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8500000026

第26章 心悸(1)

【病例1】常某,男,30岁。心悸,乏力,气短,汗出,纳差。舌淡苔薄,脉细数。辨证:中气不足,宗气下陷。

治则:补中气,升中气。

处方:黄芪100g,太子参30g,生牡蛎100g,柴胡10g,升麻5g,当归20g,陈皮15g,白术30g,党参20g,3剂,水煎服。

二诊:明显好转。处方:上方加柏仁30g,14剂,水煎服。

【按语】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所以临床上,应先辨其病而后辨证。若适于西医治疗或手术的患者,不可勉强应用中医药,以免延误病情。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前者常有情志诱因,病程短,多实证;后者无情志诱因亦可发病,病程长,多虚证。《金匮要略》云:“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指出惊为气乱阳动,弱为心不得养。惊则平之,悸则养之,此为治疗大法。

本例是补中益气汤证。宗气即胸中大气,以肺气为本,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益宗气当补中气。宗气贯心脉,行气血,宗气虚陷,心失所养,故发为悸。中气不足,宗气下陷,故乏力。肺不固表,故汗出。经云“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故重用黄芪入脾肺经,补气升阳。太子参益气阴,党参补脾气,再加柴胡、升麻之气轻味薄之品,可使清气得升。白术运脾,陈皮斡旋中气。血为气之母,故加当归。生牡蛎和阴气敛汗。二诊时症好转,再加柏仁入心,养血止心悸,以善其后。

【病例2】

郭某,男,18岁。心悸2月,动则甚,焦虑,大便略难,口渴。舌红苔少,脉弦细。

辨证:中气不足,营卫俱损,心失所养。治则:建立中气,调营卫,镇心神。

处方:加味建中汤加生白芍10g,远志20g,生龙骨30g,生牡蛎100g,太子参40g,杏仁15g,7剂,水煎服。

二诊:便略难,苔仍少。处方:上方加麦冬20g,14剂,水煎服。

【按语】

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故此方已加味建中汤为基础。加重生白芍,可补阴和营、动腑气而通便,太子参补益气阴,生龙骨、生牡蛎镇心止悸,远志宁心,杏仁降气,并有润肠之功。二诊时,阴气仍不足,加麦冬甘润,补阴润肠益气力。

【病例3】

徐某,男,72岁。心悸,胸闷,气短,偶痛,“心动过缓”,面色淡黄,畏寒,二便调,近日感冒,现咳而有白痰。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右支传导阻滞1个月。舌红苔薄黄,脉迟结。

辨证:心阳不振,瘀阻心络。治则:化痰散结,补气温阳。

处方:人参10g,附子10g,枇杷叶20g,桔梗15g,白芥子15g,款冬花20g,紫菀20g,桂枝5g,天南星15g,陈皮15g,丹参10g,三七(碎)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稍可,食差,舌红。处方:上方加鸡内金20g,谷芽30g,人参5g,7剂,水煎服。

三诊:食佳,痰少,舌淡红苔微黄。处方:上方减款冬花、紫菀,7剂,水煎服。四诊:入夜期前收缩多,舌红苔稍腻。处方:上方加炙甘草30g,生薏苡仁15g,通草15g,7剂,水煎服。

五诊:胸闷,期前收缩减少,舌红苔腻,脉滑。处方:上方加神曲(包)30g,7剂,水煎服。

六诊:胸痞,心律失常,偶发期前收缩。处方:上方加杏仁15g,枳壳1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患者畏寒,脉迟结,乃一派阳虚之象。阳气不足,心失温养,故心悸,胸中阳虚,宗气运转乏力,故胸闷气短。舌红苔薄黄为真寒假热之舌象,方用红参温润,补气温阳不伤阴。附子走少阴心肾而助阳,少用桂枝振奋阳气。久病及血,故加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桔梗载药上行。患者又伴咳嗽,是属肺病。肺主治节,故当并治之。用白芥子温肺化痰,款冬花、紫菀润肺化痰,天南星化痰散结,并用枇杷叶理肺气,桔梗提肺气而排痰外出。二诊时舌转黄,乃助阳过度,故去附子,再加人参5g。因食差,故加鸡内金健脾助胃消食。谷芽,即粟芽(北方所用谷芽实为粟芽)色黄性温,具火性,正合胃之腐熟水谷之性,乃消食佳品。四诊时,期前收缩多,心悸重,加炙甘草补气缓悸,苔略腻,故加生薏苡仁、通草利气分湿邪。五诊时,苔腻加神曲消食除秽气。六诊时,加杏仁利胸中之气,枳壳行经气,二药合用以行胸中之气而除痞。

【病例4】

李某,男,45岁。活动后、酒后、激动后心悸多年。胸满闷多年,时咳,多汗。

心电图显示房颤。舌淡苔薄有齿痕,脉细弱不整。

辨证:酒伤心脉。

治则:补气调血,和阴阳。

处方:黄芪150g,生牡蛎100g,炙甘草30g,桂枝15g,生白芍30g,山药30g,知母20g,丹参15g,15剂,水煎服。

二诊:舌暗红苔薄,脉细数,律不齐。处方:上方加皂角刺15g,仙鹤草30g,15剂,水煎服。

三诊:服药症状好转,寐不安,头晕沉。舌暗红苔白,脉沉细数。处方:上方加生龙骨30g,焦山楂30g,何首乌30g,20剂,水煎服。

【按语】

此例亦用建中汤。酒性大辛大燥,耗阴伤血。激动之时,气血散跃于全身经络,心更失其所养。故活动后、酒后、激动后心悸,此是心气血两亏之象。张仲景云:病者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是为瘀血。此人患病多年,必由气分波及血分,又加胸满闷之症,故为瘀血。脉细弱不整,接近于散脉,是属症重,故重用黄芪150g,补气升阳;炙甘草30g,以补心气缓惊悸。知母润燥益阴,使补而不生燥。桂枝、白芍、山药建中气,调营卫。丹参微辛、微苦、微寒,色赤入血分,辛可通经活血,苦可降气,寒可清火安神,与黄芪相伍,则一走气分而补气升阳,一走血分而活血通经,清火降气。两药合用,补气升阳而不致化火,降气清火而不致伤气,两相协调,乃得阴阳调和之妙。但此患症重,若稍加升麻、柴胡以升散,当归以补血和血,效果会更好。二诊时,加仙鹤草补肺益气力,皂角刺化痰瘀散结气。三诊时,诸症好转。脉转为沉细数,仍是气虚阳亏,故续用上方。因寐不安,加何首乌补血安神,龙骨镇心安神。头晕沉,非气虚而致,是血分有瘀浊,故加焦山楂入血散瘀化浊气。

【病例5】

赵某,女,75岁。期前收缩数年,心悸,眠差,多郁,不堪劳累。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滑。

辨证:气血两虚,心失所养。治则:补气血,安心神。

处方:黄芪100g,茯苓15g,远志15g,柏子仁20g,酸枣仁15g,首乌藤20g,甘松15g,丹参10g,生牡蛎5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暗红苔白,脉滑。处方:上方加茯苓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方以黄芪补心气,配以丹参活血。柏子仁、酸枣仁养心血安神止悸,首乌藤养心通经,远志通心窍、宁心止悸,甘松通心窍而解郁,茯苓益心脾、安心神。二诊时,脉滑,水气重,故加茯苓利水渗湿安心神。本方是以补心之气血为主,若患者伴有脾虚不运,胃虚不食之证,则当健脾强胃,而成归脾汤义。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须营卫调和,心窍通利。若心窍不通,则神志失常,可发为神昏、谵语、不寐、抑郁等。所以同为辛温通心窍之品,石菖蒲可醒神,远志可宁神,甘松可解郁。

【病例6】鞠某,女,50岁。心悸乏力手足沉,大便2~3日一行。舌淡苔薄白,脉细。辨证:中焦虚寒,心失所养。

治则:温运脾气,养心止悸。

处方:干姜15g,生白术30g,吴茱萸15g,党参20g,人参10g,当归20g,茯苓10g,甘草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乏力仍便不畅,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减吴茱萸加生白芍20g,珍珠母30g,7剂,水煎服。

三诊:自觉有力,心不悸,得冷上肢不适。处方:上方加桑枝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方以理中汤温运脾气,方中生白术运脾气生津通便,干姜温中,党参补脾气,甘草味甘可润可补,四药合用一补一温一运一调,故曰“理中”。再用吴茱萸温阳明经,降阳明气,人参补心气,当归补血和血脉润肠,茯苓安神止悸,此方以温运中阳为本,中阳健运,则营卫生化有源,心得其养,则心悸自愈。二诊时便不畅故去吴茱萸之燥加生白芍和阴动腹气,珍珠母镇心安神止悸。三诊加桑枝性平而善走肩臂,祛风湿之痹痛。

【病例7】刘某,女,46岁。劳累后胸闷心悸,心烦,失眠。舌红苔薄。辨证:气阴两虚,虚火扰心。

治则:补气滋阴,清火止悸安神。

处方:黄芪15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麦冬20g,生地黄15g,当归10g,人参10g,桔梗10g,丹参15g,远志20g,五味子5g,5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

【按语】

此例仿天王补心丹义。以补气滋阴为主。方用黄芪、人参补气,麦冬、生地黄益阴清虚火,并少用五味子敛阴气。柏子仁、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止悸,当归补血,丹参通经,远志宁心止悸安神,桔梗作使,引诸药上行于心。上六条同为补气养心,但由于病机有别,故立方用药亦不同。有补中气、升宗气、用药刚燥者,有立中气、调营卫、用药柔润者,有补气兼顾助阳者,有专补心之气血者,有偏于益气养阴者,有以温运中阳为本者。由此可见,临证立方,当谨守病机,分清脏腑经络,辨别气分血分精分,用药方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病例8】

宋某,男,44岁。时发期前收缩,高血压,心悸,胸闷,双手时麻,口苦。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痰火在经,肝风内动。治则:散痰火,降经气,和阴血。

处方:夏枯草40g,牛膝50g,陈皮15g,臭梧桐20g,瓜蒌15g,黄连7.5g,半夏15g,栀子10g,玄参15g,白芍30g,7剂,水煎服。

二诊:期前收缩消失,夜间后背麻木感,舌红苔薄黄,脉细涩。处方:上方减栀子,加女贞子30g,7剂,水煎服。

三诊:头胀,血压150/110mmHg。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滑。处方:上方加石决明30g,珍珠母30g,茵陈10g,杜仲30g,臭梧桐20g,罗布麻20g,4剂为丸,每丸15g,每日3次。

【按语】

肝风内动,痰火在经,导致经中气血失和,故心悸,双手时麻。胸中气血不畅,故胸闷。痰火在经,火性炎上,故口苦。舌暗红苔薄黄为痰火耗阴血之象。本方重用夏枯草,微辛、微苦、微寒,入肝胆经,散泄痰火。重用牛膝走经降气,并有益肝肾之功。臭梧桐微辛、微苦、微凉,其叶可降肝络中之气,其茎则降肝经中之气。栀子、黄连泻火,瓜蒌宽胸,半夏散结气,白芍补肝血以潜阳气,玄参滋阴以清火。陈皮理中焦和胃气,防黄连、栀子伤中。二诊时,夜间后背麻木感,脉细涩,此属肝经精血亏,不容肝络而致。故去栀子之苦寒,加女贞子补肝。三诊时,头胀,血压高,此属肝阳亢,加石决明、珍珠母镇肝阳,杜仲补肝肾而降肝气,罗布麻利水潜肝阳。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烈,但用石决明、珍珠母强镇其阳,往往令肝怒而动其阳,故少加茵陈,得初春少阳升发之性,与肝同气相求,理畅肝气,令肝不至反动其阳。

【病例9】刘某,女,72岁。心悸,头晕困。血压170/100mmHg。舌暗红苔白,脉弦。辨证:风眩伤心。

治则:降肝气,镇肝阳,安心神。

处方:柏子仁25g,牛膝50g,半夏15g,白术20g,桑寄生30g,石决明15g,丹参15g,莲子心10g,杏仁15g,茯苓15g,5剂,水煎服。

二诊:头晕沉,项重。血压150/90mmHg。舌淡红苔白微黄。处方:上方加葛根20g,石菖蒲15g,丹参15g,莲子心10g,5剂,水煎服。

三诊:头不晕,项重,咳数月,咳白痰。舌淡苔白,脉滑时一止。处方:上方加枇杷叶20g,5剂,水煎服。

【按语】

本方重用牛膝降肝气、杏仁降气,二药从气分,用丹参降血中之气,从血分。石决明镇肝阳,四药合用则阳潜气降。并用半夏、白术、茯苓降痰湿,莲子心清心,桑寄生补肝肾而通经络。二诊时,仍头晕,故加葛根升清阳,石菖蒲开心窍醒神,并加用丹参、莲子心以降气清心。三诊时,头不晕,咳数日,故加枇杷叶理肺化痰止咳。

【病例10】

王某,女,46岁。心悸8日,因生气而致,胸闷太息,食不下,恶心,口干不欲饮,心下痞。舌暗红苔黄,脉细。辨证:肝郁化火,犯胃传心。治则:疏肝解郁,清痞和心气。

处方:枳实15g,生白术20g,半夏15g,陈皮15g,旋覆花(包煎)15g,柴胡15g,白芍15g,甘草10g,甘松20g,佛手15g,杏仁15g,茯苓15g,橘叶25g,郁金15g,百合50g,7剂,水煎服。

二诊:耳鸣。舌暗红苔厚。处方:上方加龙胆草15g,7剂,水煎服。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三代以前,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巫医一体,而又以巫为主,是巫兼任医,而不是医兼任巫。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可是独立的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医学人才大多来自于民间,但对于医疗相关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总体上,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规矩、有规律、有规范的完整体系。 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本书介绍了常见的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简单的治疗措施。并针对患者的疑问,请专家逐一解答,约有300条用眼、护眼、眼病防治等方面的专家答疑。
  • 看这本书巧治失眠

    看这本书巧治失眠

    这本《看这本书巧治失眠》由李艳、慈艳丽主编,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体质,从生活习惯、居室环境、工作状态、心理状况、用药情况等各个方面阐述了治疗失眠的方法。帮助大家了解睡眠的真实面貌,确定自己失眠的类型,并根据失眠者自身失眠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案,摆脱失眠困境。《看这本书巧治失眠》适用于失眠患者及其亲属,以及社区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 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本书是“中医传世歌诀白话解”丛书之一。全书辑录的歌诀摘自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著的《诊家正眼》,其将二十八脉的脉象与主病分列为体象歌、主病歌、兼脉歌三项,而本书按照原文、提要、注释、白话解、解析的体例加以注解,是学习切脉的简易读本,适合中医初学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郝其军用其主持研制的复方皂矾丸和升血小板胶囊及系列中药为主导药治疗成功病例的医案展示,下篇是郝其军医师总结的临床经验和确定成功的治疗模式。
热门推荐
  • 逆矩

    逆矩

    历史就是拿来改造的,未来就是用来设计的,这是宁煦的信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与宁采臣扯上关系后,竟然真的改写了历史,重塑了未来。十年前的那场诡异遭遇留下的阴影,虽使他对重回故地,讳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因缘自有,冥冥难脱!
  • 常念天医:倾世四小姐

    常念天医:倾世四小姐

    云淡风轻,不问世间杂事,致力于传承医者之仁、之智。天命,亦是本命。成世家四小姐,自立根生,自强自立。因知:强,便可俯瞰天下;技高,便可救人于九死一生;自根生,便可不为世间情欲纷扰所伤。陨落的魔神,是神?是魔?无人知。但世人皆知,魔神宠天医入骨。携手江湖,远离世扰,辉煌天下……孰多选择,选之其一,怎选?魔神轻笑,温柔似水,道:“听你的。”与天医十指相扣,相望,携手踏上途。
  • 王俊凯谢谢那枝红玫瑰

    王俊凯谢谢那枝红玫瑰

    当初的山盟海誓,难道早已化为乌有,我只想问你,你爱过我吗?
  • 恶棍校草:第一百零一次告白

    恶棍校草:第一百零一次告白

    某男“做我家女主人。“不。”男人覆盖上了女人冰冷的嘴唇,“做我老婆。”不。”男人再次亲上了女人的嘴唇。“不管你做不做你都是我的不许是别人的!”某女脸上布满了黑线,好不要脸的男人。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刀剑焚天录

    刀剑焚天录

    雪魔之祸五百年后,恨铁再现江湖这一回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北莽秘传的菜人之说有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事情竟然昔日不可一世的西北十酋联合成为一个整体,而菜人之说背后又藏有怎样的秘密!天魔显,佛门劫!昔日佛门的吞佛之祸也开始露出了真相,佛欲渡魔,魔欲吞佛,这背后又有怎样的爱恨情仇!什么又是战国第一骑兵?被誉为不败军神之人又是谁?北莽与大汉的争锋有会已怎样的形式告终!天工柳家,藏剑叶家,百年匠神之争,天兵榜的十大神兵现世,有会给这个多变的武林添加怎样的变数?天宝阁的天宝续缘人又有怎样的故事!雪魔之祸后五百年朝廷又欲马踏江湖,这会将会以怎样的结果收场?世间第一奇毒又是何物?什么又是天命之说
  • 四剑之玄霄

    四剑之玄霄

    洪荒四剑入世,人间神魔乱舞,奈何魔界鸠占鹊巢,天界危如累卵,自东海而出的玄霄,究竟是神是魔,天地之劫,是否还会陷入无尽的轮回。另外您完全可以将此书看成故事书,因为这本书主角不仅仅是玄霄。
  • 初心怦动七十年

    初心怦动七十年

    一次相遇,他喜欢上她。他在校园裸奔,结果被她撞见。“变态。”他对她表白,她说:“你考上一本我就嫁给你。”??
  • 霸绝仙尊

    霸绝仙尊

    人,秉天而生,逆天而修。道,凡人之极是为神,神破天命化为仙!
  • 乱魂祭

    乱魂祭

    王朝末年,兵荒四起,匪患横生。受战乱之祸,百姓流离失所,四散逃亡,一路上哀鸿遍野,叫苦连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值多事之秋,一些身怀诡术的尸精鬼怪却偏偏在此当口上纷纷出世,为祸世人。自古以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乱世之下,虽有妖魔祸世,同样也出现了一些能人异士,他们身怀异术,在仙家的帮助下将那些尸精鬼怪重新驱逐,封印,甚至消灭。于是,乱世间便拉开了一场善与恶,正与邪的殊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