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2900000020

第20章 抗战显身手(1)

王根英倒在3月8日

经过千辛万苦到达陕北的红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全国抗日情绪的日益高涨,延安终于有了一片蓝天。蓝天之下的陈赓,愈发思念妻子王根英。

王根英被捕后,辗转押解南京老虎桥“江苏第一模范监狱”,和帅孟奇、夏之栩等关在一起。她在狱中三年多,一直坚贞不屈。抗战爆发后,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和蒋介石和谈时,要求释放政治犯,并和叶剑英等到狱中看望了王根英,当场点名让院长释放了她。后来王根英跟着周恩来到了西安,又赶到八路军总政治部。陈赓闻讯后,当天从三原地区赶来。他已是八路军三八六旅的旅长。两人几经磨难得以相见,自然都激动无比。陈赓为这一天留下了一篇日记。日记中写道:“昨日根英由西安到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庆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作竟夜之谈。是晚彼此互诉离情,直达深夜,尚无疲意,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根英在狱达四年,艰苦备尝,在敌威迫利诱下,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动摇,使我对她更加敬佩。从此我俩的爱情更趋稳定,而绝对不可动摇了……”

可是才过了半个多月,王根英就接到组织上的通知,要她到延安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

“这么快?”身肩重任的陈赓恋恋不舍。又一想,部队马上要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我这个旅长身边总带个老婆也不像话。陈赓深情地望着妻子:“你早点回来,毕业后还争取回师里,隔三岔五总能见个面……”

9月15日陈赓送王根英上路。远处传来了悲戚的叫声,他们站住了,抬起头,在明朗的浅蓝色的天空中看见了一群大雁。它们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飞向南方。它们只叫了-次,但是叫声如此的悲哀,拖得如此之长,仿佛同什么很亲近的东西告别似的。根英久久地目送着它们。陈赓看见,在她的脸上滚着大滴大滴的泪珠。他轻轻地喊了她一声。她用手掌遮住了脸,而当她挪开手时,眼泪已经擦干了。

他们走上周围长了许多茅草、艾蒿和野菊花的大路。这里的树木已经是光秃秃的了,只有个别树枝上还有一些孤零零的叶子在颤动。道路好像更荒凉、更孤寂了。

在村口一片河滩地,他们站住了。

“别忘了给我写信。学习完了,我来接你。”

她把背包放到地下,举起了手,好像打算整理一下头发似的。陈赓拥抱了她,使她紧紧地靠在自己的怀里。

他们这样站了很久,彼此感到心在怦怦地跳动。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一切都说完了。现在他们只想在一起多待一会儿,永远铭记着这最后一分钟的温暖。

柯庆施高大的身影在远处晃动:“陈赓,还没亲热够,我们该走了。”

陈赓把马缰绳递给柯庆施:“你把她带回延安,路上的事我就不管了。”

她在山坡上转过身子,对他挥了几下手。这时他看见了,不,猜到了她在哭。于是他的心充满了异常的温暖和怜惜……

回到屋里,陈赓心里空落落的。他随手写下日记:离别时,彼此表面上都故作镇静,但根英已背着我流泪矣……

1938年秋天,王根英从党校毕业后,调回一二九师工作,被分配到师供给部主办的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三八六旅正朝着这一带集结。王根英很高兴,心想不久又可以看到自己的爱人了。

一天,她刚一进屋,就看见供给部部长正在和财经干部学校校长交谈。他们抽着旱烟,脸色严峻。一问,才知道日军抽调了3万余众,分11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财经干部学校决定跟随主力越平汉线西进,转往太行山区,可现在有一部分伤病员不好办。王根英说:“你们带领队伍先走,我在后面收容。”

没有时间争论。队伍火速转移。

在队伍末尾的收容队艰难地行进。有个腿部受伤的新兵,拄着根拐杖,在车辙的冰上,两脚叉开,直打滑。不一会儿,他就掉了队,停了下来,朝后面的村子望了望。房屋、马厩、打谷场上堆放着去年的麦秸垛统统在凛冽酷寒中熊熊燃烧,噼啪作响,轰隆倒塌。日寇在放火,伤兵忧愁地自言自语地嘟囔了几句,然后绝望地、无精打采地一摆手。

“跟上队伍!”王根英喊了一声。随后把分配给她骑坐的骡子牵来:“来,骑上!”

“不,指导员,你坐过牢,身体不好,你快骑上走吧。我,我死了算啦!”

“不要再说了!骑上!”王根英把护耳皮帽拉到眉毛上,命令道。

伤兵骑上骡子,不情愿地走了。王根英跟在队列里,一拍棉衣,顿时蒙了:挎包呢?里面还装着文件和一大笔公款……糟了,走得急,还放在学校的炕桌下!

她站住了:“不行,我得回去取!”伤员们也都争着要去。但她阻止了所有的人,不容分说,拔腿就向冒烟的村子跑去。

南宫县东南的前后王家全村大火。整条整条的街道,整片整片的房屋,都在燃烧,仿佛连积雪也在燃烧。

王根英跑进自己的住屋,看见挎包还在炕桌下,急忙抽出来,捏捏包里硬鼓鼓的东西还在,又惊又喜,转身就往外跑。

也就是这一个折返:她的生命突然濒临极限。

晚了!

一切都晚了!

日本兵已经发现了人影,朝着她开枪。她从一个树墩跃向另一个树墩,看着前面不远的一条浅沟。刚要扑进去,罪恶的枪口已经瞄准了她……嗒嗒嗒……一梭机枪子弹凶残地啃着泥土,啃着树干。

她一下子栽倒在雪地上,双脚蹬起一大堆冻结的泥块。

她颤抖了一下,不再动弹。她来不及感受什么,也没来得及考虑什么,她那不能移动的、失去光彩的眼睛,再也看不见后面龇牙咧嘴喷出毒火一般的鬼子兵;再也看不见前面呼喊着杀过来的八路军队伍……她再也看不见那些焦急等待她的伤病员,看不见等待她谈话的财经干部学员。

小镜子没碎。她装在上衣口袋里,这是陈赓才捎给她的,没碎,但被血模糊了。她才照过一次。那支类似玩具的小手枪还躺在挎包里,这也是陈赓送她的战利品,她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过。

她倒下了,倒在春天即将来临的时节。她倒在一个全体妇女都值得骄傲的日子——3月8日。

三八六旅刚从香城固战场下来,干部们在作战斗总结。满脸胡子的陈赓站起来讲话。每个干部都拔出左胸前口袋里的铅笔或钢笔来,在一个小本子里索索地记着,哪怕画几个符号。

“这仗虽然胜利,但是才开始。我们还要继续作战。我们现在还只能延迟敌人的进攻,还不能停止敌人的进攻……八路军如何获得新式武器呢?一面请总、副司令设法,一面由我们自己设法。这一次在香城固战斗中缴获了一尊小钢炮,还得了一架非常珍贵的观测镜。如果每一颗子弹真能消灭一个敌人,我们早就把全部敌人都消灭了。可有的人是虚放一枪,拍马就跑。我们必须割掉游击主义的尾巴。我们不要官架子,也不要不正确的活泼……”

正说着,一个通讯员由场外进来,带了一封电报。陈赓打开电报一看,全身震动了一下,脸阴沉沉,紧绷绷,仿佛石头刻的。

他的声音突然变哑了,也没有清清嗓子就说:“不讲了,准备打仗!”

他走出会场,独自一人来到积雪开始融化的树林。融成水珠的积雪从树枝上滴滴答答流着。陈赓坐在一棵被锯断的树桩上,紧闭着嘴,默不作声,他整个身子都在微微发抖。他打开日记本,沉痛地一笔一画记下了艰难的20个字:“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悲痛的陈赓一直在打听儿子知非的消息。因为王家居住的老房子被日本人炸成废墟,在附近又搭了个简易房,所以陈赓派去的人没有打听到王家的下落。直到1946年,陈知非才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活着。那年10月,在银行工作的一位地下工作者找到王家,说是受陈赓之托,要把知非送到父亲那里。

自从陈赓与王根英跟家里失去联系后,陈知非就一直在外婆家生活。他断断续续地上了几年学,为了谋生,擦过皮鞋,当过报童,还到工厂里给日本人当过在办公室与车间之间跑腿传话的“boy”。

得知陈赓又有音讯了,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就跟外甥知非一起去见姐夫。

坐着新四军一条大木沙船在东海上行了五六天后,两个人在苏北一个小镇上了岸。一到解放区,立即有人给他们换上了军装,走在大街上,也有人喊他们“同志”了。这新景象登时让陈知非很兴奋。

大约走到山东时,王璇梅得知姐姐牺牲的消息,顿时伤心地痛哭起来。一路牛车、马车颠簸了三个月,王璇梅与陈知非终于到达山西阳城。迎接他们的先是傅涯。此前,陈知非与王璇梅还私下嘀咕:如果她对我们不好,我们马上离开。但一见面,傅涯就忙着给他俩炖鸡吃,还帮知非抓衣服上的跳蚤。当时,陈赓还正在前线打仗,傅涯马上写信把见面情况告诉了陈赓。

1946年12月,刚刚打完一场胜仗的陈赓带部队下来,在山西沁源休整。傅涯接到陈赓的回信后,马上带着王璇梅与知非及刚刚1岁多的知建,走了一百多里路赶到沁源县郭道村。

与父亲相见的场景,陈知非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郭村是个很大的村子。进了村就要见到父亲了,陈知非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他看见父亲和一大堆人已经到村口接他们了。在上海时,陈知非很羡慕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他怕父亲瞧不起自己,于是就学日本武士那样,两脚叉开站着,故意显出些神气。陈赓有点看出来了,说:“看你长得多像根英,头发也一样,你妈妈要在该有多高兴,你好像有点……很神气!”

陈赓非常高兴,搂着儿子走在前面,傅涯抱着小建紧跟在后,后面还有一大堆人跟着。两旁的战士都在看他们,替司令员高兴。

当天晚上,陈赓与知非睡在一个炕上。傅涯带着知建,与王璇梅睡在另一间屋子里。躺下后,陈赓把知非从头到脚摸了一遍又一遍,并问起他在上海的情况,还幽默地说:“我以前打听到你在一家西餐馆当boy,你明天做一顿西餐给我吃吃。”

知非说他根本没有在西餐馆待过。其实他工作的地方是给人家打扫厕所,他怕父亲伤心,洗厕所的事始终没有告诉过父亲。

知非以前听外婆说父亲做了大官,彭德怀给他两汽车的钞票他都不要,所以一见父亲的面,知非就迫不及待地问起父亲:“为什么彭德怀给你两汽车钞票你不要?”

原来南昌起义时,陈赓负责保卫起义总指挥部,并曾接管过江西银行,的确把没收的大批钞票用汽车运到总部。陈赓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是一句玩笑话,老太太当真了!彭德怀哪有钞票?他又不是财政部长。”

这天晚上,陈赓问了儿子好些事,并给儿子讲了母亲王根英牺牲的经过。他感叹道:“你妈妈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党的忠诚战士。开七大时还挂了你妈妈的大照片。”夜里,他不断给知非掖被子,说不要着凉了。这也使知非第一次感受到父爱。第二天起床穿衣服,陈赓看到知非的裤腰带是一条布绳子,就说:“你在上海,为什么不去买条玻璃皮带?”

所谓的玻璃皮带,其实是塑料皮带,有些透明。那种东西当时是美国货,很贵的,知非哪里买得起?但他嘴上却说:“不喜欢玻璃皮带。”

知非和父亲同睡一个炕两个晚上,陈赓希望一家团结、和睦相处,叫知非不要拘束,就叫傅涯“妈妈”,知非点头答应。到了第三天晚上,陈赓让知非、傅涯、知建都睡在一个炕上。知非觉得别扭,连身也不敢翻。陈赓发现了,就说:“哪里学来的封建脑袋,翻翻身睡!”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知非看到父亲能指挥那么多的军队,生母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而自己却只能在上海给日本人倒茶、洗厕所,很是自卑,就向陈赓提出要当兵。陈赓答应让他在部队里当通讯员。后来到了阳城,陈赓改变了主意:“这个仗估计不会打很久了,将来国家需要建设,去学工程最好。”他写了一封信给时在山西长治的北方大学范文澜校长,介绍知非到工学院学习。

在陈赓建议下,知非最终到北方大学工程学院就读,因为他小学五年级也没上完,学得很吃力。而王璇梅则进入北方大学医学院。陈赓一直都关心着这个小妹,他给在医学院上学的王璇梅写信,提醒她上学期间不要谈恋爱。

1949年毕业后的王璇梅参加了南下工作团,从长沙经过南京时,她请假回上海看望阔别三年的母亲。分别的前一天,王妈妈忙着为璇梅准备路上带的点心时,没想到门口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陈赓。“我就知道你早晚会来的!”惊喜交加的王妈妈连连喊着陈赓的名字,一边泪水涟涟。这也是王妈妈自陈赓1933年离开上海后第一次见到他,中间整整隔了16年。

刚刚渡过长江的陈赓住在国际饭店,他特地把王根英的母亲接到住地,请她吃了一顿饭。以前一直觉得只有外国人和上等人才迈得进国际饭店的王妈妈,连说根本没想到。

那时,同样来自二野的另一员战将陈锡联也渡过长江住进了国际饭店。陈锡联的妻子1948年春天刚病故,留下一个3岁的儿子,陈赓于是想把王璇梅介绍给陈锡联。过了一段时间,陈赓见两人没什么动静,一边催王璇梅,一边又跑去找陈锡联:“人家女孩子家,你不主动怎么行?”逼着让陈锡联主动来找王璇梅。在陈赓热心撮合下,陈锡联与王璇梅进展得很顺利,认识不久便结了婚。

以后的岁月里,王璇梅一直喊傅涯“姐”,陈赓还是“姐夫”。陈赓去世前在上海住在丁香花园,把王根英的母亲也接过来。王璇梅说,母亲很是高兴,她还在丁香花园里照了一张相。

同类推荐
  •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本书对在全世界各地的晋江籍文化名人、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活动进行系统的评价。
  •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的作者从晚年的视角,以跌宕起伏、大悲大喜的生命阅历谱写出精彩人生篇章。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轨迹,更是近代中国社会人生百态的一个缩影,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启迪。人生如斯,在泥沙俱泻中唯有金砾能够沉淀,经过岁月的打磨,就能重新焕发光彩。从浪荡洋场到潦倒小镇,从豪门阔少到高墙囚犯,从苦力营生到光影人生,最终成为做客央视《东方时空》的“小巷馆主”。因怀真情,才见辞采。文中有深情的回忆,有细腻的描述,有冷静的反思,有深刻的剖析,更有对哲学命题的独特见解,可读可品,赏心悦目。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朱棣最有谋

    朱棣最有谋

    本书带领读者从永乐皇帝朱棣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领略他齐集一身的王霸之学、权谋之变,获得为人、处世、立功的经验与学问,练就自我保护、披荆斩棘的谋略和智慧。
热门推荐
  •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本书讲述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最大的损失,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才没有烦恼。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虛心缺乏智慧。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 异界地球强者

    异界地球强者

    地球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灵气也越来越稀薄,仙以不在有,黄旭地球最后的一个修仙者,在为华夏执行任务过程中被美国大批异能者追杀,从而穿越到修仙大陆,别人的体制牛,哥比你更牛,你的体制算什么,看哥怎么玩死你,哥从娘胎里修练,先天道体,可懂这可是哥自己赋予的,天道说的不算,看哥如何在修仙大陆风起云涌,美女们等着我……
  • 捧花的我

    捧花的我

    讲了于筱、穆韵、李小雅、郁梧从高中毕业时发生的一切事情。
  • 二代修仙路

    二代修仙路

    讲述的是一个杂役二代的修仙之路。靠自己,有苦有甜的平凡的修仙之途。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凡的言语。
  • 甜品弟弟和士多啤梨

    甜品弟弟和士多啤梨

    它们说你的眼里有星星,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眼里有了我。我不敢奢求更多,只求现在就好。
  • 喋血时空之秘境寻踪

    喋血时空之秘境寻踪

    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个现代年轻屌丝张磊和黄军不管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都频繁受挫,最终两人决定投奔远方的亲戚。但在半路却发生了一场诡异的意外,从此踏上了一条本不属于他们的路途。当他们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从最开始的不愿相信到最后成为在血与火中重生的抗日英雄。当他们以为自己的人生会朝着自己想象的一面发展时,命运中的转折点又一次出现。在一次特殊任务中他们又遭遇了怎样的经历,而在任务中关东军的基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风神村的传说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玄机,冥谷究竟是冥界的入口,还是妖魔鬼怪的巢穴。而他们当初的意外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阴谋。请跟随主人公一起踏上那段惊天动地的冒险旅程
  • 白色杀戒

    白色杀戒

    每个人活着都需要理由,活着的理由,活着的动力,而我没有,我的出生就是为了毁灭,那么正好,就为了毁灭一切而活着,活着毁灭一切,只有毁灭了其他人,我才能毁灭自己。
  • 孤舟独行

    孤舟独行

    生在修真世家幕家的二少爷,因生来便是天灵根而遭到他人妒忌,在一日上山游玩时遭到追杀,被废其灵根后丢落悬崖。
  • 恶魔少爷拽千金

    恶魔少爷拽千金

    许千滢本是许氏集团千金,未来的继承人,从小生活在韩国,因为父亲的一句话,马上从韩国转学回国。萧墨轩萧氏集团总裁,未来的萧氏继承人,性格霸道,典型的恶魔少爷,雅斯蒂学院校草,众女生花痴的对象。当许千滢遇到萧墨轩,一个刁蛮任性,一个霸道成性,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闺蜜联盟大逆袭

    闺蜜联盟大逆袭

    本想低调的上个学,却只能高调出现。一个兄控,一个妹控,会发生什么样的火花?现在学霸的她(他)们,将来会怎样?当然是更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