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8200000044

第44章 带着镣铐跳舞——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朔师印象记

崔寿

1972年的2月,我们这一届学生走进了朔师。1972年,在中国当代历史上是个特殊的年头。折腾了近六年的“文化大革命”似乎改变了面孔:学校开始招生了,教师能登台授课了,学生回到教室了。我们这些老三届学生被运动了六年之后,居然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与生机。经过几番推荐与选拔之后,我们怀着勃勃之情,开始了二年的中师生活与学习。然而“革命”毕竟是“革命”,师生们只能带着镣铐跳舞了。学生生活又就此开始,印象也就此产生。

印象之一:平民化的领导

1972年2月,农历正月十七,从山阴、怀仁、阳高、天镇——北同蒲沿线的学生集结在了朔县车站。口音虽然不同,但都带着时代的特征:男同学喜欢戴黄军帽,斜背着黄挎包,“为人民服务”几个字赫然在目;女同学一律扎着短辫(同学们戏称有两把锅刷子),衣服也不另类,一样的蓝或一样的黑。

车站广场上几个推自行车的和一伙没推自行车的中年人在招呼:“朔县师范的新生到这儿集中啦,跟着我们到学校去。”十几分钟后,自行车上挂满了行李。大家组成一条长龙,沿铁路线南行,脸上荡着春风,耳畔响起笑语,上铁路桥,穿恢河谷,朝学校迈去。

朔师生活就此开始了。

第二天的开学典礼上,推自行车的和徒步的人居然堂正地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们就是这所学校的领导:刘甦民、白廷汉、杨培森、李尧、韩秉友、赵涵秀、马海成、樊溥发……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了,他们不是学校的员工吗?堂堂的朔县师范的领导居然上车站接学生?会后,同学们窃窃私语:朔师的领导没架子。究其原因,大概是政治的“洗礼”抑或“灵魂”曾被“触及”。认识可能偏颇,但他们的确说话和气、态度和气、办事和气,连批评学生也和气。他们衣着朴素、居住朴素、作风朴素,连工作条件也朴素。

我曾去过刘甦民(校党委书记)的家,正赶上吃晚饭:几碟小菜、一碗稀饭、玉米面发糕。平民的膳食,与职位不相称。其实,当时学校的各级领导都不以职务自居,自然不官不僚。

清晨,学校各级领导与师生一齐起床,一起上操;课余时间,一起参加体力劳动,平田整地,耕田种禾。所不同的是师生休息了,他们还在开会、学习,“革命本色”不能丢啊。在这样的领导面前,曾经是“红卫小将”、“造反一族”的“文革兵”也从未张狂过。

印象之二:无奈的教学

用“教学软件”来衡定,70年代初朔师的“教学软件”相对单一:一本教科书,别无他物。没有教师用书,没有参考资料,甚至连课外读物也寥寥。报纸是有的,但政治化的文章累牍,不感兴趣。我喜欢文学,但文学还在监狱里、牛棚中。教育的春天没有来到,文艺百花园自然一派凋零。唯一可订阅的是《解放军文艺》。不过,一片喊喊杀杀,读不出文味,放弃了。

课堂气氛似乎民主,教师从不盛气凌人,锋芒毕露。敏感的话题不提,纯知识以外的内容不涉及。教师们还经常到同学们中征求意见,一片和谐。特别是“工农兵学员”提出“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政治主张后,“臭老九”自然唯唯诺诺。

记得我写过一篇小评论,叫《学校应该有学校的纪律》。脱稿后想求得老师的雅正,于是敲开了我的语文老师丁明吾先生的家门。说明来意后,丁先生如捧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欲改不能,不改不能。只是诺诺地说:“鄙人不懂,鄙人不懂。”不是先生不懂,而是先生不愿介入,不敢敞开心扉评时论事。

听说弋玜老师藏书丰富,我很想借几本读读。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弋老师对我放松了戒备。弋老师上课去了,我还待在他的房间,间谍似地侦找老师藏书所在。教师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不愧被“运动”过的人,下课后就匆匆赶回。此情此景,我只能直言相告了。弋老师掂量再三,答应让我开个书单,帮我找找。一天后我终于借到了一本《艺海拾贝》,如获至宝。多年后我才知道,老师的几大箱书全藏在炕里。在书籍被禁锢的年代教师确也无奈,好在教师以个人的智慧保存了自己的所爱,也满足了好读者的心愿。时至今日,我仍感谢弋老师。他无奈地成就了他的学生。

印象之三:敬业的教师

七十年代初的朔师汇聚了一批精英。记忆中,可开出一串串名单;印象中,有一群群鲜活的身影:高济民、高树梓、张澈、常珂、刘同觉、许生亮、弋玜、李大丰、左立文、陈炀炯、刘志文、张同英、王运才、刘澜、靳翠芬、李宝彤、郭绍锦、王桂云、王淑娟、冯巧英……他们学识渊博,造诣深刻,是三晋的名流;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是朔师的瑰宝;他们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是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谦和恭谨,君子风范,是世人的楷模。

高济民是我的恩师,也是我最钦佩的老师之一。在为人、为师、为子、为父方面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在师师中传承。

先生书卷气很浓,自然,治学严谨。面对我们这些曾已为人师的学生,也从不苟且。大概顽劣与率真是学生的共性,包括我们这些经历复杂的人。习作时偶遇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便涂鸦了事。可先生从不敷衍,一个词、一句话、一种表达方式、一点认识、一种倾向,先生反复读、认真改、谨慎评。

听先生讲课,如沐春风。其时,中师无固定教材,教科书多由教师集体编选,篇目多、体裁杂。先生讲文学作品,激情喷涌,妙趣横生;先生讲史,如沧桑老人诉说着发人深省的过去:让你在笑声中萌发沉甸甸的思索,在凝眉中体会历史的精彩。

先生的教学放得开,不拘一格、旁征博引;先生的教学收得拢,条理清晰、主题突出。先生的语言时而俏丽、幽默,时而凝重、深沉。听先生的课不觉得累,只感到四十五分钟太短,兴致未尽。

先生的嗜好是吸烟,但从不一次吸一支。一支烟刚点上,猛吸两口就拧灭,灰烬尚温,又点燃了。询问其中原委,先生说:“省着点儿,省着点儿。”其实,香烟未省下,火柴也多用了。在那年头,买火柴也不易呀。我清楚,先生常常熬夜,在没有工具书,缺少参考资料的年代,要备好一节课,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知识,全靠自我钻研。难啊。加上当时的九班的学生爱挑剔、能挑剔,给这伙人上课难上加难。高先生的教风一概认真、讲究。所以,备课——熬夜——吸烟,吸烟——备课——熬夜,熬夜——吸烟——备课,先生的晚上总跳不出这个圈儿。难怪,鲁迅先生一直处在烟雾缭绕中。

高先生是这样,当时朔师的教师哪个不是如此?清晨,和着钟声起床,值周老师生炉火,清扫教研组。其他教师与同学一起跑步、上操;白天坐班,或上课或批改作业;晚上学习,或政治或业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记忆中,没有迟到的教师,没有缺课的现象。课堂上既要陶冶学生,又不能掏心窝子说话;既要突出政治,又要绕开政治,难为他们了。在“政治挂帅”的年代,他们想潜心教学,不能;他们要潜心教学,不易。如果说,教学是艺术,在那个年代,教学成了特技。跳舞对舞者有较高的技艺要求,若带着镣铐跳舞,不仅考验了舞者,也锻炼了他们。

印象之四:勤奋的学生

当时的同学们清楚,我们被耽误的不仅是求学的年华,我们的知识也如同其时的物质一样匮乏。学校有教室,但教室不完全是读书的场所;图书馆有书,但读不到学生要读的书。办法总是有的。1973年能订到《广西文艺》了。我们几位喜欢文学的同学从生活费中抠出几块钱订了全年的杂志。我读杂志的办法是:先读作品,再写体会,后作“修改”。一篇文章反复诵读,不断咀嚼,在有心得后及时写下;过一段时间,在文章的空行间以自己的拙笔“修改”。先用蓝笔,后用黑笔,再用红笔。一般是狗尾续貂,然而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的确悟出了“道”。多年后孩子们翻检出我精心保存的几本“真迹”,还以为是我在练字呢,盛赞我的节约精神。其实个中滋味他们永远无法品尝。同事及弟子们羡慕我的文字功底,我内心的苦涩他们并不清楚。在特殊的年代,我们的特殊办法成就了我的语文素养,也培养了我的语感。

当时的同学们都在用功:夜深了,班主任和生活教导员检查就寝情况,玻璃一敲再敲:“休息吧,几点了!”我们学会了“游击战”:你来,我熄灯;你去,我点上;你在户外蹲守,我在被窝回味刚才读过的内容;你熬不动了,我精力正旺。时不我待,刻苦努力,以勤补拙,奋力赶上,这是当时我们一代人的心迹与行迹。

……

我不想评价那个年代,我只想怀念那些质朴的师长,我不想梳理往事,我只想把印象留在心底或纸上。或许零乱的文字能勾勒出其时母校的轮廓;或许残破的记忆能唤起同学们美好的回忆,或许粗疏的文字能一斑地显现出朔师的“魂”。唯愿岁月更替而爱岗、敬业、勤奋、笃行的朔师精神,能激励一代代人百折不挠,奋力前行。

同类推荐
  • 现代的荒诞

    现代的荒诞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现代的荒诞》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美洲现代作品

    美洲现代作品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雨夜看星星

    雨夜看星星

    为博少年一笑,蹂躏着青春,这些文字权当记忆,只为过往的人和物。《雨夜看星星》选于作者高中部分散文、小说,凌乱的笔风下更多的是一种无处逃避的生活。如序言所说:当一切都成为过去时,再美丽的誓言和回忆也已变质,败给了时间。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本书重点将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养成恋人:祁少放开我

    养成恋人:祁少放开我

    从小被祁家收养的孤女沈安平,每日都在与邪恶霸道,蛮横无理的祁家三少斗智斗勇。他讨厌她,她也不喜欢他。直到她遇见许熙尘,与记忆里的小哥哥重叠,所有事情好像都突然之间被打破……“你离开的时候,我没能阻止,可你现在回来了,我说什么也不会再有机会让你离开。”祁少爷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步步紧逼。夜里开花,琴声悠扬轻哀。有些感情,来不及阻止,一开始便是万丈深渊,直至深入骨髓时,再也无法抽身而退。他这一生狂妄,却在感情上从未真正赢过她一次。冷静到过分的迟顿天才画手少女VS阴沉冷郁脾气很差的薄情少爷。
  • 纳粹死神

    纳粹死神

    一时脑洞大开写下来的作品,一直以来就很想写关于二战的。(备注:本小说历史空间是架空的,跟现实世界的历史木有任何关系,这是科幻文,不是历史小说)
  • 异世新奇缘

    异世新奇缘

    她叫盏零,人称暗夜鬼魅,她从来都是在黑夜行动,就像能和黑夜融为一体一样。他是谁?他是光与暗,神秘莫测,冰冷无比,却唯独暖她一人。
  • 系统:小野猫养成计划

    系统:小野猫养成计划

    她,前世凄惨被人陷害,重生之后被小野猫系统绑定,被要求成为顶级小野猫。他,腹黑公子,温润如玉。自从遇见她之后,温柔腹黑指数直线上升。火花四溅,暧昧丛生。当小野猫遇上贵公子,故事会如何。是小野猫扑到贵公子,还是贵公子捉牢小野猫无良作者《陵生》重新开坑,希望亲们能够支持!么么哒!
  • 天后管家

    天后管家

    因为被最亲近的人欺骗,她失手签下一紙契约书。“从今天起,你就是偶像管家!”她端茶送水,煮饭洗衣,甚至还要管理几人的行程,成为光环背后的影子,被他牵绊住。当仅存的自尊都被彻底打碎的那一刻,她终于知道自己有多可笑。不是她不肯付出真心,而是他不愿相信她的真心。“我们终究,还是走向了两条相反的道路…即使你曾經那麼信誓旦旦地承諾,會永遠與我並肩而立,不離,不棄!”
  • 亦问仙影

    亦问仙影

    这是讲述一个猥琐的胖子,无意中得到修炼至宝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周璇于各大美女之间,打脸各族天才,携美迈向人生巅峰的故事。(这不是一本套路文,只是一本轻松的小说,欢迎各路高上大以及无形装逼的人士入坑。)
  • 男神的妖娆

    男神的妖娆

    我他妈的杀了他。”右边拿着AK47有点胖的蒙面人狂叫着。他对着里面的银行柜员一阵扫射,那些银行工作人员马上趴了下来。
  • 梦幻蜜恋:麦霸校草别太拽

    梦幻蜜恋:麦霸校草别太拽

    在皇冠高校的校园歌手大赛上,两个全球闻名的俩大组合《青春少女》和《JL皇子》组合在大赛上唱歌pk。人山人海的从粉丝们在台下疯狂、尖叫、呐喊……舞台幕后化妆室内,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呼,每个人都期待着这一次大赛的开始。不一会儿,振奋人心的音乐响起,主持人俩个人从幕后迈着轻快地步伐一起走到舞台前。男女主持人嘹亮的声音响起:“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持人……”说完介绍词便宣布:“我宣布:皇冠第三百六十一届校园歌唱大赛正式开始!”台下,每个观众大声地尖叫着,欢呼着…………
  • 一颗神珠闯天下

    一颗神珠闯天下

    芸芸众生,不过十二生肖;万千修士,不过五行三奇。金木水火土,三奇冰风雷。可偏偏有一个小修士,超脱五行三奇,凭着一枚雾灵珠,闯荡天下。
  • 总裁爹地,放开我妈咪

    总裁爹地,放开我妈咪

    一场陷害,一夜缠绵,没想到一箭双雕,却是被逼骨肉分离。六年后,她已是闻名遐迩的大提琴家,机场重逢,他却心思忽变。“我和儿子需要你。”“我和女儿不需要你!”“是吗?”男人勾唇一笑,女儿已经在他怀里。“嫁给我,我帮你养女儿。”后来他才知道,顾笙从来都只有他,而他,早就宠她入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