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9300000021

第21章 疼痛的血印(3)

记得大约十年前,一个老朋友对我无不悲凉地说:“所谓不知不觉并非真的麻木,而是人类生存的真实状态,正如大山大地那样永恒自在地存活着。”这位学者型的朋友一生过得平静而清醒。他的上面一段话,多半是针对我说的,无非是希望我活得应该“成熟”起来,千万不可再躁动发狂。直到这两年,才顿然悟知这“不知不觉”四个字可不是普通的汉字,它是人生无始无终的一种境界。一个人,或许只有经历过种种曲折和磨难之后,才能获得不断的净化和超脱,也才能说出这种透出禅思的话吧,而我,多半到死都到达不了这个浑然不觉的忘我境界。

以上的这些思绪,近来如一团暗淡的云霓,在我的心际回荡着,飘浮着,有时变得魔影般沉重,使我的心情恍惚不安,手里的笔把握不稳,当然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挥写。

这几天,排除一切生活杂事,集中精力为洪波的《摆脱虚伪》写序,但很难以驱散心头笼罩着的粘性的恍惚感。而且“摆脱虚伪”这个书名,比“不知不觉”更加使我的心情沉重。如何能写出真情的文字?而“虚伪”只有用“真情”才能摆脱。

有些撰写序的能手,每篇都写得那么潇洒自如,我十分地钦佩。如若就作品说(岂敢“论”)作品,倒也罢了,可我总把作品与其作者剥离不开。因而不能“客观”地操纵文字,写每个字每段话,都无法使我忘记作者,如何能随笔写来呢?这几天,洪波就总站在我的面前。

我与洪波的友情已绵绵不断地交往了十几年之久,倒真的是不知不觉,确有那种茫茫然之感。世界上有不少大作家不回顾过去,我以为多半是由于太痛苦不堪回首的缘故。而我从不回避痛苦,因为回避痛苦无异于回避人生。我认识洪波的那一年,正当我的生命复苏没有多久,许多年轻诗人很关怀我,给我以极大的温暖和力量,洪波当时还在遥远的长白山,他的关怀是真诚的。如今,许多亲切而智慧的面孔和眼神,以及他们那些字迹稚拙的厚重的诗稿,都先后梦幻般地不知消失到何方何处了。我无法使自己不知不觉,我的鬓发日渐地霜白了。但可喜的是,洪波,还有另一些年轻的诗人,不但没有远远地消失,而且一直离我很近。他从长白山迁徙到广阔的华北平原。

他的墩墩实实的身影,我一举目就可望见:我们站在同一片土地上。记得福克纳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站立在自己的土地上,你在这世界上就有了自己的位置。但洪波有了生命的立锥之地,似乎并没有真的安定下来,他的心灵仍有漂泊的苦恼。我何尝不是如此,在北京城断断续续地活了四十多年,竟没有生出一点故乡的情感。

这些年,洪波写的诗,还有各种文体的作品,大都寄给我,我仔细地看过,但没有谈说自己的意见。因此写这篇序,就不能不一块儿谈了。想的很多很多,写起来就不可能轻松。可以说,写每个字都想让洪波如方方正正的汉字似地站立着。

我常常把朋友比作一个活东西,不是动物就是植物,或者别的什么,把绿原比作穿山甲,把另一位诗人比作四川马,还把一个年轻诗人比作瀑布。我一直把洪波看成人世间的一个独旅者,这形象主要是从他的创作个性和精神境界得来的。独旅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他的壮实的身躯和奔波不息的姿态,让我想起一头孤独的熊。美国诗人弗洛斯特把自己比作“一匹独来独往的狼”。我以为弗洛斯特不是从狼的凶悍一面说的,他所指的是旷野上狼飞奔时那个诗意的姿态。我童年时不止一次见过狼的壮美而有节奏的奔跑姿态,闪亮闪亮的背部如起伏的波浪,既恐怖又美丽,异常有张力和旋律感。当狼跃起捕捉猎物的一刹那,真好似一首火花一样爆发的诗。几十年之后,每当我在兴奋激动之中写一首诗时,就常常想起狼捕捉猎物时,一秒钟之内形成的那个诗意的生命动态。我为什么把洪波比做熊,还有另一个原因。近几年,洪波的人生境遇,似乎真的变成一头过冬的熊,寂寞地舔着自己用以奔波的足掌,在一个洞穴里艰难地苦度着岁月。

我走来。望着他的熊一样的身躯,细细端详一下,仿佛有一些近似悲壮的陌生感刺痛我的心。他的圆圆的面庞在华丽的灯光照映下,现出了几道深暗的纹路,很粗,虽没有萎缩枯皱的感觉,却有些沉郁。最明显的是他的眼神,变褥浑浊和凝重,隐隐地透出一股凛凛的讥讽神色,(精神的色彩),可他仍是那么坦坦荡荡,毫不掩饰地望着朋友们。我有些困惑不安。但只不过几秒钟的工夫,我就被他新的、识不透底蕴的,更加强烈的姿态所震撼。洪波坚强地成长起来了。望着他实实在在的躯体,想着他身上的变化,感到一种生命的厚度和深度,正如熊的体质,可以抵御暴风雪和一切灾难。一个人的成长,不能仅仅从高度衡量,还得从望不见的厚度、深度理解生命的丰满和力量。诗也应作如此观。洪被的诗显然比前些年的要深厚和复杂,而复杂并非不纯。晚餐时,他与诗人晓渡的酒量不相上下,一杯杯地倾人厚实无量的心胸中。洪波的眼睛闪射出过去所没有的明媚的火焰(不是线状的光芒),而他的笑声却仍然浑浊不清,不能如酒似地澄清起来。觉出一些粗犷,也觉出一些苍凉,但绝无半点伤感。他的粗声粗气的话语,汗湿而光洁的额头,讥讽而冷竣的眼神,强烈地刺激着我,使我感触到端的是一个生命的块然实体。

而上面写的那几个词:凝重、沉郁、悲凉、探暗、浑浊等等,都从规范的词意中解脱了出来,如感知春天来临的熊,走出洞穴,快活地抖动了一下身躯,突然地变成了另一类新奇的词(从某种意义上说,诗可以说就是分娩词语的母性的创造)。而这些由洪波的生命外化而形成的词,真正地显现出一个诗人成长中的丰满和壮大。洪波在《我们与时间》里写到,要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有价值,“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这些年来,我感到他总是在不停地跳跃(如狼捕食时的跳跃)。

有一些年轻诗人,在人生的逆旅中,经过一番奔波探索后,渴望成熟,渐渐地趋于规范稳定。而在诗歌的创造活动中,我最厌恶的就是规范和在规范之中的成熟。对于诗人来说,生命纳入规范,必然被萎缩。诗不能关进美丽的盒子里,而节奏和韵脚也不是关闭盒子时的那一亩清脆的咔嚓(这个比喻来自叶芝)。洪波没有就范,把自己和自己的诗关在一个安静的盒子里。从这几年他的诗文的创作中,倒是听到了一声砸碎盒子时的咔嚷声,比关闭盒子时的韵脚更令人惊心动魄。从他的许多随笔作品之中,我听到了这种大节奏和大声响,是属于诗的。

近十年来,我渐渐地体验出一些奇特的想法(不敢妄称观点),其中有一点是,我认为诗与她的作者是血脉相通的同体生命,所谓“第一义的诗人”。我一直这么要求自己,别人如何写如何看法,我都不管,各写各的。这也许是一种理想。而我写诗时,常常把理想当僦真实。还有一点是,诗与散文不宜简单地划成两种无法沟通的文体。最近看到一位前辈写的文章,他主张严格把散文与诗划分开。

我想他可能是针对当今的不分行的诗而说的:有人把这类诗正名为散文诗,有人还是把她看做是诗。这几年我写了不少散文和随笔,有的也可看做诗。我常常写着写着就把散文写成了诗,忘记了诗与散文之间还存在着什么有形的界限。有些散文和随笔仿佛是诗在漫步,有时又仿佛是诗拒绝分行地站立,躺了下来,在湿润的大地上,伸展开长长的肢体,使语言获得“蛙皮那样的湿润”(不记得这是哪位外国诗人的话了)。总之诗不论分行不分行,必须有诗的质,如果没有诗质诗意,分行也不能成为诗。洪波的这本集子的第三辑,尽管零零星星,我仍是当做诗看的。而且一边读,一边从他的语言中感到了逐渐形成的一首首诗:有脉脉的诗意从中升起。他这些随意写下的片断,有的就是一首鲜活的裸诗(刚刚诞生,还没有穿戴什么)。与我常写的“手记”相同,不过他远比我随手记下的一点点“灵感”和思绪要完美得多。这三五年来,我很少写“手记”,读了洪波的“手记”,我又有点跃跃欲试,准备找个小小的本子,每天装在贴胸的口袋里(搁在外衣里可不行)。“根据一个人口袋中之物可判断其人”,的确一点不错。记得在“五七干校”服劳役时,偶尔从心上闪出一点点火花或意念,当时几乎赤裸着全身,没有纸笔,我就用牙狠狠地在手臂上咬一个血印,疼痛让我牢牢地记在心里。

回到宿舍立即记了下来。洪波许多机敏而犀利的随笔,其实与“手记”相似,有的是为了“备忘”,有的很像用他自己的牙狠狠地咬的一个个血印:而有的似乎是让另一日毒牙咬的。第一辑的不少篇章,就让我看到了不少血印似的历史痕迹。当然,洪波的随笔里,还有许多美好而高尚的情节,还有不少完美的小故事。第二辑的不少篇章,特别是《关东山野笔记》,写出了人与大自然间的微妙的情境和生命的沟通,十分令我偏爱。许地山写过这种朴素隽永发着山野味的散文,几十年来我一直非常地喜爱读,但也觉得过于典雅,应当写褥土气些。土气、山野气息,是最为圣洁的。

这篇序文该结束了。回头一看,既无深刻的剖析,也缺乏严密的章法,显得太随便。我当然晓得,所谓随笔本是一种文学的体裁,并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写出来的。因此,这篱序算作随笔都有些勉强。

本拟写几句结语性的文字,不写了。对洪波来说,不需要什么结语,即使是完美的。

生命的震颤——以简代序

爱萍诗友:

你好!答应为你的诗选写序的事,并没有丝毫地淡忘,所以迟迟交不了卷,实在是事出有因,绝非有意赖账。主要原因是我的这双老化的眼睛在作祟,不为我争“光”。

近半年来,眼睛深处暗暗滋长的白内障,如魔影似地吞蚀着我的本已昏花的目光。右眼的视力迅速降到了零以下,伸手不见五指,左眼略好一点,也只剩下零点几的视力;看书写字都觉得困难,前景茫茫,心里着实有些惶恐。只好求医做手术,右眼内植入人造晶体,疗效很好,一下手术台,眼前就现出了久违的熠熠亮光。但是,对这只“假眼”(我一向憎恶假东西)总有些不完全信任它,光明哪能来得这么容易?果然意想不到的怪事发生了,它(我仍不愿意叫它为眼睛)竟然变成了远视眼,而我的左眼多年近视,四百度,右眼手术前本来也是近视,现在,我的这双不幸的眼睛,一真一假,一“远”一“近”,左右矛盾,把视线生拉活扯弄得支离破碎了,眼前的景象显得闪烁不定,难以稳定,医生说视线的焦距有一点不正。用这双反常的眼睛观望喧嚣的世界和同样不安生的诗,内心困惑不宁,担心看歪看错。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方可勉强看清楚一些,但读书写字不过十分钟两眼就胀痛得难以忍受,无奈只得闭上双眼木呆呆地沉人暗黑的深渊。因此,近三四个月以来,我几乎成为一个盲目的苦思冥想者了。这些怪诞的体验,促使我正构思一个从未擅人过的人生境界,但愿能写成一首诗。

如果不写(吐诉)上述种种眼睛的灾难,心里堵得慌,那就什么也无从谈说。现在,才觉得可以谈谈你的诗了。

你先后寄来的诗稿,一直摊放在书桌上,拖延了两月之久,用新买的放大镜才一首首地读完。因此不可能如过去那么眼亮心明地感受和思索诗,又由于是断断续续看的(有时三五天无法看一个字),很难全景式地领略诗选的风貌,只有些零星感触,头脑里构不成完整的印象,更难以理出一个贯通诗选的脉络。这也正是迟迟不敢动笔的根本原因。

可是人世间常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几天我有些没来由地兴奋(神经质的?),整个人(全生命)有豁然洞开的爽朗感觉,眼不明而心却亮了。于是我趁兴重读了你的诗选,从第一辑《妈妈的歌》读起,接着读第二辑《再给陌生的父亲》,一直读了下去。或许是因为记忆的模糊和眼光的反常,读这些十几年前认真琢磨过的诗,仿佛从来没有见过似的,有一种陌生的喜悦,诗的语言、韵律和情境,都撞击着我的心灵,有点微痛,更有一些震颤感。

当然,这微痛和震颤显然来自你的诗本身,是诗令我有了重逢般的喜悦。

这不是虚构

这不是幻梦

我真是你的父亲

在埋葬过我的灵魂和肉体的大地上

我复活了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美梦!一个为苦难的民族牺牲了五十年的你的父亲无法实现的梦,如今在诗里复活了。沉迷了几十年的想望,由一位陌生的父亲,怀着历史的悲壮真情,在诗里把几代人的梦做圆了。这首诗,不能看做是幻梦或虚构,否则人世间就失去了人性的真诚和历史的庄严感,也失去了这首诗(还有诗选里其它的诗)的生命的震颤。我想,古老而孕育着万千悲剧的中国大地上,会有无以数计的陌生的父亲,他们为那些历代的遗孤们创造一个个充满诗意的美梦。四十年代,我曾在中原地区的黄河两岸从事过地下斗争,我的几位亲密战友献出了青春的生命,我没有牺牲纯属偶然。因此,我能体会到陌生的父亲的那种高尚的情操。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六卷)

    悦读MOOK(第十六卷)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志摩美文

    志摩美文

    同他的诗歌一样,徐志摩散文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质,是其个人身心的真诚表白。无论是“草青人远一涧流”的淡雅篇什,还是“凤鸣碧梧暗香浮”的浓艳之章,均无一不是其真挚情情的流泻,是他诗歌另一形式的异化与延伸……这,使得他的散文少了些理性与思辨,氲氤于字里行间的,是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情思。徐志摩的散文非常情绪化并富有个性:《印度洋上的秋思》《我所知道的康桥》《欧游漫录》等满含着玫瑰花般的浓艳与葡萄酒般的醇香;在《伤双栝老人》《我的彼得》等篇章里,缱绻的情丝则如溪涧水般静静流淌……本书汇集徐志摩感怀、记游、叙事之散文精品,分“屐痕”、“自剖”、“心香”、“文思”四辑。
  • 悲剧的人生(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悲剧的人生(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 记者的感悟

    记者的感悟

    这么多年,我写了许多杂文、短评、述评、时评,也写了许多业务研究文章、采访体会、记下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还为各类培训班写过不少演讲稿。与采写消息通讯等本职业务相比,我对这类东西的重视程度并不低、所花精力并不小、所获的感悟并不少。因此,我一直希望将这些凝聚着我的心血、汗水的文字结集出版。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是继《记者的天空》之后又一部研究业务的书。
热门推荐
  • 倾城一顾临渊笑

    倾城一顾临渊笑

    如果有人对你体贴入微,如果有人待你温柔如初,如果有人惜你如命,如果他爱你,你会爱他吗?
  • 夏至海棠

    夏至海棠

    冰山少女vs邪魅少年Q:对于女友十分高冷什么看法?A:韩翎宸:我能怎么办呢,自己看上的这辈子都赖不掉了。大不了祈祷她下辈子热情点呗。凌思雪:谁要和你下辈子!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轮回之守

    轮回之守

    镇上出现了一个戴着斗笠、白纱蒙面的女子。
  • 泣武

    泣武

    泣武,不写现实,写异世,不写国家,写家族。一个以武为尊,家族为利的世界!家族势力,宗门势力相互交错!掀起一片惊涛骇浪。有家无国,家族为尊,武力为荣,勾心斗角,合纵连横。谁能称雄?(此文章节为原作者越小峰本人上传)
  • 老公大大悠着点

    老公大大悠着点

    《老公大大悠着点》=变为=《海不枯,石不烂》由于《老公大大悠着点》出了意外。本是现代言情,我不小心弄成了玄幻言情。so《老公大大悠着点》整体改为《海不枯,石不烂》以后只会在《海不枯,石不烂》中更文。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多多支持!!!第一次见面,他高高在上,他光环围绕,他风光无限。第二次见面,他脸色苍白,他冷汗直流,他颓废不堪。第三次见面,他离我好近,他靠我好近,你离我远点。很多年以后,‘你离我太近了啦!’‘so?’‘离我远点!’‘不要’‘为什么啊?’‘因为我要和你生包子。’
  • 第九殿

    第九殿

    魔道的第三代,俗称魔三代。与生俱来的魔神种子,随着成长而觉醒。当预言一点点的被证实,他能不能接得住传承魔道盛兴!
  • 生命中有你就完美

    生命中有你就完美

    四叶草们可以看一下哦,有什么意见可以告诉我。谢谢!
  • 定国王爷的神秘王妃

    定国王爷的神秘王妃

    王紫晨,结合了父母所有的优点,倾城之姿,大家闺秀甜美无害的微笑总是能轻易地让人卸下心防,看上去可爱无害,实际上只有熟悉她的人才知道,踩到她底线的人会有什么下场。安漠风,世人传闻的病秧子,确是天元王朝唯一异性王府的世子,八岁那年父母离奇惨死,自己也成了一个病秧子,从而致使他冷漠无情。可是当他碰上她之时,原来一切都只是伪装罢了。当一纸诏书,镇国公嫡次女赐婚于定国王世子。冷漠无情的世子爷碰上机灵搞怪的公侯之女将上演一场怎样的故事呢?
  • fx之校园风云

    fx之校园风云

    “爸,你怎么可以这样?再怎么说你也不能让我和一个不认识的人结婚吧!”郑秀晶。“婚事已定,岂能反悔?”爸爸也是为了你的未来着想啊,后面那句话郑临没说。郑秀晶和朴灿烈的浪漫罗曼史。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