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3400000020

第20章 清史人生(1)

1.治学境界

后辈晚学常常会探讨学界名人的成功之道,它犹如一粒璀璨的钻石,其各个棱面都折射着锐利的光芒。戴逸所行的漫漫学术道路,大致呈现三大阶段:大器早成,中岁蹉跎,晚年达到巅峰。对此,戴逸的几位学生都有不同角度的解析:

在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罗明教授眼里,“戴老师的学术成就得益于两个字,一曰精,一曰通。精是说他有非常结实的文史底子,阐发见识有厚度,青年时代就得到诸位史学前辈的赏识不是偶然的。通是说他学识广博,不狭窄,目前高校的学科教育就存在窄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前任总编辑王俊义认为,“戴老师的独特之处在于两个方面的贯通,一是纵向的前后通,按史学界通行的划分,清史以1840年为界划归两端,之前为古代史,之后为近代史,以往是两批人分头搞,戴老师则前后都搞。二是从横向左右通,他编撰《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把清史放到世界背景下思考、讨论,学术视野开阔”。

戴逸的女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爱平深有感受,“戴老师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学术大家,他的旧学功底深厚,但又和完全的旧学不一样,他接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理论方法,但又和我们这些在新中国长大的学者也不同,我们没有那种坚实的文史哲功底,这也是后来人无法企及的”。

……

当戴逸本人被问及“成功法则”时,他认真思索后总结为“四字境界”:勤、苦、乐、迷,这四个境界贯通串联,循环往复,筑起一条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的第一种境界是“勤”。回顾治学的经历,戴逸认为做学问没有捷径,靠的是勤奋,“勤”字首当其冲。“书山有路勤为径”,古今中外学有所成的都是勤奋刻苦的有心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说的正是做学问要爱惜光阴,全神贯注,摈弃干扰,不能以天赋来替代勤奋,坚持不懈才是最关键的。宋朝王安石所著的《伤仲永》,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没有后天的培养和主观的努力,长大后只能庸碌无成。可见,仅有天分却不用功不可能成才,而天赋平常若能勤学苦读,也可以在专业领域里做出贡献。做学问的四勤为眼勤、耳勤、手勤、腿勤:眼勤,要多看书;耳勤,要多听老师的教诲、同学的讨论、大家的意见;手勤,要勤于记录,勤于思考,勤于写作;腿勤,要勤于跑图书馆,勤于查资料,勤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如此这般,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奠定攀登的基石。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和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成才之路的第二种境界是“苦”。“学海无涯苦作舟”,治学是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坐在用“苦”字打制成的一叶小舟上,才能到达“乐”的彼岸。勤奋必然会很辛苦,书本啃不完,问题想不通,文章写不好,都会令人心神不定,苦恼情绪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就应该适当地调适身心,矫正一下情绪。但凡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比如娱乐活动、朋友交往、家庭琐事等等,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只有如此地“自找苦吃”,发扬“板凳需坐十年冷”的精神,才会进入另一种境界。只有忍受眼前种种困苦、寂寞,不危艰难,做出必要的牺牲,坚持到底,才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成就学问。

成才之路的第三种境界是“乐”。苦与乐是一对矛盾,两者相辅相成,读书之苦中有乐、苦尽甘来,正体现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古人说,“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这是因为读书自有一番乐趣,乐读于此中,可谓人生一大幸福。想想看,手执书卷,或吟咏、或默记、或回味,常年不辍,自然能心领神会,达到精神上的慰藉。譬如阅读历史书籍,一方书斋,青灯相伴,便可与古今中外的伟人们促膝谈心,感受他们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感悟他们在人类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时所做出的思考和抉择,个中乐趣是不亲近书本之辈体会不到的。尤其当研究工作有所进展时,则会令人欢呼雀跃,被巨大的快乐所包绕,足以补偿曾忍受过的种种苦楚。做学问就要沉浸到书山之中,忘却身外之物,努力地追寻这样一种苦乐境界。也许,在他人看来是一种苦差,而自己却乐在其中,因为深知读书让精神更加愉悦,让生活更加充实,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成才之路的第四种境界是“迷”。从勤于读书到艰苦读书,再到乐于读书,最后就是迷于读书,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迷是一种强烈的、深厚的感情,正是“乐”到极点,自然入“迷”。如果做学问对专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一往情深如痴如醉,每时每刻都惦念着,就像《诗经》所说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全身心都专注在学业上,忘却世间事,那样日积月累,自然在各方面都超越他人,就会有所成就,对社会做出贡献。

对于勤、苦、乐、迷这四种境界,戴逸认为做学问只要循序渐进,就能依次进入其间,就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当然“勤”是最重要的,因为做学问没有锦囊妙计,唯其勤奋学习,才能达成后面三种境界。“勤”是前提,“苦”、“乐”、“迷”是由此而来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势必起到推动的作用。从“勤”到“苦”,到“乐”,再到“迷”,入迷之后自会更加执著追求,更加勤奋努力,就又回到“勤”字,就像是螺旋形上升,这时的“勤”已上升为更高境界,是自觉自愿的“勤”。如此循环往复,从自身持久地产生前进的动力,不断奋进,永不懈怠,才能通往成功之路。无论沿途碰到多少坎坷、多少困难,只要明确学习的目标,誓不罢休。“立志高远,贵在坚持”,正是戴逸治学经验的毕生总结。

勤奋是成才的必要条件,那么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呢?对此,戴逸曾专门著文细致入微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前人曾说,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史学、史识、史才、史德。他把这八个字转换成“资料、思想、文采、道德”。虽然含义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还是接近的,只是这里有着我们新时代的考虑。“学”是指知识、资料、信息;“识”是指理论、思想;“才”是指文采、才华;“德”是指道德、人格。这是对历史学家四个方面的要求。每位史学工作者必须从这四个方面下功夫,努力锻炼,不断提高,才能成为合格的以至优秀的历史学家。德高望重的史学家对此有深切的体会,这也是对每一位青年学子的具体要求:

首先是资料。科学研究必须重视资料,重视知识信息,历史学家要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研究必须从事实出发,对事实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抽引出规律,而不是从先验的概念、定义或某种框架、理论出发,也不是单凭头脑玄想。没有丰富而确凿的材料,就不能进行科学的概括……但并非要研究者穷尽所有的资料。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资料无穷。因此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专攻某个学科的某门专业,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题目去读书、研究,去收集并积累资料。人类的全部知识,是由许多学者分工合作进行研究的结果。人类知识日益丰富,专业分工日益细密,越来越难以出现那种精通许多专业的全能式的学者了。

因此,需要处理好“博”和“专”的关系。“博”和“专”是摆在每个研究者面前的一对矛盾。学问越广博,眼界越开阔,才能够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博学才能深思。但个人的认知范围有限,时间有限,不可能穷尽全部知识,只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在某个窄小的专业范围内,要求研究者的知识和资料越多越好,对资料的占有最好做到“竭泽而渔”。因此,收集、整理和积累资料是很艰苦的工作,切不可灰心丧气,要不嫌麻烦、不辞劳累、不怕挫折,要有一股韧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是前面说的“勤”和“苦”,才能积累越来越丰富的资料,使你的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其次是思想。收集和积累资料只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终结。研究工作要运用分析推理,从资料中引绎出规律……对于刚刚在研究道路上起步的人,养成思考习惯、锻炼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思想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锻炼思考能力,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发现问题,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提问。提出问题可能是提出科学新说的先声,有了问题,蓄积于胸,以后就会为了寻找答案而力学深思,上下求索,从而取得研究成果。二是要善于发现矛盾,追溯究竟,从而得出有价值的成果。三是要学会辩证思考,从事物的发展和相互联系中看问题,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

此外,经常阅读思想水平高的著作,是帮助提高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的哲人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深入的思考,精辟的见解,严密的论证。只要认真去读这些哲人的著作,就会被一种思想的力量所吸引,领会到书中所蕴含的高度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力。我们学习经典著作,最重要的不是其中的个别结论,更是其思想能力。

思考能力的锻炼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重要的是要重视这个问题,遇到困难和挫折,要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不要灰心丧气。当然,每获得一些思想成果,都会有收获的乐趣在里面,这也就是前面说的“乐”。

再是文采。研究的成果要表达出来,写成文章,这样就要讲究表达方式,力求写得通顺流畅、文采斐然。写文章发表科研成果,首先要写得明白易懂,要让大家容易理解你的研究成果,力求把深奥的道理浅显而又准确地讲出来。文章本是写给别人看的,谁也看不懂的文章,大可不必写。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的文章晦涩难懂,这样即使你的文章很有价值,也会让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没人愿意看。

写文章是很艰苦的,一篇精彩的文章,读起来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但写作时却要冥思苦想,惨淡经营。当然,才思敏捷的人也是有的,但要写出好文章,仅靠先天的聪慧是不行的,必须有后天的勤学苦练。我主张初学写作的人,对自己文章的质量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写文章力求精炼,提倡写短文章。应该用简短的篇幅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切忌用庞大的篇幅表达贫乏的内容。历史学家韩儒林先生有两句名言:“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说的是做学问要甘于清苦,甘于寂寞,甘于长期坐冷板凳;写文章要有内容,不要空话连篇。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治学的座右铭。

还有道德。做人有做人的道德,其中即包括了做学问的道德,做学问要遵循学术行为的规范。人品和学问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衡量和评价学者的两把尺子,伟大的学者,其道德、文章均为世人所景仰。这里有几个问题必须强调。

其一,治学应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应把学术当做神圣的事业、崇高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不热衷名利,不畏惧困难,不追求功利,一心一意探索真理。从搜集材料、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到撰写论著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不能马马虎虎,不可追逐时髦,不可趋时媚俗。引出一条史料,拈出一个证据,都要查清来历,注明出处,不信手转引,人云亦云。下一个判断,必须谨慎,证据确凿,证据不足,宁可存疑。历史学家重视的是客观事实,排除一切单凭主观的臆测和猜想,不可以为取得轰动效应而故作惊人之笔,不可以做毫无根据的翻案文章。至于有意的抄袭,剽窃,更是科研工作者所不容许的。

其二,治学应有谦虚宽容的精神。学术上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洋洋自得,这会妨碍自己的继续进步。真正有学问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胸襟旷达,骄傲自满就装不进新的知识。学问无止境,对自己的学问和成果,一定要清醒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一定要充分尊重,认真听取,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使学术健康发展,不断进步。不要因为有人对自己的学术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而一触即跳,大发雷霆,即使有些意见听起来不甚有理,论证尚不充分,也应抱宽容的态度,允许它存在和发展。对旧权威的挑战和突破是科学发展的规律,骄傲、偏见、狭隘、保守是科学发展的大敌。

其三,治学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研究学问是探索未知领域,追求客观真理。而真理并不是一下子都能被大家所认同、所接受,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宣告未被大众所认同的真理会遭到许多人的误解,被斥责、唾骂,甚至遭到迫害。科学家要敢于坚持真理,甚至为真理而献身。

撰写历史,涉及许多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常常会触犯某些人或某个集团的利益,更会引起激烈的反对,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敢不敢面对事实,秉笔直书,这是对历史学家的严峻考验。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正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历史学家应该抛开利害得失,排除一切干扰,坚持真理,坚持揭示历史的本来面貌。

同类推荐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讲述一个枭雄的传奇人生,解读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从上古时代到王朝结束,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所有你能够记起来的风云人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君王、武将、思想先哲、文学家、忠臣、发明家、变革家,任何一个领域的人物几乎没有疏漏。记载的他们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无限向往。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将我们带进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一起翻阅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感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膨胀,热血沸腾,在内心深处多一份对祖国、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与崇拜。
  •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讨论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本书对朱元璋的政治谋略进行研究,包括出身布衣篇、霸王出世篇、建功立业篇、建立明朝篇、巩固江山篇、政体改革篇、依法治国篇、教化德治篇、反腐倡廉篇、安居乐业篇。
热门推荐
  • 盗义

    盗义

    我叫唐义,广口唐,义气的气。这是属于我的故事......那一年,我还年轻,心却老了。那一年,我刚毕业,却又要开学了。那一天,我被砍了,却变男人了...那一晚,我真的变成男人了,却被砍了...
  • 血之月

    血之月

    醒灵倒于血泊之中,记忆被那一夜的血色覆盖,只留下一个女孩的声音。在被一个神秘谷主救活之后,他凭借记忆的残片去揭开这一切。。。
  • 无良丹神

    无良丹神

    “卖丹了,卖丹了,一颗丹药不要九千九百九十九,也不要九百九十九,只需要九十九万,就可以把丹药带回家。”“什么?你要买人?本少爷严肃的告诉你,我卖丹不卖身。”落魄少爷范无道得到炼丹炼器之法,重铸身体,终得逆天天赋!更新时间:下午一点第一更,下午五点第二更,晚上八点三更。书友群:467172563
  • 舰娘之欧提重生

    舰娘之欧提重生

    跳海重生,只为了重新拥抱你,纵使陷入轮回,也无怨无悔。当旧时代的黑科技带着绝望的他回到最初的起点时,一切都将发生改变。这一切不需要任何人来救赎。因为,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注定好了。这,只是一个绝望的欧提回到过去救赎自己的故事,他将发誓,他会保护好每一位他深爱着的舰娘。非舰c,舰r玩家请移步作品相关,观看世界观介绍支持小散的小伙伴欢迎加入书友群361928307
  • 飞天乱:狐魅倾城

    飞天乱:狐魅倾城

    本文包月,放心跳坑成为狐妖后,才发现古代美男多:他妖艳,他清淡,他脱俗,他残暴,他冷峻……等等,这各种各样的美男让我目不暇接,看我手到擒来的七十二变的招惹,变变变,美男,乖乖都到碗里来。群号:117326319
  • 小花仙之跨界之恋

    小花仙之跨界之恋

    黑暗的光照耀着这个世界,里面居然有一个正在苦笑的女孩,随着女孩的消失,学院的樱花瞬间枯萎。女孩念:浩,对不起,我不可以陪着你一生一世,可是,希望你可以在你心中留一个位置给我,那个曾经叫做笨蛋的位置……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奇葩重剑杀手

    奇葩重剑杀手

    我为了复仇而变强,我为了寻找亲人而变强我为了拯救这个世界而变强可是最后变强了,强大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却发现这一切只是一个重复的轮回。
  • 爱着你以朋友的名义

    爱着你以朋友的名义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以朋友的名义爱着那个不可能的人。苏小懒也是这样,自从看了他一眼,她的心就不属于她,她他痴为他狂,即使他从未真心把她放在身上,三毛曾说:爱上一个人,你就会低到尘埃里,然后在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小懒爱着他,失去了自我,就像许多身处爱情中的女孩一样。
  • 无上剑骨

    无上剑骨

    沧海桑田,日月变幻,当归来的少年面对这全然陌生的世界时,坚定的扬起了手中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