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4800000038

第38章 用人之谋(3)

人才是成事的关键因素,因而不可不慎重,没有一套好的选才标准,往往良莠难辨,轻则让自己背负不能识人用人的骂名,重则误了时机,坏了大事。治国一事,涉及天下苍生,一旦出现差错,将是难以弥补的。曾国藩的这套选才标准虽带有浓厚的封建伦理色彩,但终究不失它的客观之处。

6

为国求才,不避嫌

曾国藩的保举,主要有汇保、特保、密保三种,它反映不同的情况、级别、待遇。湘军每打一胜仗,曾国藩就办一次汇保之案,在奖励作战有功人员的同时,也以劳绩奏保一部分办理粮台、文案、善后诸务的幕僚。

龚自珍曾仰天长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曾国藩也曾感慨国中无人,他认为中国若不想与外国列强讲和,就得有四五个得力的大将,他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出来。正因为如此,他才对人才倾注了较多的心血。只要这个人确有所长,哪怕给他的印象并不好,甚至与他心存隔阂,曾国藩都不惮任用和举荐。大至总督,小至营哨,曾国藩举荐和扶植的人才不可计数。可以说,发现人才是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首要本领,其价值往往超过了所发现人才的价值。

曾国藩把举荐英才作为合格的政治家必备的两个条件之一来看待。他三番五次地说:“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并说:“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曾国藩之所以善于选将,皆因其知人晓事。蔡锷所辑之《曾胡治兵语录》于曾国藩知人晓事之说,甚表赞同。其言曰:文正公谓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为职,且以能知人晓事与否,判别其为君子小人,虽属有感而发,持论至为正当,并非情激之说。用人之当否,视乎知人之明昧;办事之才不才,视乎晓事之透。不知心则不能用人,不晓事则何能办事?君子小人之别,以能否利人济物为断。苟所用之人,不能称职,所办之事,措置乖方,以致贻误大局,纵曰其心无他,究难为之宽恕也。

曾国藩的保举,主要有汇保、特保、密保三种,它反映不同的情况、级别、待遇。湘军每打一胜仗,曾国藩就办一次汇保之案,在奖励作战有功人员的同时,也以劳绩奏保一部分办理粮台、文案、善后诸务的幕僚。

按照惯例,各省督抚每年年终要对司、道、府、县官员进行秘密考核,出具切实考语,“以备朝廷的酌量黜陟”,故清政府对此极为重视,“措词偶涉含糊,即令更拟”,官员的升迁降黜皆以此为据。战争期间,清政府基本上仍沿用此法,虽候补官员汇保甚滥,但实缺官员的补授则非地方督抚出具的切实考语不可。因这些考语是秘密的,任何人不得外泄,所以,这种考核办法及其考语,称为密考。而依照此法保奏官员即称为密保。也因为这一点,汇保一般只能得到候补、候选、即用、即选之类,而只有密保才能得到实缺官员,所以,曾国藩欲保奏实缺官员,就只有密保。

荐举人才,为国所用,这是政治家从政治国、用人选人所必须的。在封建社会中,荐举人才曾是任人为官的一种制度。如汉代采用“察举”制选才,就是各地方官员以一套选人准则选拔人才,进而推荐给朝廷任官;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成为选才任官的准则,这种任官方法也是由专门的官员去查访各地贤良,然后依标准划分为上中下三六九等,依次授与相应官职;只是到了隋唐,科举制度大兴,这种荐举人才的方法就渐渐走出了历史舞台。到了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已然僵化,毫无生机,八股取士,往往只能取到一些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根本不能用以经世致用。

晚清以来,内忧外患不断,选才自然也有变通,因而曾国藩大胆举荐人才。

举荐人才,只注重人才的才识而不管这人与自己有无仇隙,曾国藩在举荐左宗堂时就是如此。

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而左宗棠恃才傲物,自称“今亮”,语言尖锐,锋芒毕露,二人甚是不合。但曾国藩爱惜其才,虽二人交恶,仍多次举荐。

咸丰六年正月,曾国藩奏左宗棠接济军饷有功,因而,朝廷命左氏以兵部郎中用。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二日,曾国藩又上奏道:左宗棠“上年奉旨襄办臣处军务,募勇五千余人,驰赴江皖之交,方虑其新军难收速效,乃去冬堵黄文金大股,今春击退李世遇大股,以数千新集之众,破十倍凶悍之贼,因地利以审敌情,蓄机势以作士气,实属深明将略,度越时贤”,因而恳请“将左宗棠襄办军务改为帮办军务”,朝廷立即照准。

果然,左宗棠于次年二月即受命为浙江巡抚。曾国藩一方面请求辞掉自己节制浙江军务的谕令,一方面把左宗棠推到了浙江的最高位置上。他在奏疏中写道:“以臣遥制浙军,尚隔越于千里之外,不若以左宗棠专为浙省,其才实可独当一面。”曾国藩如此谦让,又如此真心实意地为朝廷推举人才,心中哪有半点儿对左宗棠的嫌隙之意?

曾国藩留下了许多荐举贤才的书信,如他在咸丰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致胡林翼》中所写:总揽大纳之人,拟请伯符、莲妨、筱泉三人。筱泉精细圆适,其从国藩也极久,其为国藩谋也极忠,往年余拟专摺保之。曾为罗忠节两次言之,忠节亦极力赞成。厥后因循不果行。国藩之保举稍吝,不过局度较隘。至于次青、筱泉之不得优保,毕金科之不成功名,则国藩实有蔽贤之咨。中夜以思,如何可赎?今毕金科则长已矣!次青、筱泉二人,万乞阁下大力设法优保,或留鄂补用。以私言之,则国藩内有补于歉衷,外有益于报销;以公言之.则二子存心爱民,必不裨于吏法,必有赞于高深。务也留意承允。

咸丰三年九月初三日《与骆秉章》中所写:昨天接到您发往江抚的奏折原件,易良干、罗主东、罗镇南都是从九品的官衔,谢邦翰保举做训导之职。我前次信函所拟定的,不该特别上奏,依照江抚原有的奏折上报。对刘长佑这个人,江西已经为他保奏了同知花翎的头衔。衡山的文书中可以不再保奏。

由于封建科举制的弊端,朝廷不能广招真正有才能的人士,故而慧眼识人,不拘一格荐举人才,为国为民谋福利,这是曾国藩作为朝廷大员的职责,也是一种胆识。

7

博采广询,揽尽天下奇才

正定安记述说:“国藩专务以忠诚感召人心,每乡里士来谒,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必其说。言可用,则斟酌实行;即不可用,亦不谐责席异等者,虽卑贱,与之抗礼。”

曾国藩求贤若渴,在这方面,他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正定安记述说:“国藩专务以忠诚感召人心,每乡里士来谒,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必其说。言可用,则斟酌实行;即不可用,亦不谐责席异等者,虽卑贱,与之抗礼。”他礼贤下士,颇有周公吐哺之风。《见闻随笔》记述道:“咸丰以来,统兵大员惟公平生来未尝台坐。其每见僚属必台坐者,胜保也。”台坐者,旧制,大员见小吏,居中设独座而坐,谒者立于旁也。曾国藩向友人描述自己在咸丰三年时说:“我曾经说过要谋求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人才,几个月以来,我在梦里祈求他们的到来,烧香祈求他们的到来,没有片刻敢有所忘怀。”及至咸丰十年,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事业”大有发展,人才尤为急需。他给友人写信说:“国藩当疲惫之余,忽膺艰巨之任,大惧陨越,贻友朋羞。惟广求名将,以御寇氛;广求循吏,以苏民团。得一人则鄙人可免一分之咎;得十人百人,则地方渐受十分百分之福。”

同治四年,他走上攻捻前线,榜列《剿捻告示四条》,其中一条便是“询访英贤”。他指出:“方今兵革不息,岂无奇才崛起?无人礼之,则弃于草铲饥寒贱隶之中;有人求之,则足为国家腹心之用。”他号召:“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酌察录用;即不收用者,亦必优给途费。”曾国藩求才,可说是“一以贯之”的。为此,他“料理官车,摘电备查”,或“圈点京报”,获取信息。

他常写人才闻见日记,将所见所闻,分为“闻可”、“闻否”、“见可”三类。他的《无慢室日记》中,专设“记人”一项,记录了大批被推荐的人名,并附有自己考察之所得。他还注重人才的互相吸引,认为求才应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及其余”。因此,他多次致书李恒、李翰章、方子白、胡林翼、左宗棠等人及诸弟,论述得人之道,要求他们随处留心,“博采广询”,“兼进并收”。他还嘱咐弟弟要“求人自辅,时时不忘此意”,又要求“以后两弟如有所见,随时推荐,将其长处短处一一告知阿兄”。

8

集思广益,成就大事

《清史稿》评论曾国藩道:“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封疆大臣军营统帅遍布全国。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石达开也曾称赞曾国藩“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曾国藩深明英才乃制胜之本。在两军对垒的十二年中,湘军起先不过两三万人,由小到大,由弱转强,直至胜利;太平军则勃然兴起,雄师百万,却逐渐由强转弱,直到失败。是不是由于武器悬殊?不。双方的武器基本上是相当的。运输工具,太平军起初还占优势。是不是由于战略战术上的得失?统观全局,应该说,双方在战略战术上都有得意之笔,也有失误之处。兹事体大,不可以一二言概括之。然而,有一点很清楚,在强弱转化的过程中,双方在“人”这个因素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和反差。从广西出发时,洪秀全周围有东、南、西、北王和翼王,猛将如云,士气高涨。但是,一场内讧,死的死,走的走,元老丧失殆尽,不得不起用陈玉成、李秀成等第二代将领。洪秀全本人深居宫闱,疑神疑鬼,“俱信天灵,诏言有天不有人”,即使对他不能不依靠的李秀成等人,也“信任不专”,时常掣肘,重用他的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以致“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奸佞之人发达炫耀,而英明贤达之士却四处散避,各方豪杰都不投门下,因而最终失败。与太平军相反,曾国藩起事于湖南时,不断受到湖南巡抚以下官员的嘲讽、排挤与打击,好友刘蓉在办团练一事上与他若即若离,好友郭嵩焘兄弟并不应召,握有兵权的王鑫时与他发生矛盾,后来在江西,当地的军政大吏也很有些与他过不去,使曾国藩常常有形孤影单之感。但是,发展到咸丰末年同治初年,曾国藩周围团结着大批良将谋士,胡林翼、李续宾兄弟、彭玉麟、杨岳斌、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鲍超等人,都手握符篆,威震一方。虽然他们与曾国藩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在攻打太平军这一点上,曾国藩基本上能号令如一。他们的步调基本上是一致的。一个“失人才”,一个“得人才”,太平军与湘军在同治元年前后已形成鲜明的对比。曾国藩说:“致胜之根本,实在于人而不在物。”这是入木三分之论。

曾国藩在长沙求学期间,与郭嵩焘、刘蓉深交。任京官时,又广交朋友,以文会友,他除了师理学事名家唐镜海、倭艮峰外,其他如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吴子序、邵惠西等友人,后来都成为他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主动与曾国藩结交。他记载道:“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吴莘畲、庞做人。此四君者,皆闻予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深浅,要皆有志之土,不甘居于庸碌者也。”湘军的重要将领江忠源及文士吴敏树也是这时在京城结识的。他在礼部复试时,因欣赏“花落春仍在”的诗句而识拔了俞樾,又在朝考阅卷时看中了陈士杰。

后来,他们对曾国藩的“事业”都有过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陈士杰。曾国藩交游的目的很明确,希望借助友人来指出自己之缺点。他说:有师友的扶持鼓励,即使懦夫亦能立志。

所以,他后来向朋友和兄弟们反复说明:国家因为获得人才而强盛。人才存在才能政通人和。想要自强,必须以修明政事,谋求贤才为紧要任务;“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国家大计,首重留心人才”。世上一切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坏事如此,好事亦复如此。古人说:“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曾国藩是深知这个道理的,因而在人才问题上深具历史的卓识与战略的眼光。他对人才的广泛搜罗和耐心陶铸,是能够成功他的“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早已是人们的共识。后来,薛福成评述道:“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清史稿》评论曾国藩道:“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封疆大臣军营统帅遍布全国。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石达开也曾称赞曾国藩“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9

用人忌浮夸

做人不要表现欲太强,要学会容忍,曾国藩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是表现欲太强,而且对其僚属有这一倾向的人也及时教诲,对于生性浮夸之人往往不予大用。

同类推荐
  •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讨论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本书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介绍成功的销售大师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致力于阐释商品之外的他们推销的“思想、理念”、甚至他们缔造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神话”。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史海寻踪:戴逸传

    史海寻踪:戴逸传

    戴逸教授是我国当代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对于有清一代的历史,无论是在以其个人的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方面;或者是以其声望与影响推动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论,都建树丰硕,贡献卓著,实处于执牛耳的翘楚地位。《史海寻踪(戴逸传)》是戴逸先生的传记。《史海寻踪(戴逸传)》从戴逸先生幼年起生活环境,其在少年、青年时代走过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乃至于逐渐形成了性格、志趣、理想、爱好、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由高亚鸣著。
热门推荐
  • 与SPW的综漫之旅

    与SPW的综漫之旅

    被神选中的少年,在空间中遇到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大人物,史比特瓦根,两人结为友人,不断的在无尽的位面中生存下去。
  • 霸气校草诱拐低调公主

    霸气校草诱拐低调公主

    当低调的千寻楠遇上冰山校草慕冥,当萌妹子茉珊蓉遇上霸气校草千寻黎,当火辣的凝妍遇上花心大少古祁殷,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异界名将系统

    异界名将系统

    秦世穿越异界,得到一个名将系统,带领华夏历史名将征战异界大陆。
  • 妖怪百物语

    妖怪百物语

    这是一个幽暗未明,人类和妖怪共处的时代。传说最初的妖怪,被称作“欲”,由人心的欲望长久酝酿而成。“欲”就像一把利刃,刺入心的深处,如同毒药一般蔓延,直至沦为“欲”的祭品,化为妖鬼。每逢夏日的夜晚,由“欲”化为的妖鬼们,像是庙会的行列一般,走在大路上,人称“百鬼夜行。立志净化被“欲”控制的人类和妖怪成为真正巫女而四处游历的人却是个又笨又没用的战五渣!一脸嫌弃的帅气猫妖却总在她需要的时候默默的保护着她。这是一个关于冒险的故事,关于日本百鬼的新谈,关于妖怪传说的百物语!书友交流QQ群:478670123
  • 重生豪门:妹控总裁的小娇妻

    重生豪门:妹控总裁的小娇妻

    苏小雅回到了高二那年,那时,他未娶,她未嫁。这一世,她决不放弃哥哥!
  • 术界会战记

    术界会战记

    十八岁的普通小伙子,只因那奇怪的遭遇,揭开了不为人知的身世,从此踏上征魔之路。是上天的捉弄,还是命运的安排?跌宕起伏的魔幻奇遇,他又将如何面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波澜,他又将如何选择?命中自有注定,他又能不能打破定律,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感受不一样的氛围,从此与他踏入奇幻的征途。
  • 星河天骄

    星河天骄

    超级直播间内,美丽的仙女正在进行直播,手中的源术变幻,撒泼打滚卖萌,飘红打赏让人目眩神迷。巨大的商城中央放映着最新研制出的源能药剂广告,“想重振雄风吗?想成为合格老司机吗?神阳,您的最佳选择。”学校的课桌上,《源能概述》,《妖魔文明初解》、《符文基本原理》……源道天书,源网……源道符文可对抗妖魔,星辰战舰可毁灭星球。联邦八千年,资深老司机的选择,这里是源道文明。
  • 龙元战纪

    龙元战纪

    他是人族大叛徒的遗子,守戮者联盟悬赏金额达到一千万金元币,百年以来金额最高的悬赏他是龙族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的存在,想要捕获他的龙兽可以数以万计,但死在他脚下的更多带着一个憨憨的仆从,提着一个陈旧的酒壶,一名自称陆晓的少年来到了乐安小镇从那日起,原本平静的小镇,热闹了起来……
  • 寒凝北雪

    寒凝北雪

    一场阴谋,意外穿越;天生废材,翻身重来。她,黑帮老大,只因闺蜜的嫉妒,陷入敌人的陷阱。原以为可以解脱,却不想,穿越了;原以为可以安稳地过完一生,却遭到了他的纠缠。好,为了摆脱他,她努力强大就是。废材又如何,看她如何步步高升。终于离开了他的束缚,她却发现,她的心,早已迷失了方向...
  • 斗罗大陆之天骄再起

    斗罗大陆之天骄再起

    继唐三之后,一代天骄横空出世,看唐钧如何劈波斩浪,成为大陆新一代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