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感悟
我们为什么生活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缺少些必须要有的东西——理想、信念和责任。我们所有的行为应该为理想、信念和责任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生活得快乐。
著名寺院广胜寺
早在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就已创建了这座佛教寺庙,当时称俱舍卢寺。到唐代大历四年(769年)扩建后改名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山西洪洞县霍泉之滨,始建于唐。所谓“广胜”。就是“广大于天,名胜于世”的意思。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3处。上寺在霍山之巅,下寺在霍山之麓,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和下寺仅一墙之隔。著名的国宝——元代戏剧壁画,就绘制在这里。
进入广胜寺寺门,奇伟精致的琉璃塔,巍然屹立,高耸入云。这座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塔身用青砖砌成,共13层,每层均为八角形。从底到顶,各层高度逐渐递减,而宽度也逐层收缩,构成一个漂亮的圆锥体。
琉璃塔的外表,镶嵌着形式多样的构件,其艺术形象,相当丰富,穷极工巧,绝不雷同。有威武雄壮的力士,有云烟萦绕的楼阁,有慈眉善目的佛祖。有肃穆端庄的菩萨。这些构件,有的是浮雕,有的是悬塑,一款一式都精雕细镂,毫丝不苟,装饰在琉璃塔的周身,美轮美奂。专家们把它称为我国琉璃塔的代表作品,实力当之无愧。
琉璃塔表面的釉彩,由黄、绿、蓝三色组成。但由于色调深浅不同,浓淡迥异,竟变得五光十色,异彩纷呈。
广胜下寺,在霍泉之滨,与山巅的上寺遥遥相对。由上寺俯瞰下寺,仿佛是烟波浩渺之中,飘浮着一段五彩的锦缎;由下寺仰望上寺,却又像云霞之中,矗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如果说上寺以雕塑见长的话,那么下寺却是以色彩富丽的壁画,独擅胜场。明应王殿,可以说是一座展览元代绘画艺术的殿堂。据考证,绘制时期,当在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到泰定元年(1324年)之间,前后花了5年时间。
明应王殿中的元代壁画,堪称是广胜寺下寺中的艺术王冠,而王冠上的明珠,就非南壁东侧墙上的戏剧画莫属了。
广胜寺院内;还有挺拔耸立的飞虹塔等景观。置身其中,俯仰大观之余,使人顿生“海阔天空之意,先忧后乐之心”。
佛禅故事最具魅力的施主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无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但她却还是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询问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及赢得别人的喜爱。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发问:“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请问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那请问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禅心是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心就是包容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了之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