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3600000022

第22章 清议和清谈(1)

(863页)《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坠,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著之篇末。(李贤注:《谢承书》曰:“泰之所名,人品乃定,先言后验,众皆服之。故适陈留则友符伟明,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之陈国则亲魏德公,入汝南则交黄叔度。初,太始至南州,过袁奉高,不宿而去;从叔度,累日不去。或以问太。太曰:‘奉高之器,譬之泛滥,虽清而易挹。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不可量也。’已而果然,太以是名闻天下。”)

(2225—2227页)徐案:魏晋玄学名士之清谈,或称“清言”,纯为抽象义理之玄谈,与实际政治评论无关。陈寅恪氏在《逍遥游向游义及支遁义探源》中认为“清谈之风实开自林宗,故抽象研讨人伦鉴识之理论,亦由林宗启之也。”(《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第92页)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又论曰:“大抵清谈之兴起由于东汉末世党锢诸名士遭政治暴力之摧压,一变其指实之人物品题,而为抽象玄理之讨论,启自郭林宗,而成于阮嗣宗,皆避祸远嫌,消极不与其时政治当局合作者也。”(《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初编》第202页)非惟清议向清谈之转变如此,在人物行为举止上,郭太亦开魏晋名士之风。故论清议与清谈,当录《后汉书》郭太全传于此。其他钞录郭氏毁誉者,亦是此意。若论清谈或清言资料之渊薮,《世说新语》固为其集大成者,其《文学》、《言语》等篇尤为著者,然不可尽录,故择其要者录而示之。另:何晏、王弼、嵇康等人之清谈,分别录于《玄学人物》篇之各人名下,兹不复录。

《世说新语·政事》第17则“何骠骑作会稽”条裴松之注引《郭泰别传》:

泰字林宗,有人伦鉴识。题品海内之士,或在幼童,或在里肆,后皆成英彦六十余人。自著书一卷,论取士之本,未行,遭乱亡失。

(180页)葛洪《抱朴子》外篇《正郭》:

抱朴子曰:嵇生以为“太原郭林宗竟不恭三公之命,学无不涉。名重于往代,加之以知人。知人则哲,盖亚圣之器也。及在衰世,栖栖惶惶,席不暇温,志在乎匡乱行道,与仲尼相似。”余答曰:“夫智与不智,存于一言。枢机之玷,乱乎白圭。愚谓亚圣之评,未易以轻有许也。夫所谓亚圣者,必具体而微,命世绝伦,与彼周、孔其间无所复容之谓也。若人者,亦何足登斯格哉!林宗拔萃翘特,鉴识朗彻,方之常人,所议固多,引之上及,实复未足也。”

……

“然则名称重于当世,美谈盛于既没,故其所得者,则世共传闻;而所失者,则莫之有识尔。虽颇甄无名之士于草莱,指未剖之璞于丘园,然未能进忠烈于朝廷,立御侮于疆场,解亡征于倒悬,折逆谋之竞逐,若鲍子之推管生,平仲之达穰苴。”

“林宗名振于朝廷,敬于一时,三、九肉食,莫不钦重。力足以拔才,言足以起滞,而但养疾京辇,招合宾客,无所进致,以匡危蔽。徒能知人,不能荐举,何异知沃壤之任良田,识直木之中梁柱,而终不垦之以播嘉谷,伐之以构梁栋,奚解于不料,何救于露居哉!其距贡举者,诚高操也;其走不休者,亦其疾也。”

嵇生又曰:“林宗存为一世之所式,没则遗芳永播,硕儒俊士,未或指点,而吾生独评其短,无乃见嗤于将来乎?”

抱朴子曰:“曷为其然哉!苟吾言之允者,当付之于后;后之识者,何恤于寡和乎?且前贤多亦讥之,独皇生褒过耳。”

故太傅诸葛元逊亦曰:“林宗隐不修遁,出不益时,实欲扬名养誉而已。街谈巷议以为辩,讪上谤政以为高。时俗贵之歙然,犹郭解、原涉见趋于曩时也。后进慕声者,未能考之于圣王之典,论之于先贤之行,徒惑华名,咸竞准的,学之者如不及,谈之者则盈耳,中人犹不觉,童蒙安能知。”

故零陵太守殷府君伯绪,高才笃论之士也。亦曰:“林宗入交将相,出游方国,崇私议以动众,关毁誉于朝廷。其所善,则风腾雨骤,改价易姿;其所恶,则摧顿陆沉,士人不齿。□其名贤,遭乱隐遁,含光匿景,未为远矣。君子行道,以匡君也,以正俗也。于时君不可匡,俗不可正,林宗周旋清谈闾阎,无救于世道之陵迟,无解于天民之憔悴也。”

(《抱朴子外篇校笺》下册,449—474页)《后汉书》卷六十八《符融传》:

符融字伟明,陈留浚仪人也。少为都官吏,耻之,委去。后游太学,师事少府李膺。膺风性高简,每见融,辄绝它宾客,听其言论。融幅巾奋袖,谈辞如云,膺每捧手叹息。郭林宗始入京师,时人莫识,融一见嗟服,因以介于李膺,由是知名。

时汉中晋文经、梁国黄子艾,并恃其才智,炫曜上京,卧托养疾,无所通接。洛中士大夫好事者,承其声名,坐门问疾,犹不得见。三公所辟召者,辄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融察其非真,乃到太学,并见李膺曰:“二子行业无闻,以豪桀自置,遂使公卿问疾,王臣坐门。融恐其小道破义,空誉违实,特宜察焉。”膺然之。二人自是名论渐衰,宾徒稍省,旬日之间,惭叹逃去。后果为轻薄子,并以罪废弃。

(2232—2233页)《后汉书》卷六十八《许劭传》: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初,劭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2234—2235页)《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

(王戎)为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赏其要会。朝贤尝目上巳禊洛,或问王济曰:“昨游有何言谈?”济曰:“张华善说《史》《汉》,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著。”其为识鉴者所赏如此……

戎有人伦鉴识,尝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畟畟如束长竿。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

(1232—1235页)《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将死,顾而谓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勠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衍俊秀有令望,希心玄远,未尝语利。王敦过江,常称之曰:“夷甫处众中,如珠玉在瓦石间。”顾恺之作画赞,亦称衍岩岩清峙,壁立千仞。其为人所尚如此。

(1236—1238页)

《世说新语·言语》第23则:

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箸。”

(85页)《世说新语·赏誉》第16则: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428页)《世说新语·赏誉》第21则:

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433页)《晋书》卷四十三《乐广传》:

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

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叹曰:“我所不如也。”王戎为荆州刺史,闻广为夏侯玄所赏,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充,遂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朝之耆旧,逮与魏正始中诸名士谈论,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既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1243—1244页)《世说新语·赏誉》第23则: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晋阳秋》曰:“尚书令卫瓘见广曰:”昔何平叔诸人没,常谓清言尽矣,今复闻之于君!”)

(434页)《世说新语·言语》第40则:

周仆射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101页)《世说新语·言语》第64则:

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心。”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123页)《世说新语·言语》第70则: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129页)《世说新语·言语》第73则:

刘尹云:“清风明月,辄思玄度。”(《晋中兴士人书》曰:“许询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慕仰爱之。”)

(134页)《世说新语·言语》第79则:

谢胡儿语庾道季:“诸人莫当就卿谈,可坚城垒。”庾曰:“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137页)《世说新语·文学》第13则:

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王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厷后看《庄》、《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衡。

(202页)《世说新语·文学》第22则: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明旦,桓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

(212页)《晋书》卷七十四《桓彝传》:

彝少孤贫,虽箪瓢,处之晏如。性通朗,早获盛名。有人伦识鉴,拔才取士,或出于无闻,或得之孩抱,时人方之许、郭。

同类推荐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热门推荐
  • 五帝之尊

    五帝之尊

    传说中的五帝,黄帝,炎帝,颛顼,神农,伏羲,原本是好兄弟,但因为权利的诱惑,反目成仇,走上了不归路。最后五帝全部被灭。几千年以后,龙之子龙阳,遭到天的嫉妒,当龙阳还未开始他的生命的时候,惨遭雷劫,家族人认为龙阳是一名妖孽,将其抛弃,长大后,又遭雷劫,变成一个窝囊废。龙阳从小到大带在身上的玉佩其实是五帝的魂魄宿主,当龙阳有危险的时候就会解开封印。龙阳先后解开了:神农,成为医圣。伏羲,开始修仙颛顼,人神双修炎帝,人魔神三修黄帝,天子霸主
  • 武始

    武始

    华夏少年,入未知世界。这个世界,没有武术。有的只有那强大的元力与元神,这个世界,没有许多的高科技,没有必要的读书听课。最主要的,乃是刻苦的修炼!手持龙皇天星剑,身背天帝湮灭弓!身怀混沌天圣体,华夏古武战天下!他,将创建一段怎样的神话?——必定是,让人永远无法忘却的……巅峰神话!
  • 万古丹神

    万古丹神

    叶辰曾是一名天才,却因一些原因,修为五年都未有丝毫进展。因此,天才瞬间成为废物,在无尽的嘲讽谩骂羞辱中,少年的心从未动摇过。无意间得到丹神传承,困扰自身修炼无法寸进的原因,也随之解决,少年重夺天才光环,展现自身妖孽天赋。
  • 机动战士高达EX

    机动战士高达EX

    “我也曾在这世界爱过”当一座座机动战士从天空飞过,他笑了笑,飞向了炽热的大气层,飞向了浩渺的天空。在那里,有最爱的人,等着他
  • 无敌求爱系统

    无敌求爱系统

    韩凝霜——无敌求爱系统指定唯一女主,不可更改,无敌求爱系统的终极目标是保护韩凝霜大人一辈子,直至宇宙毁灭。韩凝霜大人饿了,没有及时做出美味的食物,韩凝霜大人很气恼,系统自动扣除爱情愿望点数100点。韩凝霜大人要逛街,没有及时陪同,韩凝霜大人很生气,系统自动扣除爱情愿望点数1000点韩凝霜大人的大姨妈来了,没有及时安慰,韩凝霜大人暴怒,系统自动扣除爱情愿望点数10000点。……徐少宇同志仰望星空,突然无语凝噎,老子当年一定是脑抽了,要不怎么会看上这样一个女人。这一切的一切,始于星辰历16955年,一份信息传递错误的情歌……
  • 传说志

    传说志

    系统化一些异兽和神魔,串联一些零散的传说,希望小说不仅有消遣的意义,还有推敲价值。
  • 张氏

    张氏

    本书属于只识丁(作者本人)宇宙的开端,也许开头略微严谨平淡缺少爽点,但是要构建一个贴近真实而又完整的世界岂是两三章几万字能完成的?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爽点触手可感的大侠,不是上来就天生神力,美女如云的脸谱ABCD,好了,牛呗吹完了--本文其实是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各时间段为背景,通过张氏三代人与神秘组织“唐”的纷纷扰扰,来揭示宇宙起源以及超级英雄的来历,本文基本已经创作完成,其中的武功、历史事件等均力求有科学依据,现在属于边校对边上传,所以不用担心更新
  • 永馨皇后

    永馨皇后

    心性清高透澈的都市女子昭暮,机缘所至,重生于九盛国巨贾非离家独女水清浅身上。重生后的水清浅坐拥清雅离尘美貌,及来自现代的无比通透心性。可惜,家有美貌花魁二娘——花妩,想要安生度日恐怕是不能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新成都爱情故事

    新成都爱情故事

    陆云风,广告策划天才,在一次商务应酬后,却意外发现自己染上了艾滋病毒,这时,如花似玉的女友突然学习归来,他,当如何面对长达八年的爱情?危难之际,好友的暗恋美女老总却伸出援助之手,并向他频频暗送秋波,面对友情与爱情,他又如何选择...广告界大佬,突然意外被枪杀在城外别墅里,警方迅速出击,年轻的女警官却意外发觉,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她最敬重的姐夫...于是一场爱情与友情、良心与金钱、生与死的选择开始展开..陆云风.,这个来自大巴山的农家娃,十年寒窗,他拿到了通向繁华都市的通行证,当他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又将接受怎样的生与死的考验,却痴心不改,依然苦苦支撑着自己心灵深处憧憬的那片家园……
  • 飞猱搏雕

    飞猱搏雕

    他是毒王之子,却一心只想制造汽车服务大众。他不是英雄,可他做的事比英雄还英雄。他是一个博士,奈何战争使他成了杀手。他不是神,乱世却逼他做神做的事。谁都不该死,他却为了该死的战争猎杀不该死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