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1300000052

第52章 走近大槐树

40年前,我对大槐树的故事就有所耳闻。那时,爷爷常对我讲,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棵大槐树下。上初中时,历史老师也给我们讲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故事。从那时起,洪洞大槐树就成了我心目中神圣的故乡。2009年国庆长假陪朋友到山西平遥拍照片,顺便南下到洪洞县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览了一趟,加深了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山西洪洞大槐树处是一处明代移民遗址。600年沧桑轮回,古槐树被当作“家”,被称为“根”,已成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如若想追寻大槐树下发生的一切,还得从元朝末年说起。

元朝末年,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民族矛盾激化,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镇压,激战十余年,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百姓十亡七八,原本人丁兴旺之地变得道路阻塞、人烟断绝。明初“靖难之役”的拉锯战,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地方出现千里无人烟的局面。

当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在燕赵鲁豫轮番上演时,东有太行山为屏藩,西有吕梁做遮挡的三晋大地,却是另番景象。这里日升月恒,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加之大批难民落足,山西尤其晋南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权,从明朝洪武初年(1369)至永乐十五年(1417),历时50年,仅正史有记载的大规模移民就有18次之多,人数近百万,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北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晋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其声势之大,范围之广,堪称旷古绝今。

明初当时的移民属官方移民,带有很大的强制性,可以说一部明初移民史,就是一部移民先祖悲壮的血泪史。据说当年移民时,为防止逃跑,官兵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用刀在小脚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因而直到今天,凡是槐乡移民后裔的脚上小趾甲都是两瓣。迁徙时,官兵为防止百姓途中逃跑,往往采用反绑形式,然后用一根长绳连接起来,押解上路。由于路途遥远,时间长了,背手成为习惯,以后迁民仍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个习惯。还有现今常用的“解手”一词来源于迁民。据说在长途跋涉中,人们需要方便时,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语言就简略了,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双方就都明白了是什么意思。此后,解手成为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名词。

据大槐树祭祖园管理人员介绍,大槐树祭祖园旧址为明朝时的一处寺院。当时,这里有一座创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的广济寺,寺院规模宏大,殿宇巍峨,僧众济济,香客不绝,再加唐宋以来,又建有贾村驿站,房舍宽广,常驻驿官,办理四方来往的公差事务。在寺院旁有一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贯通南北的古官道从树阴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鹳在大槐树上构巢垒窝,年长日久,老鹳在大槐树上构筑的大如车轮的窝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初移民时,官方便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并发给“凭照川资”。当移民从这里启程时,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走了好远频频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下的老鹳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为惜别家乡的标志,几百年来传来传去,有的就将大槐树及老鹳窝误传为村庄了。明朝的广济寺和大槐树,早已被汾河的水冲毁,幸而在大槐树的东侧同根孳生出第二代槐树,它也有400年的历史了。二代槐树干枯后,同移民子孙世代繁衍一样,第二代槐树的北侧又同根孳生出第三代槐树,现在枝繁叶茂,茁壮成长,也有百年的历史了。如今在寻根祭祖园里看到的那棵大槐树,是按照当时树身围“七庹零一媳妇”的史料记载雕塑的,这棵七个男人再加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的“大槐树”,成为了迁民的见证、怀祖的寄托。

大槐树在近百年史中,曾发生过两起传奇的故事。在辛亥革命时,赵城人张煌在太原率队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不久袁世凯派新巡抚张锡銮率三镇兵卢永祥部进攻山西革命军,卢永祥率军顺古官道南下,进军平阳,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尤以赵城县最为严重。但军中士卒到了洪洞大槐树处都停步不前,下马罗拜,不愿离去。原来卢军士卒多为冀、鲁、豫籍,相互传言“回到洪洞故乡大槐树老家啦”,他们非但不抢掠,还将在别处抢的钱财供施于大槐树。凭着这棵大槐树,洪洞人民才避免了这次浩劫,人们都说是沾了大槐树的光,托了移民祖先的福,认为大槐树有“誉延嘉树”和“荫庇群生”功德。

另外在1991年4月1日首届“寻根祭祖节”的头天晚上,成千上万只小鸟从天而降,先飞往洪洞县委、县政府院内,然后黑压压云集到大槐树祭祖园,白天飞翔于祭祖园上空,黑夜栖居在祭祖园的树丛中,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在大槐树祭祖园内,一时鸟声鼎沸,热闹非凡,洪洞人以为奇观,几乎倾城出动拥入大槐树祭祖园。人们看到在园内第二代、第三代槐树和其他树木上,鸟儿落满枝头,它们时起时落,交胫偎依,仿佛经年不见的老朋友在倾诉昔时的离别之意,畅谈今日在他处的思乡之情。人们深深为之感动,都说:“移民的子孙要来祭祖,这些鸟儿也具有灵性,代表移民的子子孙孙,也回老家来看望亲人来了”。这些鸟儿每天傍晚飞来,凌晨时分又向北方飞去。它们的样子像麻雀,但比麻雀略大,颜色是灰黑的。

来时鸣音响亮,啾啾欢

啼,去时叫声凄凉,哀鸣而去,洪洞人民称它为“思乡鸟”、“吉祥鸟”。有人说它们是大槐树移民死后所变,生不能归故里,死后化作鸟儿也要飞回故乡,看看家乡的变化。这一壮观景象一直到清明节后才全部消失,来自海内外参加祭祖活动的槐乡子孙无不为这一奇观惊叹。这个奇观自首届祭祖节以来,每年的祭祖节都会重现,至2001年第11届祭祖节,已经连续出现11次了。

凭着祖先传流下来的两句话,那些早把他乡作故乡的移民后裔,不断地走向寻根问祖的归乡路。年复一年,络绎不绝地来到洪洞,回到大槐树下。来的人在巍峨肃穆的祭祖堂内急切地寻找着自己姓氏的牌位,寻到了就虔诚地祭拜。这里陈放的姓氏牌位,几乎囊括了中国人所有的常用姓氏。乘兴而来的寻根者,都不会感到失望。善解人意的洪洞人以坦然的胸怀,接纳了前来寻根的各方游子,圆了他们的寻根梦。没什么人在这里一定要找出老祖先究竟在那州、那府、那县。洪洞的黄土地也并不丰腴,人们远路而来,不过是为了寻找根在那里。找到了自家的姓氏牌位,也就了却了一桩心愿,心情释然,有了根基便踏实了。

其实从社会发展角度和今人看来,祖先走出山西迁往各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不仅合理地分布了人口的生存空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生产技术的交流,推动了社会进步,就如同祭祖堂门楼上镌刻的那副对联说的那样:开疆拓土筚路蓝缕启山野,报本溯源铭功昭德兴中华。

同类推荐
  • 等一个人的时光

    等一个人的时光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等一个人的时光》精选哲思创刊十年来最走心的情深故事,慰藉所有在等待中孤独的人。等待是孤独的,任何人也无法触碰,任你烦躁,任你恼怒,却依然无法决绝地离开,只为心中那个无法磨灭的信念。等待不是逃避,只为不再错过。只要你足够勇敢,也能像何以琛那样,将所有人都以为的“错过”,变成重新相遇。《等一个人的时光》有等待中的全部思绪:我们曾许下的地老天荒的誓言,成为彼此的一念执着,最后散落在天涯……等待,只为把时间倒回最初的遇见。
  • 先秦散文研究

    先秦散文研究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尚书》《春秋》与《国语》、《左传》、《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先秦说理散文的早期作品等。
  •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苏曼殊精品选

    苏曼殊精品选

    苏曼殊写过《无题诗三百首》,后存者101首,绝大部分是七言绝句。苏曼殊的小说也很闻名。他一生共写小说7种,其中《人鬼记》已散佚,流传下来的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绎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惨世界》一种,名为翻译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实则三分之二的篇幅出自苏曼殊的创作,所以也应算作苏曼殊的作品。苏曼殊又是我国近代较早的翻译家之一。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除翻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外,还译过《拜伦诗选》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他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编撰过《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等多种专著。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热门推荐
  • 王旭高临证医案

    王旭高临证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甑子场

    甑子场

    《甑子场》用“一个小镇的宏大叙事”,对六十多年前的事件真相首次揭秘!成都凸凹,又名凸凹,原名魏平。诗人、小说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0集电视连续剧《滚滚血脉》编剧。祖籍湖北孝感,生于四川都江堰,在大巴山生活、工作二十余年。当过设计员、规划员、编辑记者、公司经理、政府职员等。著书二十余部。现居成都龙泉驿。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牵动了历史重大事件与重大进程而又在历史尘埃中消弭得无踪无影的小人物。
  • 一世执念,倾城惑后

    一世执念,倾城惑后

    梦中的一袭红衣,真的很美,冷艳,倔强。她看着地上的雪,脸上是不符年纪的冷静。倾国之姿,惹世人引目。三千墨发挽成高贵而优雅,一双墨眸看起来孤傲而冷清。然而,她是这样的么?一切都是装逼。身为公主,她只需要顽皮和享受就好了,不需要如此。转眼,又变成了一个好奇而倾城的女子。一世重生,惊才艳艳。
  • 引郎入室:腹黑王爷的仵作弃妃

    引郎入室:腹黑王爷的仵作弃妃

    一朝穿越,身为法医的她却成了一朝宰相的庶女。及笄那年,她被迫嫁给了沈溪枫,这个传闻中飒爽英姿的常胜将军,冷酷王爷。只可笑,成亲那晚,他将她弃于婚房,率一支铁骑,奔赴边域,三年婚姻,他们却不曾谋过一面。三年后,再次相见,他仍旧是长安城少女的心头好,而她却成了缙朝第一女忤作,声名远播。那日他从花柳处听人说起她的名号,手中酒杯微微倾倒:“秦茹止?”这个名字他记得……
  • 绅士学院

    绅士学院

    一校的很太,全是へんたい,哈哈哈,鬼畜。。。。翔,额,很正常的小说,很正常的人,讲的是几个基佬的故事。腿毛,,,满满的沧桑,-_-#。
  • 苦海一刀

    苦海一刀

    寒冷的天气,大雪纷飞,一个孤独的少年,缓缓前行,右腰间挂着一把刀,一把漆黑的刀。
  • 太玄神道

    太玄神道

    神路漫漫,通向巅峰的道路充满坎坷和机遇,欲要踏平坎坷,抓住机遇,离不开一颗聪明的脑袋和一颗勇往直前的心,除了实力和底蕴,莫名其妙来到修仙界的张凡发现原来通向神的道路上最重要的部分竟然是...受虐。
  • 毛泽东游戏作战

    毛泽东游戏作战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阿拉德旅行指南

    阿拉德旅行指南

    很久很久以前,我是一名来自魔界的魔法师。因为一些原因,我来到了阿拉德大陆进行旅行与修行。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魔法师名叫莎兰。出于别人能动手的事自己绝不动手做的理念,我成为了一名召唤师。在长期的皮鞭虐怪之下,我并没有注意到体内某种东西正在渐渐觉醒。当我再次遇到莎兰的时候,这种觉醒终于爆发出来,我获得了月之女皇的称号。所以不要叫我萝莉!叫我女王大人!!!(原文: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译文:本故事纯属虚构,必有雷同,无需巧合,必做任务,定会模仿。)
  • 盛宠娇妃:殿下九千岁

    盛宠娇妃:殿下九千岁

    莫名其妙被人打晕扒光,扔在秦王殿下的榻上。湿身不说,还要众目睽睽捉奸在床,告她勾搭皇子?她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却不想秦王强悍,枪法太准,送了个人肉包子给她。包子:“娘亲,我是怎么来的?”娘亲:“你爹搞错了,才有了你。”包子:“我爹又是谁?”娘亲:“一个吃完不认账的人。”包子:“……”小包子委屈地想,爹竟这么爱吃霸王餐吗?精彩正剧,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