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7600000005

第5章 老家女人(4)

三嫂站不住,靠在门框上求人家:“大娘,给点儿吃的吧。”

人家给点儿干粮,三嫂又跟人家商量:“大娘,你能多给俺点儿吗?俺奶奶还在家饿着哩。”

有的女人再给点儿,有的女人撂下脸说:“滚吧。”那就得赶快走了。

现在,三嫂的右腿还有这块伤疤呢。

在山西要饭要到麦子熟了,一家人才要着饭回家了。有吃的了,奶奶叫三嫂使劲裹脚。奶奶吓唬她:“裹小脚,能找个好婆家。要是大脚丫子,找了有钱有地的婆家,下轿婆婆就把脚丫子给剁了。”

三嫂只好把四个脚指头裹到脚底下,扶着墙用脚后跟走路。裹了不长时间,庄上开会不叫裹脚了,三嫂的脚就放开了。

俺三哥是美男子,十二三岁就有人提亲。那时候俺家有钱有地,可兵荒马乱,俺娘说:“叫他长大了,自己能领家过日子了,再给他娶媳妇。”

三哥长大了,俺家是地主成分,没人给说媳妇了。二十三岁那年,媒人给说了十七岁的三嫂,一说就成了。那时候,地主成分臭得很,有爹有娘的闺女,谁也不嫁给地主家当媳妇。

百时屯的媳妇

以前,百时屯哪年都有两三个上吊的小脚媳妇。

那时候的俗话是:“嫁给鸡跟着飞,嫁给狗跟着走。”脚大了,受气;娘家穷,受气;独生女,受气;针线活儿不好,受气。受婆婆的气,受丈夫的气,有的还受小姑子的气。受气受得没法活了,就上吊。也有吸大烟死的,少。

看见媳妇上吊,得先把她鼻子眼、耳朵眼、屁股眼堵上,把嘴捂上,捂好了再往下卸。要是捂一会儿,这媳妇长出一口气,就活过来了。这边人捂着,那边房顶就上去人叫魂。

叫魂的时候,得敲着簸箕大声喊,小文娘上吊了,就喊:“小文娘,家来哩!小文娘,家来哩!”

两三个人换班喊。十个八个的,能叫回来一个。要是捂不过来,人就下来,不叫了。

有个姓姜的二哥,爹娘死得早,家里穷,三十六岁才娶上媳妇。这个媳妇有点儿缺心眼,结婚当天就哭着说:“俺才十八岁,他都三十六了,比俺大一半。俺五十岁,他都一百岁了,他能活到一百岁吗?”

她这一说不要紧,去看新媳妇的哈哈笑,百时屯一下就传开了。

这媳妇生的第一个孩子叫花牛,都叫她花牛娘。花牛三岁那年拉肚,有人跟花牛娘说:“你给他烧块热砖,叫他坐在热砖上暖和暖和,出点儿汗就好了。”

花牛娘烧了半块热砖,啥也没包,就让花牛坐在热砖上。花牛烫得嗷嗷叫,想起来,他娘摁着不让动。花牛哭累了,他娘说:“起来吧,这回好了。”

去看花牛的人都说,花牛的小屁股烫化了,血糊糊的,下不了地,躺不下去,他娘只好天天抱着。等花牛伤好了,拉屎的时候,顺着屁股沟子往上去。

有个人跟二哥说:“得给孩子看看病。”

二哥问:“咋看?”

人家说:“到济宁医院割开就好了。”

到了济宁医院,两口子光听医生说话了,再看花牛,没了。两口子找了很长时间,才把孩子找着。花牛那年四岁,没见过穿白大褂的,他害怕,吓跑的。

两口子抓住花牛就去手术,孩子不是好声①哭:“俺怕!俺怕!”他俩不管不顾,摁在那里就手术了,手术完就回家了。

花牛吓得太狠了,吓出风来。回家的路上,抽风抽死了。

花牛娘又生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都拉巴②活了。

有一家人的婆婆看儿子回来,跟儿子又哭又闹:“你媳妇串门子,没面了,也不簸粮食。俺一说她,她跟俺犟嘴。儿子,今儿你得给俺出这口气。你要是不给俺出气,你不是俺生的,你不是男人!”

这家男人回屋问媳妇咋回事,听媳妇一说,不怪媳妇。他跟娘说:“俺现在就给你出气,插上门打她!”

婆婆看见儿子把媳妇关进屋里,又听见扑通扑通的响声,她高兴了,关好大门,躲出去了。

男人看见娘走了,就唱起来:“俺打枕头转悠悠,俺给俺娘解怨仇。床上坐着活菩萨,谁舍得打你一指头?”

摊上这样的丈夫,谁还上吊呢?

①不是好声:粗声粗气。

②拉巴:拉扯长大。

赔钱货

从前的女人,谁要连生几个儿子,都说:“她咋这么好命呀?”谁要连生几个闺女,都说:“她咋净生些赔钱货呀?”

有句俗话说:“谁家生了闺女,粪坑都噘三天嘴。”这可不是瞎说的。

把闺女拉扯大,能干活儿了,就该找婆家了。结婚的时候,俺那儿不兴要彩礼,穷的穷陪送,富的富陪送,都得陪送。

结婚三天回门,婆婆给端出来一个针线活儿筐子,里面有一把剪子、一丈黑布、一丈白布、一板子黑线、一板子白线、两个古鲁子。古鲁是木头做的,做针线活儿用的,相当于东北人用的顶针。针线筐里还有一本书,这可不是让女人看的,里面夹着全家人的鞋样子、袜样子、帽样子,公公的、婆婆的、丈夫的、小叔子的、小姑子的都有。

闺女三天回门,得在娘家住一个月,叫“住对月”。这一个月,得做“满家鞋”,家里几口人,就得做几双。有的闺女不会,就得娘做。有的闺女做活儿慢,娘得帮着做。那时候,有这么一句俗话:“拉巴闺女不当行①,还得搭上半拉娘。”

住完对月,回到婆家,婆婆领着做三天饭,婆婆就熬出来了,再也不进厨房。刷锅、做饭,都是儿媳妇的活儿了。

到了婆家,别想闲着。早上起来,要问婆婆:“娘,咱做啥饭呀?”婆婆说做啥饭,就得做啥饭。一天三顿都得问,天天都得问。做饭从早忙到晚,黑天还得纺棉花。

①不当行:“行”读háng,意为“不中用”。

簸粮食、磨面、织布、做针线,都是媳妇的活儿。那时候,没有缝纫机,做袜子、做鞋、做衣服,全是一针一针地缝。这茬袜子和鞋没等做好,脚上的袜子和鞋已经穿坏了。

俺婆婆说:“南京到北京,都是儿媳妇扎古老公公。”

“扎古”就是打扮。有了儿媳妇,公公的袜子、鞋、单衣、棉衣,都是儿媳妇做。

过大年更忙。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都得穿新袜子、新鞋、新衣裳。过了腊月初十,就得碾穄子①,把穄子碾成米,再去磨成面。还得磨些麦子面、高粱面、豆子面,都磨好了,再蒸干粮。

结婚头一年,俺磨了两天穄子面,磨了一天绿豆面,磨了两天高粱面,磨了三天麦子面。听公公说,俺磨了一百三十斤麦子。一天天推磨,呛得俺头上、脸上、身上全都是面。

磨完面,蒸干粮。俺蒸了三锅白馍,蒸了三锅白面菜馍。枣和豇豆煮在一块,煮好了,捣碎,团成枣豆馅,再蒸两锅穄子面的黄枣馍。

用白面和大枣蒸的馍,能蒸出很多花样,叫花糕。有的花糕一层一层的,跟现在一层一层的生日蛋糕差不多,叫花山。

花糕正月十五才能吃。

①穄子:“穄”读jì,又叫“糜(méi)子”,一种粮食。

蒸黄枣馍那天,全家人吃了一顿黄枣馍。白馍和白面菜馍蒸出来,婆婆不叫吃,都放到她屋里。

蒸了这么多好干粮,年三十中午吃一顿,大年初一中午吃一顿。以后,吃的就是穄子面发糕,还有黑面饺子。饺子里包的是地瓜叶子和胡萝卜,有盐,没油。剩下那些好吃的,等俺正月初四回娘家了,他们再吃。

大年初二,闺女和女婿回娘家拜年,都是赶车去,婆家给拿一箢子①礼,满满一大筐。看着不少吧,可娘家不能留,也就是拿出两样东西,换上两样放进去。有的娘家怕闺女回家受气,多换几样,换得箢子更满了。

正月初四,也有的正月初六,娘家来接闺女,过完十五,正月十六回来。正月十六回到婆家,俺婆家就剩下够吃一顿的花糕了。

闺女生孩子了,娘家得接着赔钱。婆家找人挑两个空盒子,去报喜。生了男孩,往盒子里放本书。生了女孩,往盒子里放朵花。婆家人挑着空盒子去,得挑着娘家满盒的东西回来。报喜得用外人,公公、丈夫都不行。

①箢子:“箢”读yuān,竹篾等编成的器具,用来盛东西。

一九五五年农历十月二十八,俺生下大儿子。去报喜的人,是在俺家常住的三舅。从徐庄到百时屯,走仁桥十七里。河干了还八里地,来回就是十六里。娘看报喜的人年纪大了,怕把老头累着。三舅在俺娘家吃顿饭,回来的时候,盒子里装了二斤红糖,二斤江米①,九十九个鸡蛋。

婆婆打开盒子看看,没说啥。丈夫看了嫌东西少,说三道四。

俺十八岁生孩子,人还没发育好,涨奶的时候可疼了,奶上裂出来一个一个口子,疼了十多天。疼痛难忍的时候,丈夫还说长道短,把俺气病了,得了产后风,差点儿没死了。

产后第九天,娘家人送中米②。送中米和送年节礼不一样,娘家拿来的箢子里东西再多,也一样不剩,婆家全留下。人家说,“回箢子”底朝上的孩子好养活。

娘来了,给俺拿来江米、红糖、挂面、鸡蛋、白面,满满一大箢子。还有孩子的大棉被、小棉被、小夹被、小衣裳、褯子③。俺娘家穷,这些东西全是家织粗布的。人家有钱的,做小被、小衣裳全都买洋布,还买小毯子和小斗篷。

有句俗话是:“做贼的不进五女门。”说的是闺女越多,赔钱越多。谁家要是有五个闺女,家里的东西就赔得不剩啥,贼都不上门了。

俺有个仁表哥在杨庄,俺爹和他舅是仁兄弟④。仁表嫂生了俩闺女,生三胎的时候,嫂子在里屋生孩子,表哥在外屋等着抱儿子。孩子生下来,还是闺女,仁表哥破口大骂:“你他娘的不会生别的?你就会生赔钱货!”他骂得一句比一句难听,俺大姑和接生婆把他推到门外,把门插上。

①江米:糯米。

②送中米:女人生孩子后,娘家送米、面、鸡蛋等来下奶。

③褯子:“褯”读jiè,尿布。

④仁兄弟:在山东,拜把子兄弟叫仁兄弟,论辈分前面都有个“仁”字。

到了外边,他还骂骂吱吱,邻居都说他:“女人生孩子最难受,也最怕气。你把你媳妇气死了,撇下三个没娘的孩子,你咋过?”

仁表哥这回不骂了,回家以后躺在床上,一天没吃没喝。

第四胎是男孩,仁表哥、仁表嫂才有了笑模样。

一九四五年,俺在巨野县城住的时候,邻居有个姓杨的,家里有三个闺女。大闺女三十二,二闺女二十八,三闺女二十六,都没找婆家。老杨头对外人说:“都说闺女是赔钱货,俺不给她们找婆家,赔啥?”

这三个闺女都是大个,模样也好,不少媒人来说媒。不管啥样的人家,老杨头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同意。

大闺女岁数大,她最着急。喂鸡的时候,她故意把高粱和小麦掺到一块,一起撒给鸡。鸡都挑小麦吃,大闺女一边打鸡一边骂:“你挑!你挑!你就使劲挑吧!”

这是说给她爹听的,她爹假装不知道。

还有一次,大闺女给爹送饭,拿了一根筷子。爹问:“你拿一根筷子,咋用?”

闺女说:“人家一个人,咋过?”

老杨头不接话茬,自己又拿了一根筷子,闷头吃饭。

他对老伴说:“想给闺女找婆家,等俺死了吧。只要俺活着,俺不当老丈人。俺拉巴的是闺女,不是赔钱货!”

俺家在巨野住了一年多,杨家仨闺女一个都没找婆家。

傻闺女

爹说,姜家每一辈总有个傻闺女。

俺知道的有三个。

有个堂叔伯二姑,啥活儿都会干,针线活儿好,自己把脚裹得很小,也是三寸金莲,就是说话有点儿潮①。

结婚第三天,婆婆说:“从今以后,天天起来梳完头洗完脸,你得到俺屋里问安。”

二姑生气了,自己嘟囔:“你也不是大家大业,好好过日子呗,还问安。”

结婚第四天,二姑带着气走到堂屋,给婆婆问安:“娘你好啊,娘你安,你一夜翻几番呀?翻你个老×圈呀!”

可把婆婆气坏了,原话学给二姑父听,二姑父抓住二姑就打,打完就把二姑送回娘家,要休了她。

大爷爷看见闺女回来了,知道没好事。二姑父很生气,说:“这是你理料的好闺女,俺给你送来了。”

①潮:傻。

傻二姑知道自己有错,啥也不说。

二姑父说:“进门才三天就骂俺娘,骂得这么难听。”

大爷爷骂闺女:“你太不像样了!”回头对女婿说:“俺得好好管教她。”他叫大奶奶:“快做饭去,叫他姐夫吃完饭再走。”

人没留住,二姑父临走说:“管不好你闺女,你别送。”

二姑在娘家住了十天,大爷爷说:“生了这样的傻闺女,就得豁出来老脸往回送。”

父女俩到了婆家,先看见二姑父,二姑父待搭不理。到堂屋见婆婆,婆婆看见他们父女,把脸一扭。

大爷爷推了一下二姑,二姑往前走几步说:“娘,俺错了,俺再也不敢了。”

大爷爷说:“亲家,俺都给你出气了,她娘打她骂她了,俺也说她骂她了。”

婆婆一声没吭,大爷爷正为难,男亲家回来了。

男亲家说:“听说你来了,俺赶紧往家跑。”

大爷爷说:“亲家,俺闺女不懂事,把你们气着了。”

男亲家说:“没事,一个孩子,咱再理料。”

大爷爷赶紧下台阶:“那你们就多费心,俺回去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二姑梳完头洗完脸,又去给婆婆问安,婆婆摆着手说:“快出去,快出去,用不着你问安。”

二姑再回娘家可高兴了,她说:“俺婆婆再也不叫俺问安了,挨顿打也合算。”

俺叔伯姐姐婆家姓王,俺叫她老王姐姐。都说老王姐姐傻,俺看不出来,针线活儿她都会。那时候脚小为美,她把脚裹得很小。

她婆婆二十岁守寡,就这娘儿俩。娘儿俩都烦姐姐,不骂她没话说,当狗养着,顿顿吃他们的剩菜剩饭;没有剩饭剩菜,吃磨底上的粮食皮子做的干粮,怕别人看见了,叫她站到门后吃。

姐姐回娘家说:“俺在门后看不清楚,一个干粮还吃出来七个虫子哩。”

后来,姐姐怀孕了,娘儿俩对她好了,再不吃两样饭,也跟她说三两句话。

姐姐生了个男孩,娘儿俩更高兴了。满月时回娘家住,赶上冬天,屋里冷得很,姐姐光怕孩子冷,把孩子捂死了。

同类推荐
  •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包括陶渊明家书、鲍照家书、骆宾王家书、李白家书、元稹家书、范伸淹家书、欧阳修家书、王安石家书、黄庭坚家书、文天祥家书、彭端淑家书等。讲述了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家庭故事。
  •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12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错过的故事,却也有新的相遇。千万网友力荐,在寂寞时必读的愈疗文字!当你觉得不能再相信时,生活总会给你小惊喜。包括人气网络名篇《离别时别回头》《热恋时我们都是段子手》《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以“视角与方法”为侧重点,正面迎向当下的思想和文化问题,从深厚纷杂的“中国经验”出发,借助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野与方法,努力去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领域。
  • 童年牧歌

    童年牧歌

    本书分为四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自序、绵绵上、我们村、灰小子、骡王爷、滹沱河和我、上学第一天和墨刺的梅花点、我的第一本书、送牢饭和公鸡打鸣、我偷了孔夫子的心、喂养小雀儿、掏甜根苗、去摘金针菜的路上、羊群回村的时候、秧歌进村、扫霁人儿、阳婆和月明爷、南山、沙漠;最初的记忆、我的祖先和有关传说、灯笼红、祖母的呼唤、祖母的忧伤、接羔、母亲的第一次人生经历、最初的记忆、一斗绿豆、打枣的季节、早熟的枣子、塑造梦的泥土、心灵的呼吸等。
热门推荐
  • 劣质英雄

    劣质英雄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废材成长为超级英雄的故事。当然,就像许多次品货一样,这是个劣质的超级英雄。
  • 海峡情乱

    海峡情乱

    这个故事根据十多年前在某500强公司的一段真实经历所改编~
  • LOL之巅峰之路

    LOL之巅峰之路

    首先说明故事从S6开始,不说自然之力这些东西,不搞怀旧有着‘联盟曙光’之称的星辉高中电竞部,有着部员过百人,全国高中联赛三年卫冕的电竞豪门,在其光辉的历史中,有五个人以绝对的技术为星辉高中赢得了史上唯一的一个大满贯,而后他们被称为‘王者的荣光’。五人之中,被誉为‘诸神黄昏’的Dusk曾经率领五人与国内第一强队SKG交手,因从其手中赢得一场胜利而被奉为神话。但高中毕业后,五人相继离开,被各个大学的俱乐部给招去。而身为队长的Dusk更是收到邀请无数,但由于家里的原因,他被迫选择学业而放弃了电竞,来到了一个没有电竞部的名牌大学。可是血液里流淌着的荣光真允许他就此离开吗?
  • 蓝宝石

    蓝宝石

    一份少女时代的生日礼物,一生珍视的爱人记忆,却在失落的青春里覆上抹不去的阴影。蓝宝石不只是代表爱情的礼物,更是错失爱人的遗憾。它美,因为寄托着爱意。然而它黑暗,背负着命定的不幸。宝石是情感暗号,我们在这里交换暗号后的秘密:无法言说的爱意,隐秘羞耻的欲望,环环相扣的仇恨,令人唏嘘的报恩……世上没有哪两颗宝石是一样的,正如这些故事也各自通向七座不同的城堡。璀璨光芒背后的悲喜情仇,尽在《蓝宝石》。
  • 怜子心

    怜子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永执厥中。以北宋末年为背景,讲述白莲宗师一生的爱恨情仇。
  • 最强执勤组

    最强执勤组

    一个普通的社会,有一群声张正义的学生,他们没有特殊能力,没有军队那么大的规模,可是他们总是在为正义做出自己的贡献。经过漫长的发展,这些学生也变成了这个国家的秘密武器,而这个武器,叫做——执勤组
  • 红尘童话

    红尘童话

    童话红尘,红尘童话,在童话的世界里只有红尘,在红尘的世界里只有童话。“看什么看,没看过美女啊?色狼!”“别瞎想了,这么漂亮的美眉说不定早就被人给包养了!”“开个玩笑了,我可不是papertiger”“奇怪,你们很喜欢一丝不挂的出来吗?是不是特别喜欢有人注意你们,尤其是你们不穿衣服的时候!”女人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心口不一估计是她们的代名词。只因一句话就可以把终身托付。为了他,她可以狠心离他而去。为了她,他可以四处奔找。红尘童话中的精彩等待您的到来!
  • 天羽风翼

    天羽风翼

    传说中,人能成仙,而现在,依然也能,看一代天才如何挑战权势,成功升仙
  • 东方仙魔

    东方仙魔

    东方嫣然女扮男装进入剑仙山,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对,是打打小妖怪,养养小神兽的外挂日子。虽说是开了外挂,但是,东方嫣然的桃花运是泛滥了吗?美男一个接一个的上。“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是东方嫣然常说的话
  • 轮回之王者血路

    轮回之王者血路

    一个天降迷失的少年,一个突兀永恒的第七域,一段强者的遗言,天地之尺,阴阳之鱼,封渊灭天……让东西盟血战,在战火硝烟中,用鲜血洗礼强!血杀的大陆,谁将成为天地的脊梁?化那一把正尺,抹杀一切虚妄!看一个少年如何踏破生死,越过轮回,成就巅峰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