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300000032

第32章 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10)

诗好,自注也好,自注末一句引胡寿颐诗题并辨其误,是一九六六年最后写定本所增,以前的文本无之,这一句也增得好。这首诗配的画是我最喜欢的:画中乌云盖天,斜风急雨,风柳飘摇,右下方现屋一角,两个吃惊的小脸从窗内向外窥望,张着嘴正在相问着什么,真是越看越有味。此诗,此注,此画,可谓结合得最典型了。此外如甲之一《新年》,画清朝服装的小男孩,向大人磕头拜年时之“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甲之六《上学》,画“关进书房耐寂寥”;甲之十一《后园》,画“底事今朝小便长”;甲之十二《立夏》,画立夏日用杠秤来秤小孩体重;乙之十二《陆放翁》,画小儿画窗涴壁,其父笑嘻嘻地袖手旁观;丙之九《水牛儿》,画五个小孩挤在桌边看桌上的几只蜗牛,都充分画出了诗中的视觉形象。

原诗有的视觉形象过于微细,不是漫画所能画出的,画家就得苦心斟酌一番。例如甲之二十的苍蝇,甲之二一的驼背白菱角,乙之三的李子,乙之八的钓钩,丙之十二的绿官,丙之二二的夜糖,这些都太小,即使画出来也不过成了动植物标本画之类,没有什么意思;丰子恺配的漫画就不追求这些微物之形似,而着重画了捉苍蝇的儿童,卖菱角和卖夜糖的小贩与想买要买的儿童,等等,总之是突出了人物,着重表现了儿童生活。还有的原诗重在光影与色彩,亦非黑白两色的漫画所能画,例如丙之十九《果饵》云:

荸荠甘蔗一筐盛,梅子樱桃赤间青。

更有杨梅夸紫艳,输它娇美水红菱。

倘若照着诗来画,只有彩色静物写生才画得出,即使那样画出了,仍与“儿童杂事”无关。丰子恺干脆抛开了原诗,另外找了谁的两句诗“樱桃豌豆分儿女,草草春风又一年”来画,与原诗若即若离,这就是苦心经营之一例。至于原诗所咏偏重嗅觉、味觉、听觉、幻觉、语言等方面者,画起来更得苦心找出转化为视觉形象的窍门,兹不一一列举。丙之十六《姑恶鸟》诗云:

姑恶飞鸣绕暮烟,春宵凄寂不成眠。

童心不识欢情薄,听到啼声总可怜。

诗末自注云:

越系水乡,多姑恶鸟,夜中闻啼声甚凄婉。东风恶,欢情薄,见陆放翁钗头凤词。

这也是好诗好注,但所咏的是听觉和听者的感受,而且那啼声本来有着悲哀的典故,儿童虽不知那典故,听起来仍觉悲哀,这实在难画。丰子恺只好撇开儿童,单画“姑恶飞鸣绕暮烟”,画中树下有三个青年媳妇用竹耙在扒取地上的草叶,树间有鸟飞,一个青年媳妇停扒伸直了腰,怅然谛听,另外两个仍弯腰在扒着,眉目间亦似心事沉沉,以寓青年媳妇们听到“姑恶”的啼声时,特别触动心事之意。这可以算是配画者煞费苦心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不能说已经完全表达了原诗的情与意,但恐怕再也难以想出更好的画法。反正各种艺术各有所长,亦各有局限,就着诗来配上画,原与独立作画不同,我们只须记住这里的画本来是要配着诗来看的,也不必强求其所不能了。

钟叔河的笺释,用了很大的功夫。他在《笺释后记》里说:“以旧时读书人的眼光看,这些‘笔画代口耳’的牛山体诗实在也无须作注。但这些诗所咏者不外岁时、名物、儿童游戏,一句话叫作民间风俗,又都是清末戊戌前后即距今百年以前的,从民俗学和文化史的意义来说,就成为有价值的资料了,对研究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者也是一样。周作人自己在《儿童诗与补遗》文中说过,这方面的材料很多,未必都能做成诗,‘用散文写下来也好,文化建设的高潮中,民俗学自然也占一个地位,这种资料都是必要的而且有价值的’。故笺释专门注意这个方面,首先从周氏本人一生‘用散文写下来’的数百万言著作中找材料,并旁及其他,地方文献、野记杂书、故老言谈、友朋通信,都在采辑之列。”这些话,我以为都说得好,说得对。我想补充的是,单就理解原诗来说,也颇有非笺释不能明了的。例如,甲之十二《立夏》诗中有“吃过一株健脚笋”之句,自注中解释健脚笋是用淡笋纳柴火中烧熟,去壳食尽一株,云云。可是,什么叫“淡笋”呢?非多产竹笋之地的读者就不能明了。笺释引了《越谚》和周作人自己的日记、文章,才使我们明白了淡笋和毛笋的区别,健脚笋之所以用淡笋的缘故。还有的是单看本诗,似乎也还可懂,看了笺释,才知道原来并未真懂,赖有笺释才真正懂得。例如,甲之十五《夏日食物》诗云:

早市离家二里遥,携篮赶上大云桥。

今朝不吃麻花粥,荷叶包来茯苓糕。

单看此诗,不过是今天上早市,不像往常之吃麻花粥,吃上了茯苓糕而已。笺释云:

〔周作人〕《药味集·卖糖》:“早上别有卖印糕者,糕上有红色吉利语,此外如蔡糖糕、茯苓糕、桂花年糕等亦具备,呼声则仅云卖糕荷,其用处似在供大人们做点心吃。”这里特别说明是供大人们买吃的,故小孩如能不吃麻花粥而得吃糕,其心情当格外觉得满足也。

我们借着这个笺释,才算是真正懂得了原诗那两句刻画儿童心情的深意。

钟氏笺释之可贵,还在于能够补正原诗自注中的疏误。例如,乙之三《赵伯公》诗自注引《太平御览》引《笑林》,笺释则详考各本异同,指出他所引的《笑林》并非转引自《太平御览》,只能是转引自《古小说钩沉》或《雕玉集》。又如,乙之一《老子》诗自注引《神仙传》李母怀胎八十一年而生老子云云,笺释则详引《神仙传》原文,原来是“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可知八十一年之说是周氏误记。又如,丙之二二《夜糖》的笺释,引周作人在《货郎担》一文中说到旧时北京货郎所用的响器:“这有很漂亮的名称,叫作‘惊闺’,还叫作‘唤娇娘’,不过这是一是二,有点不大清楚了。”笺释接着说:“其实这不是一而是二,原是清楚的。”于是引了清人《韵鹤轩杂著》和《齐民野语》,详细解释了两种响器的区别,这是把补正的范围扩及周氏其他著作了。笺释还对丰氏的画时有批评,如乙之四《陶渊明》的笺释,批评丰画“不太理想”,因为画中的“父亲神气虽还慈祥,戏谑的空气却感觉不到”;又如,丙之十八《活无常》的笺释,指出丰氏画的实是死无常,并附鲁迅画的活无常图以为对照。

钟氏的笺释,亦偶有失误。如乙之六《杜子美》诗自注,引杜甫《羌村》诗云:“娇儿不离膝,畏我却复去。”丰画即画此二句,画上题诗的文字同周氏自注所引。这“却复”实是误倒,正确的是倒过来“复却”,杜诗各本皆如此。钟氏笺释亦随周注丰画而误作“却复”,没有纠正。又如,甲之二二《蟋蟀》的笺释,说周氏兄弟二人幼时在百草园中捉蟋蟀为父亲办药引子,两个人中的另一个是周建人,这也是不对的,那另一人实是鲁迅,见《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这些都是小疵,无损于整个笺释之功绩。

笺释者同时是编订者,原有三首诗缺画,笺释者特地辗转求了毕克官氏补画了三幅,使成完璧,即此一事可见编订的苦心。毕画虽与丰画风格不同,但水平也是高的,如乙之七《儿烦恼》,毕氏配画画杜甫诗“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二句之意,就非常生动。加上这一美,可以说是“五美具”了。

(一九九五年三月《串味读书》初版)

难得老人有童心

王得后

读完《儿童杂事诗图笺释》,未待掩卷,心里立即涌上启功元白师的“絮语”:“一生三绝画书诗,万里千年事可知。何待汗青求史笔,自家腕底有铭辞。”原题《齐萍翁画自识云:“人生一技故不易,知者尤难得也。”因广其意题此》。

周作人在文学、思想、民俗学诸方面自是大家,堪称一绝。丰子恺也是大家,他的画也是一绝。而钟叔河的笺释,博闻多识,要言不烦,令人佩服,令人叫绝。然而,这似乎是一本寂寞的书。我之所以想起元白师,尤其在于“知者尤难得”和“自家腕底有铭辞”的感喟与自信。

我们中国人一出世,就生活在“弄璋”“弄瓦”的传统里。直到现在,不知是由于弘扬还是不待弘扬,利用现代医疗技术鉴别胎儿性别,将“女的”做掉的父母、祖父母、医生,竟是那么多,多到儿童两性比例失衡成了一个问题了。

我们中国人一出世,就有幸享受到不尽的祝福,然而,幸呢还是不幸呢,却是在“乖呀乖呀”的鼓励和“别跑”“别动”“别哭”的呵叱下长大。婴年的天真已经难得,何况于少年“不肖”其实也是“不孝”的别称。“望子成龙”可以“为儿孙做马牛”。试问一个“为什么?”骨子里十之八九脱不尽“养儿防老”与“光宗耀祖”的自己的利益,有多少是为儿童本身,为儿童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呢?“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古人的佳话,请看今日的银幕、荧屏和舞台,幼儿园的歌舞群星,有几分天真?有几分出自内心的活泼?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扭屁股,不过大人的缩影、导演的做作罢了。

这就是《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寂寞的深层文化背景。

虽然,也可以说,《儿童杂事诗图笺释》本来如作者序言中所说,“我这一卷所谓诗,实在乃只是一篇关于儿童的论文的变相,不过现在觉得不想写文章,所以用了七言四句的形式”,也是一个内因。因为名为儿童诗却不是给儿童读的,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是多多么?他们为什么也不读呢?这就是“知者尤难得也”了。

归根结底,我以为还在“难得老人有童心”。人虽老而不忘儿时情趣,一也。《儿童杂事诗》“甲编儿童生活诗”二十四首,“丙编儿童生活诗补”二十四首,都是作者儿时生活的写照。如《新年》:“新年拜岁换新衣,白袜花鞋样样齐。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如《书房》:“书房小鬼忒顽皮,扫帚拖来当马骑。额角撞墙梅子大,挥鞭依旧笑嘻嘻。”如《蟋蟀》:“啼彻檐头纺绩娘,凉风乍起夜初长。关心蛐蛐阶前叫,明日携笼灌破墙。”大凡生于农村今日有幸身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人们,读来谁能不勾起一丝甜甜的回忆,并省悟童心出于天真的可珍惜,乃至反思含饴弄孙应以儿孙为本位,关注儿孙心理健康的道理。

中国的父母不以儿女为本位而以自己为本位,又不学儿童心理学常识,不懂儿女心理健康决不亚于生理健康的重要性,是我们民族顶着五千年文明而素质低劣的症结之一。周作人的博学强记,精通文史,素有公论。就是他,“我记忆所及,以文史中涉及小儿诸事为材”的《乙编儿童故事诗》也不过二十四首,其中两首还是外国题材。一部二十四史,不过二十二人,真是从何说起呵!而《晋惠帝》所吟乃“满野蛙声叫咯吱,累他郑重问官私。童心自有天真处,莫道官家便是痴”,又何其“天真”,从天真中透露出一点人性。

作者视《儿童杂事诗》“实在乃只是一篇关于儿童的论文的变相”,从取材看是一目了然的。而蕴含的思想,不仅重要,而且实在也是非有甚深的阅历所不能知,而其中的童心,倘若不冲破传统“礼教”的禁锢,老人是决不能解,而儿童反会容易会心,并粲然一笑,自然,他们也会问:我们的老爸老妈、爷爷奶奶儿时是那样地生活的么?

笺释有两处疏忽。一是《乙之十四·辛稼轩》作者注:“稼轩词云,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看剥莲蓬。”“看”为“卧”之误记。一字之差,童趣有天壤之别,不可不笺正。二是《甲之十三·端午》“更有雄黄烧酒香”句,写端午节饮雄黄酒以避蛇虿,固然是民俗,而且在江南一带分布颇广。但雄黄酒本身有毒,不宜饮用,今天应该作一说明。虽于移风易俗几乎无用,我辈写字人不得不笔及意及也。

这是一部好书。好到窃以为做父母的最好一读。一诗一图决不枯燥。而中华书局不怕寂寞,不甘寂寞,重印这本书,也属出书“功德无量”一类。其功德不在作者、画者、笺释者,他们,早已“何待汗青求史笔,自家腕底有铭辞”了。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中华读书报》)

诗中的土风

张荷

初识《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图笺释》一书,三位作者的名气,着实有些让人望而生畏:周作人,丰子恺,钟叔河。

出乎意料的是,书中的诗是那么的直白。一首《压岁钱》:“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枕头边。大街玩具商量买,先要金鱼三脚蟾。”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邻家的孩子在说顺口溜。知堂先生称这类诗体为“诙谐诗”,是“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的“打油诗”。通常,打油诗是被作诗特别是作古诗的人看不起的,认为平仄不对,韵脚不和,对仗不工,难登大雅之堂。打油诗就像是俗人俗语,随口道来。书中的画也是那么简练,寥寥数笔,粗线条,不讲透视,不讲用色,像是信手拈来;书中的笺释找不出一丝的说教与生涩隐晦的注解,就像隔壁的长者在和你说古论今。诗、图、笺释通俗得全无一点学者的面孔。然而细细读来,仿佛像是品茶,平和淡泊的茶香之后,有一种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之感,而且越品越能体味其中的奥妙和平淡通俗之中的雅致与不凡。

同类推荐
  • 守望绿洲

    守望绿洲

    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是鲁迅的随笔选。所选作品,不包括《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也不包括鲁迅上世纪30年代写下的大量文艺论战名篇,内容上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推荐这本《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的话,那就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有趣。但他的文章并非为了有趣而有趣,看似随意,极具调侃性,同时又不失深刻和睿智。他的文章,看似刻薄,其实话损心善;他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却在认真地誊写着他眼中的美好;他的第一本图书作品,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
热门推荐
  • 零号调查局

    零号调查局

    一个普通的神秘事件调查局探员,意外遇到了神秘莫测的小萝莉,展开了一段探索未知奥秘的旅程,等在他面前的,究竟是真相大白,还是愈加迷离?
  • 情动九天之凤凰虞央

    情动九天之凤凰虞央

    五百年前神魔大战,她舍弃原丹、舍弃神界之宝天枢经,以凡人身份一切从头。而今战火再起,唯一能解开天枢经的方法是要用她的命。从九重帝天到锁妖塔底,她从充满希望到绝望,从活泼灵动到沉寂淡漠,经历了这世间最邪恶的地方,得到了最无法预料的结果。
  • 已死的杀手

    已死的杀手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失去了一切之后成为杀手的男孩,却在一单生意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本以为已死的姐姐。自杀未遂后重新开始了人生。
  • 校内大话

    校内大话

    借助金庸射雕三部曲抒发的校园爱情故事,故事里没有黄蓉,不要和金庸小说按号对座
  • 幻罗

    幻罗

    神兽一族,至情至性。但却一生为情所惑···古往今来,多少人杰迷失在这一关而无寸进···秋痕,神兽一族的巅峰存在,且看秋痕如何笑傲九天却又为情所惑沦为一代杀星···星幻三罗阵,天地阵道之巅峰,且看如何在秋痕等人手中绽放出震慑寰宇的威能···九狱雷龙,神兽一族的巅峰。天赋遭天妒。魔龙现,地狱开,雷劫降世···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挽墨流香

    挽墨流香

    年少的爱恋在一场预谋的灾难后殆尽,只为查清真相却卷入宫围,爱情在不知不觉中降临,当一切真相大白,是否可以真心相待?
  • 云殇

    云殇

    少年救落水老头,老头赠送少年断剑一柄玉简一枚,然后飘然而去。但少年家中家传之物遭人觊觎,父母因此被杀。脱困后少年开始修行复仇之路,老头留下玉简上的功法却和这大陆上的功法截然不同。少年能凭借这功法和那柄奇怪的断剑报仇雪恨吗!老头究竟是何须人也……
  • 腹黑病王:毒宠特工妃

    腹黑病王:毒宠特工妃

    前世她是特种军医,却牺牲在自己人手上。重生为尚书府丑陋嫡女,遭庶妹、姨娘欺凌。她最恨窝里斗,怎么会任她们宰割?蛇蝎美人,统统让她们好看;遭渣男退婚,她求之不得!却没有想到,刚和离王脱离关系,就被二皇子缠上,而且,是一生一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命运格局

    EXO之命运格局

    为你放弃我的一切吗?我愿意!--洛沄汐为你而改变吗?没关系!--俞可可为你而抛弃过往吗?OK!--苏初晴为你改变以前的看法?好的!--蒋霏为你选择接受舅舅的要求?嗯......好吧!--苏降雪“喂喂喂,你好像很勉强。”鹿晗&边伯贤&张艺兴&吴世勋&朴灿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