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300000038

第38章 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16)

先生出狱后本应该回报社上班,可他觉得报纸的宣传鼓动、舆论引导规定动作太多,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当发小和难友朱正先生推荐他去湖南人民出版社,他二话没说就愉快应承。朱先生的慧眼识珠,造就了当代出版界这颗璀璨明珠。

先生刚一上班,就提议编一套《走向世界丛书》,他二十多年的收藏积累派上了用场。当时没有电脑,先生就请人抄稿,然后一字一字校对,一句一句标注,还加旁批、做索引,写平均一万多字的导读,付印前看三两次校样。这最初一月一本的出版速度,先生忙得脚打后脑勺却不亦快哉。

丛书自一九八〇年八月初版至一九八六年二月结束,共出版三十六种计八百余万字。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触东西洋文化的这些前驱者,以宽广的视角全面介绍了欧美及日本文化,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宝岛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台北百川书局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繁体字本。海上著名藏书家黄裳先生赞曰:“他的这一套专题书藏确也显示了独特的识解。多年来我也跑跑书坊,也常常遇到这类书,但不能认识其文献价值,都轻轻放过,箧中不存一册,想想又不能不使我感到惭愧了。”

先生打这个组合拳,其目的就是想“为改革开放打打边鼓而已”,“起到一点帮助打开门窗又防止伤风感冒的作用”。他说:“历史无情亦有情,后人的思想和事业肯定要超越前人,但前人的足迹总可以留作后人借鉴,先行者总是值得纪念的……谨将这套丛书奉献给爱好历史与文化、关心中国和世界的读者,希望它能在中国现代化的事业中,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

丛书甫一面世,立即好评如潮,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和湖南省优秀图书特别奖,成为先生出版生涯的扛鼎之作。

乡党李普先生最早主张将导读聚集单独出版。他一九八一年“八月十八晨三时,半夜醒来不复成寐”时,给先生写了四页纸的长信,“我很想鼓动你干这件事,如何?”并表示书可交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李先生彼时就任新华社副社长,有条件促成此事。

李一氓先生在不知先生为何许人的情况下,就点名先生进京参加学术会议,多次肯定丛书整理编辑工作的学术价值,两次给先生写信:“这套书这样一弄,真可以传之万世了。你写的那些导言尤有意义。可惜搞改革的,搞近代史的,多没有注意及此,是否再搞些宣传工作?”“每卷内各篇你的前言,集合起来,印为一册,尤便翻览,未审尊意如何?”

钱钟书先生亦为丛书所激赏,主动委托《读书》杂志编辑董秀玉女士约先生谈谈,于是先生一九八四年元月与钱先生第一次见面,从此结下文字因缘。钱先生建议将叙论结集单行,并表示愿意为之写序。先生回长沙两月后就收到钱先生所写序言,附信道:“弟素不肯为人所序,世所共知,兹特为兄破例,聊示微意。”其序云:“差不多四十年前,我用英语写过关于清末我国引进西洋文学的片段,常涉猎叔河同志所论述的游记、旅游记、漫游日录等等,当时这一类书早是稀罕而不名贵的冷门东西了。我的视野很窄,只局限于文学,远不如他眼光普照,察看欧、美以及日本文化在中国的全面影响;我又心粗气浮,对那一类书,没有像他这样耐心搜罗和虚心研读。”他还手录旧作《山斋凉夜》送给钟先生。

如今,杨绛先生已寿过期颐,她们一家与先生保持了近三十年的书信往来。二〇一一年初夏,先生将杨先生的最近来信给我看,百岁老人的字迹依旧娟秀而流利,只是字里行间有了些许感伤。她信中说:“我十分羡慕你有朱正一般只大你三天的好友,我的朋友都七八十了,百岁老人能有几个呢!你有四个女儿,朱正有三女二子,可惜我只一个女儿,如健在,也有七十了。”杨先生特意提及钱先生作序之事:“他平生主动愿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耳。”

先生的这些叙论当年都以谷及世(古籍室)、何守中(钟叔河倒念)、金又可(姓名取半)等不同名字发表,如今又纷纷回到先生名下。当时社内舆论“不赞成编辑搭车发表文章”,所以本应由岳麓书社出版《从东方到西方》,作为丛书附册发行,“这样才能起到‘宣传’丛书的作用。可是,它却只能在上海出版。学术为天下之公器,这样固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在我却不免更增加一分对一氓先生的歉意了”。

这套丛书原计划出一百种,后来先生精力不济,便将所剩藏书转让给岳麓书社,留给他人付梓。先生认为,这些先哲们的笔记很有文献价值,比许多有思想有文才的学人游记更有价值。

二〇〇八年初,先生偶巡书市,发现丛书所收的薛福成、张德彝诸人著作被某出版社明目张胆地翻印了,误排失校形成的错字也一字不易地照错。他反躬自省,认为丛书未能及时重印乃翻印者这样做的客观原因,“于是,从书市回来,我就拨通了有关的电话”。二〇〇八年十月,岳麓书社修订重版十卷本《走向世界丛书》,售价已从最初单本几元钱涨到全套一千二百元。这跟先生当年“让读者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的出版理念相去甚远,也与他希望再版当年读者喜欢的小本本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他还是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引起更多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能够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我想肯定会的,先生的第三代开枝散叶,不早已呈现出“走向世界”的局面了吗?

第二套组合拳,《周作人散文全集》。

我藏《知堂序跋》,先生跋之曰:“肖跃华君正编,钟叔河壬辰春前。”这是我一九八九年执行首都戒严任务间隙,闲逛书店的偶然所获。我一口气读完此书,划了很多横线,根本没有注意编者是谁,哪能想到廿年之后我会成为此书责编家中常客。

先生很早就读周作人先生的作品。一九五〇年暮春,他读到《鲁迅的故家》这本厚书,不禁为作者周遐寿的文章《一幅画》叫好。后来他又读到《希腊的神与英雄》,译者也叫周遐寿,书里面神的译名,像爱神维纳斯、宙斯、阿波罗这些,都跟以前译本不同。于是,他给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写信,问为什么换译名。出版社将信转给周先生,周先生给出版社回了信,出版社又把信转给先生。就这样,先生知道周遐寿即周作人,也知道了他的地址,于是就给北京新街口八道湾十一号的周启明先生写信。

“……二十余年来,我在这小城市中,不断搜求先生的各种著作,凡是能寻到的,无不用心地读,而且都爱不能释……我一直以为,先生文章的真价值,首先在于他们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乃是上下数千年来中国读书人最难得有的态度,那就是诚实的态度——对自己、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国家,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都能够诚实地,冷静地,然而又是积极地去看,去讲,去想,去写。先生对于我们这五千年古国,几十兆人民,芸芸众生,妇人小子,眷念是深沉的,忧愤是强烈的,病根是看得清的,药方也是开得对的……”

此信落款“十一月二十四日”,当写于一九六三年,周作人日记此年此月此日记载:“上午得吉光二十五日信,钟叔河二十四日信”。先生这个时候拉板车养家糊口,买不起像样的纸笔,只好到街头小店买了一分钱两张的材料纸,一角二分钱一支的毛笔和一小瓶墨汁。周先生很快回信,还赠送先生书法条幅和签名书。“如果没有这封回信,谁会相信在那个蒙昧年代,一个穷困潦倒的三十出头的青年,竟然会与素昧平生、年近八十的知堂老人通过信?谁又能料想到二十年之后我还会编周先生的书呢?”

先生重操旧业后,首先想到的是重新出版周先生著作。他与周先生儿子周丰一先生取得联系。丰一先生整理先父遗物时,偶然发现先生寄来的那封信,遂将影印件寄给先生,原信赠送鲁迅博物馆。

周先生在中国学海军,在外国学建筑,于学无所不窥。魏晋六朝,晚明近世,妖术魔教,图腾太步,释典儒经,性的心理,印度日本,希腊罗马,家训论衡,狂言笑话等,无不从人类文化学的宏观,以中外文化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的思想,妙言要道,鞭辟向里。先生慧眼识珠:“在我所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周作人可算是写得最好的。”

英雄所见略同。斯诺书面采访鲁迅先生,问了三十六个问题,其中“最好的散文家是谁?”鲁迅先生写了“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鲁迅)、陈独秀、梁启超”。巴金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说:“周作人的文章写得好……人归人,文章还是好文章。”胡适先生晚年亦感叹:“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

于是,先生第一个吃螃蟹,一九八六年四月出版了建国后第一本署名周作人的新书《知堂书话》。他于序尾说:“我所明白无误确确实实晓得的,也就只有这两点:第一,周作人‘已死’;第二,‘他读得书多’。至于别的方面,还是留待能够说和愿意说的人去说吧!”这本书一版再版三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偏爱。

《知堂书话》出版后,社里内部反映总编辑不应该亲自编书。可先生一不爱做官,二不爱向上打报告对下作报告,三又缺乏参加没完没了各种会议的精力和兴趣,于是又紧锣密鼓出版了周先生的《儿童杂事诗笺释》《知堂谈吃》等,还为陈子善先生出版的《亦报随笔》《知堂集外文》等作序,仿佛是周氏著作的“总经纪人”。

同类推荐
  • 百年沧桑

    百年沧桑

    这是一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散文集,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自晚清至今,六十多位文人志士的经典力作。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鲁迅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到李大钊的《新的!旧的!》、陈独秀的《新青年》、方志敏的《清贫》,再到萧乾的《看待二十一世纪中国》、韩少功的《笛鸣香港》、王昕朋的《山神的女儿》……该书展现了中国梦的蜕变:从精英们骨感的理想,最终成为每个人丰满的现实。
  •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 灵魂劲歌

    灵魂劲歌

    记忆中,幺婆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一张黑黝黝的脸膛和几道被时光的犁铧耕耘过的皱纹,蕴涵着饱经风霜雪雨的沧桑岁月,一双包裹过的脚丫,因为历史的缘故,走起路来依然保留了八字步的姿势。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 古马:种玉为月

    古马:种玉为月

    对于“青春”的定义,如果我们不准备深文周纳,做一种不说倒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无效劳动的话,那么,它的最简明的定义应该是:“只有一次,不再回来。”而中年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从其表征来看,其含义也许更接近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秋天写作状态,即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事物之间,在深信与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
热门推荐
  • 天域赤子

    天域赤子

    世界浩瀚,无非光明黑暗。亘古苍茫,是谁将漫漫长夜里的第一束光点亮,又是谁意图将其熄灭,令天地堕入永恒孤寂?于无尽争杀中崛起,傲立九霄日月在手之时,对于众生渴盼的光明,是接引,还是泯灭?万人都在黑夜中发出嘶吼,独我一人将此火高高举起…赤诚永不改悔,何惧风雨相随!
  • 不是天下

    不是天下

    她是21世纪平凡少女;一朝穿越才知原来这才是她的国度;从懵懂无知,到扮猪吃虎;看她在玄气国度如何风生水起。他是传说中最有钱的商人;从未想过会因一人,宁愿散尽所有;只愿换她一笑。他是内个最冷酷的存在;却总是抓不住她的方向;到底是用她换天下;还是只要田夏。人人都怕他;只有她敢直视他的存在;那他可不可以拥有她?
  • 庇世

    庇世

    我不是主角。(一本不种马、无特定主角光环的次品。蛮横在于作者无大纲,更新字数不定,有断更潜在威胁。感兴趣不妨留下试读,对杂乱无爱可以绕道了。)
  • 千年秘

    千年秘

    四十年前爷爷等人的一次考古活动,引出了千年谜团的冰山一角,随后而至的却是人性的贪婪与狡诈,参与那件事情的人员接连死去,究竟是诅咒,还是谋杀?四十年后我无意中卷入这场争端之中,面对接踵而至的死亡气息?我又能否化险为夷,幸免于难?
  • 倾世绝宠:拐个王爷回家玩

    倾世绝宠:拐个王爷回家玩

    “王爷,王妃去炸北国皇宫了!”“是吗?带上风火双卫煽风点火去~!”影卫眼角直跳。“王爷,王妃去邻国下战书了!”“呵呵,带上五百万精兵强将呐喊助威去~!”影卫十分不淡定!“王爷,王妃要嫁给妖族太子!”“反了!来人!八抬大轿娶王妃回府!!本王的女人谁敢动?!”影卫彻底捂脸遁走了!!您老这是要宣誓主权咩?!Whenshemeetsthehaughtyheswagger,willbringaboutsparkshowtoloveagain?
  • 世界科学博览4

    世界科学博览4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力图全方位诠释科学领域的种种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科学世界,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之旅,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 高冷校草我宣你

    高冷校草我宣你

    因为喜欢,苏韵陌鼓起勇气告白,失败了?不怕,脸皮厚,继续告白!一而再,再而三,已经数不清苏韵陌告白了多少次,换回来的却是骆唯希的一句:我不喜欢你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继续告白。但是,再坚强的人,再有毅力的人,再怎么喜欢,被拒绝这么多次也会放弃吧。所以,她选择了放弃。可是,放弃之后,那个天天缠着她的货是什么?已经习惯了她
  • 生命裁决

    生命裁决

    纯真少年,惨遭灭族之难。孱弱之心,又该何去何从。家族秘宝、惊天身世。为变强、他浴血重生。为报仇、他踏破仙途。
  • 器载天下

    器载天下

    失忆少年,机缘巧合进入修仙门派,练成隐秘神功,炼器天赋超人。他如何练出惊天神器?他又有怎样的身世?请关注《器载天下》
  • 血骨记

    血骨记

    穿越是考验人品的试金石!杨祁上辈子一定是毁灭了恐龙、爱上了妲己,才生生避开了王公贵族、世家子弟、宗门奇才、高手传人等所有正确的选项。穿越成了一具骨头!于是美味食物、漂亮姑娘、名门正派统统只能看不能碰!苦逼到极致的少年开始认真的思索。如何才能变得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