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45700000005

第5章 概 论(4)

当时受《伤寒论》错简的影响,出现了《金匮要略》类著作。如沈目南认为《伤寒例》是王叔和蛇足添入,《脏腑经络先后病》“夫人秉五常”一条,才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总纲,故把它列为首篇。《沈注金匮要略·凡例》:“王叔和编辑伤寒杂证,原是一书,统名《金匮玉函经》,诚仲景功臣,功莫大焉。惜以己见插入,致使先圣之意反晦。盖《金匮》首章,原该伤寒、杂病通部之序列,而第一卷,乃通部查病治法之纲领……而叔和复添蛇足,更作序列……余今一概删去。”其后,吴谦《医宗金鉴》、叶子雨《金匮阙疑》、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夫人秉五常”一条为全书总纲,列为首篇。如《医宗金鉴》:“此篇乃一书之纲领,前人误编为次篇,先后失序,今冠于首,以统大意”。黄元御《金匮悬解》不但类编章内条文,更把全书病证依次按外感、内伤、外科、妇人分类编排;魏荔彤《金匮要略本义》以《周易》之辞、占类推《金匮》病的常与变和文与法,是对《金匮要略》内在诊治体系的探索。

清代大量注本的出现并广为传播,使《金匮要略》成为一个医学经典著作。如周扬俊在《金匮玉函经二注·自序》中提倡读仲景书,并云:“尝思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故仲景既著伤寒论,垂万世法,而复出其心思,著《金匮玉函经》为杂证之范,使天下后世有志此者,少此启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劝读十则》“以读仲师书,为第一劝”。而清代把《金匮要略》作为国家医学考试基本科目,后又加试《医宗金鉴》,而于谦的《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就在其中。

民国以后,西学东渐,《金匮要略》学术出现否定阴阳五行及运气学说、引用西医学知识注解原文和强调经方的经验性与实证性两个新特点。如唐宗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开引入西医之说先河,陆渊雷则大胆地将中西医理论相互印证阐发而成《金匮要略今释》,曹颖甫《金匮发微》是理论结合临床较好的一个注本,如其中注“肝病传脾”,不从五行生克解,而从肝脾解剖部位解:“肝脏血虚则其叶燥挺而压于脾。”又以肌肉之间大小缝隙解“腠理”:“所谓腠理者,人身肌肉方斜、长短、大小不等之块凑合而成。凑合处之大隙,即谓之腠;肌肉并众丝而成块,众丝之小隙,即谓之理。”又如严志鸿《金匮广义》注解“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时,“以空气解风气”,以空气的“清洁”,还是“含有一种微生物”来说明“风气”对万物的“生”、“害”;又解三焦为“网膜”、腠理为“白膜”。余无言的观点更为明确,如在《金医要略新义·凡例》中其否定阴阳五行及运气学说:“本书编辑,一贯《伤寒》之前列。探取诸家学说,以脚踏实地指归,力避空谈。凡运气阴阳等理论,概所不取。偶有阴阳等字,系属代表某事某物者,即不得已而用之。”“引证西医学说,择善而从,是者是之,非者非之。治疗之法,不以中西分是非,而以疗效定优劣。”并且强调经验与实证:“每一病证,必在其原有条文下,旁引诸家学说,并参自己经验,详为注释,务使得一明确之理论,合理之治疗”;“凡予附列之医治验案,皆余经验之事实,决非捉风捕影之谈可比。”

同期,出现了一些集注本,如吴考槃的《金匮要略五十家注》,系广泛采集诸家之说,编辑而成的大型《金匮要略》集注本。黄竹斋则精选注释而成《金匮要略方论集注》。日本人丹波元简采辑徐彬等诸家之说,参考大量古今方书,细心校勘,并结合个人体会,编辑成《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丹波元坚则仿《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而著《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出版有关研究原著的著作有近百种。在众多注解书籍中,说理透彻、通俗易懂、联系实际的有秦伯未的《金匮要略简释》、任应秋的《金匮要略语译》、何任的《金匮要略校注》、陶葆荪的《金匮要略易解》等。在校勘方面,工作做得比较细致的当推何任教授主编的《金匮要略校注》。该书以元代邓珍仿宋刻本为底本,细心校勘,力求恢复仲景的原书原貌,为当今《金匮要略》的最佳版本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各地相继成立高等中医院校以来,先后多次编写了《金匮要略讲义》。这些讲义分类清晰,评说公允,联系实际,对方便原著的学习及推广临床应用,都起了很好作用。据统计,1950-1996年发表在各中医药刊物上研究原著的论文达3000余篇。在这当中多数是运用原著方剂治疗临床疾病的经验总结,尤以原著方剂治疗疑难疾病引人注目。如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综合征),升麻鳖甲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鳖甲煎丸治疗肝纤维化,乌头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黄附子汤治疗尿毒症,桂枝茯苓丸治疗妇女子宫肌瘤等。在方剂及药物研究方面,比较多的集中在对原著方剂药理作用的研究。如有实验研究表明大黄蛰虫丸可促进实验大鼠腹腔内血块的吸收,对肠蠕动呈缓慢和持久的增强作用,证明本方的活血祛瘀作用与此两者有关。日本相当多的制药企业,将原著一些方剂制成冲剂等剂型,我国也有以原著方剂为主化裁而进行新药开发研究的。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一书,经宋人校订刊行后,学术地位逐步提升,到清代才成为一部真正的医学经典著作。《金匮要略》的研究是伴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为道屡迁”、“唯变所适”,不同时代,学术外部的环境不同,《金匮要略》研究的学术特色也会相应改变。注释并不意味着守旧复古。注释经典,关键在于“体道”。不同时期、不同注家“体道”之不同,造就了学术的发展。《金匮要略》的研究应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继承,既要研究《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医学的原本体系,也要研究历代医家研究《金匮要略》学术的历史,为学术的发展与创新奠定基础并指导方向;创新,就是要在《金匮要略》研究中反映最新的临床各科共性的病机与治法的研究成果,精练出共性的辨证论治规律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各科提供一个适应现代医疗实践要求的技术平台。

三、学术体系

《金匮要略》的学术体系,主要包括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

这一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其诊治疾病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诊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方剂的配伍应用,服药的原则方法等。

1.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就是要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观察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局部现象。它是中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天人整体观,即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②人体整体观,即人的五脏六腑与官窍、四肢、百骸及体表各部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生命整体中,五脏居于核心地位,五脏疾病可以相互传变。诊治疾病时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如此才能认清疾病的本质,作出明确的诊断,进而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在以下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

(1)以整体观念认识病因:对于杂病的病因,“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概括为三条:

“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明确指出了杂病的病因并非仅限于外感六淫邪气,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多因杂致的发病观。如在虚劳病篇中,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等致病因素。且在发病过程中,杂病多有脏腑病兼有新感,或新感引动原有脏腑病的复杂病理变化。鉴于病因的多样性,仲景并未简单地称为内伤病,而叫“杂病”,以与单纯外感伤寒病相区别,它提醒人们诊治杂病切勿简单化,否则难以切中病情。

《金匮要略》中发病学说的特点是以脏腑经络分内外,六淫邪气为主要致病原因,以邪正力量的对比决定病位的深浅。因此,它实际上既有对病因的论述,也有对决定病位的因素以及发病途径的论述。在原文中,提到两个主要致病原因,即六淫之邪和金刃、虫兽所伤,即后世所谓外因和不内外因。首篇第13条所讲“五邪”,进一步讨论“客气邪风”的分类和各自的致病特点,“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虽为多种因素,但没有明显的传变特点,故不再详细分析其病位和传变情况。对于内因,张仲景在此并未论述,这是其与后世“三因学说”不同之处。《金匮要略》的“内所因”是指经络受邪入脏腑,为深为内,陈无择的“内因”是指七情所伤。《金匮要略》将自然界反常的气候变化作为人体致病的外因,正气(五脏元真)不足作为人体致病的内因。反常的气候变化必须通过正气虚衰,才能使病邪乘虚而入引起疾病。

同时条文提示我们正气的虚实是决定病位的主要因素。也是其独到之处。

(2)以整体观念诊断疾病: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对表现于局部的证候,必须综合全身情况才能得出正确诊断,“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3条:“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体现了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精华,于外而表现出气色的变化,即“有诸内,必形诸外”。又如“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呼吸的变化,并非只限于肺脏,可涉及上、中、下三焦,应结合其他表现进行诊断。

(3)以整体观念预测传变:疾病都有一定的部位,由于人体的整体联系,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必定会由一处向多处蔓延,这就是传变。《金匮要略》重视疾病这一特征,并由此提出“治未病”的法则。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1条:“问曰:上工治未病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本条从整体观出发,举肝脾为例论述杂病治未病的法则。脏病有按所胜之脏相传的趋势,这种相传是最严重的一种,五脏疾病相传还有“反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等形式。由于人体各部联系的网络性与病理因素的多样性,杂病的传变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只能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传变的条件,才能加以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治疗阻断传变的发生。

《金匮要略》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十分可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从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对此进一步阐发,使《黄帝内经》、《难经》的“治未病”思想更加具体明确。

对于疾病,仲景强调预防为主。未病之时要预防致病因素的侵袭,注意房室、衣食等方面的调摄;病变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传变。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把预防思想贯穿到防病、治病,甚至立法、组方及服药的各个方面。这可以说是祖国预防医学中的一大进步,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4)以整体观念指导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疾病,都是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使阴阳归于平衡,因此离不开整体观的指导。如防止脏病传变的肝病实脾;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内病外治与外病内治。都充分体现了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这将在辨证论治部分详细论述。

2.以病为纲,病证结合首先,《金匮要略》以病分篇的编写体例,确立了病名诊断。其次,《金匮要略》各篇篇名均冠以“××病脉证治”,则进一步说明病与证相结合、脉与证合参、辨证与施治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再从各篇条文论述方式来看,大多数先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或基本症状,然后分列证候、治法、方药。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文中“按之心下满痛者”言主证,“此为实也”言辨证,“当下之”言治则,“宜大柴胡汤”言处方。

又如“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文中“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言脉证,“此寒也”言病因,“以温药下之”言治则,“宜大黄附子汤”言处方。反映了将脉、因、证、治与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杂病诊疗思路。

同类推荐
  •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分五章共62节,着重阐述了重要外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同时注重介绍重要的外科诊疗新技术、新疗法。书中的每节内容在体例上分前沿学术综述、临床问题、建议阅读的书目和文献等几个部分。前沿学术综述重点介绍近年来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临床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阐述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使读者浏览时更易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推荐阅读的书目和文献每节仅介绍一到两篇,这些文献都是相关领域中极具影响的学术论著,阅读这些著作一定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另外,每节末还列出重要参考文献若干,大多数为近年的资料,可供读者做深入查阅。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解除了疾病和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我国特有的,根据病理变化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原则,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起源、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外科守护、心理疗法、针灸辨治等内容。
  • 中医乾坤

    中医乾坤

    中医药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历经了几千年的临床验证,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结晶。《科普通鉴:中医乾坤》是科普通鉴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中医的起源、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少数民族医药,常用中药的性状、功效、食疗方等,并附有家庭常用中药饮片的彩图,以方便读者,书稿内容通俗易懂,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普及大有益处。
  •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最新经典珍藏)》的作者孙思邈重视医德修养,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深刻影响了后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特点既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西医疾病,又突出运用经方合方的辨治中医证的思路、方法与技巧,通过研究诸多疾病的案例旨在深化临床运用经方合方的基本点与切入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读用书。
热门推荐
  • 清正廉洁(中华美德)

    清正廉洁(中华美德)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本书收录了《石碏重廉除孽子》、《李离舍身护国法》等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本书去温习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 幽溟杀手撞上总裁

    幽溟杀手撞上总裁

    她的父亲曾是“寒狱”名下的杀手,却因为一场无妄之灾而死去,她也因此恨上了那个“杀害父亲的凶手”。为了报仇,她不惜封闭记忆,混到“凶手”身边只为让他试试被人出卖和背叛的感觉,让他在痛苦中死去。可当她无意中得知当年真相时,还下的了手吗?逃避?还是面对?
  • 易烊千玺:大佬,求放过

    易烊千玺:大佬,求放过

    我顾子衿,上辈子是毁灭了银河还是轰炸了太空?这辈子怎么就遇见这易大爷?先是粉丝人肉?让我当你贴身助理?不干不干不干!本大爷不干了,可......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 青梅剑与柳叶刀之江湖人

    青梅剑与柳叶刀之江湖人

    三少爷是江湖人,也是寂寞人——可寂寞的人又岂止单单是三少爷?剑客无情,却对剑有情。他不爱醉卧女人怀,却甘愿死在那一剑下。江湖还有快乐,快乐的人不寂寞,但他是好奇的,可他偏偏在好奇之后也染上了寂寞——古龙先生已去,可江湖还在不在?古龙先生不古,那江湖是不是也永远存在?江湖远不远?江湖不远——江湖就是人心。无古大侠之豪气干云,无醉梦江湖之坦荡心胸,但终归还算有心,有心去写,有心去讲,江湖人的无奈,寂寞——成名是一种理想——可成名后若不快乐,这种理想就会是欲望。为你讲一段江湖,一个残风微烛下的故事,明白江湖永不老,人情尚且在——
  • 冰山总裁的甜美娇妻

    冰山总裁的甜美娇妻

    乔安菡只想帮自己的闺蜜,可惜也卷入了这场纷争。第一次见到这么可以控制心跳的男人,不过对于乔安菡来说,这种男人不靠近也罢。但她越不想靠近的人会跟让他无法远离。到底他们有没有未来……
  • 罗琦的呼唤

    罗琦的呼唤

    女孩罗琦跨越生死,寻求真相。她虽然一路上遇到很多妖魔鬼怪,但是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爱……
  • 无尘之丘

    无尘之丘

    自龙神开辟龙鳞大陆,已过多载。四龙子掌控天地。人类不服为臣,贪婪地伸出魔抓。其中至强者称自己为神,以此统领大陆,绞杀龙神。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那被屠尽之族中,那万物生灵之长河中,生出了变故......
  • 魔尊之暗影幽冥归来

    魔尊之暗影幽冥归来

    她即是魔界的魔尊,又是仙界的阴阳王。法力无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才。她因为有一个灵戒,所以,她可以在未来,现代,与异世来回穿梭,且看魔尊,玩转世界!
  • 混在异界当军阀

    混在异界当军阀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腹黑中学生穿越到似古非古的世界的故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暗养杀手,训练死士。且看他如何成为一代混世军阀,将万里河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于皇帝,那就是个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