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23400000005

第5章 朱熹和台州官妓严蕊的那些事

第1节 美女门前是非多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浙江台州的头号官妓,名唤严蕊。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我不是真的喜欢这样灯红酒绿的风尘生活,这是身不由己,仿佛这是我前世就注定的缘,我正是被这样的缘所耽误。什么时间花落什么时间花开,都是有自身规律的,从事我们这行的命运全依赖春风的眷顾了。

终有一天这样的生活将结束。该去的自然会去,强留也没有用。如果能够拥有山花插满头的简单朴素的生活,那就不要问我去哪了。

这首词,看上去异常简单,却极有禅意。妓女的生活,终非长久之计。将来能不能够遇到爱自己的公子前来赎身,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不知道。

尽管“答案在风中飘荡”,尽管前途茫茫,但严蕊并没有悲观、绝望,而是颇有“去也终须去”的豁达和对“山花插满头”生活的憧憬。

严蕊填这首词的时候,是在公堂之上,这个时候,自己还被关在监狱里。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其实不算复杂,大致是这样的。严蕊这个的女子,天生丽质,而且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皆通,风华绝代,虽然不像李师师那样能把当朝皇帝宋徽宗弄得神魂颠倒,但在台州这样的小地方,实在算是一号美人了,那些富商、公子哥们,想一睹芳容,那得排队。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美人门前是非可能更多。六朝时期,西晋王朝的首富石崇当年气焰何其嚣张,家里用蜡烛当柴火烧锅,用香椒涂墙。在家宴请宾客的时候,如果客人酒杯的酒没喝干,就当场下令将劝酒不力的陪酒女斩首。杀人只为斗富,多么残忍、血腥的游戏。石崇大祸临头却是因为一个美女、家中最美的女伎绿珠。当朝相国司马伦的亲信孙秀看上了绿珠,就向石崇索取。绿珠太美太善解人意,石崇不想给,就对孙秀的使者说,“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我家的婢妾几十个呢,除绿珠之外,你随便挑。孙秀火了,敬酒不吃吃罚酒,好吧,我把你全家全部杀掉,你家的银子交国库,绿珠归我了吧。于是给他安了一个罪名,圣旨下,全家十五口全部被斩首。临死前,52岁的石崇对绿珠抱怨说,“吾今为尔得罪”,弄成今天这样,都是你害的。性情刚烈的绿珠哭了,说“我当效死于官前。”说完,纵身一跃,跳楼自杀了。西晋首富石崇死于绿珠之祸。后来的文人骚客无人痛惜一个什么首富石崇,倒是为美人绿珠的坠楼而伤痛不已。比如唐朝的大诗人杜牡就挥笔写下《金谷园》云: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日暮东风怨啼鸟”,这是伤春,“落花犹似坠楼人”,则是哀悼美女绿珠,以“落花”比喻“坠楼人”,伤春和悼人融为一体,多么凄惨,多么凄迷的境界。

3000多年前,那个斯巴达王国的公主海伦,就因为美貌倾倒众人,引得各国的国王、王子纷纷来求婚,结婚生女后因为耐不住寂寞和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弃夫私奔,引得希腊联军和特洛伊开展了长达10年的战争,众多英雄死去,几十万人战死,特洛伊被屠城后剩下的是一堆瓦砾,就因为两个人争夺一个女人——海伦。谁让她的容貌如此美丽,以至于能令特洛伊这样的国家转瞬灭亡。

还有,那个随波逐流的妓女陈圆圆,如果不是被李自成抢了去,吴三桂也许就不会“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投降满清,引得外族入关,明朝也许就没有这么快灭亡。

历史在海伦、陈圆圆这样的美女面前拐了一个大弯。

严蕊无疑也是个尤物,当地的老大、台州太守唐与正也慕名而来,请严蕊吃饭。席间,唐太守为了试探她的才华,专门出题让她填词,结果严蕊填词的才华让这位太守刮目相看,两个人在酒桌上就对上眼了。郎有情妾有意,二人就这样成了知己。唐太守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名叫严蕊的妓女,而严蕊的一颗心也只为太守跳动。

台州出了这么个才华不凡的名妓,大名鼎鼎的学者朱熹也听说了,也凑热闹前来看严蕊。当时,朱熹还在浙东担任刑狱(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法院院长吧),这一看,惊为天人,从此忘不了了,经常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关心”严蕊,想和严蕊套近乎,可这严蕊,虽然是妓女,却有情有义,既然已经和唐太守好上了,心里就只有唐太守一个男人,朱熹的频繁关心在她看来成了骚扰,不胜其烦。开始还礼貌性地应付一下,后来干脆直说了:朱熹先生,如果你作为客人来消费或者作为普通朋友相处,那我没意见,但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我只爱唐与正。如果你另有想法,那对不起,我不想浪费大家时间。

朱熹一听,非常不高兴。这个理学的集大成者,这个一心想做圣人的大儒,这个在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道学家,居然得不到一个妓女的青睐。朱熹感觉自己颜面尽失。

顺便说一下,“青睐”这个词出自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名士阮籍。他不是一般的“士”,是名士。魏晋名士最喜欢特立独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喜欢作秀。阮籍玩的是长醉不起,装疯卖傻,“能为青白眼”。啥意思,就是对于前来拜访他的人翻白眼,乜斜着眼看人,凡被他乜着眼睛看过的人,无不荣幸之至,就等于说被他“青睐”了,能不倍感荣幸么。因为他是名士,做什么都有人解释并关注。如果阮籍不是名士,而是一介寒士,是平民百姓,对前来看望的人翻白眼,“青睐”一番,那么,周围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人是否患上了眼疾。

朱熹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为能得到严蕊的青睐,结果呢,严蕊虽然是风尘女,可她也明白随遇而终的道理。朱熹恼羞成怒,写了奏折参了台州太守唐与正一本,说唐与正与官妓严蕊勾勾搭搭,不顾社会舆论,有损一个政府官员的形象。

本来,这样的奏折上去,如果能够查到证据,那么,唐与正可能会因此而坐牢。但严蕊誓死保护唐与正,坚决不承认他和唐与正有那种关系。唐与正果然不用坐牢了,但严蕊却因此而入狱。

后来,官员位置大调整,唐与正被调到外地,岳飞的儿子岳霖接替他成为台州的太守。因为严蕊太有名,这样一个公众人物至今还被关押在大牢里,而罪名却有点“莫须有”。岳霖决定调出当年的卷宗,重新审理此案。

岳霖审案有点怪,他什么也不问,在公堂之上,就要求严蕊当堂填一首词,为自己开脱和辩白。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首《卜算子》。

岳霖看了这首词,没有多说话,就命人将严蕊无罪释放。

第2节 朱熹其人其事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正是受到了朱熹哲学的启发。

提起朱熹,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一张一本正经的道学家的严肃面孔,真没想到,朱熹和一个妓女还能闹出这么大的绯闻。朱熹毕竟不是圣人,即使是圣人了,也同样有七情六欲嘛,孔子和南子还闹过绯闻呢,连得意门生子路都误解了孔子,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的伟大。

那么,真实的朱熹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先通过他的诗和词来感受一下吧。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阳光明媚,朱熹到泗水河畔踏青。无边的光景多么清新啊。在那里,随便就可以感受到拂面而来的风,万紫千红,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

朱熹反对江西诗派的作风,他的诗清新活泼,没有道学家的气味。

再看看朱熹的其他诗和散文,可以感觉到,朱熹这个人一点也不枯燥乏味,相反充满童心,非常喜欢大自然,文字活泼,尤其擅长描写景物。

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朱熹的两首诗。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打开。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的光和云的影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方塘怎么会如此清澈?“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源头流动的活水进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昨夜江头春水上涨了,“艨艟巨舰一毛轻”,江里搁浅的大船轻如一根羽毛。在春水上涨之前,因为水太浅,船行需要人用力推移,这样费力地推都是枉费力气。“此日中流自在行”,水涨之后,船漂起来,不需人推,船自由自在地行进。

这两首诗,表面上在谈半亩方塘,谈艨艟巨舰,实际上说的是读书与求知。用心体会,在抽象的比喻背后,包含着并不深奥的哲理。池塘为什么能够清澈,因为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思想和学识也是一样,要不断更新才能活跃,否则就会停滞和僵化。

现在的成语“水到渠成”,大约就是从朱熹这来的。人的修养不是一下能养成的,需要一点点地积累,一旦水到渠成,就会表里澄澈,从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能把抽象的道理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是朱熹的过人之处。

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既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看了朱熹的诗,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朱熹的词。

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有人说,朱熹的词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我倒不这么看。上面的两首《菩萨蛮》,感性还是很足的。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感觉很自然很和谐,并不觉得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非常精巧。

谈了朱熹的诗和词,有必要对朱熹的生平事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了。

朱熹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乾道三年(1167年),他偕学生林用中、范念德从福建赶赴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三月,会讲的主要议题是“太极”和“中和”,然后同游南岳。朱张会讲,盛况空前,学生多达千人之众,其声势为全国之最,史称湖湘学派,自此之后,才去短集长,臻于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年),他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在石鼓书院复兴后,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由张栻亲书,后人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使“石鼓有声于天下”。他一生三次监南岳庙,但都只是遥领食俸,并未亲临南岳。明万历中,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朱熹十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友刘子、刘勉子、胡宪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岁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书”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是因为朱熹才有的。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朱熹都是官方最红、最权威的哲学家。朱熹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所讲的一段话:

“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五经”是《易》、《书》、《礼》、《春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二者又简称《学》、《庸》,后二者又简称《论》、《孟》;有了简称,可见这些书是用得很熟的。本来呢,从前私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这是那个时代的小学教科书,而且是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因为没有不用的。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囵吞枣地念,囫囵吞枣地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自然会懂的。怎么说将来用得着?那些时候行科举制度。科举是一种竞争性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科举分几级,考中的得着种种出身或资格,凭着这些资格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升官发财;作好作歹,都得先弄个资格到手。科举几乎是当时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每个学生都先读“四书”,而且读的是朱注,便是这个缘故。

将朱注“四书”定为科举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起的。规定这四种书,自然因为这些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规定朱注,也因为朱注发明书义比旧注好些,切用些。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朱熹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的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后来规定“四书”为科举用书,原也根据这番意思。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是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他提倡的本心的。

“四书”注用尽了朱熹平生的力量,再一再二再三地修改,直到死前,71岁那年,他还在埋头修改《大学·诚意章》的注。注以外又作了《四书或问》,发扬注义,专门论述了自己旧说中的部分注为什么要“取”或“舍”。按照朱自清的说法,他在“四书”上这样下功夫,一面固然是为了引导初学者,一面还有一个用意,便是排斥老、佛,建立道统。他在《中庸章句序》里论到诸圣道统的传承,末尾自谦说,“于道统之传,不敢妄议”;其实他在隐隐以传道统自期呢。《中庸》传授心法,正是道统的根本。

朱熹这个人,后来的一些记载,把他传得很神乎,比如,说几个小孩子在地上玩沙子,他自己在地上画画,大人过来一看,他画的竟然是八卦。后来读书读到《孝经》,他在书上写眉批:“不若是,非人也。”朱熹的目标是想做圣人。

朱熹读书很注意归纳、搜证,他就是用归纳法做学问的。与朱熹差不多同代的陆九渊,人号象山先生,也希望大家都学做圣人。但他不太注重归纳,而认为求真理只需要向自己内心中求就可以了,就是孟子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矣”。他教学生端坐瞑目拱手,用力操存精神,夜以继日,心地自然莹明,“心不可泊一事。只自立心。”他说从书本求知不是最重要的,“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这和六祖惠能的禅宗很像,不重持修诵经、不立文字,“直取本心”“见性成佛”。

朱熹和陆九渊都想学做圣人,结果呢,最多算作是个贤人。两个人在当时混得并不好,被批评为“伪学”,遭禁。1181年,宰相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还乡。庆元元年(1195年),朝廷的实权派人物韩侂胄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次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的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乘机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

连续的批判和抨击,让朱熹的理学简直成了过街老鼠,理学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当时的宁宗皇帝也不得不改变看法,下诏说,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人们一度谈理学色变。

朱熹品性耿直,在官场很难如鱼得水,当然,他的志不在官,而在树立理学。所以,朱熹的晚年过得并不好。

朱熹大概想不到,死后,他竟然享受如此的荣耀。

进士出身的朱熹,为官的时间不长,官最高也只做到五品,是个很虚的官位,叫什么宝文阁待制,是皇帝的五品文学侍臣。但朱熹的学生多是官员。在死了27年后,宋理宗时期,朱熹才被赠太师,又追封徽国公,他本人也被尊称为“朱子”。那个时候,朱学早已在社会流行了。

也就是说,朱学是在他死后才蔚成气候的。所以说,在当代就流行、被接受的学问未必是好学问。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很抬举朱熹,很想把自己弄成朱熹的后代什么的。

朱元璋在洪武二年(1369年),下令科举考试以朱熹的“传注为宗”,朱学成为官学,朱熹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学者。朱熹的门人黄斡曾总结曰:“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论谬,明天理,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又曰:“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清人全祖望对朱子的评价更充满溢美之辞,他这样说:“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

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在忧愤中死去,享年七十一岁。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第3节 词人小传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绍兴进士。宋孝宗时上封事,主张皇帝要诚意正心,并论与金人讲和之非。

他是著名的道学家。因为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遂为南宋及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所推崇。他的文章和曾巩相近,长于说理,所作写景之文,亦清新可喜。

著有《朱文公文集》。其词结有《晦庵词》。

同类推荐
  •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情怀

    你的地铁阅读书单·情怀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莎士比亚喜剧集

    莎士比亚喜剧集

    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莎士比亚是公认的世界级戏剧大师,他的剧作中蕴涵了浩瀚的人生,渊博的知识和发掘不完的深邃思想。本书就收录了莎士比亚六部喜剧代表作,包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温萨的风流婆娘们》,主题大同小异,情节却生动而且丰富,不落俗套,错综复杂的情节经常由许许多多的欺骗、偶合、乔装打扮和奇遇组成。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充满着欢乐气氛和乐观精神,歌颂了人类的美好爱情和纯真友谊,具有永恒的魅力。
  • 没有方向的河流

    没有方向的河流

    本书呈现的是个人情感世界的横切面。细腻而真实。海飞有着编剧、小说家、文学期刊主编等多重身份,他以忧伤和自语式的笔记,完成了一种对局部生命的零星追忆;波澜不惊的文字里,隐藏着无处不在的、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从文学角度而言,倾向于小说化的语言特点,不急不缓的叙述风格,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是《没有方向的河流》的最大亮色。
  • 宋词是一朵情花2

    宋词是一朵情花2

    最经典的宋词读本,最唯美的诗词解读。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是因为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希腊神话故事(三)

    希腊神话故事(三)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热门推荐
  • 面具假面人生

    面具假面人生

    从生活到演戏,从演戏到演技大学时期,艺术系的苏果滋在闺蜜好友的背叛羞辱下,下定决心要做未来的主宰者。在一次和老师外出写生的过程中走散了,偶遇毒寡妇,与毒寡妇斗智斗勇后被其赏识,收入门下,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个篇章。治病救人为自己的未来铺路,筹备资金,踏上商业的道路,再遇前闺蜜,又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袭来。新仇旧恨,这一次的她可不是以前那任人捏圆搓扁的泥娃娃了,演戏谁不会,现在要拼的是演技了。这是一个聚集阴谋,爱情,友情,事业发展的故事。前文比较慢热,后面会越来越好的,请大家支持。
  • 虐心模式:全新妈咪

    虐心模式:全新妈咪

    为了救母亲凑医药费,和雇主一夜情。三年后,和男朋友携手回国,偶遇孩子他爸。
  • 异界穿越现代

    异界穿越现代

    我本是一名修真界修炼者,为红颜我却意外穿越,这是上天安排吗?“我来到的世界名为现代。”
  • 拐个天使回地狱

    拐个天使回地狱

    我,哈妮雅,作为上帝最宠爱的十位能力出众的炽天使之一,因对帅哥有特别浓烈的好感,得了个外号:好色天使!什么嘛!我哪有好色?不过喜欢和长得帅的男生打波波而已嘛!这就叫我好色?某一天,上帝竟然跑来跟我闲聊,还给了我一张照片?哇哇哇!好帅的一个男生耶!瞧他那性感的薄唇,微微上扬的弧度,迷死人了,我就迫不急待想要一亲芳泽!我被照片中的帅哥深深地吸引住了,决定下凡找到他,跟他——打、啵、啵!    
  • 猎人王座:末日求存

    猎人王座:末日求存

    23世纪,世界人口达到千亿高峰。A国称霸地球,除A国原有国土,世间一片荒凉,迎来末日时代,人口逐渐减少,两个乱民区的斗争,何时才能停歇?
  • 明月几何照沟渠

    明月几何照沟渠

    一觉醒来,大发横财。十万金可是十万黄金啊,何乐而不为?殊不知,从此走上了不可预料的道路……神剑?武林?朝廷?将军?皇子?阴谋?阳谋?真相?欺骗?看李木璃如何摸爬滚打,化险为夷,扶手生存。
  • 行星超自然危机处理中枢

    行星超自然危机处理中枢

    我们,生存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星球上。为了活下去,苏离进入了ESC机关,地球文明的末日防线。他所要面对的第一个敌人,是被他亲手送入主神空间、携轮回最强之名归来复仇的——猫!
  • 七彩灵莲

    七彩灵莲

    七彩灵莲被盗,彩虹少女彩芝灵因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非常自责,发誓必须找回灵莲,通过女王让两位魔法师棋德心和叶凡霜的魔法考验后,彩芝灵与同伴们踏上了灵莲之旅,后面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故事呢?你永远也想不到,所以......
  • 霸世拳神

    霸世拳神

    在这个怪兽横行,高手如云的世界,对我来说,只要一拳就够了。
  • 神霄平妖传

    神霄平妖传

    自古就言“山高林密必多怪”,可是在这茫茫秦岭深处却唯有遮天蔽日的层层古木。不甚清晰的月牙高悬在天空,朦胧的光华照射在乾坤大地之上。山谷之中,溪水流淌,在月光的照射下一个身穿长袍的高瘦男子谨慎的沿着小溪走着。他手中握着长剑,剑鞘已经毁坏,身上的衣服也是被刀砍出不少口子。男子蹲在小溪边,狠命的喝了几口溪水。他向山谷入口看了看,确认没有来人后躺在了溪边的岩石上。过了大约片刻后,山谷入口又传来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岩石上的男子仿佛没有听到,仍然一动不动的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