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9800000016

第16章 波耶斯宾昵;(13)阿蓝薄萨;(14)乾闼利。

(12)波耶斯宾昵;(13)阿蓝薄萨;(14)乾闼利。

当然,限于资料的关系,我们不知道这14条脉与中国经络的走向是否一致,但印度的脉学与中国的经络学很相似,这也是事实。比如,从大的方面,它将脉分为两种,《弥勒奥义书》说“一脉分为二,二者遂离析。”中国也将脉大体上分为两种,即阴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为三阴三阳。

印度每一条大的气脉又可分为若干条小分支,印度人常喜欢玩数字游戏,比如,佛教的时间算法就十分惊人,气脉的算法也是如此,所有小气脉细细加起来可以多得惊人,如《六问奥义书》曰:“心中则性灵居焉。是处有百又一脉,脉分百支,支分七万二千小支,周气流于其间。”如此算来,人身大小气脉可达上百万。所有的气脉都发于心脏,《蒙查羯奥义书》曰:“如辐共车毂,诸脉心内敛。”

据其它《奥义书》记载,人体中最重要的脉有两条,一条名叫苏寿门那脉,此脉在印度备受关注。《瑜伽顶奥义书》记载此脉说:“在诀之后,循背脊骨而上,至头顶大梵窍而止。”大约就是起于尾骨至头顶的经脉,相当于中医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奇经八脉考?督脉》说:此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并脊里上行……入系舌本,上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间、后颈、上巅。

另一条重要的气脉名叫喜多,《大林间奥义书》记载此脉说:“其隐蔽,则此心内之网脉,其所游行之道,则此心腔上达之一脉也。如一发析为千分,此名‘喜多’之脉者,亦复如是,皆安立于内心也。”、“则有所谓‘喜多’脉者,以七万二千脉管发于心而络于心囊者也。”看来此脉发于心脏,走于前胸,联结心包而上达于面部。此脉在印度也大受重视,《羯陀奥义书》曰:“百又一心脉(喜多脉),唯一通头顶,上升达永生,余皆生死引。”人要想达到长生不死的境地,唯一可修的就是“心脉”。中医里没有这样一条脉,大约相当于任脉,任起于中极以下,循腹里贯心,上关元,至咽喉,也是行于胸前的一条脉。

实际上,我们怀疑“喜多”脉的读音就是从中医任脉和督脉的合音而来,因为这两条脉的走向与中医任、督二脉很相似。

从以上这个旁证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

第一、中医理论的出现和形成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商代,距今有3500多年。

第二、中医的起源很可能不局限于中国,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世界许多民族可能都有类似中医理论的传播,中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属于全世界。

印度《奥义书》里的中医

贾宝玉在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高兴地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他感到很意外。而我们在研究中医理论形成时,也经常有“天上掉下个中医来”的感受。如果中医理论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即距今3500年,那么就会有以下疑问:

1、3500年前,中国有没有发明中医理论的社会基础?

2、3500年前,当时的人们从思维进化的水平上有没有这个能力?

3、为什么印度的古代文明中会有与中医相同的思想?

3500年以前,中国正处于商朝,当时的中国刚刚从陶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落后就不用说了。当时的文化也很落后,目前还没有当时确切的社会文明记载。但中医的理论水平却高于当时的文化总体水平,比如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就高于当时的天文学。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每天都在想如何填饱肚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经络这样的问题。因此,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上看,当时不太可能发明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相当高深,至今我们都很难理解,那么当时的人是不是比我们更加聪明呢?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是划分人类文明史的唯一标准。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曙光降临中华大地,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最早使用文字的民族之一。

那么,什么是甲骨文呢?学者们说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简单说甲骨文上的文字就是图画,比如说表示眼睛,就画一只大大的眼睛;表示人,就会画一个人形;表示小麦,就会画连根拔起的麦苗;表示车就会画上两个车轮,象征马车;表示看,就画一只立起来的眼睛;表示饿,就画一个人靠近了食器……等等。大家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学学甲骨文的辨认,挺好玩的。

为什么要使用象形文字呢?

如果我们给一个2岁的孩子一支笔、一张纸,他会用笔在纸上写些什么呢?一般说,他会在纸上画出许多只有他才明白的线条,这些线条偶尔也会组成一幅图画。因为2岁的孩子大脑不能接受抽象的东西,只能接受近于图画的东西。所以老师教刚入学的孩子时,总是用象形的比喻,比如说,他要孩子记住拼音“h”时,总会把这个符号形容成一把椅子。

所以文字反映人们的思维水平。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不但中国人的思维不发达,国外同期的历史文明水平也不发达,人类都使用的是象形文字。比如说埃及、苏美尔、印度,都需要用图画的形式帮助人们思考。在人类的早期,我们还没有发现一种成系统的符号文字体系。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是印度马享佐达摩遗址中的双头蛇印章上的文字,它也是某种无法解读的象形文字。

大家知道,世界文字除中国以外,随着人们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经历了一个从象形到符号的过程,现在的大多数文字都发展成了符号或者拼音,比如英文就由26个基本符号组成拼音文字,日语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符号类的拼音文字。象形甲骨文的使用,就反映当时人们的思维水平。他们的思维偏重于直观、象形,不可能接受过分抽象的符号。

而中医学从整体上看,它既不直观,也不象形。例如,中医并不是以解剖原型为基础的医学,它的腑脏、经络、气血都与解剖学对不上号,这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有人就将中医的这一特点概括为“思维医学”,强调了高度抽象思维在中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让没有抽象思维能力的祖先,去发明一套完全脱离解剖原型的医学理论系统,是不是有点难为人呢?这就如同我们非要让孔子去发明相对论一样,这种作法是否有些霸道?我们是在研究历史还是在重新创造历史?

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那样,在公元前800多年的古印度《奥义书》中,存在大量与中医相似的理论成分记载,这一现象使中医理论的形成问题更加复杂化,我们要从一个更大宽广的范围来理解中医的起源。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理由,我们认为,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中国人不可能发明如此高深的医学,当时的中国人既没有发明中医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发明中医的思维基础。

那么,是否可能印度人首先发明了中医,而传入中国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当时的印度同中国一样没有发明中医的基础,而且从记载中看,《奥义书》中的中医理论,十分破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还处于一个雏形阶段,它远不如《列子?汤问》中反映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可以实际操作的程度。另一方面,《奥义书》中的医学理论与中医只是相似,并非完全一至,这从印度后来的医疗实践可以证明。

那么,是否中国人发明了中医,而后又传到了印度呢?这种可能也不大。首先中国当时不可能发明中医;其次,中国与印度的古代文化交流并不充分,中间隔着青藏高原。历史上,大规模的中印文化交流出现在公元元年前后,不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第三,《奥义书》的成书时间要早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

既然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没有发明中医学,那么中医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同类推荐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由来已久,那些地球上的自然奇迹和地球之外的星辰,都给了人类无限的探索空间。是谁提出了北斗七星呢?又是谁第一个提出一年365天呢?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精炼的文字,为你讲述天文经法知识,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
  •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 中国新疆

    中国新疆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本书从西域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传统、当代风尚、优美画境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新疆。质朴而洗练的语言直击美丽新疆的多元内核,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热门推荐
  • 追寻烂漫的那些日子

    追寻烂漫的那些日子

    背叛,失业,失恋接踵而至,人生低谷至于斯,兄弟,家庭,事业,树立新生,有愁,有苦,由悲,也有甜,有欢乐,更有爱情,看主角如何在落落繁华之中寻找自己,追寻心中想要的那些美好
  • 鲜血大帝

    鲜血大帝

    只为再见父母一面的少年,无意中卷入光暗阵营的争夺,只身来到异世界的他,下定决心重活一世,登上巅峰。
  • 曼朵拉

    曼朵拉

    90后入殓师李茱萸,面对各种原因死亡的遗体,他通过特有的手法为逝者入殓,赋予他们最后的尊严,安详地向亲人告别。他以无上智慧看透世间的生死轮回,最终成为天·人·佛·寿者·的导师。
  • 幻世尘浮

    幻世尘浮

    一场惊天之战,血染八方,屠戮千里,睡梦中的任若飞因大战中的诅咒而被席卷了全部,沦落成了废人,一场诡异的阴谋促使其逆天崛起...
  • 驯服世界

    驯服世界

    帝国分裂,王国相争,一场场战争只为开疆辟土,一次次战斗只为流芳百世.....,在这乱世之中,生活在睡得羽翼之下?一支支破碎的竹简,在等待谁的召唤?只有强者才会受到尊敬的世界,多少人为了变强与生存,无数种族先贤开辟了一条一条通向强者的道路。身为‘魔体’的他又将如何在这个乱世之中生存?
  • 开阔眼界的历史故事

    开阔眼界的历史故事

    五千年的沧桑,五千年的文明,中华大地从荒芜走向繁华,从野蛮走向文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在这里凝结成一个个智慧与愚昧、生与死、盛与衰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向你诉说吧。
  • 逍遥血煞

    逍遥血煞

    一代血宗宗主逍遥血身陨,却发现自己灵魂并没有破碎,重修之旅开启。却不知自己的灵魂阴阳而分
  • 拳经

    拳经

    原本生活平淡的年轻小伙林凡,因为修界的开启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部不全的《拳谱》,主人翁将走出怎样不平凡的路……
  • 守护者——黑衣使者

    守护者——黑衣使者

    在未来,人类社会高度发达,东联邦已经成为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一系列的事件都这个国家分裂成两个,谁也没有想到之后的血流成河,人类社会的和平是不是只是短暂的幸运?
  • 山海传说之大荒游侠传

    山海传说之大荒游侠传

    山海瑰丽,武功魔法,英雄儿女,尽在山海传说之大荒游侠传。——————————本书原名《山海传说》,于2003年-2004年在爬爬大陆首发,那时候笔名还是冷雨夜。我曾经许诺过,十年之后恢复更新。时过境迁,语言较以前更简洁,不会再学年少时堆砌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