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3400000012

第12章 操作方法(4)

2.诊察形神《灵枢·终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灵枢·寿夭刚柔》:“……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针灸治疗前必须诊察患者体质、形态的强弱与神气的盛衰,并根据诊察的情况确定针刺的补泻方法。

3.辨别虚实《灵枢·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与实概括了邪与正的关系。由于针灸的作用在于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复平衡,所以《黄帝内经》总结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针灸施治之前,必须明辨虚实,即通过四诊合参对病症作出正确诊断。对针灸治疗来说,更须审察其经络的虚实情况,以及针刺穴位时指下感觉以分虚辨实。

四、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

1.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体功能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而有补和泻的不同效果,这就是双向调节作用。如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邪盛而呈现实热、闭证的实证情况下,针刺又可以泻邪,起清热、启闭的泻实作用。

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腧穴的主治功能,不仅具有普遍性(共性),而且还具有相对特异性(个性)。人体不少腧穴,如肾俞、脾俞等穴,都能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适宜于补虚益损。此外,很多腧穴,如大椎、胆俞等穴,都能疏泻病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祛邪作用,适宜于祛邪泻实。当施行针刺补泻时,必须结合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才能产生针刺补泻的效果。

3.针刺手法的质量不同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补泻手法作用于机体时,可以出现补和泻所特有的规律性效应。当使用补的手法时,就可产生补益正气的作用,当用泻的手法时,就会产生疏泻病邪的作用。

五、常用针刺补泻法

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而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上为了使针刺产生补泻作用,古代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可将针刺补泻手法分为“单式补泻手法”(基本补泻手法)和“复式补泻手法”(综合补泻手法)两类。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主要针刺补泻手法,介绍如下:

1.徐疾补泻法是掌握毫针进针、出针以及行针的快慢为补泻的针刺手法。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操作时,对于虚证,先在浅部候气,得气后将针缓慢地向内推进到一定深度,退针时快速提至皮下。这种徐进疾退手法,是引导阳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故为补法;对于实证,进针要快,一次刺入深度候气,气至后,引气往外,出针时要缓慢,使邪气由深出浅、由里达表,故为泻法。

2.提插补泻法针刺后在得气基础上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3.捻转补泻法是指在针下气至的基础上,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4.迎随补泻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5.呼吸补泻法是指在用针刺手法时,配合患者的呼吸以区分补泻的方法。当患者吸气时进针、转针,呼气时退针、出针为泻法;反之,当患者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退针、出针为补法。本法是配合上述补泻手法时应用。

6.开阖补泻法在针刺补泻过程中,在出针当时按不按针孔以区分补法或泻法的操作术式。出针后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为泻法。

7.平补平泻称为单式手法,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8.烧山火医者左手示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转3~5次,候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重插轻提3~5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3~5次,针尖顶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产生热感。根据病情留针后,缓慢将针拔出,急扪穴孔。适用于虚寒证。

9.透天凉医者左手示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转3~5次,候针下沉紧,提退1分左右,针尖向有感应的部位,连续轻插重提3~5次。拇指再向后连续捻提针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应的部位守气,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根据病情留针后,急速将针拔出,不扪针孔。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热性疾病。

第十一节留针

当毫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者称为留针。《灵枢·本输》说“……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一般情况下,只要针刺得到满意的针感就可以不留针,留针是毫针刺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留针,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

一、留针的作用

1.留针以候气进针后气不至,留针片刻,具有候气,待气而至的作用。

候气时,可以安静等待,也可以间歇运针,施以各种催气手法,直到气至。

2.留针以调气进针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有调气、行气作用,使过盛、不足的经气进行自我调节。气不至者留针可使气至,气已至者留针可使邪去,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往往在调气留针中可得到发挥。

3.留针以逐邪扶正留针有祛除阳邪、阴邪,使谷气至而扶正逐邪的作用。

4.留针可协助补泻虚寒留针,可补虚进阳;实热留针,可清热泻实。

针刺得气后留针与否以及留针时间久暂,应视患者体质、病情、腧穴位置等而定。如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并施以适当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置10~20min。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留针至30min甚至更长时间。某些急腹症、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必要时可留针数小时甚至1d左右时间。而对老人、小儿患者和昏厥、休克、虚脱患者,不宜久留针,以免贻误病情。

二、留针的方法

1.静留针法是针下气至后,让其自然地留置穴内,不再运针,到时出针。临床多用于对针感耐受性较差的慢性、虚弱性患者。

2.动留针法是针刺入腧穴先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在留针时间反复运针,称为动留针法,亦称间歇行针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增强针刺感应,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此外,临床用于针后经气不至者,可边行针催气,边留针候气,直待气至。

3.提留针法将针由深部提至浅部,留置于皮下,过一定时间后出针,叫提留针法。

医者对留针必须重视,首先要排除不适于留针的患者,如不能合作的儿童、惧针者、初诊者、体质过于虚弱者;其次要排除不宜留针的部位,如眼区、喉部、胸部等;再次要排除不适宜留针的病情,如尿频、尿急、咳喘、腹泻等病症。

对需要留针、可以留针者,在留针期间,应时刻注意患者的面色和表情,防止晕针等意外发生。

第十二节出针

出针,又称起针、退针。是针刺施术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载:“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

文中的“发针”就是出针。指出出针要根据病情,或疾出,或缓出,遵循一定法度而施行。《针灸大成》认为“凡持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也。”出针是整个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预示针刺结束。出针前医生应注意检查、核对针数,以防遗漏。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示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缓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猛拔),静留片刻,然后出针。

一般出针时,左手拇指用消毒干棉球或乙醇棉球持针身底部,并压住穴位,右手捻针退出。退出用棉球微用力按压片刻,可防止出血,消除针后不适感。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针孔疼痛。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

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若出针后用手按扪针孔,施以“扪法”,则有补的作用;反之,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按压,施以“摇法”,则有泻的作用。浅刺穴者,可一次快速出针;深刺穴者,宜先提针及浅部,再缓慢出针。有的还可在针眼处加以拔罐,吸出血液,以加强泻的作用。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和离去。

出针的要求是减少疼痛,防止出血,消除针后的不适和配合补泻。目前临床上常用出针法有以下几种。

1.快速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球按压腧穴旁,右手快速拔针而出。具有不疼痛、出针快的优点,适宜于浅刺的腧穴。

2.缓慢出针法先将针退至浅部,稍待片刻后缓慢退出。适宜于深刺的腧穴,具有防止出血,减轻针刺引起的麻、胀、重、痛等不适感,不伤气血的优点。

3.出针补泻法补时宜慢出针,急扪闭针孔;泻时宜急出针,摇大针孔,不扪闭针孔。可参考开阖补泻法。

需要注意的是,针下沉紧或滞针时,不可急于出针,用力猛拔,以免引起疼痛、出血、甚至折针。应留针以候邪气退,真气至,或循、切经络腧穴周围,使气血宣散。然后可稍退针少许,摇动针柄,待针下气缓不沉紧,觉得轻滑,少停后出针。同时要注意,出针不可猛用暴力,无论快速出针,还是缓慢出针,用力都要柔和、均匀、遇有阻碍,调正后再予出针。

第十三节治疗的频率和疗程

背穴毫针治疗一般7~10次为1个疗程,每天或隔天1次,长时间的慢性疾病的疗程可稍长,可15d或1个月以上为1个疗程。急症、新发病及重症的疗程可短一些,每天可治疗2次,虚证可隔日治疗1次,实证可每日治疗1~2次。2个疗程之间休息3~5d,慢性病治疗2~3个疗程或更长。

同类推荐
  • 带教医案实录

    带教医案实录

    伤寒有六经三阳三阴之法;温病有三焦卫气营血之辨;内伤之治,当以脏腑经络为纲,气血精分为目,自是古人心法。内伤者,伤损于内。杂病者,百千万端,自各成病。内伤之原由,多因时气杂感而起。时气杂感虽为小邪轻病,却易伏留而成内伤杂病诸端。仲景云:“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虽为小邪,入里伏留,与正搏结,或虚或损,夹杂邪气,久成内伤,迁延不治,易成积聚,病若至此,已属难治。
  • 肥胖病知识读本

    肥胖病知识读本

    市场上有关减肥的书琳琅满目,鱼龙混珠,肥胖是什么,如何减肥,减肥的疗法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怎样正确看待肥胖与美丽,关于这些问题,一般的书往往侧重一点,不及其余。《肥胖病知识读本》的优点,恰恰在于,以肥胖病研究者的角度入手,对肥胖病的知识、减肥的方法、减肥的副作用,以及肥胖与美丽的看法等,进行了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介绍。既有介绍减肥误区,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减肥故事,也有针对减肥效果和减肥方法,科学和专业地去做出解释。不争取噱头,也不剑走偏锋,踏实严谨,以专业与通俗想结合的笔法,描述关于肥胖病和减肥问题,是一本有益、有趣的关于肥胖病和减肥的科普读物。
  • 胃肠病辨治心法

    胃肠病辨治心法

    本书从胃肠病辨证心法、胃食管病辨治心法、肠病辨治心法、胃肠同治心法、胃肠病调护心法五个方面,深入研究了胃肠道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及药后调理,全方位、多层次、多靶点、多角度的给予科学的探索。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一一剖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强调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应从婴儿抓起,《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增加了婴儿情绪和行为障碍及心身疾病的内容,介绍了发达国家中已兴起的“婴儿精神医学”;为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设专篇讨论预防问题;鉴于我国儿童少年精神医学起步较迟。
  •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本书介绍了近视与弱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强调指出:科学的用眼卫生、正确的预防措施、恰当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本病发生率,控制病情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三大关键。
热门推荐
  • 十年等泪落熙

    十年等泪落熙

    如果离开你,可以换来你的幸福,那我愿意。千玺,不是我先伤害了你,而是你先负了我。如果十年前,你没有……或许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开心。易烊千玺爱了她十九年,等了她十年。而她却恨了他十九年,伤害了他十年。这到底是怎样的爱情纠葛呢?———————————————————————十年的时光随机飞逝,让我们来不及回首。十年前,她带着对他的恨和孩子,去法国。十年后的归来,她和他会发生什么。唐晨曦会不会再给千玺一次机会?他们会不会再续前缘?她们的爱情是继续,还是……本文小说虚构!!!
  • 重生之我的圆梦人生

    重生之我的圆梦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充满了遗憾和不甘,且看主角重生后开启了怎样的圆梦之旅,又经历了怎样的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敬请观看《我的圆梦人生》……
  • 重生之十系魔法师

    重生之十系魔法师

    幼年就被驱除水家的水兮凡,谁知道她竟是十系魔法的使用者!误入大海,遭到水里生物的攻击,谁知误打误撞成为了水龙的养女!从此,一朝弱女全新蜕变!“水家?我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吗?”蓝发少女低头看着脚尖,“对我好的人,我百倍回报,对我坏的人,我千倍偿还!”但是,你确定这是那位传奇人物?乱用魔法,贪吃暴力,而且还爱财,我对这个世界崩溃了!!!
  • 网王之小海带你这个萌物

    网王之小海带你这个萌物

    这篇是海带文哦,希望亲们能够喜欢~~~亲们要多多支持我喔~~~
  • 花都神宠

    花都神宠

    意外重生到地球,又意外的得到两件宝物!人生究竟有几场意外!意外又会带来什么?
  • 会仙观墓

    会仙观墓

    本故事集之所以定名《会仙观墓》,用意有三:其一,闻名遐迩的大型道教宫观“监漳镇会仙观”是我县仅存最大的历史文物,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传统文化来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二,我们可以吧故事中讲述的所有人物都作为“仙人”来看待。其三,南蛮侉子隐藏身份盗取山涧下的宝藏。故事集“会”众“仙”之,通过“仙人”们的“登台表演”,让我们对人生有所启迪。拳拳寓意望读者能够理解。
  • 枪神纪之荣耀光辉

    枪神纪之荣耀光辉

    根据同名游戏《枪神纪》改编,希望大家喜欢。
  • 符神记

    符神记

    神血一脉传人张紫轩在家族内乱中被护卫送入下界,机缘巧合融合至宝,开始自己的符道生涯,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奇幻之旅。
  • 医女毒妃:捞得一枚病王爷

    医女毒妃:捞得一枚病王爷

    大雨纷飞,云瑾瑶昏迷在雨中,青衣裙下尽是斑驳血迹,前世她为了那个冰冷的男人付出了一切。。。。云瑾瑶,京城出名之顽固,被世人被世人誉丑女无盐,却在一次宴会之中偶遇百里国太子,一见钟情,不料宴会惨遭人陷害,而嫁给了患有隐疾的景王--百里连成。现代医师云镜在一次医患矛盾中为救小师妹被人棒打而死,命运给了云镜又一次的机会......这里原来是净公子,现在改名了季公子
  • 不花钱照样能办事

    不花钱照样能办事

    本书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认识办事的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不花钱的良方妙策,从而提高办事能力与效率,在现实中办好事,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