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1900000039

第39章 放下是什么

人与佛在说话。

人说:我想忘记。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问:你忘记了吗?

人回答说:没有,或者说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记悲哀,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嘛,你说的。

佛笑得很开心,千百年来佛一直笑得很开心。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百年前离别的那一天,我们没能留住时间,只好把爱封在心田,期待来世再相恋。就算世界都忘记了永远,我们的心不变,不管生命已经轮回多少圈。

佛说:你心里有尘。

人拍拍手,抖抖衣服,对着镜子整整衣冠。

佛说:心里的尘是抖不掉的。

人茫然四顾,一片迷茫。

佛说:心里的尘只能用心,才能消除。

于是人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

人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人领不悟。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人仍不悟。

佛说:悟有两种:顿悟和渐悟。顿悟时,那灵性闪烁的一刹那,犹如霹雳惊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开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间,才能看见自己内心的那一汪清泉。

佛说:你有太多的私心杂念。

人低头向地,抬头向佛,躬身自省。

佛说:私心杂念是去不掉的。人一头水雾,仍然不能理解。

佛说:你的意志不够坚强,心志不能专一,生活没有目标,总是任由时光过尽,最后却一无所成。

人观心自问,不禁冷汗满身。

人问佛:我该怎么办?

佛说:放下了,就拥有了。

人接着又问佛:放下是什么?

佛说: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心与念想,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什么了,你才能从桎梏中解脱出来。

人终于明白了“放下”的道理。

感悟

我们该把沉重的包袱放下,把我们拿不起的东西放下,把我们不该拿的东西放下。留下信念,留下自我。放下了,心更宽了,更广了,更高了。放下才是真正的拥有。

佛学常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每人都有一双眼睛、一双手,佛寺里的佛和金刚也是如此。但观音菩萨却有千手千眼,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妙英宝卷》说:古时候有个妙庄严王,他有三个美丽的女儿。长女妙颜和次女妙香很早就出嫁了,唯有三女儿妙英不愿出嫁。妙英从小聪明、善良,五岁能念经文,一心想皈依佛门。妙庄严王为她亲许婚事,她毫不领情,还说准备出家当尼姑。气得妙庄严王怒发冲冠,狠心割断父女之情,命令她以剑自刎。妙英个性倔强,拔剑在手,引颈自刎,但并没有砍断她的颈项,反而断为千节。妙庄王见不能伤害妙英,又命令闷死她,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但管地狱的阎王爷对妙英公主特别开恩,使她复活于普陀山附近的一朵莲花上。她在那里生活了九年,为人治病,抢救沉船……后来,妙庄王患重病,全身癫痂生疮,医生开出药方,特别关照说:“这药需要亲生的骨肉当药引。”妙庄严王没有儿子,长女妙颜和次女妙香都不愿作出牺牲。妙英人主听此消息,为了救父王,立即赶到王宫,割下手臂肉来给父亲治病。妙庄严王病愈不久,又生眼疾。妙英公主又挖出自己的眼睛,替父亲治愈了眼病。妙庄严王并不知道妙英割肉、挖眼为自己治病的事情,一见到三公主,就觉得有气,命令手下把她关在房中用火烧死。在熊熊烈火中,屋顶烧穿,妙英冉冉升天,成为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得知此事,慷慨地许诺“舍一偿千”,赋予观音菩萨千手千眼。

我们在寺院中见到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实有千手千眼,分为法身、报身和化身。法身八只手,塑得最大,手中各有一只眼睛,其中二手合掌,其余六只手各执一种法器。报身四十只手,塑得较为细小,手中各有一只眼睛,其中二手合掌,其余三十八只手各执莲花、宝塔、玉帛、乐器或文房四宝等一种法器。化身九百五十二只手,塑得最小,手中也各有一只眼睛,分五层或十层排列,像孔雀开屏一般有规律地往后插。

另一种是比较简化的造型。除本身双手双眼外,再加左右各具二十只手,手中各有一只眼睛,并对称地各执一种法器:左手日轮,右手月轮;左手宫殿,右手五色云;左手戟矟,右手锡状;左手羂索,右手宝剑;左手宝弓,右手宝箭;左手红莲,右手紫莲;左手白莲,右手青莲;左手军持,右手胡瓶;左手玉环,右手金轮;左手宝箧,右手胋经;左手铁钩,右手钺斧;左手金刚杵,右手三钴;左手宝螺,右手蒲桃;左手白拂,右手杨柳;左手宝铎,右手宝印;左手如意珠,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化佛,右手顶上化佛;左手宝镜,右手骷髅;左手榜棑,右手珠数;左手宝钵,右手合掌。每一只手一只眼各配所谓“二十五有”,四十乘以二十五等于一千,以此象征“千手千眼”。佛教所说的“二十五有”,指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的环境,也有说是二十五种因缘,或二十五种功德。

这种以四十只手和眼睛各配三界“二十五有”的象征性做法,也有出典。据佛经上讲,观音菩萨曾发誓要普度众生,而面对芸芸众生,又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分身为四十二个大慈大悲菩萨。观音的师傅阿弥陀佛见了,一面劝慰观音不要心急,一面把四十二个分身合在一起,共留下四十二只手臂,每只手掌中长出一只眼睛。这样,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余下的四十只手,各配以“二十五有”,成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佛林百科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申而来的。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轻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据考证与考察,我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

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树。傣家人什么树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千万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树的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菩提树就是对佛的不敬,就是罪过。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在举行婚礼时,歌手总会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在情歌里,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像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此外,在傣家人的谚语里,还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菩提树”这样的词句。

走进西双版纳,菩提树随处可见,但其中有两株却特别值得一提。一株在景洪市勐龙镇曼达赫村,胸径近2米。人们通常所见的菩提树都是青枝绿叶,而这株菩提树则在生长青枝绿叶的同时,还会长出一种白色枝条,白如霜雪,毫无青绿之色,且每年都长,每次仅长出一至二枝,决不超额。据当地民间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小憩,于是,此树感佛祖厚爱之恩,特长出白色枝条作为回报。当地傣族群众视此树为“神树”,在其四周砌起砖墙进行保护。每年此树长出白色枝条时,膜拜者、参观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另一株在景洪市郊曼厅公园的旁边,树干十分粗大,要5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据说其树龄已有800多年,但长势依然旺盛,枝叶成荫。据说,此树与泰国的一株同龄菩提树是“兄弟树”,系当时中泰两国两位身居王位的挚友互植。这两位挚友原来都是有志的平民,经过艰苦努力,奋发拼搏,分别在泰国和西双版纳获得王位,那位泰王前来西双版纳亲手种下这株菩提树,西双版纳王也远赴泰国种下一株菩提树。他们共同的愿望是让两株菩提树同生共长,中泰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共处,友谊长存。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群众仍然十分爱护这株菩提树。

菩提树不仅身世丰富,且实际用途十分广泛。它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既可做行道树,又可供观赏;叶片心型,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如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成“独树成林”景观。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戏剧学院

    戏剧学院

    "一纸录取通知书,王凡这个富家公子就被喜爱戏剧的爷爷送进了戏剧学院。角色扮演,二次元,穿越!平静表面上的学校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请看富家公子如何在所谓的学院走下去,这将会是一段不归路…欢迎来到《戏剧学院》!
  • 总裁老公很嚣张:宝贝晚上见

    总裁老公很嚣张:宝贝晚上见

    没有盛大的婚礼,没有亲友的祝福,只因另一个人的背叛,耿熙暖毅然决然的与传说中的江少闪了婚。听说江少那方面不行?耿熙暖放了心,结果第二天,耿熙暖就被撂倒在床上,起都起不来。听说江少早已有了孩子?神马!耿熙暖质问道:“听说你有孩子了?!他(她)在哪?”江古筱(一脸无辜的指了指熙暖的肚子):“他(她)在这啊。”耿熙暖:“……”
  • 暗恋不是沉默

    暗恋不是沉默

    那一年,命运遇到了那个暗恋的人。沉默,是一种守护,可是,暗恋的波涛汹涌只有自己知道。痛吗?或许不觉得吧,多年以后,它还是值得回味的,即使现在,我身边有了最爱的人,也有了自己最希望的家庭。
  • 黑子的诗

    黑子的诗

    这里本来没有想要发诗歌,但是我确确实实希望我的诗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安静。
  • 國初事蹟

    國初事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位面文化商人

    位面文化商人

    如果这世界上有什么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那一定是你知道的还太少…如果这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一颗核弹解决不了的,那就再来几颗…如果某天你看到星河倒转,宇宙重塑,那就证明,我已经成功了…身携位面交易系统,带领华夏文明走向宇宙之巅!群号427820204
  • 一代妖姬惑后宫(已完结)

    一代妖姬惑后宫(已完结)

    她心如蛇蝎,一心只想着攀附权贵.却没有尊贵的身世去做后宫里那最高位的女人.她说:我虽然不想做皇后,别人亦是不能做的. 在权利的挣扎间,她发现自己不过是个牺牲品,那些平日里说爱她人,原来皆是利用.步步惊心,何去何从?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谪录

    重生谪录

    萧天,修炼天才,还没有名扬四海,却被殃及池鱼,肉身湮灭,带着灵魂穿越到了天元大陆。看萧天如何在另一个世界绽放光彩,名扬天下!
  • 轮回再现

    轮回再现

    她——唯我独尊,高傲,孤立。在别人看来她草菅人命,杀人如狂。可——谁又知她的苦,她的痛。她害怕失去,害怕面对现实,她势必要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她发现一切都不是这样的,她如愿成人,可却没有了他们的陪伴,为了他们给予的希望继续生活下去。可……一切真的有这么简单吗?而紫昙又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