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300000016

第16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15)

关于酷夏的记忆,常常乏善可陈。不过,去年夏天,于我,却特别,因为有机会登“念楼”,访钟叔河先生。

勉强算个读书人,读过的书,并不多,其中,大约只有成长途中的阅读,才毕生难忘。读大学时,两套“走向”丛书,名动天下。以我个人兴趣而言,更爱读钟叔河先生编的“走向世界”。买得多的,却是“走向未来”,毕竟便宜。而钟先生编的书及其遭际,让我初识出版家的眼光和不易。

渐渐地,阅读趣味趋向固定,对少数几位的书,常常不看内容不问价钱就入手,钟叔河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写的、编的书,积了很不少。夏天里,我拖着一个拉杆箱,装满他的书,登上“念楼”。

去之前十天,打电话请示钟叔河,说了带书去请他签署的请求。先生的长沙官话节奏感极强,语句简洁,逻辑缜密,一如他的文字。他说:“欢迎你来。不过,年纪大了,未知因素多,请你来之前再确认一下。”去长沙前一日,我再致电。先生这才告诉我详细地址,连出了电梯如何走,也交待得详细清晰。于是,毫不费力,依言寻到了“念楼”。

那日,长沙烈日似火,拖着一箱子书,走几步,一身汗。一进“念楼”,暑意顿消。开着空调,自是一端,更因那样一屋子书,让人心静。

有时候,读一个人的书,读多了,作者于我,便似老熟人。关于“念楼”之种种,也熟:“念楼”之竹额,为知堂书迹;架上的竹筒,是先生手制;还有客厅中央那张大大的台球桌,就是钟夫人朱纯女士在《老头挪书房》一文中说的……虽是第一次登门,却并无陌生之感,静静地坐着听先生聊天。

钟叔河说了很多往事,在他的书中大多写过,也熟,于是,我这个后生小子,便似不那么无知。大概也因此,先生谈兴甚浓。本来只拟小坐片刻的我,有幸跟先生聊了两个多小时。那些在书里读过的往事,听先生用长沙官话缓缓道来,别有滋味。令人赞叹的是,年逾八旬的钟先生记忆力极佳,说到许多往事,竟将发生于何年何月何日说得一清二楚。先生清健如是,自是敬爱他的读者之福。

钟先生一生坎坷,吃尽运动之苦,甚至身陷囹圄达九年。可是,如今道来,却云淡风清。大概,对读书人来说,终于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便大可以自安自得了。倒是有一件事情,钟先生颇有些耿耿于怀:一九六三年,先生在长沙拖板车,曾与周作人通信,还求得知堂写的一个条幅,书“儿童杂事诗”二首,在“文革”中,避祸转移时所托非人,被此人隐匿占有了。去年,有一幅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在嘉德拍到三百多万元。先生说,写给我的条幅上有我的上款,此人大概不敢拿出来拍卖,我的子女和年轻的朋友总会注意它的。

说到字画,钟先生又引我观赏了挂在“念楼”的墨宝。那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钱钟书、杨绛、沈从文、黄永玉……先生并非藏家,这些墨宝,其实记录着先生与一代文化大家的交往。先生正在写一个专栏,曰“念楼壁上”,说的,正是这些书画的故事,那,又会是一本有趣的书罢!

终于,钟先生笑着说:“办正事吧。”于是,我打开拉杆箱,请先生在书上一一签名。先生一边签一边又说:“感谢你读我的书。”签毕,先生还赐我一本新版《儿童杂事诗笺释》,并题:“李天扬君喜读余书,远道来访,赠此以为纪念。”

临别,钟先生说:“拜托你一件事,请你转告大家:我最怕有读者将书寄来,要我签了名,给他寄回去。有时,一寄一大包,我哪里拿得动,只好原件退回。我八十多岁了,除了理发,基本足不出户,实在没有力气做那些事。”

为完成钟先生交办的这一任务,正是我斗胆写这篇小文的缘起。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文汇读书周报》)

“钟叔河,你出周作人,要适可而止啊!”

姜子健

“八十年代的中国,就像一个封闭了三十年的房子,突然被打开了一扇窗户,有一些新鲜空气进来,大家还是有点兴奋的。”一九七九年钟叔河从监狱出来并被平反后,再没有回到报社。他想做些自由一点的事情:出版。

“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初,国内出现了“书荒”的现象,“文革”对书籍的大量破坏让求学若渴的青年压抑太久。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些禁书开始解禁,国内一时兴起了读书的热潮,书店里的书常常销售一空。

钟叔河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时机,他想去编一些好书。

在做图书出版的近十年时间里,他并不是一个“听话”的人,在他编的书中,不少饱受争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界受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干预仍然普遍存在,自由也只是相对而言。“当时最畅销的书,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一类,但是就连这样公开出版过的书,很多出版社还是不敢印。”

起初公开出版《红楼梦》的是人民出版社,因为属于上级单位,地方出版社担心侵犯版权,便不敢涉足。

钟叔河想到了一个法子。首先他找到前苏联的一个《红楼梦》本子作为底本,然后在人民出版社的版本里找出一些错误的地方放在那里,“《红楼梦》的原著没有标点符号和段落,人民出版社的版本里很容易找到错误”。如果人民出版社来质问,他打算拿出来给他们看。钟叔河还给这些古典小说加了一个“古典名著文库”的标语,在媒体上刊登了一条广告语:“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当时印刷了几次,《红楼梦》《三国演义》印了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非常畅销。”

当时社会提倡全民阅读,这让钟叔河很反感,“没有全民阅读这回事,阅读和思想纯粹属于个人的事情,我出什么书,首先我自己肯定要喜欢”。

人民出版社并没有来找茬,随后许多地方出版社才开始出版。“当时没有谁规定什么书不能出版,只是出版社自身太过忧虑。”

有一次钟叔河想印刷一百多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送人,但是岳麓书社的翻译工作做完后,社里觉得不能印刷,另外几个人就想去出版。最后那几个人遭到了处分。“但这事不能怪我,按照我的办法,是在一个出版社印刷上半部,一个出版社印下半部,最后再到另一个出版社装订封面;不直接卖书,先卖书票,再凭书票领书;定价也不要定八块,要定八十块。他们不按我说的做,不然也不会受到处罚。”

编《走向世界丛书》的念头源于钟叔河“文革”期间坐牢的日子。“在牢里我就想,我们这些人没有犯罪,没有强奸、杀人、放火、妨碍公共秩序,为什么要坐牢?我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出问题,是这个国家出了问题”,他意识到矛盾就在于当时中国文明跟世界文明的脱轨,“这个我们就可以公开讲,一个世界一个梦想。原来讲‘四个现代化’,我说没有‘四个现代化’,只有一个现代化,就是制度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什么的,那还可以搞很多,交通、国防需不需要现代化?还可以有一千个现代化,这语义和逻辑上都是不通的。‘四个现代化’还有个语境就是说有些东西不能搞现代化,政治不能现代化、文化不能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后来也不讲了”。钟叔河觉得最重要的,便是让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接轨。

这套丛书的编写并没有受到太多干扰,但是他在编周作人和曾国藩作品集的时候,却引起了很大争议。

《曾国藩全集》付印的头一本《家书》出版后,《湖南日报》发了一篇大文章《如此〈家书〉有何益》,公开申讨钟叔河。还有人向省委告发,说曾国藩是刽子手,岳麓书社为何如此热衷曾的文章,却不出他们的“学术成果”。

钟叔河对社里的同志们说,要沉住气,不必和个人去争论,不然就会没完没了,什么事也干不成。

在北京的某个大机关里,有一位他并不熟知的副部长,大声叫住他说:“钟叔河,你出周作人,要适可而止啊!”钟叔河便知道这件事已经在中宣部“挂了号”。后来胡乔木力排众议,才拿到了一个批文。

事实上省里的官员和负责审读的人,并不真正关心周作人的书,他们甚至没读过周作人的文章,只是在乎“上头”和全国舆论,觉得不应该出“汉奸的书”。后来“上头”和舆论都没有否定周作人的作品,质疑之声才开始被压了下来。

钟叔河拿到的批文带着一个框框,说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编辑,如果由他来编,周作人的书是可以出一点的,但是不能够出全集、文集,只有抗战前和解放后的书可以出。所以钟叔河觉得结果并不真正理想,“虽然‘突破’了一点框框,仍不能完全摆脱约束”。

“当时很‘流行’找些不能做事的人来领导一些能做事的人,笑话!越能干越不找你做事,他们要找听话的人,然后说这个人是在某某人的领导下做出怎样的成绩。”钟叔河一直认为自己离经叛道,但也一直相信自己是对的。

在任职岳麓书社总编辑期间,一位副省级干部有一次让秘书给钟叔河带了封信,约他去谈谈。他没有去,只在电话里问什么事,答复是领导有一本诗集希望他帮忙出版。

钟叔河说“岳麓书社只出死人的书”,拒绝了这个在当时看上去“很好的机会”。“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从不看‘官’们的脸色,从不拍‘官’们的马屁,顶多不当这个总编辑就是了嘛,这实在无足轻重的”,他觉得如果答应了一个领导,以后其他的领导就很难拒绝了。

原先省委宣传部对岳麓书社每年有四万元的补贴,钟叔河却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好处。“我说我不要这个补贴,但是你要允许我出书。我要是能赚钱就不止赚四万块钱,但是我要拿了,今天出这个领导的书明天出那个领导的书,我赔的还不止四万。这个钱拿不得。”

那时候他得罪了很多人。但从事出版行业的职业生涯里,钟叔河并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在他编写的书中,也没有被删掉的内容。“当时的领导不会关心书本身,他们只会去枪毙你的选题,只要选题通过了就没有问题,他们也不懂书。”

在钟叔河看来,最悲哀的是编辑人员自我阉割得太严重。“当时很多出版的从业人员就像主人养的一条狗,狗比主人更凶,主人还没说这个叫花子不能进门,它就狂吠了。他就是怕自己头顶上那个小小的乌纱帽。至于这个书好不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会有任何文化担当。有的人会说我个人很喜欢这个书,但是现在还不能出。中国古代的士还有点原则,现在的知识分子原则都没有了。”

这是钟叔河一直到今天仍然最为忧虑且最感悲哀的事情:知识分子的奴性太深,领导没有说话,他就先做,甚至做得更过分。“今天讲改革开放他就讲改革开放,明天要是讲‘反右’他又‘反右’,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原则。”

尽管经济体制改革让很多工厂“松绑”,但是出版行业仍然没有走上市场化路线,这是钟叔河所困扰的:既要面向社会、走向市场,又叫你“不要忘记宣传教育机关的责任”。

钟叔河说:“八十年代不能算为黄金时代,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允许私人办出版社,我自己肯定会当一个大老板。我也不认为胡赵新政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中国的问题只要同世界文明接轨,接受共同价值,就能解决了。”

对于当时的出版环境,钟叔河感到不满,“党政不分,按理说应该文化部门管就够了,宣传部门也要涉足”。

在资金上,出版社也并未享受到好待遇,甚至在上交税利和各种附加的指令性计划上面临各种窘境。他拿出一份八十年代某个年份的计划指令,上面写着:岳麓书社今年总产值三百七十一万元,利润总额三十万元,上交税款要十万五千元,还有“能源交通建设基金”三万两千元,再除去规定提取留存的“后备基金”“补充流动基金”“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剩下用于生产发展的钱只剩下七万多元,其中又要向省出版局上缴百分之八十五。算下来,岳麓书社编印三百七十一万元的书,才能留得一万元发展自己的事业。“省里不仅不给出版部门财政支持,还向出版社伸手要钱。”

从事出版行业以来,钟叔河一直在呼吁出版自由。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人民日报》采访了他,文章标题是《岳麓书社总编辑钟叔河呼吁——从政策上资金上保证出版自由》。彼时钟叔河便希望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和财务支持发展出版业,这至今仍然只是他的一个梦。

(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晨报周刊》)

钟叔河的深圳缘

姚峥华

钟叔河与深圳有缘,在深圳的我跟他也有缘。这不,昨晚还在写关于他老人家的文章,正惦念着他呢,一早大侠就接到钟老电话,讲完事情后,他说,帮我问你太太好。

我在深圳见钟老就多达五六次,我们一起吃过饭,聊过天,我约过钟老的稿子,在报纸版面上推荐了他的新书,通过电话,做过采访,并在微博上通过网友互相问候。更巧的是,钟老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孙女孙女婿,竟然与我们同住在坂田一个小区。四五年前,钟老来深圳,笑谈间,我们还约他冬天来过春节,与孙女一家和书友齐聚呢!

至今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这一次,钟老身边没有老伴朱纯陪伴,习惯了朱纯在他身边,大家心里空落落的,都不敢提这个话头,怕老人伤心。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本书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大背景下,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上,将亚非文学作为整体来考察,注意到亚非文学在发展的成熟阶段,内部形成三大文化体系,并相互影响。根据亚非文学发展的这些特点,采取历史断代的编写方法,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状四编。每编在简要阐述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特征之后,列专章专节评述有较突出成就的国家(民族)的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对作家的评述,着重于创作道路和创作倾向的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重点评介。
  •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 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 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 旗山脚下

    旗山脚下

    本书五十四篇,分《道路篇》《亲水篇》《田园篇》三辑,收入作者专门写路、写水、写田园的系列文章,形象具体地反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抒写了家乡真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
  •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
热门推荐
  • 天竞择

    天竞择

    世变,其来无始,其去无终。一场大雾袭击了稳定扩张的人类世界,掀开了全球生物的狂欢,这是一场全球生物的盛宴,也是全人类的......灾厄。天道竞择,适者方存。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本书从旱灾和饥荒、无法抗拒的火山和海啸、无情的战争和种族屠杀、地震灾难、剧烈的污染、飓风和洪水灾难、可怕的传染病、海难、空难以及特大火灾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告诉人们灾难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能唤起历史的记忆,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保护自己,也保护人类,并珍惜现在的生活。
  • 君惜桃花百里红

    君惜桃花百里红

    她,是一朝公主,却为了心爱的人奔赴战场,凯旋而归,却遍体鳞伤。他,是一介平民,却爱上了公主,为了她,他努力的改变着自己。本来互相平行的两条线却神奇的相交在了一起。“青郎,我一定会凯旋而归,到时,我求父王赐婚。”两年,她骑着白马归来,他,却不知所踪。。。
  • 吾皇至上:女帝太妖娆

    吾皇至上:女帝太妖娆

    秦始皇扫六国何人能及?秦始皇焚书坑儒何人能做?且看大齐女帝翻云覆雨一扫六国踏过无数鲜血尸体一步步坐拥天下。
  • 边伯贤:相濡以沫

    边伯贤:相濡以沫

    介里蠢星。看文的宝贝们切勿上升真人,本文纯属原创,如若雷同——纯属你抄我!——by鹿蠢星我们的爱情终究是会像那夏日的泡沫,阳光下散发光芒却无法抵挡微风略过。——题记如果说,伯贤是我的光。那么……鹿晗就是我的信仰。——by林久诺
  • 再爱我一次吧

    再爱我一次吧

    若能重来我不会在天真的说放手就放手,若能重来我会紧紧的抓住你的手,若能重来我会明白你的好。
  • 病不寂寞

    病不寂寞

    荒诞现实生活中,谁也无法确知身处何处,同样,安迪也不会例外。这是一种正常的、令人无法摆脱的病态。一个本性并不坏的男人,该如何面对来自生活的种种诱惑,并重新回到现实中去。
  • 宙之崩坏

    宙之崩坏

    新人。。。。。。。宅男的逆袭。。。。。他在无限的位面中锻炼为拯救崩坏的宇宙,动漫宇宙——小说宇宙——神之领域,被黑暗帝王毁灭,主角将来拯救这一切。。。。。。。。。。。。。。。。。。重点在第二卷!
  • 倾城王妃

    倾城王妃

    她是现代有名的特效化妆师,那些恐怖片里的惊悚的造型皆是出自她手。他是雷厉风行,冷血残酷的王爷。做事向来一丝不苟,凡事都会做到滴水不漏的地步。一场莫名的穿越将她带到了他的身边,看活泼开朗的她如何智斗冷傲无情的王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然有来生

    当然有来生

    有没有来生,死亡之后会是什么,地狱?天堂?再或者。。。自然和超自然的界限是什么?还能不能见到故人?还。。。。?这是一段神奇之旅,热血、猥琐、搞笑、转世、重生、爽快、理论、探险、解密、友情、亲情、狗血、真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