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4800000030

第30章 治家之方(4)

曾国藩对于家庭,主张教弟;待遇族戚,则主张敬爱。推孝敬父母之爱于诸弟,推孝敬父母之意于诸族戚。对待族戚之道,曾国藩的家书中亦曾言及。其言说:“至于宗族姻党,无论他与我家有隙无隙,在弟辈只宜一概爱之敬之。孔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此刻未理家事,若便多生嫌怨,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弟辈万不可专责他人也。”

有至大之才者,多有至仁至德之心,这才算得完满之人,否则也只能算个偏才和有缺憾的人。单以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兄弟、亲友之间的关系,使家庭和睦、美满,也可算一桩不小的成就了。

有学者评价,曾国藩有一条十分可贵的品质,就是知错就改,从善如流。他的这一品质在处理兄弟关系中尤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咸丰七年,为了一点小事,曾国藩在家里与弟弟发生了争执,这事对曾国藩震动很大,以至过了好久,他还表示深深的悔憾。即使身在外地,远隔千里,每当想起此事,曾国藩也郁郁寡欢,心里十分难受。并且,他以此事教诫儿子纪泽,希望他能体谅自己这番苦心:一来希望他能引以为戒;二来希望他能代己补偿自己的弟弟,再有就是希望纪泽能做出表率在叔父面前多多尽孝。

本来兄弟之间,应该是平辈相处,可以无话不谈的。曾国藩不会因为自己是兄长——父母不在时,兄长是可代父行事的,拥有等同于父母的权威——也不会因为自己是大官,就可以以势压人,对兄弟为所欲为,颐指气使。曾国藩就有这样的胸怀和大度。曾国藩明白,既然是兄弟,就会各有各的长处,也会各有各的短处。每个人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弟不必贤于兄,兄不必敏于弟。对于诸弟对自己的意见,只要说得入情入理,自己就断没有不接受的道理。

有一次,曾国荃与曾国藩谈心,其中大有不平之气。曾国荃一下子给哥哥提了很多意见。最大的意见是说哥哥在兄弟骨肉之间,不能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不能使他们心情舒畅。曾国藩虽然稍稍劝止,但还是让曾国荃把话说完了,一直说到夜至二更。

在此期间,他还给哥哥提了许多别的意见,这些意见大都切中事理,曾国藩在一边倾耳而听。

曾国藩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人,对兄弟子女也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一严,就难免提意见的时候多,表扬的时候少。曾国藩还是一个责任心和道德感十分强的人,凡是看不惯的,有违家法的,他都会直言不讳地给予批评。曾国荃所提的意见实际上是说哥哥太严肃了。

曾国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理论,也不辩解,而是让弟弟把话说完。既然人家有意见,你能堵住他的嘴,但堵不住他的心。有意见你就让他把话说出来,说出来了心中就没有不平之气了,如果你把他的话卡回去,这只能使他的不平之气更添一分,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更何况曾国藩认为曾国荃也说得在理呢?另外,曾国藩还十分讲究兄弟之间的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同甘苦共患难,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兄弟之间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切和爱护之情呢?曾国藩说:“爱之以德”。对弟弟们百依百顺、姑息纵容,并不是爱,反而是不孝不仁。

曾国藩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总是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兄弟和盘托出,以求得兄弟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在兄弟五人中,曾国华对哥哥多有误解,所以曾国藩总是能对他敞开心扉,也不回避这种误解。他之所以多次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各位兄弟,是因为他觉得兄弟之间除了肝胆相照,就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在兄弟之间,没有一点龃龉是不可能的,不爱之以姑息同样也是很难做到的,或者爱之深切,或者怕产生隔阂,或者怕得罪兄弟,总是不愿开展批评,以为凡事忍让着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就是分歧的开始。曾国藩决不这么做,他在适当的时候就会现表现出自己的严厉。

对于家里的财产,曾国藩从来都以光明磊落的态度与兄弟公平分配,不致因为财产之事与诸弟之间产生嫌隙。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在京城的寓所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书籍,一是衣服。衣服是做官的人必不可少的,而书籍是曾国藩一生的嗜好。就是这两样东西,曾国藩也表示,将来罢官以后,除了适合夫人穿的衣服外,其他都与兄弟五人抓阄平分。所有的书籍,则一律收藏于“利见斋”中,无论兄弟还是后辈都不得私自拿走一本。除了这两样东西,曾国藩说他绝不保留任何东西。

这就是在诸弟们眼中的兄长曾国藩。以如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弟弟们,岂能是那些毫无威信可言的兄长们可比的?既然是位真正有德有识有爱心的好兄长,做弟弟的自然很乐意听从他的劝诫了。曾国藩身为曾门长子,自度对诸弟之成长、发展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常常以自己未能勤于教导、督促诸弟,使其个个功成名就、德行完满而暗自引咎自责。可见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这一点在曾氏的生平行状、国事、家事的处置等方面皆有深切的体现,而且他的责任心也与他独特而过人的“硬、挺”功夫相关。想他当年初率湘勇出省作战,屡战屡败,每每困顿绝境,但竟能支撑下来,终获全胜,实堪敬服。曾国藩一生对诸弟的教导、劝诫,也几乎是达到了须臾不忘的境地,足见其耐心和忍性。

浏览曾氏的家书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就会发现,曾国藩一生花在四个弟弟身上的功夫心血,并不比用在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的少。无论学问、人品、军事、性情、养生、治家等,事无巨细,皆有所涉及。可谓为诸弟殚精竭虑,瞻前顾后,唯恐诸弟有失,有负先人。在四个弟弟中,曾国藩与曾国荃(沅弟)最为相知,这不仅因为曾国荃在战场上始终和他一起出生入死,也因为他们兄弟俩最能倾心交谈。当初,曾国藩在京为官时,曾国荃曾追随他左右,听授文章学问。曾国荃亦经常向兄长提意见,指正他的得失。曾国藩亦是虚心纳谏之人。他在庚申十一月日记中写道:“近以居位太高,虚名太大,不得闻规谏之言为虑。……内有直弟,外有畏友,庶几其免于大戾乎。居高位者,何人不败于自是,何人不败于恶闻正言哉?”

曾国荃曾在一封信中谈到了自己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又没有具体谈到是哪一件事情,以曾国藩的默契敏感,他猜测,弟弟是在担心兄弟之间存有不和。曾国藩告诉他,倘若真是如此,则完全不必担心抑郁,他推心置腹地说:弟弟,你对咱家有大功劳,对国家也有大功劳,我哪里会有不感激、不爱护的道理?我对待部属像杨岳斌、彭玉麟、鲍春霆等人都是仁义谦让,难道对自己的弟弟反而会刻薄吗?也许我们之间确有不全,但那也只是意趣不合罢了。弟弟你立志做事,颇近似于春夏发舒之气;我立志做事,颇近似于秋冬收剑之象。弟弟你以为扩散抒发才会生机旺盛,哥哥我认为收敛吝啬才会生机沉厚。我平时最喜欢古人所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我认为珍惜福祉,保全安康的道理和方法没有比这更为精当的了。我曾多次用这七个字来教诫霆字营的统领鲍超,不知道他和你谈到这些没有?我们的祖父星冈公过去待人接物不论贵贱老少,全是一团和气,唯独对待子孙侄儿则异常严肃。遇到佳令时节,更为凛然不可侵犯。这大概就是一种收敛之气,目的在于使家中欢乐不至于恣肆放纵。这番苦心不知兄弟你是否会领会。

对曾国荃其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志大才大不甚收敛的人,而且在细节上不很顾忌,最后竟落得个“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名声。曾国藩对他的品性必了解甚深,曾一再劝诫他要收敛,要知道人言可畏。古语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那些指责别人的言论不知从什么地方兴起,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结束。但是,众口悠悠,沸沸扬扬,防不胜防。那些有才华的人,因为那些怀疑与诽谤无根无据,虽然恼怒,但还是悍然不顾,结果诽谤一天比一天严重;那些有德行的人,因为这些诽谤无根无据而深感恐惧,于是收敛下来认真反省,并对自己今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十分谨慎,结果诽谤不攻自破,谣言一天天平息下去。

显然,曾国藩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收敛起来,深刻反省,而不愿意看到弟弟们悍然不顾。他希望弟弟们听从他的忠告,手足相联,同走正道。他最怕的就是兄弟们各执己见,在家里斤斤计较,互决雌雄,反而忘记了迫在眉睫的外来灾难。

曾国藩说,我忝居高位,又获得了极高的虚名,时时刻刻都有颠覆的危险。通观古今人物,像我这样名大权重的人,能够保全善终的人极为少见。因此我深深担忧在我全盛之时,不能庇护你们,到了我颠覆之时,或许还会连累你们。所以我只有在我没事的时候,时常用危词苦语来劝诫你们,这样或许能够避免大灾大难。

曾国藩向以思虑深远闻名,他不可能不为自己和诸弟长久打算。既然自知有功高震主之嫌,如何功成身退,保持收敛,保全身家性命就是一桩学问。这其中体现的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严谨作风和做人哲学。

曾国藩在诸弟为官之后,屡屡教诫他们正确对待富贵与权位。尤其是对那位贪财自傲的沅弟(国荃),他则予以反复开导,叮嘱再三。同治元年五月,湘军既得安庆,正包围金陵,他警告两个弟弟说:“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金陵即将攻破之时,他又告诫两个弟弟说:“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子仪)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他害怕功败垂成,勉励弟弟须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又怕成大功大名时,飞来无名横祸,故勉励弟弟须有深临履薄的畏惧之情。同时,他时时刻刻考虑后路,写信给在乡间的曾国潢,嘱咐他“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从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及至金陵攻克,兄弟封侯封伯之后,他又多次写信给颇有抑郁之气的九弟,劝他“攻成身退,愈急愈好”。还特地在曾国荃四十一岁生日时,作寿诗十三首相赠。其一云:

已寿斯民复寿身,拂衣归钓五湖春。

丹诚磨炼堪千劫,不借良金更铸人。

这依然是教他要兢兢业业,临深履薄,看透“万事浮云过太虚”的现实,放眼未来,经过千磨万炼,将自己再铸铁人。

对待做官如此,前已述及,对待钱财,曾国藩也反复教育子弟要有个“俭”字。他自诩“阅历数十年,于人世之穷通得失思之烂熟”,认为“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这两点都是被自古以来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

所以,曾国藩如《朱子格言》所说“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一样,反对家中积钱,反对买田起屋。他说:“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弟弟要在老家黄金堂买田起屋,他却写信告诉他们说:这是“重余之罪戾,则寸心大为不安,不特生前做人不安,即死后做鬼也是不安”,“去年沅弟起屋太大,余至今以为隐虑。”

曾氏对于诸弟家教方面的指导、劝诫,就是希望他们对于家人勤于督促,以切切坚守耕读孝友的家风为念,而不使曾门变成所谓“官宦”之家,甚至常常劝诫各位弟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考仕宦而考虑。

7

教子有方

曾国藩认为,嫉妒与贪婪是人生常见的两种病症。嫉妒别人的人以害别人开始、以为害自己结束;贪婪的人因为贪得无厌,他们得到了害怕失去、失去了又怨恨没有得到,因此才招致祸患。他

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恢弘、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廷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伦,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同类推荐
  • 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

    如果上帝不想让人类探索宇宙,只要把天梯推倒就行了,人类必定要探索宇宙,尽管只是为了更加珍惜现有的世界,没有当初的梦想,就没有现在的科学成就,做技术工作就要像瑞士钟表一样准确,当一个孩子追求真理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找到真理。
  •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风云变幻的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名声显赫的,宋家王朝的变迁在民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瞬间芳华 风流永驻:民国十大名媛才女评传

    精选吕碧城、唐瑛、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名媛才女,从其家世、爱情、事业入手,品鉴其才华,评析其思想,讲述其传奇经历,给现代女性以身心灵启迪。透过精彩文字、传奇故事,看民国女神怎样集传统与现代、婉约与时尚为一体,打造独特的人生风景,铸就不朽的传奇。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李自成第七卷:洪水滔滔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仙梦曲

    仙梦曲

    轮回的宿命已经开启,沉睡的灵魂终将醒来;百万年的古荒平静了太久,乱世的号角已经吹响;是谁?奏响乱世的镇魂之曲;又是谁?聚拢天道的无边功德。一个乱世,一名少年一段仙梦,一曲赞歌蛮荒神话,英雄故事
  • 谁的青春不伤悲

    谁的青春不伤悲

    十里春风不及一个你,梦里归人,半卷清词。愿用千年荣华,换你一世平安
  • 阴阳宙

    阴阳宙

    宇宙遭劫,化为阴阳两极。他,十世轮回,只为凝炼阴阳。
  • 职场荣耀

    职场荣耀

    “小李,去电梯那里给我迎个人进来!”“是!张总”“李哥,您要咖啡还是蓝山咖啡?”这有什么不同么,小张?“李总,您要的美女已经给您准备好了,您看?”“好,签了这份离职协议你就可以走了”这是献给所有在职场从底层开始奋斗的,有情怀,有感触的人。
  • 红轻纱

    红轻纱

    傳說一對戀人只要雙手合十,誠心誠意地對着閃爍的星星許願,願望就會成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我們之間遙不可及,卻兜兜轉轉終究是為了你。你為了她負了我一生,可能這就是我們的命運...“師父,我們為什麼不禦劍呢?”“因為你禦劍比走路還要慢。"“……"
  • 海姆庄园之迷失诱受

    海姆庄园之迷失诱受

    海姆庄园的恐怖势利,复杂的各种关系,不一样瞳孔的暗杀茉莉小姐,到底是谁一步一步想杀我?到底是谁背后操控着?我只想找到答案…你们放过我吧?
  • 大千世界给爷笑一个

    大千世界给爷笑一个

    人生短短五十年,与华天者相比,如梦又如幻,一夕得生者,无有不泯灭者也。此时不欢乐,还要留给谁?宇宙乾坤古往今来,一切只为了此时的搞笑,搞不死你我去死。
  • 黑色的驱魔师

    黑色的驱魔师

    眼前的雨水混着鲜血化作河流,淡淡的血腥气息令心脏为之悸动抽搐,抬眼处九颗暗红色的太阳散发的是代表死亡的光辉,抑或代表死神来临的号角,在这绝望的世界里,少年,你竟然想拯救“恶……恶魔……”——希望有推荐票票什么的给几张我就满足了哈哈。
  • 天问记

    天问记

    太古初年,天地间诞生一神花,其名七彩,神花一万年一开花,一万年一结果,一万年一枯萎。经年间,有俗人得遇神花而开悟明理,消灾减难百病不扰;有圣人幸儿倚触花旁,通彻至理,感化世人,教化众生;有神人窃取造化,后修炼神通,开宗立派,传承至今。
  • 他遇上她

    他遇上她

    她从小流落在外,十八岁因商业联姻被父亲接回。他因父亲一夜风流而失去了母亲,从小缺失母爱。当他遇见她,他就知道她注定是她的劫。她傲娇的回头:“你可以走了!”“媳妇,我走了,你怎么办?“他笑的奸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