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6100000010

第10章 古代官职知识(3)

【枢密使】唐代宗永泰年间,以宦官充枢密使,掌中枢机密,传达皇帝诏旨。因此宦官权势日大,每多干预朝政,甚至干预君主的废立。昭宗时,尽诛宦官,改为士人充任。朱温(后梁太祖)改名为崇政使,以亲信大臣充任。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改崇政院为枢密院,崇政使为枢密使,与宰相分掌朝政,即所谓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枢密使之权愈来愈重。宋代相沿而略加变通,枢密院与中书省号称“二府”,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宰执”,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历代相沿。枢密使有时也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称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并且往往由同平章事兼任,也偶尔用武人。清代对军机大臣也往往以枢密为尊称。如宋欧阳修就曾任枢密副使。再如《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集贤院】官署名。始于唐代的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主管院内事务。宋代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合称“三馆”,掌理秘书图籍等事。集贤院设有大学士,由宰相充任;并设学士、修撰、校理等官,无定员。元代沿置,掌理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及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等事,设置大学士等官。如唐代柳宗元曾任集贤院正字。

【资政】本乃宋时殿名。宋代特设资政殿大学士,用以授给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当时,凡授予此职者常以“资政”为称呼。如《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舍人】始见于《周礼·地官》。《初学记》云:“舍犹宫也,掌宫中之政,出廪分财。”《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战国及汉代初期王公贵子皆有舍人。秦、汉两代设有太子舍人;汉时皇后、公主的属官也有舍人;唐、宋两代太子属官中设中舍人和舍人。此外,魏在中书省设置中书通事舍人,主管传宣诏命。晋代和南朝沿置,梁除去“通事”二字,直称中书舍人,主管起草诏令,参与机密,权力渐渐加大。北朝的后魏、北齐设舍人省。隋、唐两代中书舍人仍掌制诏,由有文学资望的人充任。其名称常变,如隋炀帝时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从唐中期以后,其他官职带有“舍人”二字的很多,如通事舍人,主管朝见引纳;起居舍人,或称右史,主管纪言。宋代阁门宣赞舍人,元代直省舍人、侍仪舍人,明代带刀散骑舍人,都是近侍武职。明、清时,内阁设中书舍人,主管缮写文书。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节度使】是唐初沿用北周和隋代的制度,在重要地区设置总管,后改为都督,总揽数州的军事。唐睿宗时始有节度使称号。玄宗天宝初期,边远地区有九节度使、一经略使。总揽一区的军、民政务。安史之乱后,内地也多设节度使,辖地二、三州乃至十余州,且兼有军号及军队,各霸一方,传位于子孙或部下,不听从朝廷的命令,称为藩镇。五代时,节度使更多,专横跋扈更盛。北宋初,皇帝收回兵权,节度使成了将相以及宗室勋戚的荣衔,无实权。辽、金沿用唐制设立此职,元代废除。

【巡抚】明代宣德时在关中、江南等地专门设置了巡抚,后来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清代正式把巡抚作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次总督。别称“抚院”、“抚台”,俗称“抚军”。如明代马中锡也曾出任巡抚。

【抚军】①古代称太子从君出征为抚军。②官名。三国时魏以司马氏父子为抚军大将军,以后晋、南北朝都有此称;省称抚军。③明、清两代俗称巡抚为抚军。如《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

【九门提督】是清代步军统领的别称。“步军统领”是清代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的简称。康熙十三年改设九门步军巡捕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由满族亲信大臣兼任,主管京师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九门内外门禁,统帅八旗步军五营。辛亥革命后仍沿设,1924年改设京师警察厅。如《狱中杂记》:“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

【军机处】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用兵西北时设军机房,十年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在军机处任职的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称为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任命时,按各人资历分别称为军机处行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学习行走等。属官称为军机章京(章京乃军职的称谓),通称小军机,主管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分为满族、汉族四班,各八人,每班有领班,帮班各一人,满语称为“达拉密”。军机处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宣统三年内阁成立后撤销。

【虞候】古代管理山林湖泽的官叫虞候。隋代虞候为东宫的禁卫官,主管侦察、巡逻等事务。唐代后期有都虞候,是藩镇的亲信武官。五代时因开国皇帝本是藩镇,都虞候便成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后来,凡府里听候派遣或传达命令的人,叫虞候。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陆虞候”即是后者。

【教头】宋代军队中教练武艺的人员。有教头、都教头之别。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都教头也仅仅约略相当于中下级军官。

【提辖】宋代的州、郡,多设置武职提辖兵甲,简称“提辖”。有时由守臣兼任,主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如“鲁提辖”即是。此外,南宋时,主管茶、盐、香、矾等榷货务都茶场,主管采办宫廷和中央各官府所需物品的杂买务杂卖场,主管制造供应宫廷用的珍巧器物的文思院,主管储藏金银钱帛的左藏库,各设提辖官,合称四提辖。

【司】官署名。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独立的官署也有称司的,如宋代的殿前司,明、清时的通政使司。在外的如宋代的安抚使司称帅司,明、清时的布政司、按察使司称藩司、臬(niè)司。如《狱中杂记》:“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其中“十四司”指刑部十四司。

【五城兵马司】官署名。元代有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是警备京城的官。明代沿设五城兵马司,各城都设正副指挥。清代沿用。主管巡查京城内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区,掌捕盗及街道沟渠等事务,品秩甚低,并不掌兵。如《狱中杂记》中“有五城御史司坊”的“司”,指五城兵马司。

【曹】是古代分职治事的官署或部门。西汉时设尚书五人,其一为仆射,其余四人分为四曹;东汉时设尚书六人,分为五曹。另外,郡县的属官也称曹,如功曹、户曹、仓曹、法曹等。如《赤壁之战》:“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功曹、主簿等,都称为从事史。又有部郡国从事史,每郡各一人,主管文书,察举非法。汉、魏之际,增设祭酒文学从事员,晋有武猛从事员。都由州自行任免,也叫州从事。后世沿袭,略有变更。宋代废除。

【刺史】秦代始设,监督各郡。刺,检举不法;史,即皇帝所使。西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设置刺史,官阶低于郡守。汉成帝时改为州牧。东汉光武帝时又复为刺史。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改为州牧,但位在郡守之上,掌握一州军政大权。三国到南北朝,各州也多设刺史,一般由都督兼任。隋以后,刺史是一州的行政长官,后来刺史成为太守的别称。其时只有隋炀帝、唐玄宗曾两度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但不久又恢复了旧称。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兼领驻在地的州刺史,管辖境内各州的刺史都是他的属官,刺史地位渐轻。宋代设置知州,由朝臣充任,虽仍有刺史一官,但仅属虚衔,并不赴任。明、清两代刺史废除。清代用作知州的别称。如白居易曾任苏州、杭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主簿】汉代以后,中央各机关及地方郡、县官署都设有此官,负责文书簿籍,主管印鉴,是掾吏之首。大致分为公府、寺监、州县、杂主簿等四类。如《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这里的主簿乃指县主簿。

【太守】秦代设郡守,主管一郡政务。汉代,更名为太守。隋初,以刺史为郡的长官。宋以后改郡为府为州,郡守已不是正式官名,但仍习称知州,知府为太守。明、清时专指知府。如《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又《赤壁之战》:“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尉】战国时开始设置的武官,职位略低于将军。西汉景帝时改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主管全郡的军事。武帝以后,都尉有三种情形:一是职事官员,如水衡、搜粟、治粟等;一是郡国官员,如郡都尉,属国都尉;一是皇帝的近侍官员,如奉车、轻车、驸马、骑都尉等。汉以后历代情况各有不同,大体也有三种情形:一是无固定职事,也无定员,但可以参加皇帝春朝秋请典礼的(叫“奉朝”),如奉车、驸马都尉等;一是赏给功臣的荣衔,如唐、宋两代勋官中的轻车都尉、骑都尉等;一是实职武官,如清代的三、四品武职的阶官也都以都尉为称号。如《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又,《陈涉世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此两例中的“都尉”,均是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长史】秦时李斯入秦曾任此职,职任不详。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属官有长史。东汉时司马、司徒、司空三公府也设长史,职任颇重,号称三公辅佐。三国、两晋、南北朝均沿置不改。两汉边郡太守的属官也有长史,辅佐太守,主管一郡兵马,统兵作战的长史称为将兵长史。两汉将军的属官也设有长史,总理幕府。南朝时,带将军称号开府的刺史,也设有长史,多兼任首郡的太守。北朝沿袭。唐、宋两代的州、郡也设长史,职任甚重,大都督府的长史往往充任节度使。南朝王府开始设置长史,而诸王又多是年幼出藩,因此长史主管州、府事务。历代王府沿设长史,总管府内事务。《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其中“长史”是指将军的属官。

【令】秦、汉两代县官辖区万户以上的叫令,万户以下的叫长。后来因此有县令、大令之称。如《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西门豹治邺》:“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丞】多作为辅佐官员的称号。汉代中央各官署如卫尉、太仆等本身有丞以外,所属各署也都有令有丞。县令之下也有丞。唐、宋两代尚书省仆射之下有左右丞。清代公牍中简称各府同知为丞,通判为倅(cuì,副的意思)。如南宋陆游曾任尚书省左丞。又《孔雀东南飞》:“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这里的“丞”指县丞,辅佐县令的官。

【下吏】①低级官吏、属员为“下吏”。如《过秦论》:“百越之君,俛(fǔ)首系颈,委命下吏。”②交付司法官吏审讯、惩治,也叫“下吏”。如《史记·李将军列传》:“当下吏治。”(治,依法惩处。)

【书吏】古代承办文书的吏员,也叫书办。清代,内阁以及在京各衙门都有书吏。外省总督、巡抚、学政、各仓、各关监督的胥吏,也称书吏。书吏往往父子兄弟相传,虽职位卑微,但常与长官狼狈为奸,暗掌实权。如《狱中杂记》:“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秦代设有乡三老。汉代的县、郡也设三老,辅助郡守、县令推行政令。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十亭一乡,乡有三老”。南北朝沿置。如《西门豹治邺》:“邺三老、廷掾岁赋敛百姓。”

【里正】古代乡官。历代多设里正,但制度各异。《隋书·食货志》记:“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畿(jī)外置里正,比闾正。”到明代改为里长。《明史·食货志》记:“洪武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勋】唐代采用了前代某些散官官号略加补充作为酬赏军功的勋号,称为“勋”,通称为勋官。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车都尉、骁骑尉等共十二级。后代相沿,只是品级有所变更。明代有文勋、武勋,武官勋号和前代基本相同,文官勋号除“柱国”外还有正治卿、资治尹之类。清代勋和爵合二而一。如《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品】古时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品”。汉代以禄石(dàn)多寡作为官位高低的标准。曹魏时官职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隋、唐时九品又分正从,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上下二阶,共有三十阶。明、清时加以简化,九品只各分正从,共十八级。清代不列入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未入流。

【阶】隋代把有职务的官称为职事官,没有职务的官称为散官。唐代把前代散官官号加以整理和补充,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官员身份级别的标准,称为“阶”,通称为阶官。如文官阶,从一品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称特进等等。六品以下的文官阶称郎,如正六品以上称朝议郎,正六品以下称承仪郎等等。唐代又采用前代各种将军和校尉的官号作为武官阶。后来历代皆有阶官,但名称和品级不尽相同。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文章讲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等内容。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热门推荐
  • 隐刃

    隐刃

    命运曾经与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一生只有一件事情想做,而似乎命运怕他乏味又给了他其他的事情去做,但是最终他还是只剩下一件事情需要去完成。
  • 永恒仙梦

    永恒仙梦

    天长有尽,梦短无穷。梦乡,一个存在于梦境中的神秘空间,传说只要有人能在梦境中找到梦乡。那么,他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姜云,一个平凡的学生。因孤儿的身份让他失去了父母的温暖,他梦想有一天他的父母会出现在他面前,给他最温暖的怀抱。有一天,引梦老人出现在他的梦境中,将他带入了一个叫梦界的修行世界,并告诉他,只要他能登临梦界顶峰,他的梦想就会实现。于是,姜云带着梦想,开始了惊险,刺激的异界修行之路。
  • 我在驱魔世界开个挂

    我在驱魔世界开个挂

    其实,亡灵国度并不为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着。除去人类世界和亡灵国度,还有一个异世界,被驱魔人称之为源界。正如其名,这个世界是万物之源,能量之核。人,源,灵三个世界同时产生,相互牵制相辅相成。其中人界是各方面能力上最弱的世界,但是智商和意志力却是排第一的。源界居民分成数派,激进派总是对人界发起进攻,既有想占领人界的统治者,也有想以人类作为食物的猎人,更有迷恋人界想占为己有的魔人。对于灵界来说,人界过强,则渡魂太少,人界太弱,则唇亡齿寒,因此,灵界带着自身利益暂保中立。当然,灵界管理者会故意流放一些恶灵侵害人界,以保三界平衡。因此,驱魔人的任务就是拔除灵界的恶灵,还有消灭源界的入侵者。
  • 御女圣尊

    御女圣尊

    你还在看到注定追不到的她而暗自自愧吗?你还在只能看到背影的她而叹息不已吗?你还在遭到她的淡漠甚至厌恶而泪流满面吗?不要紧!身拥御女神器,祝您梦想成真,满血复活,还在等什么?快来驾驭吧!
  • 冥尊大帝

    冥尊大帝

    天无道,罚之;地无道,诛之。众生无道,则天地重演。
  • 浦江吴氏中馈录

    浦江吴氏中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心劫

    心劫

    杨珂原本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却偏偏遇到了沈赫钧。情丝缠绕,百转千回……一步步的走入情渊之中,才发觉,前无出路,后无退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光诺言

    时光诺言

    时光总是在骗人,今天所承诺的,明天不会实现。可我依然相信着那个最完美的诺言我会等,一直等,等到诺言实现的那一天我们的爱情之约,执子之手,相依相随,不离不弃
  • 都市神仙传

    都市神仙传

    被甩了,想不开,自杀了,穿越了,牛逼了。言而总之,主角穿越,变得牛逼,天地大劫,神仙死光,剩他一个,活到现代,纵横都市。……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受过情伤,绝不再爱,美女如云,校花老师,警花军花,还有明星,一起倒追,争风吃醋。
  • 农夫家的小娇娘

    农夫家的小娇娘

    上一世卢娇月侍候夫君孝顺婆婆,支撑着家中的生计还要供夫君读书,临到头儿却落了一个弃妇的下场。重活一世,一切回到了起点。这个时候,她还没有和杜廉定亲。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人还平安喜乐,没有因为她的拖累变得家破人亡。这一世,她一定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