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300000015

第15章 和光同尘·创作谈(1)

被远方退回的一封信

有位朋友对我说起自己单位的一件旧事。

那时,与他同一年分到一所师范学校的某位教师突然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弄不明白,他为什么失踪,以及他是以什么样的途径失踪的。于是,那段时间,在他们那所小镇上的学校里,大家热衷于这个事件。人们兴致勃勃,似乎一定要搞明白,此君去了哪里。校方派员去了此君外省的老家;同事们积极行动起来,排查周边的河岸、枯井,以及偏僻的树林等一切关乎凶险的地方。而且,有人还因此被评为了先进。一切无果后,校园渐趋安静。但,此君的失踪,却云团一般在空气中缭绕不去。种种说法开始公开或秘密地流布。一、深圳说。持此说者,言之凿凿,犹如接到过此君从深圳打来的电话。二、遁世说。持此说者,往往在话前话后要宣称或补充“据某某说”,这种几经转手的说辞,断定失踪者出家于峨眉山,信誓旦旦,犹如某某曾在峨眉会晤过此君。三、恋爱说。持此说者,多以与此君过从甚密者自居,以一副局内人的权威,指出此君的大学恋人身在新疆,他闹了大半年调动,于希望渺茫中,便索性不辞而别,率尔西去。诸多说辞在校园里流传,极大地丰富了教职员工们的精神生活。大家身处僻壤,难得有这样一件值得谈论的事情以资咀嚼。直至数月过去,河边惊现了一具男尸。此尸面目全非,却与失踪者体态仿佛,大家便空前一致地做出了认定。由之,怀着同志间的深情,大家对这具男尸进行了认真的处理,擦拭,穿衣,找块不错的地方,埋起来。有意思的是,掩埋了尸体,便犹如掩埋了之前所有的兴致,从此大家对此事集体噤声,再无提及。然而,大约两年后的某一日,此君,一个被人们肃穆掩埋了的人,竟毫无根据地回来了……

这件旧事被我听得津津有味。怎么说呢?它完全就是一个短篇小说的架构。

事件本身倒也算不得格外离奇,不过是一个人失踪了,搞出些误会。只是这个事件在尘世中演绎之时,那种诸般的况味,恰可说明短篇小说的某些艺术规律。

首先,窃以为,小说这门艺术从精神原则上,是应当排斥过分离奇的。它应当捕捉日常之中那些浮光掠影的存在,于庸常中,提炼出微妙的意味。若这个原则成立,卡夫卡的《变形记》算不算合格的呢?我以为,算。卡夫卡在这个短篇里,同样遵循了对于日常生活的忠实描摹。他是这样开始的:“一天清晨,格里高利·萨姆沙从一串不安的梦中醒来……”怎样呢?不错,他“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硕大的虫子”。这个惊世骇俗的发现,与其说是小说情节上的耸人听闻,不如说是卡夫卡另辟蹊径,在小说技术上为我们奉献出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小说情节和小说技术当然不是同一回事。就好比对于一块铁的加工,铁的性质是被预先规定了的,大家需要做的,只是加工手段上的推陈出新。读下去,你就会发现,这只硕大的虫子无外乎经历着一切那个格里高利·萨姆沙所应该经历的庸常时光:因为上班迟到而忧心忡忡,被家人担忧,公司的人找上门来……

一切都依照着现实的逻辑毫无新意地罗列。但是,一篇杰出的小说却丰满了。如果卡夫卡笔下的这只虫子,变形后活动在天界冥间,或者上下数千年地穿越一番,那么我们看到的,就将只是一篇玄幻作品了,起码,《变形记》会因此被排除在经典之外。

当然,小说绝不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截取。它还是需要一个踏板,令自己有一个叙述的基点,就此起跳。那只虫子,便是卡夫卡的踏板。同样,朋友讲的这件旧事,如果要将其敷衍成一篇小说,一个人莫名其妙的失踪,就将成为核心的推动力。

一个人失踪了。这件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谈不上司空见惯,但也算不得惊世骇俗。我看重的不是“失踪”,是这个失踪的“莫名其妙”。正因此,才激起了那些同事们以及我的兴趣。这个失踪者为我们设置了一个谜面,请大家猜谜。但是,他走失的原委,却一定不是我预计中那篇小说需要回答的问题。我将始终让谜底留在背面。令我着迷的,是如何以小说、以一个短篇的形式,将这个谜面叙述得旖旎动人。

到了这一个层面,我又要反对在小说中推演庸常的现实逻辑。一二三四,因为所以,那是说明书和使用手册。而小说关注的世界,恰恰应当是那种“莫名其妙”的世界。它流连于这个世界发生事故的现场——喏,时间突然在某个节点不为人知地颠簸了一下,那里,才是小说家应当去游历一番的领域。

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期待也许却在这里:他们渴望知道答案,甚至,是在渴望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越妖怪越好,从中,他们可以获得那种“脑筋急转弯”一般的阅读快感。当然,这种期待也无可指责。但小说家应当有小说家的自我期许。“脑筋急转弯”不是一个小说家的特长,尽管有些天才具备那种将东拉和西扯天衣无缝拼凑起来的能力,但那样的小说,总是令人不快——太天花乱坠了。在这个意义上,大多数读者都会为难一个严肃的小说家,抬高——实际上是拉低了小说家的水准,让他们心目中的小说家去讲一个有头有尾、高潮迭起的传奇故事。

我之所以不愿意在一篇小说里探索那个谜底,只是因为,我相信,促使此君飘忽来去的原委,一定不会太过复杂,无外乎是那些个一二三四,最过分,就是他疯了、傻了、神经了,而疯傻神经的原委,又要回到那些个一二三四。于是,不知道也罢,知道了,反而是对那个华丽谜面的损害。我们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吧:当某个繁复的谜语被一个简单的谜底揭开后,自己不但要接受那种被当作傻瓜愚弄了一番般的沮丧,还不免要生出些轻微的厌恶与乏味之感。

不错,小说的基点与核心推动力,是需要一些引人眼目的异常,但就此展开,却务必回到日常。如果一脚踏出,就被推动力扔到了月球上,在我看来,小说便失败了。这件旧事很令人满意,因为它循环在最为琐碎的尘世关系里,并且呈现出人间的热闹劲儿。兴师动众开始了,猜测开始了。兴师动众的结果是,“有人因此被评为了先进”,多么自然,然而又多么令人啼笑皆非。猜测的结果是,一幅逼真的世相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去深圳了,为什么一定是深圳呢?此间蕴含着北方贫瘠小镇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想象;出家了,呵呵,知识分子千年梦想之一种;恋爱了,有什么好说的呢?这是年轻人匪夷所思时最习以为常的动因。我们几乎可以在这纷纭的猜测之中,一览整个时代的普世面貌。由此,小说“以小见大”的原则就将得以体现。

关键是,它还有趣。还有什么比说三道四更有趣的呢?想一想大家七嘴八舌的样子,就不禁令我感到愉快。那种热烈的、赶集般的生气勃勃,实在是招人喜欢。有时候,作为一名小说家,我们还需要些婆婆妈妈和是是非非。看热闹、传闲话的兴趣,有时候是不能缺少的。

其后,一具死尸出现了。这一幕,符合小说的幽默原则。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很不给面子,失踪者最终又回来了。在时序上,先于出现的死尸,将人们此前的种种严肃,无可避免地推到了滑稽的境地。这里面便关乎“时间”了。看看吧,也许我们有些行为的性质,是完全取决于时间的,有时候不过是做得早了一些,有时候不过是做得晚了一些,但性质却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关于“时间”,这也是《变形记》中最为要紧的因素之一。那只虫子,因为虫子的不便,在人的世界只能步履维艰,时间于是被拉长了,延宕起来,成为它所有艰难的来源。

故事就此结束了吗?若是如此,将这件旧事结构成为一个短篇小说,还是有些差强人意。《变形记》中的那只虫子最后死了,死得太应该了,完全符合规律,如果一只虫子在人世间以人的身份能活成人瑞,那才是妖怪的事。但如果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那么它的意味便将大打折扣。《变形记》的结尾,卡夫卡笔锋一转,描述起了那只虫子的家人:大家都吁了口气。怎么了?解脱了呗!“他们舒适地靠着椅背谈论着对未来的展望。”由此,一个伟大的短篇终于可以画上完美的句号了。

朋友亲历的这件旧事,也有一个完美的结尾。对此,我不能不感叹世界本身的玄妙。我发誓,在这里我没有丝毫的杜撰与臆造,也恰恰是这个现实中真实发生了的结尾,促使我将要写出自己的下一个短篇。这个结尾是:

……失踪者在某日毫无根据地回来了,然而,他回来的方式,却比他回来的这个事实,更加令人瞠目结舌——那所师范学校的门前有一条铁道,五公里之外,是一个火车小站。这位归来者乘坐着一列火车,他等不及了,大约是不想被多拉出五公里去,当火车风驰电掣地途经校门时,他纵身一跃,跳了下来,摔死了。

朋友是一位诗人,他以一个诗人的智慧向我发出感慨:在我的意识里,一直觉得此君是被远方退回的一封信,不知是因为写错了地址,还是“查无此人”。

多漂亮!连小说的题目都一并奉上了:《被远方退回的一封信》。

重要的是,这里面有确凿的忧伤,一如拉金的诗篇:

那么多我以为已经忘掉的事,

带着更奇异的痛楚又回到心间:

——像那些信件,循着地址而来,

收信的人却在多年前就已离开。

食不厌精或者酒囊饭袋

土路要求写一篇与大师作品同题的小说,用以向前辈致敬。我选了马尔克斯的《礼拜二的午睡时刻》。相较这位大师的其他作品,此篇算不得名篇,但当初,它在我的“阅读饥饿时期”劈面而来,进入到我的视野,就好比《霍乱时期的爱情》一般,别有撼人之力。

遵嘱作文,再读大师的这个短篇,如果排除掉“个人阅读史”这个完全私人化的情绪因素,我得说,如今在我看来,它已经很难像初读之时那般令我感到津津有味。是的,它略显简单了一些,同时也稍稍单薄了一些,就好比一个馒头,在人饥肠辘辘的时刻分外有效,但对于一个食不厌精的胃口而言,它却会显得有些尴尬。

然而就好比那些基本的食材,永远是一切美味的前提条件,再次研读,我依然能从这个短篇里重温一些小说艺术的基本准则。那就是,马尔克斯在这里清晰地给出了一个现代小说艺术的指标——冷静,以及近乎冷酷的客观。

在这个小说中,“礼拜二”绝不是个可有可无的元素(当然,它也可以是任何的礼拜几),小说中必须有这样一个毫不含糊的“定点”,它的存在所具备的那种“仿生”的、“现实主义”的意义,是将小说的虚构性与现实混淆的上佳手段。对,这就是小说艺术的障眼法——看起来很简单,不是吗?但是,又有多少人将现实罗列在小说里时,会那么地令人生厌。此间的微妙,大约就是大师与庸人的分野。而我相信,当一样的现实涌入小说的时候,大师们的每一笔,都是自觉权衡后的结果,他们分分钟在拿捏,所谓浑然天成,不过是一个“貌似”的说辞。

同时,如今再读这篇“现代小说”,我又觉出了太多的“古典”。它中规中矩,直追18、19世纪,那种不露声色的大方劲儿,似乎和我们心目中的所谓“现代小说”相去甚远。这让我不禁喟叹——将马尔克斯归位于“魔幻现实主义”,嗯,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命名。这位大神,原来真的不折不扣,就是该当位列“现实主义”的仙班。

《礼拜二的午睡时刻》中有一个死去了的孩子,于是,我的致敬之作也得这么安排。写作的过程中,那种“戏仿”的乐趣始终令我兴奋,这也让我再次确信,游戏精神,亦是小说艺术基本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且慢,此种有辩证,一味游戏,显然只会令这门艺术走上邪路。在我看来,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才是这门艺术的从业尺度。如今我觉得大师的作品“冷静”有余了,这让这个短篇止步于“挂图”,它太像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了,像课堂上展示的地图那样,只具示范与说明的作用。我想给它点儿温度,哪怕,操作之时,会有犯规的风险。在客观与情感之间平衡,此间依然有辩证。

马尔克斯的作品中,那位母亲显然是南美土地上的母亲,她矜重而有威仪;我却只能令我作品中的母亲呈现出我们这块土地上的面貌,不错,这是我的“现实主义”。

马尔克斯的作品翻译成汉语,不过五千多字,我用了几乎一倍的字数写出这篇同题小说。土路私下与我交流,说这个栏目的设定,“致敬”之余,他其实还有煽动同辈作家“挑战”大师的野心。此刻我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将我这一倍的字数视为向马尔克斯的致敬。因为我还是不能够完全肯定,自己如今那“食不厌精的胃口”,会不会只是又一个新阶段的“酒囊饭袋”。

鹊桥会

——此文献给博尔赫斯

同类推荐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唐诗三百首导读

    唐诗三百首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书针对市场现状和读者需求,以最经典、最流行的唐诗选本——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按作者分类重新编排,对入选的诗歌篇目进行适当增删,并辅以注释、名家点评、导读三个板块,使读者既能通过精彩的导读语细细品味整首诗作的纯美意境,又能循着名家的视线,直击作品的绝妙之处。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为聂世奇自选诗集,收录了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创作的诗歌共计一百余首,作者为天津大港油田职工。他最熟悉的、日常生活接触的就是石油人的生活,石油人的生涯以及其间的磨难,使他饱获生活之赐;红蓼滩头的一草一木,使他葆有足够的淳朴,他的诗,是真诚的,是真实的。其描写的诗歌意象和内容也来自于最朴实的基层生活和朴素的情感,这也就足以使他的诗在诗国占有一席之地。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热门推荐
  • 禁咒魔神

    禁咒魔神

    恩里克一个原本平凡的魔法师,再一次机缘下获得了强大魔法能量,从此人生变成了另一番景象,他被人冠以魔神的称号。他得魔法到底有多么恐怖,让他的对手胆战心惊,又是什么使得,众人给他冠上魔神的称号呢?...
  • 椰子树,舞

    椰子树,舞

    漫步人生路,主人公们的生活,旅行,以及各种对于艺术的见解等。
  •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末世之希望之光

    末世之希望之光

    来自外太空的R病毒降临地球,导致占据宇宙霸主地位的暗能量大量入侵地球。R病毒的肆虐,暗能量的催化,使得安静平和的地球,进入了超级进化的模式。感染R病毒变成丧尸的人类与动植物与感染R病毒变强的人类与动植物,在暗能量的催化下,逐步登上世界的舞台。史前遗迹在暗能量肆虐的情况下逐步浮出水面。异能,丧尸,,变异动植物,超级生物,远古怪兽等一一登场。一个新的时代悄然来临。且看一个平凡的人如何在这场超级变革中,寻找到那一点希望之光!
  • 封界行记

    封界行记

    由四阶平凡大陆和印记之旅组成的封界大陆,生活着两种人,一种是平民百姓,另一种是懂得使用被赞誉为古神赠礼的印记,获得强大力量的灵者。随着世界的变化,印记的数量极速减少着,最后都集中在印记之旅中,世界各地的灵者们所向往的意味着无限机遇和前途的地方...但同时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得到印记力量的方法失传,而他却能直接捏碎并霸占印记。出生在平凡而弱小的四阶大陆,而他却是注定要走上印记之旅的人。他命途多舛,却意外的坚强。为了找寻自己身世的秘密,封界千年的和平注定要被他打破!不论是阴险狡诈的魔物,还是势力强横的妖族,挡在他面前的,只会像印记一般被捏碎!
  • 废物清除计划

    废物清除计划

    看天使王源如何和小凯千玺在学院中翻云覆雨,创造奇迹。
  • 厚爱,天价婚约

    厚爱,天价婚约

    房间进错,帅哥却没错过,最终,当某女华丽归来,带来的却是……
  • 愿彼此安好

    愿彼此安好

    一辈子只喜欢一个人才叫忠诚,还是在无数个人当中选出一个相伴一生的人,才叫理智。
  • 重生之公主归来

    重生之公主归来

    皇后嫡出、当朝公主、皇帝唯一的子嗣,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女。本该过着万千宠爱于一生的郝连嬛却因所爱非人,生生将一手绝世好牌打烂——结发十年的男人因一个卑贱到她连名字都不曾记住过的宫女亲手喂毒置她于死地,生生将她推入了地狱。当凤凰涅火重生归来,她发誓改变命运,不再动情,骄纵肆意、任性妄为、睥睨天下,才是她应该过的日子!前世渣男?渣男心中那朵白莲花?呵呵!同坠地狱吧!?“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如此处心积虑的置我于死地?“你记得死在挽秀宫的那个宫女棋染吗?我爱她。”他的话像把刀,狠狠的刺在我的心尖上,让我的心在瞬间鲜血淋漓。他爱她,那么我呢?
  • 血染诸界

    血染诸界

    登高昆崚丘仰海内十洲濡履瑶池口有云霞迤游青烟揽北斗拂翠微遒遒朗月如昼天照纷繁人间君可见归去处几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