这是十分危险的,不可取。
电褥子温度一般无自动控制,小婴儿又无法反应,母亲如果一旦忘记关电源,保暖过度同样对孩子不利。高温下孩子身体水丢失增多,若不及时补充液体,就会造成新生儿脱水热、高钠血症、血液浓缩,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呼吸暂停,严重时可致死亡。
正确的方法是调节室温,床上铺些棉褥,这样整个小空间提高温度要比局部高温安全得多,而且也会使婴儿感到舒适。
(10)提倡婴儿用睡袋:很多母亲担心孩子睡眠时把被子蹬开而受凉,常把孩子包裹得很紧,甚至捆上绳子、带子,这样不利孩子的睡眠和生长发育。包得过紧会妨碍婴儿四肢运动;婴儿手指被捆绑后不能接触周围物体,不利于触觉的发展;捆绑过紧,不易透气,出汗容易使皱褶处皮肤糜烂等,捆绑婴儿睡觉对婴儿十分不利。
给婴儿做一个睡袋,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睡眠环境,保温性也很好,优点很多,因此提倡婴儿用睡袋。
妈妈为了照顾孩子,担心婴儿踢开被子受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妈妈不妨自己动手做一件婴儿睡袋或睡袍(图6)。
睡袋里可用柔软的棉布或绒布,面子又采用美观柔软的花涤棉,中间加入棉絮,也可用蓬松棉,脏了易洗,不用拆,婴儿睡在睡袍里既舒服,又保暖,就不用担心孩子踢被子而受凉了。睡袍如同一件宽大的衣服,无袖,无领,用尼龙拉扣将前襟、下摆扣上,便于穿脱换尿布。睡袋就不用装棉花,可做成单睡袋、夹睡袋,分别在夏天和春秋用。
(11)纠正新生儿夜间不睡白天睡的习惯:新生儿白天睡觉多是正常现象,他在回避白天的外环境刺激,尤其是阳光的照射,对他很不适宜。另外,新生儿睡眠规律尚未形成,不会分辨白天黑夜。
为了培养婴儿的正常睡眠习惯,在出生后2周,母亲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少睡觉,留在晚间多睡觉。具体办法是,白天可给婴儿少喂些奶,使孩子处于半饥饿状态,或多给孩子些刺激(如捏耳垂、弹足底等),使孩子睡不踏实。这样,白天孩子疲倦了,晚上睡觉前再喂足奶,夜晚自然就会睡得安稳,经过几天的适应过程,婴儿就会形成正常的睡眠规律。
(12)改善新生儿睡觉不安的状况:新生儿睡眠不安就要找出原因,然后采取措施。
①孩子在睡觉前是不是吃饱了母乳,吃不饱就会醒来,睡不安稳。②室内温度是否过高,或包裹得太多,孩子因太热也会睡不安稳。如果孩子鼻尖上有汗珠,摸摸身上潮湿,就要降低室温和减少或松开包被,孩子就可安然入睡。③如果摸摸孩子小脚发凉,则表示孩子是由于保温不够而不眠,可加盖被子或在被外加热水袋,提高温度。④婴儿尿湿了尿布,睡觉不舒服,也睡不踏实,此时要调换尿布,擦干身体,即可入睡。⑤室内外声音嘈杂,婴儿也不能深睡,应注意改善环境,使其安静入睡。⑥若母亲在孕期有维生素D、钙供应不足的情况,新生儿可能有低钙血症,也会影响睡眠。此种情况应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和葡萄糖酸钙。
(13)母婴不要同睡一个被窝:有的母亲喜欢搂着婴儿同睡一个被窝,一是怕孩子冷,二是表示亲近,三是方便照顾。其实母婴同睡一个被窝对孩子并不利。①孩子吸氧不足。在母亲被窝里捂得很严,婴儿会感到呼吸困难,脑供氧不足,对脑发育不利;睡眠不稳,得不到充分休息,对婴儿生长发育不利。②孩子在母亲和自身排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烃、丙酮、醛等污染了被窝内的小环境。婴儿长期处于这个环境,对健康发育极为不利。③母亲搂着孩子睡觉,容易使孩子受压伤、窒息和其他意外,甚至使新生儿死亡。④母亲搂着孩子睡觉,自己也得不到舒适、自由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身体恢复不利。为了孩子和母亲的健康,婴儿和母亲可以同床不同被窝睡,或婴儿自己睡单床,靠在母亲床边。
附:要常让新生儿晒太阳并进行室外空气浴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暖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增进人体活动功能。太阳光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中的麦角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进入人的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并可杀灭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可见,新生儿晒太阳很重要。室内晒太阳,不可隔玻璃窗、纱窗,以免减少紫外线的透入。
小儿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只能在室内,阳光斜射时打开窗子给婴儿晒太阳,每天晒1~2次即可,一般健康婴儿2周后即可在室内晒太阳。
一般出生后3~4周后的婴儿,才能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一部分如脚腿等,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和范围。头部和脸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阴凉处或戴遮阳帽子。
一般婴儿晒太阳的顺序是:①最初的2~3天,可从脚尖晒到膝盖,5~10分钟即可。②然后可扩大晒的范围,从膝盖扩大到腿根部。③除去尿布,可连续2~3天都晒到肚脐,时间15~20分钟。④最后可增加晒背部约30分钟。
晒太阳时新生儿如果流汗,要用毛巾擦净,再喂以白开水或果汁,以补充水分。小儿晒太阳的时间最好在早上9~10时及下午的4时左右为宜。
室外空气相比之下比室内空气新鲜,含氧量高,婴儿到室外接受新鲜空气,实行空气浴,不仅使婴儿的皮肤得到了锻炼,而且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和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利健身。
婴儿出生后2~3周,就要让其逐步与外界空气接触。在夏天要尽量把窗户和门打开,让外面的新鲜空气在室内自由流通。在春秋季,只要外面的气温在18℃以上,风又不大时,也可以打开窗门。就是在冬天,在温暖的时刻,也可每隔1小时打开1次窗户,5~8分钟,以促进空气流通,让婴儿吸收到新鲜空气,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1个月的婴儿,除了寒冷的天气外,只要没有风雨,就可将孩子抱到院子里,让外面的新鲜空气接触婴儿的手、脚、脸的皮肤,使皮肤和气管黏膜受到锻炼。每天可抱孩子出去2次,每次5~10分钟(可与小儿日光浴结合)。但当室外温度在10℃以下时,就不要到室外去了。婴儿进行室外空气浴时,要避免强阳光直接照射,最好在早上9~10时,下午4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