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7100000004

第4章 贝多芬的作品(1)

贝多芬的送葬行列

(一)钢琴奏鸣曲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本质。他的创作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斗争和希望,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内容。虽然在他生活的时代,历史经历了异常复杂曲折的变化,但是,他始终不渝地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当时进步的资产阶级的理想,并且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大胆地、顽强地表现了这一点。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性。这是他创作最为可贵的地方。

贝多芬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把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跟高尚的感情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严密的结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法,用音乐表达出来。他非常忠实地、自觉地继承了德国优秀的音乐传统,同时,又大胆地突破了前人的经验,在音乐艺术的创作中,作了许多革新与创造,有力地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发展。因此,贝多芬不仅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伟大的文化巨人,而且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进步文化的杰出代表。

在各种音乐体裁中,贝多芬比较善于写作器乐作品,尤其是善于写交响乐、钢琴和器乐重奏等乐曲。

贝多芬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许多管弦乐序曲,大量的戏剧配乐,室内乐作品,两部大型的弥撒曲,二十一套钢琴变奏曲,还有一些歌曲创作等等。下面分别作一简略介绍。

钢琴奏鸣曲是一种钢琴演奏的套曲,它是欧洲古典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大型的、多乐章的钢琴作品结构形式。这种乐曲形式经过二百多年历史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结构。在海顿、莫扎特时代,钢琴奏鸣套曲往往由三、四个乐章组成。这些乐章的安排大体上是: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共三个乐章);或是: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共四个乐章)。在速度上,各乐章之间形成了:快——慢——快的对比。

按照常规,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大都采用一种叫“奏鸣曲式”的结构。奏鸣曲式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它包括三大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呈示部又包括主部和副部。主部、副部的音乐形象常常是互相对比的。呈示部将这些形象不同、互相对比的主题展示出来,由展开部将其加以展开和发展,有时还使它们的矛盾激化,然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在音乐上一般是呈示部材料的重现,从而使乐曲达到最后的统一。如果用图式表示,它是这样的:

在钢琴音乐方面,尤其在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中,贝多芬是有突出贡献的。他年轻时是个出色的钢琴家,尤其擅长即兴演奏。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他特别重视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把它们摆在同交响曲一样重要的地位上。他的老师和前辈海顿、莫扎特等人,大都把钢琴奏鸣曲当作教学的教材,但是贝多芬却把它们当作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并通过这种形式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要求钢琴奏鸣曲具有更宽广、更富有戏剧性的音乐效果。因此,他不仅扩大了钢琴的演奏音域,增强了力度的对比,提高了手指的技巧,而且还加强了奏鸣曲式结构内部的对比因素,扩大了展开部的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动力,使得他的钢琴奏鸣曲远远地超过了前人,创造了他自己的独特音乐风格。由于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卓越创造与贡献,使钢琴艺术的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的发展中,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悲怆”奏鸣曲》(作品13号)

这首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于1797年至1798年,是贝多芬二十几岁时创作的。其标题“悲怆”是他自己起的。其原文“Pathetic”含有悲壮、感情强烈的意思。

贝多芬从青年时期起,就被生活的旋涡一次次地冲击着。他遭受过各种曲折和不幸——早年丧母、贫困、失学、抚养弟弟和照顾父亲的生活……等等,这些生活重担过早地压在了他的肩上,而且在他还只有二十岁时,就患了严重的耳病。《“悲怆”奏鸣曲》正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这首乐曲表现了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对不公正的人生和命运的愤懑与反抗,表现了他对不平等的社会的强烈不满,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乐曲第一乐章是用传统奏鸣曲式写成的。但是开头加了一个很长的引子。其深沉的、带有附点的小调和弦,听起来非常沉闷,象是人们在令人窒息的黑暗社会中得不到喘息一样:

而后,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以激动紧张的情绪,从低音区冲向高音区,猛烈地抗争着,咆哮着,犹如乐曲的主人公“扼住命运的咽喉”,爆发出愤怒的呼声:

在这个乐章里,作曲家心中的郁闷、愤怒和不甘于现状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二乐章的慢板悠然、恬静。它的感情十分深厚,象是作者在倾吐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三乐章的情绪比较乐观、欢快。贝多芬把这个末乐章写得比较积极向上,不仅是因为他继承了传统的写法,更主要是因为他的这首乐曲的思想感情,既有着愤世嫉俗的面,也有着他对未来抱着赤诚的希望的一面。

《“悲怆”奏鸣曲》的三个乐章富有逻辑性的发展,出色地反映了贝多芬从早年开始,就以顽强的精神对待生活、社会带给他的各种不幸和痛苦。他从青年时期起,就勇敢地正视现实,不停地在斗争中争取获得自由与幸福。

《“月光”奏鸣曲》(作品27号之二)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其标题“月光”二字,可能是一位德国的音乐批评家雷斯塔在贝多芬死后根据自己的想象为这首奏鸣曲起的。其实这个标题虽有诗意,却很不恰当。贝多芬自己称这部作品为“幻想奏鸣曲”,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第一乐章没采用通常的奏鸣曲式,而且它的音乐素材运用得非常自由;另一方面,因为这首乐曲表现了贝多芬对生活的幻想和探索。这首奏鸣曲大胆地改变了传统奏鸣曲的写法,它的第一乐章是慢板,第二乐章是小快板,第三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全曲的速度由慢变快,情绪也一步比一步热烈。第一乐章右手用均匀的三连音缓慢地奏出分解的三和弦,配合着左手来回移动的低音,情绪显得十分沉重、压抑。第二乐章用一首小步舞曲作为简短的过渡和情绪上的转换,为情绪激昂的第三乐章的出现作准备。第三乐章是全曲的高潮,在这个乐章里出现了贝多芬式的冲动和抗议的音调,它的情绪紧张而激烈。其主部自下而上的快速音型,表现了异常激动甚至愤怒的感情:

其副部也有着坚毅的性格:

不过,副部很快地被主部那富有戏剧性的冲动所吞没。

《“月光”奏鸣曲》的三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内在的联系:从不平静的思索,到要求斗争和行动;由深刻的悲哀,到愤怒和抗议。最后乐曲结束了,但问题尚未得到最终的解决——贝多芬好象仍然处在深刻的思想斗争之中。

《“黎明”奏鸣曲》(作品53号)

这首作品作于1803年—1804年,它的初稿是和《第三交响曲(英雄)》写在同一个创作本子里,它几乎是和《第三交响曲》同时创作的。当时,贝多芬常到驻维也纳的法国大使馆去,听到了各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他被新的时代、新的阶级的兴起和发展强烈地吸引和感动着。因此,在这首奏鸣曲中,他写出了清新而充满激情的音乐形象。人们给它起了“黎明”的标题,应该说是比较贴切的。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它的主部那快速、整齐、跳跃的和弦音型,由弱到强,不断变换着色彩,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好象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万物滋生,蒸蒸日上:

第一乐章的副部转到了远关系的E大调上,使音乐的色彩顿时产生了新鲜的效果。贝多芬有意识地使用这个手法来增强主部和副部之间的对比:

这个乐章的情绪一层层推进,不断趋于高涨,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第二乐章叫作“序奏”,非常简短。它的音域宽广,诗意浓郁,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魅力。

第三乐章是一首迴旋曲,它是表现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舞蹈场面。它的主题取材于一首流传了三、四百年的莱茵河民歌:

这支朴素的旋律经过贝多芬匠心独运的创造性发展,变得欢腾热烈,充满了朝气。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从客观上反映了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那雄心勃勃、准备驾御未来的信心与精神状态。这首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生动的一例。

《“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

《“热情”奏鸣曲》同《“黎明”奏鸣曲》几乎同时开始写作,完成于1805年。但是,它和“黎明”相比,又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这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这首奏鸣曲所表现的悲剧性之深刻,矛盾冲突之激烈,斗争精神之顽强,是在贝多芬和他前人的同类体裁的作品中非常罕见的。因此,它成为历史上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

《“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在f小调上出现。主题的下行和上行的分解和弦音型,象是阴暗的、幽灵般的影子在徘徊,不断地向生活提出质疑:

左手部分还不时地出现象《第五交响曲(命运)》主题的音型。

当主部主题第二次演奏时,采用了切分的节奏,使之包含了强劲的力量。

副部主题是和谐优美的音乐,出现在bA大调上。它的音乐形象显得坚定而充满信心:

结束部用右手不断变化的快速音型,同左手不时出现的代表“命运”的音型两者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形成了紧张和愤怒的情绪。

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将主部主题的材料加以发展,在展开的过程中转到了大调的调性上,因而其疑问性的音乐形象变得坚毅起来。展开部也发展了副部的主题,使它更为深沉。这样,主部和副部不但在调性上、形象上,而且在情绪和性格上都彼此接近了。整个乐章表现了作者思绪的起伏和内在的意志。它提出了对现实社会的质疑,并希望求得解决。

第二乐章是一首变奏曲。这种形式就是在一个基本主题陈述后,加上几次变化的重复或展开。贝多芬在这个慢板乐章里,写了一首端庄的和弦进行式的曲调作为它的主题,它继续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在它的几次变奏中,有时把主题的形象写得十分亲切美好,有时还带有幻想的色彩。最后,音乐又回到最初的沉思中去。

第三乐章在五小节强有力的切分音之后,出现了力量充沛、势不可挡的音乐。它由右手弹奏的快速流动的音型和左手短促果断的节奏音型构成,犹如烈马奔驰、风暴席卷,表现了时代的潮流奔腾向前、一泻千里的气势:

在这里,前几个乐章的思考和疑问的形象已经消失,乐观主义和果敢的精神得到了增强。它表现了人民的力量和战斗的豪情。这种充满信心的情绪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落到了尾声的一段急板上。它的音乐使人联想到群众性的舞蹈场面,其中斩钉截铁的节奏和雄壮有力的音乐,更增强了乐曲欢乐的气氛,全曲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这首乐曲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成熟时期的贝多芬的思想感情。它表明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各种复杂的体会和不满,但是,他感觉到人民的力量和时代的前进步伐,以无比巨大的热情,寄希望于新的未来。列宁同志非常爱听这首乐曲。据高尔基回忆,列宁在听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之后曾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

(二)协奏曲

协奏曲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是一种由管弦乐队为一个(或几个)独奏乐器伴奏的演奏形式。到十七——十八世纪,又发展为由管弦乐队和一组独奏乐器相互竞奏的形式,这种协奏曲有时称作“大协奏曲”(如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等)。十八世纪初,又流行由管弦乐队为一个独奏乐器协奏的形式。当时,用来作独奏的乐器的多是小提琴,后来,键盘乐器也用得多些了。在结构方面,这些协奏曲大都采用多乐章的形式。从莫扎特开始,协奏曲所采用的曲式结构大多数同奏鸣曲套曲一样,一般有三个乐章(快—慢—快)。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也通常用奏鸣曲式。其中呈示部出现两次:先由乐队在主调上不完全地演奏一遍,然后再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在属调或关系调上完整地演奏。展开部、再现部与奏鸣曲式相同。再现部之前,往往有一段“华彩乐段”,这是专门给独奏乐器表现技巧的段落。有些华彩乐段由演奏家自己写作,有些由作曲家写作。

《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73号)

这首协奏曲作于1809年,正是贝多芬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正是在拿破仑战争的期间。虽然它没有标题,但是一般人们认为它的内容与贝多芬这个时期的反侵略的思想不无联系。协奏曲中英雄性的主题以及作者有意识地将抒情段落置于次要地位的处理手法等,都使我们产生这样的联想。

同类推荐
  •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荣格心里的象征与信仰

    本书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了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向人们展示出他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他为人类的思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本雅明思想肖像

    本雅明思想肖像

    本雅明是谁?听到本雅明自杀的消息后,他的挚友布莱希特说:“这是希特勒给德国文学界造成的第一个真正损失!”20世纪的学者中,没有谁像本雅明(和福柯)那样,他的著作在西方被广泛阅读并适合于众多的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政治倾向者。作为犹太人,本雅明难逃二次世界大战的劫数,作为杰出的思想者,他在哲学、文学等领域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本书通过梳理浩繁的相关文献,不仅构建出本雅明的一生记录,给人留下惊异和感叹;更透过他在本世纪初坎坷痛苦、随波逐流的生活给世纪末的人们以警醒: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文字清新,叙事生动,对本雅明思想气质的把握极为到位,堪称一部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本雅明传记。
  • 最荒淫残暴帝王:杨广

    最荒淫残暴帝王:杨广

    本书内容包括:天元末日杨坚攘政、英俊少年是晋王、班师凯旋名声远扬、兴科举推律制等。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 讲究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
热门推荐
  • 末世游戏冒险家

    末世游戏冒险家

    傍晚的天空!原本蔚蓝的天空,在傍晚阳光的照射下带有一丝血色,仿佛预示着不祥!PS:因为是娱乐为主,更新什么的不敢保证,请大家多多见谅!在此拜谢!
  • 卢城之恋

    卢城之恋

    小说讲述一千二百年前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丰富了中国大统一的历史涵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主人公“贞孝公主”原型,来源于1980年吉林省和龙县龙水乡龙海村西龙头山发现的贞孝公主的墓葬中的壁画和四百多字对墓主人描述的墓碑。描绘了她由于战乱流落民间,绝世之美貌因嫉妒而引来杀身之祸,以至于遁入空门;也是因为美貌使佛门香火旺盛;两国联姻使她孤岛漂流;黑心的拜金者使公主变成动物----“美人鱼”,经历生离死别及坎坷人生。最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却一生的国恨家仇,得到升华的纯真爱情。
  • 割据之路

    割据之路

    看古代历史人物,多为时势造英雄,而穿越者证明,英雄也可造时势。海城县处于奉天与辽东半岛之间,是日本人自旅顺北上,侵占东北全境的咽喉要道,在这个小县城,官府、日本人和土匪勾结,欺凌百姓,夺占财产,周家店的周家,为求自保,成立民团,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王之心尖宠:萌后好撩人

    王之心尖宠:萌后好撩人

    大婚之夜皇帝驾崩,美艳太后惨成权臣傀儡。贾天真向来没节操,十五岁就要我守活寡,没门,逆贼长这么帅,我不要当傀儡,我要当玩物!可是逆贼生得好看,手段却辣眼睛,砍人像切菜,废帝像摘菜……贾天真觉得,身为一个傀儡太后,投靠逆贼才是王道。可没想到,这一投靠,命运就将他们“滚”到了一起。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让我们一起为非作歹吧!
  • 模拟能力

    模拟能力

    平凡少年,却的重病。重病在身,关键时刻爷爷所送项链。及时救命,也获得神秘能力。一下走上强者之路,独自一人行走于钢铁丛林。
  • 缘缘而来

    缘缘而来

    后来在朋友婚礼上对伴娘袁缘一见钟情。从此,北漂打工仔追求京城白领丽人的故事在他们的朋友圈盛传。缘分来的很是微妙,不过三天两人便确定了不被很多人看好的关系。
  • 为什么爱我

    为什么爱我

    22岁就要相亲?叶清璇无奈任命前往,却不料,相亲就然也可以遇到极品完美的男士。林北洺,无数美女心目中的钻石王老五,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平凡的小小设计师?应付差事的相亲却带来了一段完美的恋爱经历,幸运?幸福?女主自以为竟然在父母安排的联姻中找到了如意郎君?却不料,婚后的生活急转直下,林北洺与叶清璇的结合竟然另有目的,报复?伤害的到底是谁?巨大的落差会否让叶清璇崩溃,她还是否能够找回自己的本心,找到事情的根源。剧情的翻转是否会让林北洺醒悟,对叶清璇所做的种种能否得到原谅,而他自己又是否能够得到自我救赎?家庭,事业,朋友,各式各样的圈子为两个人造成了种种障碍,最终,他们是否能够冲出重围,一切尽在文中。
  • 情仙诛魔传

    情仙诛魔传

    痴情小仙,母亲死于魔族之手,父亲死于仙族内讧,自身由于人仙魔妖四界纷争,与心爱之人不得相见,从而流落江湖,不知何去何从
  • 血染希望

    血染希望

    这个世界充满着杀戮,适者生存,强者更强。以武力战胜世界。强者的退隐,世人皆知的巅峰强者!无人知道强者!处处有着希望,处处有着绝望!运气、实力造就巅峰。
  • 通关基地

    通关基地

    穿梭万千位面,掠夺无数资源!打通任务关卡,获得非凡能力,纵横宇宙星空,登上无上王者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