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荼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庄子·齐物论》
【译文】
跟外界的环境相遇或擦肩而过,匆匆忙忙,没有什么景色能使他们止步,这是很可悲的事情!终生被外物所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辈子劳顿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这也是很可悲的事情啊!
【解读】
人们不应该总是处于奔波和劳碌之中,应做到适可而止,常知足,常乐。
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会再有非分之想;知足便不会好高骛远;知足便能安若止水、气静心平;知足便不会产生贪婪,不奢求、不巧取豪夺;对于知足者来说,温饱不虑便是幸事,无病无灾便是福泽。所谓“修身养性,参禅悟道”,无非就是散淡随缘,乐天知命。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荼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这其中的玄机,只有靠自己的领悟才能参透。过分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是给自己增添烦恼而已,在日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就已经饱受痛苦的煎熬了。
因此古人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婪、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被物所役,生活中自然也就能够做到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了。
知足者常乐,可以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金玉良言,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聪明,但却不知足,贪心过重,被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在名利场之中,久而久之,也就变得抑郁沉闷,难以享受人生的乐趣所在。
不知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了那些有形的东西,而且还能搅乱人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遵守的原则,都可能在不知足的心态面前垮掉。
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如果任由其膨胀发展,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的烦恼,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个青年人常常为自己贫穷而满腹牢骚。
“你拥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要发牢骚呢?”一位智者问他。
“我拥有财富?它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眼睛,只要能把你的一双眼睛给我,我就可以把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全数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坚决地回答到。
“好,那么把一双你的手给我吧!我用一袋黄金作为对你的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青年人焦急地说。
“既然你有一双眼睛,就可以学习;有一双手,就可以劳动。你拥有这么丰富的财富,却还要在满腹牢骚!”智者微笑着说道。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思想、财物以及亲人等等,上苍待我们不薄,让我们拥有而又占据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感过,依然祈求上苍给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露。
如果你想获得什么,不妨在这之前看看自己都拥有什么,如能降低一点生活标准,退一步思考,就能做到知足常乐。要体会到自己本身就是无所欠缺的,这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然而,生活中不可能、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需求来供应我们,于是,我们便失望了,产生不满情绪而怨天尤人。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立戒第四十四》)就是告诫我们要知足,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其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到危险。
老子又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俭欲第四十六》)不知足是人生最大的祸患,贪得无厌是我们最大的罪过。把家世、钱财、容貌等视为荣辱标准的人,一般都会不知足,越有越想有,欲望就会越盛,欲望太盛,就会生出邪念来,为了得到更多的财、权而不择手段。由敬财、爱财到贪财、聚财、敛财,甚至最后是见钱眼开、巧取豪夺、唯利是图、谋财害命。现如今市场上存在的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所致,生活中这类的现象几乎人人都耳闻目睹,人的贪念真是欲壑难填啊!
知足是一种人生豁达的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上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到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也是一种大度的表现。大“肚”能容天下事,在常知足的人眼里,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很多余,在他们的人生天平上,没有什么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知足更是一种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对他人宽容,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知足者常乐,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