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长江源头各水系汇成通天河后在青海省玉树县境内进入横断山区,此后才被称为金沙江。
金沙江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进入云南后在丽江折而向东,先后流经云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和四川盆地西南部,最后在四川宜宾与岷江汇流。金沙江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达34万平方公里。
金沙江最早被称为“黑水”,在《山海经》里又被称为绳水,三国时期金沙江则叫“泸水”,诸葛亮“五月渡泸”渡的就是金沙江。
由于沿河盛产沙金,所以宋代时有大批的人们到河里来淘金,这里才改名为金沙江。
金沙境内没有金沙江,金沙江不在金沙境内,所以金沙不是金沙江,但金沙和金沙江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首先金沙和金沙江的名字都与淘沙取金有关,其次,长征时红军的足迹将金沙和金沙江连在了一起。
1934年3月初,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向军委建议攻打当时名为打鼓新场的金沙县城。这一建议虽然最终被否定了,但由此促成了新“三人团”的设立,使民主集中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了集中,为此后三渡、四渡赤水乃至更为长远的前进道路提供了保障。
此外,在1936年2月上旬,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反“围剿”战役中袭占了打鼓新场。为了防止敌军郝梦龄纵队与万耀煌部会合,同时巩固打鼓新场的阵地,红17师决定肃清附近的顽抗之敌,年仅24岁的师长吴正卿在战斗中牺牲。
所以金沙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1935年4月28日,军委根据滇军主力不敢离开昆明、后面追兵无法及时赶到、金沙江两岸兵力空虚的情况,果断地决定抢渡金沙江。
根据军委的指示,在渡江先遣队司令刘伯承的统一指挥下,全军分为四路以急行军的速度向金沙江靠拢。从5月1日开始一直到5月9日,红军各部先后在皎平渡等地顺利北渡金沙江,四渡赤水之战胜利结束,红军彻底跳出了包围圈,取得了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无论是金沙还是金沙江,都见证和承载了红军走向胜利的步伐,在历史上都有同样的意义。
所以,金沙亦是金沙江。
安顺不(亦)是安顺场无论在贵州省内还是省外,我们都有可能遇见这样的情况,有人在谈到贵州安顺的时候会说:这个地方我知道,红军长征时在那里打过大仗。
还有的人会进一步说:当年石达开就是在那里战败的。实际上,这是把安顺当成了四川的安顺场。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这里地势十分险要,距离石棉县城11公里。
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准备在此北渡大渡河时遭受清军围堵,最后全军覆没。1935年5月,红军在此突破天险,成功北渡,为长征胜利奠定了新的基础。
1935年5月上旬,军委根据敌我态势的变化决定渡过大渡河北上。
5月24日晚,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安顺场,在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的战术配合下,红军对驻守的川军发起了突袭,经过20多分钟的激烈战斗占领了安顺场。
由于红军在渡口附近只找到1条木船且大渡河水势险急,权衡之后,红军决定在25日强渡大渡河。25日清晨,强渡大渡河的作战开始,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线指挥。
渡河突击队的18名勇士冒着密集的炮火冲到对岸,勇士们顽强地击退了川军的反扑并控制了渡口。紧接着,后续部队及时过河增援,川军的1个营被击溃。
随后,红军渡过了被视为天险的大渡河,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通道。
时隔72年,同样一个地方、同样的战斗目标、相似的敌我态势,红军和太平军胜败殊异的结果为大渡河增添了一份神秘幽邃的色彩。
长征时期红军在贵州和四川境内长时间行军,安顺场所在的镇也叫安顺,而安顺恰恰又是贵州的一个地市,所以难免有人会认为贵州的安顺就是安顺场或者安顺场就在贵州的安顺境内,但实际上安顺不是安顺场,此安顺也不是彼安顺。
贵州的安顺是王若飞的故里,也是着名的“瀑乡”“蜡染之乡”和“屯堡文化之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
贵州的安顺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建置。明初时期,朝廷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才正式开始使用。
长征时期,中央红军曾取道紫云、镇宁等地西渡北盘江。
在红军取道安顺的时候,还在当地的少数民族地区留下了一段军民友谊的佳话。当时,中央红军的右路纵队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进入了镇宁。镇宁地处滇黔通道要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由于长期遭受军阀及当地政府的剥削和压榨,当地少数民族自发地武装起来,进行抗兵、抗粮、抗捐斗争,形成了多支大大小小的地方武装力量,其中以陆瑞光等的势力较大。右路纵队来到当地后,就派人对陆瑞光等人开展统战工作,向他们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
红军“不打夷民土豪”的政策让陆瑞光等很受感动,红军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他们不仅同意了红军借道的要求,还接受了红军的革命主张,与红军订立了“反蒋协定”,使得红军通过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六马地区,顺利来到北盘江边。
安顺和安顺场虽然分别是贵州和四川的两个地名,但又都是红军长征经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这个完整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事迹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内涵是一样的。
所以,安顺亦是安顺场。
六盘水不(亦)是六盘山有的时候,人们会分不清贵州和宁夏的两个地名,那就是贵州的六盘水和宁夏的六盘山。
被誉为“中国凉都”的六盘水是贵州的省辖市,名字由所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的第一个字组成,是在1978年才正式成立的,除了这三个地方外,钟山区也是六盘水的辖区。
六盘水是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盘县大洞、水城硝灰洞和六枝桃花洞都发现了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
六盘水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煤、铁、铅、锌、铜、银、金等,其中以煤炭资源储量最为突出,有“江南煤都”“江南煤海”的美誉。
六盘水的气候十分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气温不到20度,是着名的避暑胜地,因此获得了中国气象学会颁发的“中国凉都”证书。
六盘水还是夜郎文化故里,两千多年以前,这里曾是夜郎国腹地,至今这里仍然留存了一些古夜郎文化的遗迹,在民间也有许多关于夜郎的传说。
长征时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九军团、中央军委和红二、六军团都曾经走进六盘水。
1935年4月21日,红三军团主力一部最先进入盘县,并从这里进入云南富源县境内。红九军团也是在这一天进入盘县并且直到4月底才离开进入云南。
从4月22日到25日,又先后有红一、三、五军团的不同部队和中央军委来到盘县。
1936年3月28日,红二、六军团到达盘县并在这里进行休整,同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各项政策。
3月30日,红二、六军团在设在盘县县城武营头九间楼的总指挥部召开了历史上着名的盘县会议。会上,红二、六军团的领导人根据红军总部的电报精神以及以往的经验,决定抢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自觉地服从了全局的战略要求。
盘县会议的决策对日后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促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盘山又称陇山,横贯陕、甘、宁,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海拔平均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六盘山山脊平缓、山峰圆浑、山势陡峭、道路曲折,因为有六重古盘道,所以被称为六盘山。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挺进陕北根据地的途中,在六盘山前打败了国民党派来堵截的骑兵团,之后,红军乘胜一鼓作气在当天下午翻越了六盘山,从而打开了前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最后通道,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六盘山也因此成了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当年翻越六盘山后,毛泽东写下了着名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六盘水和六盘山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前者是由曾经分属于贵州毕节、安顺和黔西南的三个县组成的新兴工业城市,后者是一条横贯陕甘宁三省的年轻山脉,这一座城市和一条山脉都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综合地理意义和文化意义来看,六盘水不是六盘山,六盘水亦是六盘山。
张学良的贵州路一2001年10月14日,一位101岁的老人在美国夏威夷离开了这个世界。
常说生年不满百,这个世界上活过100岁的人没有多少,老人是其中之一。
101年的生涯中,竟有54年是在幽禁中度过的,这恐怕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例。
这位老人就是中华民族的功臣张学良将军。
从最直接的原因来说,将军在54年内身陷囹圄是因为他曾经囚禁了蒋介石13天。
13天与54年比起来,最多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在一眨眼的功夫内改变了民族的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却要用几乎全部余生的自由作为代价。
在张学良将军自己的眼里,也许那十几天才是自己真正的一生。
这54年中的8年是在贵州度过的,占张学良将军被囚禁时间总长的七分之一强。
我在修文的阳明园、在贵阳的麒麟洞都看过将军被囚禁的地点,在每一处都能让人感受到国事与人事,不同时期的历史,现在与过去、未来的混合、交织。
12月12日这个日子,在20世纪30年代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1934年12月12日,通道会议召开,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争取把握自己和民族命运的过程中,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渐渐显现。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在多次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未果之后,与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旨在以“兵谏”的方式迫使蒋介石接受他们的正确主张。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主导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形成了全面抗战的局面,抗日战争因此而具备了胜利的基本前提。
毛泽东说张学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诚然。
张学良和杨虎城以一身之勇为我们的民族打开了希望的无形大门,蒋介石则把他们关在了有形的门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出于大局的考虑,毅然决然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
一到南京,蒋介石就把此前的承诺丢到了九霄云外。
张学良和杨虎城心中的那杆秤是民族大义,而国民党集团内部的天平上适用的却是对蒋氏个人是否忠诚的砝码。
于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就成了蒋介石的一个政治道具,张学良的命运从此与他个人没有了干系。
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被押送到蒋氏老家奉化溪口雪窦山的中国旅行社招待所。
54年自兹始,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二
张学良的人生也许本来和贵州没有太多的交集。
他能来到贵州,特别是以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方式来到贵州,完全是拜蒋介石所赐。从1938年起,张学良开始被囚禁在贵州。
蒋介石为张学良选定的贵州第一站,就是位于修文县境内的阳明洞。
张学良住进阳明洞以后开始关注阳明心学,不过那并不是因为蒋介石的一片“良苦用心”,而是因为张学良从王阳明当年的处境里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除了都身处不是监狱的监狱,王阳明和张学良来到贵州那一年都是37岁,是中国文化里的本命年。
无论历史本身还是任何理论,都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一个人产生吸引力;但如果一段历史或某种理论能够温暖甚至营养一个人,那一定是因为两者之间出现了一个接口,唯有出现了接口,才能走进岁月背后的那颗心、那个灵魂。
张学良从当地政府那里要来了一部《修文县志》,王阳明的经历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王阳明的学说也为他注入了不一样的精神动力。
相似的境遇让张学良有了与王阳明当年相仿的心境,他对阳明心学自然也有了与他人不一样的感悟。
多年以后,张学良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对于道心、人心,多年误解。最近始明道心,有人欲蔽障,就为人心;人心克净人欲,即是道心,非二也。余明此,真是手舞足蹈之乐。”
“晨坐观海,忽有悟到,海,不管洋船、木舟、竹筏,只要遵循它的法则,它就载,否则它就覆。天命之谓性。道、教不可离者,此中可寻出端倪。‘天道无私’,亦在此也。”
同样在张学良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假如阳明先生、总理(指孙中山)能多享寿数十年,他们给人类的贡献,一定比现在大得多了。所以我们为了个人的享受,多活几年,少活几年,那是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以生民立命,继往开来之诚志,那么对于养生延年,亦不可忽视。”
以阳明心学为入口,张学良对明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惜乎我们至今仍然无法见到张学良将军的研究成果面世。
三
1941年5月,张学良得了急性阑尾炎,被送到贵阳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修文地处偏僻又缺医少药,考虑到自己的病症没有根治,张学良便向军统当局提出希望能够住在贵阳。
军统的特务们权衡之后,决定让张学良住在黔灵山麒麟洞,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