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6700000036

第36章 背水一战(2)

各个部队的训练水平也差别很大。最重要的人物似乎是“文化教官”,他们在连队一级进行“政治教育”。陆军的一份情报综述说,北朝鲜士兵缺乏“思想和行动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消息不灵通,服从命令是因为……害怕长官”。但是文化教官反复灌输了“一种信念:他们必须为大众的利益而战斗,个人主义是次要的和不受欢迎的因素”。任何政治意识形态的信号“微乎其微,以致几乎无法觉察”。

但是北朝鲜的步兵战士们打仗时,就指望不上美军供应站的那种物质享受,比如平装书和罐装啤酒等。陆军的情报报告说:

北朝鲜步兵……个个粗犷强壮,惯于日常艰苦生活。其装备简单轻便:仅有一身军装,一件手持武器,一些弹药和衣袋中少量的个人用品。他们穿着轻便的帆布胶鞋,易于快速持久通过复杂地形(山地和稻田等),尤胜过我军装备之士兵。他们仅靠相对少量食物维持生命,大多是搜罗所得。疲倦时他们憩息于就近的掩蔽所或旷野之中,一席草垫便是床铺。

甚至他们的部队因伤亡和失利而解散时,北朝鲜士兵会丢弃其军装,穿上从附近民居找来的任何衣服,仍然以单兵或者临时游击的方式继续战斗。

7月末,沃克将军对第1骑兵师和第25师无力阻止北朝鲜人坦率地表示不满。他们经常“在似乎是不必要的情况下”撤退,“而且部队惊慌失措、溃不成军”。

沃克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滩头阵地,他也意识到他的军队处于遭受侧翼攻击和大量牺牲的危险之中。北朝鲜人现在也明白他们不需要与美军正面交锋,他们只需要绕过侧翼,从背后发起进攻。

“就地死守!”——沃克

7月26日,沃克决定设法把部队撤至“预备阵地”,他可以在那里坚守到美韩部队发动反攻;撤退的时间以后再定。同一天,沃克打电话给麦克阿瑟的远东司令部,并与远东部队参谋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将军通话。谈话的内容仅从阿尔蒙德一方面透露出来,因为6个月后沃克便告罹难,但谈话结果却使两位将军彼此一直耿耿于怀。

阿尔蒙德后来对陆军史学家罗伊·阿普尔曼说,沃克请求批准将他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从大邱转移至釜山,而且要立刻转移。他担心通信设备遭受破坏,万一被摧毁或被缴获都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他认为北朝鲜人已兵临大邱城下,这些设备危在旦夕。第8集团军将进入“按计划撤退”的阵地,沿着洛东江布防。

沃克的两名高级军官否认他曾说过此事。第8集团军的参谋军官及其通信部门直到差不多一个月以后才得知这一撤退计划,而且新指挥部是在东部沿海的蔚山,而不是釜山。甚至在8月底这些通信设备面临危险时,“第8集团军参谋部的负责人也……无人提议把司令部转移至釜山”。

阿尔蒙德说,他将向麦克阿瑟转达这一请求,但他“个人”认为,转移到釜山会给第8集团军和韩国部队带来严重的影响。后撤会使韩国部队认为,第8集团军不打算待在朝鲜,并且“可能是一场总溃败的先兆”。

阿尔蒙德与沃克通话以后对麦克阿瑟说,朝鲜的局势“岌岌可危”,需要他本人亲自关照。他敦请麦克阿瑟“立刻”去朝鲜与沃克见面。阿尔蒙德强烈暗示,他认为沃克已经信心动摇,需要最高统帅亲自为沃克打气鼓劲——或者下最后通牒。因此第二天上午,麦克阿瑟同阿尔蒙德一起飞赴大邱,同沃克密谈了90分钟。

据阿尔蒙德回忆,麦克阿瑟只字不提头一天沃克提出的请求,也未直截了当地批评他的战地指挥官。他只是说,第8集团军必须停止后撤,坚守阵地。决不能发生“朝鲜的敦刻尔克”。

麦克阿瑟本人的回忆录也未提及他与沃克这次至关重要的会见。但是,尽管麦克阿瑟措辞谨慎,他还是向沃克转达了这样的信息:第8集团军是可以损失的,不管损失多少人,发生任何情况,第8集团军必须就地死守——或是说与阵地共存亡。陆军老将沃克对此心领神会。两天以后,他向基恩将军和第25师的参谋军官们交代了他(和麦克阿瑟)的意图:

我们进行的是一场争取时间的战争。不能再有后退、后撤或调整阵地,或者任何你想用的别的说法。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各部队必须反击,置敌人于混乱状态。不能有敦刻尔克的再版,也不能有巴丹的再版。退守釜山会使那里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屠场之一。

我们必须战斗到底,被那些人俘虏毋宁战死。我们是一个团队在作战,我们将同生死共患难。

谁丢失阵地,谁就将对数千名战友的死难负责。

我要求你们把这一命令传达到全师所有的人。我希望人人都明白,我们这一次将坚守阵地。我们必胜。

沃克最后通牒式的命令传达到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但对命令的解释却是五花八门。一名战地军官说,他的士兵得知命令的意思是“就地坚守,直至战死”——在没有友邻部队保障侧翼的战斗中,这是一项不公平的命令。但是一名团长说,他同他的士兵接到命令时都有“很大的解脱感”。正如这位军官所说,他的部队掘壕据守时,“每一铲子都挖了大量的土”。

几天以后,《纽约时报》的军事评论员汉森·鲍德温写道:“沃克发出‘就地死守’的命令”,“对五角大楼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谴责。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五角大楼过于热衷地散发让人欢快、轻松和乐观的定心丸”。

历次战争的统计数字更加突显了沃克的困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欧的平原战场上,拥有1.2万至1.3万人的美军师坚守1.15万至1.85万码的防御正面。但是在朝鲜,韩国和美军师的兵力只及1918年师的一半,防御正面竟令人难以置信地达到10.36万码。(这是1950年8月第1师面对倭馆的情况。)

远东司令部的一份内部评论说:“战线太长,难以防卫或者坚守,甚至由巡逻队监视都不可能。按照兵力密度计算,平均10码的距离中只有一至二人防守,身后什么也没有。当然,实战中并不存在这种橡皮筋式的松弛的兵力部署。北朝鲜人可以渗透的缺口达几英里宽。……”沃克只能来回倒腾“他那些疲于奔命的预备队,应付一个又一个危机”。

陆战队到来

但是1950年8月份,沃尔顿·沃克将军的防线出现了一线生机——陆战1旅表现出色,它是陆战1师派往朝鲜的先遣部队。与陆军相比,海军陆战队具有多种固有的优势:他们在美国受过实战训练;他们抵达朝鲜时的建制严密,官兵们相处达数月之久(而不是以小时计算,许多仓促组建的陆军“连队”就是这样);他们坚持支配自己的空中支援力量,并且有多年协同作战的经验。此外,由于陆战队强调,不管士兵执行何种任务必须经过艰苦的素质训练,因此,他们抵达朝鲜时的状况比陆军部队要强得多。

沃克交给陆战队的任务是坚守釜山防御圈的左翼,即釜山正西的晋州和马山一带地区。该旅的正面是令人生畏的北朝鲜第6步兵师。该师在攻占汉城的战斗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此以后,该师在西海岸向南一路横扫,几乎未受什么损失(该师有8 000人,仅有400人伤亡)。师长魏方少将完全有理由充满信心,他在7月28日对部队说:“同志们,敌人的士气已经一落千丈。……我们的任务是……歼灭残敌……解放晋州和马山,这是切断敌人咽喉的最后战斗。……第6师的战士们,我们要消灭敌人,争取立功。”

但是陆战旅却使北朝鲜人的攻势戛然而止,他们与之为争夺一些无名高地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这些高地只能用其高度的米数来命名。镇东里以西有一座称为342高地的山头,被一名军官比作平地上的一颗臼齿,陆战队在这座高地的山坡上首次投入了战斗。在夏末的炽热中,冲击山顶需要有异常顽强的毅力。士兵们跌跌撞撞喘着粗气,“个个精疲力竭勉强攀爬着陡峭的山坡”。士兵们爬了几步又滑倒跌回原处,咒骂几声。有些人昏倒,沿着小道跌落;其他人弓着腰,直恶心。但军士们和士兵们仍然保持着队形,不停地前进。他们抵达山顶时遭到射击,北朝鲜人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交了火。

在以后的几周里,陆战队单枪匹马地同北朝鲜人在釜山防御圈左翼展开了战斗——他们对各自的阵地进行试探,时而退缩,时而冲击。在最初的几天里,陆战队甚至还向前推进,夺取了固城和泗川两座小城,并且取得了开战以来美军的首次重大胜利——“固城火鸡射击之战”。战斗经过如下:

陆战队大胆地穿过路障,冲破埋伏,突进了小镇固城,使北朝鲜守军乱作一团。一支车队仓皇逃命,遭到陆战队炮火的追击。

由于车速快,陆战队大炮装弹和重新瞄准须花费时间,北朝鲜车队满可以逃脱。凑巧,刚从美国“巴东海峡号”航空母舰起飞的一队攻击机正在执行搜索攻击任务,它们在固城以北地区上空寻找目标。指挥官阿诺德·伦德少校和他的飞行员发现了一长串令人手痒的目标,便俯冲下去。这是一个北朝鲜摩托化团的100多部车辆,其中包括吉普车、摩托车和运兵卡车。

海盗式飞机从低空呼啸着飞过长长的车队,用火箭和机枪猛扫。北朝鲜人慌忙分散隐蔽,车辆互相冲撞,或者滑进壕沟。车队停止前进以后,海盗式飞机从容不迫地反复向车队攻击,向车辆猛烈开火,40多辆汽车冒出了股股浓烟。

几小时后,攻击结束时,陆战队的先头部队赶到袭击车队的地点。士兵试开这些漂亮的黑色苏制军用吉普车和带斗摩托车,其中大多数还是崭新的,军官和军士们则只当没有看见。陆战队员们打开机盖时发现,吉普车的发动机却是熟悉的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显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苏联人的剩货。

在几天后的时间里,陆战队沉浸在短暂的欢乐之中。他们巧妙地使用近距离空中支援,从容不迫地击退了北朝鲜人。在地面近距离作战中,他们严明的纪律和优势的火力使他们频频告捷。北朝鲜人损失惨重,仅举一例:观察哨发现一批北朝鲜人正攀登泗川附近的一座高地。技术军士利切斯基率领一个班在山脊上设下了埋伏,静心恭候,直到北朝鲜人距他们不到75英尺时才开火。几秒钟后,39名北朝鲜人除一名之外全部被歼。唯一幸存的是一名军官,在送往指挥所以前因负伤而死。

然而,就在陆战队乘势扩大战果以前,却传来了南撤的命令。北朝鲜人已经突破了洛东江,这是保护釜山防御圈的最后一道天险,需要陆战队进行反击。

战场上的残酷行径

北朝鲜人是在豆谷城对面突破洛东江的,洛东江在这里向西来了个急转弯,然后向南流去,再折回来呈马蹄形,形成一小块像倒置的U形的平地,大约长5英里,宽3英里,起伏的山脊蜿蜒其中。

陆战队阵地对面的地形是耸立的五峰岭,据陆战队历史学家林恩·蒙特罗斯描述,山脊看上去像“史前的某种爬行动物”,头部俯视豆谷,躯体向东南伸延2 000余码,然后消失在沼泽和群山之中。山脊上布满了一个个小丘,它们被犬牙交错的支脉和注入稻田的深沟所分割。为了把北朝鲜人赶回洛东江,陆战队首先必须把他们驱逐出这块弹丸之地。

同类推荐
  • 光复之日

    光复之日

    这片战场,你就是战友的援兵。我也许看不见光复之日那望不到边的欢乐海洋,但我坚信,中华民族的光复之日终将到来!拼下去,直到把鬼子全部赶下大海。只要中华大地上还有一个武装的侵略者,我们这支队伍就不会停止对侵略者的杀伐!
  • 天下霸业

    天下霸业

    长空展翅,又彩霞漫天,敞开胸怀。宠柳娇花碧空尽,伴君驭龙齐舞。美景如画,歌舞九霄,别是仙滋味。云海穿梭,万千春心难挡。天上几度严寒,云垂四面,牵手倚南天。冷香消魂新梦断,不许愁云泛滥。碧海清波,山舞银蛇,多少寒冬意!天高云淡,更看今日相伴?史诗大剧《天下霸业》敬请关注!
  • 王牌战员

    王牌战员

    狭路相逢勇者胜!且看王牌战员热血冲锋,战出一片天!
  • 帝国师

    帝国师

    狂热的演讲带动着所有德国人的心,帝国师作为王牌部队更是对帝国忠诚。看帝国师军人经历的惊心故事,是怎样从战争中的狂热,到战后的忏悔和反思,感受二战带给普通人的痛苦和折磨。欢迎阅读《帝国师》
  • 无敌军刺

    无敌军刺

    曾经的军中强者“刺客”易飞,用他手中的冷刃,捍卫自己所在乎的一切,自己的女人,亲人,朋友,由自己守护,且看他如何搅动风云……
热门推荐
  • 蒲公英,在飞

    蒲公英,在飞

    她,曾经被亲人嫌弃,被朋友背弃,被恋人抛弃,她已经无力再前进了,因为她受到的伤害太多,可她却振作了起来,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成就了一个风靡全球的颜晚婧,许多人羡慕她,可他们不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噩梦…
  • 也许就在你身边:梦寻异事

    也许就在你身边:梦寻异事

    也许在独自一人的夜晚,也许在半醒半睡的午后,也许在无人的街道,那些不曾留意或不愿去想的事情。也许就在你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没有把这个当做小说来写,但你可以把这当做小说来看。QQ群:91777541微博:梦梦夢尋古
  •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中华国学经典)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 侠武英雄之武动江湖

    侠武英雄之武动江湖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的武侠世界,不一样的武侠之梦,和与众不同的侠者风范!
  •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主要内容分为“父与子:领时代风骚”、“唐朝两位‘广大教化主‘”等章节。
  • 进化长生

    进化长生

    一片黑暗的虚空中,只有繁星点点,一个透明的牢笼突兀的出现在了这个虚空,只有一个人类在里面苦苦挣扎。一个蔚蓝的星球,火光与黑暗并存,末世在这里上演,新生在这里进化。还有一个坚毅的人在探索着那牢笼之秘,末世之秘,进化之秘。强者之路,进化之路,长生之路在这里上演!!!
  • 明天该怎样

    明天该怎样

    追逐梦想就不要怕失败,失败就不要怕伤害,拿出一点青春气概,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 统御普天

    统御普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今日起在我视线所及之处,皆为诸夏之地在我铁甲踏过之土,亦为中华之土从今日起我必将统御这普天之地,再造华夏
  • 杀戮生涯录

    杀戮生涯录

    每一场血杀都让他无比兴奋,看到鲜血顺着刀剑滑落他都会无比的憎恨,没有任何同情任何表情的脸上,只有鲜血印在脸上,只有孤独黑夜伴随阴冷无情,不知道到还有多杀路要走孤单的提着血刀,走上复仇之路,用鲜血铺洒的道路,,,,,
  • 不老不灭

    不老不灭

    千年前,千年后,秦天海原本应命尽于护镖一役,但他的命数却在护镖一役中,出现了变化,似乎冥冥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改变着他的命数!“我还没去找你,你竟然敢来找我?难道,你以为我就收不了你了吗?”“就凭你?一千年以来,就算我每天只杀一人,死在我手里的人比国家军队还多,你认为,你有能力与一个国家对抗吗?”这本书讲述一个僵尸在一千年后,与美女天师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新人新书,喜欢这类书的朋友,请多多支持,每一个收藏,每一张推荐,都是我创作的动力。(更新时间分别为中午12点,下午5点,晚上九点。一天三章,稳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