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6100000024

第24章 古代饮食、衣饰知识(2)

【腰带】古时服装不用纽扣,也无衣袋,只在衣襟间用一根小带子系住,起纽扣作用。这种小带子叫做“紟(jīn,同衿)”。在衣服之外的腰部,则总束一大带,把衣服裹好,随身物件就都挂在此带上。当时,所系腰带有等级贵贱之分。平民百姓的腰带是用熟牛皮制的,叫“韦带”(韦,熟牛皮)。后来“布衣韦带”就成为平民的代称。贵族、官吏的腰带有两种,一是用绢织成的“绅”,大夫以上用生绢,宽四寸;士以上用熟绢,宽二寸。一是用皮革做的“革带”,也叫“鞶(pán)”。最早的革带,不加装饰,从魏晋后,用金、银、铜装饰腰带,以区分身份高低。唐、宋以后,此区分更加严格,据《宋史》记,贵族腰带分玉、金、银、犀等多种,宋初规定:带不准用于公服(宋太宗以后从三品以上服玉带),非品官不得用犀,非奉皇上特旨不得用通天犀。至于庶民及郡县小吏,则只能用铜、铁、角、石、墨玉之类。此种用腰带作为等级身份标志的习俗,一直保留到清末才废除。

【绅带】古时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带有两种:一种乃丝织的大带,用以束衣,叫绅。绅,又特指束衣后余下的下垂部分。古人常说“搢绅”(又作“缙绅”,“缙”、“搢”都是“插”的意思),意即把上朝时所执的手板(笏)插在带间。这样“缙绅”就成为仕宦的代称。“乡绅”、“绅士”等词也是由此发展而来。另一种束衣带是皮做的革带。又叫鞶(pán),是用来悬佩玉饰等物的。

【绶(shòu)】是系在官印印纽上的丝带。汉代官员将印装在腰间的鞶囊里,绶垂在外边,作为官阶在服装上的标志。依官阶之大小,其绶的颜色和织法各不相同,从而其身份可一望即知。

【衮(gǔn)】指天子和最高官吏的礼服。衮上绣有蜷曲形的龙。后世皇帝所穿的“龙袍”就是衮的遗制。

【裘(qiú)】皮衣。是御寒之衣。如《促织》:“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古人穿裘,毛向外,与后世不同。在行礼或接见宾客时,裘外面要加一件袖口较裘略短的罩衣,叫“裼(xī)衣”,否则就是不敬。裼衣和裘,颜色要相配。如《论语·乡党》记:“缁衣,羔裘;素衣,麑(ní,又读mí)裘;黄衣,狐裘。”平时居家,裘外不加裼衣。平民百姓则多穿犬、羊裘,不加裼衣。

【袍】长衣服的通称,古时特指装旧丝绵的长衣,即长袄。一般说来,穿不起裘的穷人才穿袍。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羡慕意。”(缊袍敝衣,指破旧的衣服)可见,穿袍穿裘有着贫富的差别。汉以后,有绛纱袍、蟒袍、龙袍等,袍已成为朝服。

【布衣】平民。上古时,布非棉布,乃麻、葛织品。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穿麻、葛织成的布,故“布衣”则成为平民之代称。后来,也多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如《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褐(hè)】是一种用兽毛或粗麻编织而成的极粗劣的衣服,贫苦人穿用。后以“褐夫”作为贫苦人代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衣褐,穿着粗布衣服,意即化装成为老百姓。)另外,“释褐”一词,本指脱去粗劣的衣服去做官,后来,则沿称科举新进士授官。

【衫】指短袖单衣。《释名,释衣服》:“衫,芟(shān)也,芟末无袖端也。”后来,衫作为衣服的通称。如《琵琶行(并序)》:“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乃唐代八品、九品文官的颜色。衫,今指单上衣。

【襦(rú)】是妇女穿的短衣、短袄。如《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wēiruí)自生光。”“绣腰襦”指绣花的齐腰短袄。“葳蕤”本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这里形容绣腰襦上的花叶繁多美丽。

【裈(kūn)】有裆的裤子。《释名·释衣服》:“裈,贯也,贯两脚,上系腰中也。”

【冠】古时候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古礼,贵族男子年二十而加冠,举行“冠礼”。不过,古时的冠只是加在发髻上的一个罩子,并不覆盖整个头顶,其样式及用途大异于后世之帽。《说文》:“冠,絭(juàn)也,所以絭发。”(絭,束缚。)古人蓄长发,用发笄(jī,簪子)绾(wǎn,系,盘结)发髻(jì,挽束在头顶的头发),然后再用冠束住。上古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很宽,有褶,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像罩子一样,从前到后罩在头发上。冠圈的两旁有两根小丝带叫“缨”,可以在颔下打结。另,古代的冠,种类较多,质料与颜色也不尽相同。秦、汉以后,冠梁逐渐加宽,同冠圈连成覆杯的样子,冠的名目和形制也日益复杂。古代的“冠梁”可根据其梁数的多寡来区分官阶的高低。例如,唐代品官服制,一至三品戴三梁冠,四、五品戴两梁冠,六至九品戴一梁冠。此外,宋代贵族妇女也戴冠。

【冕(miǎn)】指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皇冠。冕的形制与一般的冠不同。冕的上面是一幅长方形的版,叫延(綖,yán),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的圆玉,叫旒(liú)。天子有十二旒。《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宋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所以常用“冕旒”作为帝王代称。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云:“万国衣冠拜冕旒。”

【弁(biàn)】是古时贵族的一种较为尊贵的帽子。有皮弁(武冠)、爵弁(文冠)。皮弁是用白鹿皮制的,尖顶,类似后来的瓜皮帽。鹿皮各个缝合的地方,缀有一行行闪闪发光的小玉石,看上去像星子一样。如《诗经·卫风·淇奥》:“会弁如星。”爵弁,也作“雀弁”,比冕次一级,无旒,色如雀头,赤而微黑。

【笄(jī)】簪子。古人在戴冕、弁时,都要用一根较长的“笄”横插穿过发髻,将冕、弁别在髻上,然后在笄的一端系一根小丝带,绕过颔下,再系在笄的另一端。这种丝带叫纮(hóng)。《仪礼·士昏礼》:“皮弁笄,爵弁笄。”所说的“弁笄”即此。

【巾】裹头的布。古时平民百姓既无财力也无权力制置冠弁。《释名·释首饰》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说明庶人只能戴巾。《玉篇》记:“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这说明庶人的巾大概就是劳动时擦汗的布,一物两用,也可裹在头上当帽子用。直到汉时,庶人或隐士仍用头巾。

【帻(zé)】包头发的巾。古时,统治者不许庶人戴冠,只能戴巾帻。庶人的帻是黑色或青色的,故秦时称人民为“黔(黑色)首”,汉时称仆隶为“苍(青色)头”。但由于帻有压发定冠的作用,故后来贵族也戴帻,帻上再加冠。这种帻,前面高些,后面低些,中间露出头发。现在戏台上王侯将相冠下也有帻,免冠后就露出帻来。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正式的帻。这种帻,有帽顶,戴帻可以不再戴冠。

【幞(fú)头】也作“襥头”,乃一种头巾。《新唐书·车服志》记:“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裹幞头时,两个巾角朝前系住发髻,其余两个巾角在脑后系一结,多余部分自然垂下。由于这种头巾多用黑色纱、罗制作,后面的下垂部分是软的,所以叫它“软脚幞头”。后来,用铜、铁丝等将软脚撑起来,就成为“硬脚幞头”。以后又将硬脚做出不同形状,翘成不同角度,于是出现了“翘脚幞头”、“展脚幞头”。宋代的幞头,以藤织的草巾子作里,用纱作表,再涂上漆,叫“幞头帽子”,可以随意脱戴。幞头的样式,也成为不同身份的重要标志。皇帝和官吏的展脚幞头,两脚向两侧平直伸长;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则多戴无脚幞头。

【屦(jù)】上古时,鞋叫屦。有麻屦与葛屦之分,都是单底鞋。如《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纠纠,绳索缠绕的样子)据说,葛屦是夏天穿的,冬天是穿皮制的皮屦。一般的屦是用麻绳编成的,编时边编边砸,使之坚实耐用。

【舄(xì)】是屦的别名。其不同点是,单底鞋叫屦,复底鞋叫舄。舄的特点是其下置木,穿时可走在泥地里,不怕泥湿。后来,舄引申为鞋的通称。如《史记·滑稽列传》:“屦舄交错。”

【履(lǚ)】即鞋。履,本为动词,是“践”、“踩”或“着鞋”之意。战国以后,履字渐渐作为名词。如《荀子·正名》:“粗布之衣,粗紃(xún)之履,而可以养体。”紃,鞋带。

【屣(xǐ)】草鞋。也作“蹝(xǐ)”,又叫“屩(juē)”。如《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敝蹝,破草鞋。《释名·释衣服》:“屩,草履……出行著之,屩屩轻便,因此为名也。”屣,后来也泛指鞋子。《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行深山巨谷中。”“负箧曳屣”,即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屐(jī)】木屐。木底,底下有齿,多游山时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即谢灵运穿的一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地,他备有一种特制木屐,屐底装有活动齿,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但也有无齿的屐。据古文献记载,战国时代就开始有屐。如《庄子·天下》篇就提墨子之徒”以跂屩为服”。跂就是屐,但不知当时有无齿。

【鞋】古作“鞵”字。《说文》:“鞵,生革鞮(dī)也。”鞮,用兽皮做的鞋。可见鞋是鞮的一种。古书上常用皮屦、革舄、革履、韦(熟牛皮)履等词来指用皮做的鞋子。后来,“鞋”字成为鞋类的总称。

【靴】也作“鞾”,是一种高至踝骨以上的长筒鞋。《说文》:“鞮,革履也,胡人履连胫谓之络鞮。”络鞮就是后代所谓的靴。

【韈(wà)】就是“韤”、“襪(袜)”。《说文》讲,韤是足衣。最初,韈大概是皮做的。

【簪笔】乃古时行礼的冠饰。用毛装饰簪头,插在帽前。《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qìng)折,向河立待良久。”张守节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

【篦(bì)】同“鎞(bī)”,钗。是妇女戴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由两股合成。《琵琶行(并序)》:“钿(diàn)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钿头银篦”,即上端镶着金花的银钗。

【珰(dāng)】女子的耳饰。《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纨(wán)素,耳著明月珰。”纨素,白绸子;明月,明月珠;珰,耳坠子。

【玉玦(jué)】佩玉之一种。环形,有缺口。又,玦与“决”同音。古时常用以作为与人断绝的象征物品。《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这里意思是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掉刘邦。

【环珮】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环,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佩,同“珮”,玉制的佩饰。《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柳宗元《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这是写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而发出的声响,清脆悦耳。

同类推荐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314”总体部署,强调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因此,九龙坡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热门推荐
  • 代嫁俏妃:误惹腹黑王爷

    代嫁俏妃:误惹腹黑王爷

    她是俏丽活泼的山野小丫头,孤身入京找寻身世之谜,却误被当做相府千金拉进丞相府,百口难辩的她阴差阳错的成为伯辰国五王妃!命运的安排,将会带给她怎样的惊心动魄?一个是高冷腹黑的五王爷,一个是高深莫测的异国太子,一个是痴情风趣的七王爷,不同的初遇,不同的心境,带给她怎样的爱恨情缘?江山社稷与红袖添香,对于位高权重的他们而言,孰轻孰重?予一己真心,谁会陪她一世长安?天涯海角,一句话总会在耳边响起:“臭女人,你惹上了本王,这辈子休想逃掉!”
  •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

    中外经典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文学体裁,因结构简单、寓意丰富而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它集智慧和思想于一体,通过简明生动的小故事阐述一些深刻的道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本书精挑细选了一些中外经典寓言故事,并根据内容配上了精美的图画,希望小朋友在体味智慧的同时,还能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快感。
  • 万般法门

    万般法门

    异魔来袭,稷下学宫的的楚源再世为人。然而这个世界,居然也有异魔?
  • 自治官书

    自治官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君挚爱:萌妃么么哒

    邪君挚爱:萌妃么么哒

    二十二世纪全球通缉的一个冷血无情的杀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参加朋友的婚礼,一个不小心,悲催的掉进了湖里。穿越到了人人唾弃的废物逍遥郡主的身上。然,这个废物却是整个大陆的女性所嫉妒的人,你说废就废吧,偏偏还有一个人把她宠上了心尖尖。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大陆的第一天才-北朔太子。他对她的宠纯属算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类型。“我已江山为聘,天下为媒,只为宠你永生永世!”“我不要江山,我不要天下,我只要你!”【暖宠,放心入坑】
  • 斗天修灵

    斗天修灵

    “仰望这无垠天穹,九霄九重天,尔等可敢逆?我志不在此,定要与天斗到底!”“夜以冥冥,何以哀哀?再黑的夜也只不过是跟昼不一样的景色;天黑了,请睁大眼睛仔细看,看鲜血染红明月夜!”“曾经不敢给你任何承诺,是怕负了你。当我再次遇见你时,便在心中悄悄许下承诺,为了你,我定称王登帝、脱凡从圣、入仙封神!定亲手弑这无道苍天!定不负你!”……苍天陷吾于绝境,吾又何惧于苍天!
  • 俏女生俊巡按

    俏女生俊巡按

    影视同人,可独立阅读:他也算文质彬彬的饱学之士,却非温良恭顺的谦谦君子:刻薄自傲,外圆内方,有仇必报,有理必争;貌似文弱,却有一种从心底透出的豁达无畏。这样的他偏偏“明珠暗投”做了冒牌巡按的正牌师爷,把一个豪气莽撞的江湖女子调教成英明机智的“女巡按”,一路打抱不平,肃清不仁,痛揍不义!只恐情多累夫人,他们之间无需明言,点点滴滴在心头【原电视剧】《女巡按》制作人:杨佩佩编剧:陈江、博华、张炭、陈惠妍、叶广荫包秀秀─孙翠凤刘非─陈道明如忆─翁虹小宝—叮当文必正—张铁林风四娘——葛蕾
  • 三月初恋

    三月初恋

    某某机场中“我说了不用你送”刘星不耐烦的看着眼前的帅气男人,看起来斯文又儒雅时尚的男子推了推鼻梁骨上的镜框∶“我是你的主治医生也就是你的监护人,所以我必须将你安全送到家门儿口”文艺优雅的女子眉角直抽“未满十八岁的的人才需要监护人而我已经超龄了”开什么国际玩笑二十多岁的成年女性还会需要什么监护人吗?这简直是她今年听过最好笑的笑话……
  • 铭陵仙

    铭陵仙

    天地混沌之初,天地人神鬼殊途同归,斑斓异彩共存世
  • 我还是很喜欢你

    我还是很喜欢你

    《我还是很喜欢你》共收录了十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这大千世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别开生面的努力、日常生活的仪式、人际关系的亲密与疏离,以及有关青春、爱情、疯狂、热烈、情感症结、希望和失望的一切。这些带有着软科幻、青春和精神症结等流行元素的篇章,看似脑洞大开、情节离奇的故事所讲述的,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沉默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