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500000080

第80章 离开黄土地的日子(2)

除了这些社会名流,一些外国政要也开始关心这家本不出名的烤鸭店。

一些外国驻华大使、跨国公司的老板也不时走进利群烤鸭店。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副总统戈尔、法国前总统德斯坦都曾到利群烤鸭店来就餐。一次立群接到有关部门通知,到中国来访问的美国总统小布什要来他的店里吃烤鸭。从这天开始,他就没睡过一个踏实觉。街坊邻居们也都看出来了,利群烤鸭店这几天有点不同往常,上至经理下至伙计,里里外外忙得四脚朝天,各类人物从早到晚跟走马灯似的出来进去,这可不是来吃烤鸭的,是有关部门为那一天到来在做各种准备。立群要配合中美双方的外交、安全警卫、消防、卫生等各方面官员的检查,还要按照故宫的标准,在三天内把院子里的电路和煤气管道进行彻底改造。这样没黑没白的干了三天,一切都准备停当了,上面又来了通知,由于胡同太窄,布什总统的警卫车、救护车开不进来,原订的这项行程取消。很多人为立群失去这个机会惋惜。可他不这么想,他觉得挺值,美国总统要来,说明自己的烤鸭店已经名扬海内外了,这位总统虽然没来成,可借这次机会把店里的硬件升了级,按照高标准彻底搞了一次卫生,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白忙活,只要自己好好经营,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

布什总统没能来这里吃烤鸭,可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却真来这家小店吃过烤鸭。那是2005年,有一个叫麦克的美国人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只要到北京,这个麦克就爱到北京的胡同里转悠。转悠到北翔凤胡同时,吃了一回利群烤鸭店的烤鸭,大为赞赏,一来二去就成了店里的常客。还经常带些朋友一起来吃烤鸭。就是那一年的10月份,一天麦克打电话找立群:“张老板吗?

明天晚上我要定个包间,要带一个重要的客人来吃烤鸭,你肯定猜不出来是谁!”“好啊,没问题!”立群一边答应着又问了一句:“你能提前告诉我谁来吗?”“是戈尔副总统的儿子。”“好,欢迎呀!你要是能把戈尔也带来就好了。”对这种半开玩笑的话对方倒认了真:“这可没把握,不过我可以发个邀请,就是不知戈尔副总统能不能来。”放下电话,他按要求安排好预定的包间,就去忙别的事了。第二天下午4点来钟,立群接到一个电话:“你好,请找你们经理接电话!”“我就是,您有什么事儿?”立群习惯地拿起笔准备记录,他以为又是定包间的。对方大声说:“我是公安部的。”立群心里一惊,又是什么事儿呀。“你那儿今天晚上是不是有个重要宴会呀?”“我这儿没什么重要宴会呀!”立群一边回答一边紧张地回想着。忽然想到麦克,“对了,有个叫麦克的美国人订了八个人的包间,说要带戈尔的儿子来吃烤鸭,这也算重要宴会?”“戈尔的儿子我们不知道,但他定了。”对方肯定的告诉立群。“戈尔能来呀!”立群一下明白了。“不要说名字了,抓紧做好准备工作吧,待会儿我们还要去人检查呢!”对方挂了电话。张立群马上招呼店里的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按照接待要求里里外外把店里各地方收拾了一遍。傍晚,一辆黑色的林肯轿车驶到正义路南口,进入一个停车场。几个保镖拉开车门,戈尔父子从车两侧走下轿车,在中方人员的陪同下,一身西服打扮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随人群一起走进北翔凤胡同。来到这样典型的北京小胡同,对戈尔父子来说是新鲜事。陪着戈尔父子一起来的麦克一路上又当翻译又当讲解员。

听着麦克对胡同的介绍,戈尔不时停下脚步仔细端详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观看那些风格各异的街门,打量或圆或方的各色门墩。穿过小胡同,戈尔父子一行来到了利群烤鸭店。按照事先的安排,戈尔父子和麦克被请进包间,其余人员被安排在包间门外的桌子上。在等待期间,戈尔起身出来参观利群烤鸭店的小院。他一边看一边和旁边的人聊天。走到烤鸭工作间外,戈尔问张立群是否可以进去看看。立群做出了一个请进的手势,戈尔就兴致勃勃地走进去,站在烤鸭炉前看了一会儿,戈尔就向主人提出了问题:“你们是用火烤,二氧化碳不好,你们污染环境。”跟随在一旁的女儿张欣立刻用英语回答说:“那你愿意当原始人吗?我们中国人可是上千年烧火做饭,我们可都是吃熟的!”戈尔说:“你们烧木材,毁林木。”张欣回答:“我们用的是果树的木头,果木不成材,无法做家具,并且果园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更新一批树苗,替换下来的果木晒干可以出售,我们就用做燃料。”戈尔又问:“为什么要用果木,换别的燃料行吗?”张欣回答:“这就是我们传统工艺当中的一部分了!

用果木烤鸭子,烤成的鸭子有果木特有的香味,如果用松木就是涩的,用别的燃料成本低,价钱自然就便宜了,但都没有果树的香味,烤鸭的味道自然就不同,品质也不一样了。”听了张欣的介绍,戈尔就不说话了,朝立群摇了摇头,耸了一下肩,冒出一句英语:“太热!”就退了出来。那次戈尔一行人点的菜也是荤素搭配。按照北京吃烤鸭的规矩,厨师必须当着客人的面片刚出炉的烤鸭,这时张欣也随着厨师一起走进包间,为戈尔父子示范吃烤鸭的方法。她拿起一张荷叶饼,用筷子夹起几片鸭肉蘸上些甜面酱放在荷叶饼上,又夹了一点儿葱丝和黄瓜条放在一起包好递给麦克。戈尔学着张欣的做法也卷好了一个荷叶饼,有滋有味儿地吃起来。张欣又细心地向戈尔介绍吃烤鸭时为什么要加这些配料:“烤鸭有着丰富的蛋白质,加上黄瓜吃,就能在吃肉的同时也吃到蔬菜了。加上大葱可以增加烤鸭的香味,也增加了维生素,这样吃烤鸭味道好营养也丰富。”戈尔对张欣的介绍很满意,开着玩笑说:“天哪,你怎么像医生一样!你把什么都告诉我了,不怕泄露机密吗?”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那一晚客人和主人都很尽兴,戈尔临走时还和立群一家在小院里和大门口照相留念。

张立群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因此才能克服那么多的困难开创出这样一摊事业来。爱人林小燕是一起在延安插队的知青,共同的经历使他们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几十年。日子再艰难林小燕也没有埋怨过立群,总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去鼎力支撑立群的事业。

当年张立群想开烤鸭店,林小燕支持了他的想法,腾出了住房做烤鸭店,全家人挤在一间小得只能睡觉的小屋里。可小小的利群烤鸭店却装修得光彩照人。烤鸭店大门东边的山墙上用白底红字画着中英文对照的烤鸭店大幅广告,大门口上方悬挂着金字木匾和两盏大红灯笼,门槛两侧是两尊古色古香的石刻门墩。门道两侧的橱窗里贴满了众多名人来这里就餐的照片,进入院子正前方通过一扇玻璃门可以看到制作烤鸭的操作间。这样惹眼的装潢当然少不了女主人的智慧。立群外出办事家里的事自然由林小燕打点,这样肩并肩的奋斗才成就了利群烤鸭店。提起这个店,张立群总是对人说店里的事是董事长做主,他说的董事长就是林小燕,可见林小燕对这个家庭的重要。他们的女儿张欣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小时候家里住得紧,又不安静,懂事儿的张欣总是在学校把作业做完了才回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欣的学习成绩总是优秀的。高考时她考上了着名的中国政法大学,并且一直在那里读到研究生毕业。张欣上大学之后,一到假期就到父亲的店里帮忙。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就把全部精力投入了烤鸭店。不仅自己来了,后来还把自己的夫婿郭天才也带来了,小两口一起帮助父母经营利群烤鸭店。要说女儿的到来,确实给张利群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过去外国客人来店里吃烤鸭,由于语言不通,经常发生误会。一次一个外国客人来店里吃烤鸭,要求先上凉菜,等人到齐了再上热菜,服务员听不懂,看客人连比画带说的以为是在催上菜,一股脑把菜全上齐了,闹了个两岔。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女儿的到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次,一位大使夫人来店里吃烤鸭,把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单子递给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是外文的,就拿给立群看。立群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的全是英文,自己除了知道字母念什么,一句话都看不懂。他马上喊女儿:

“张欣,你过来看看这都写的什么!”张欣一看就明白这是大使夫人写的一张自己吃饭的禁忌,希望店里做菜时给予关照,就说:“这是一张忌口单,我去告诉厨房一下。”原来这位大使夫人不吃葱、姜、蒜等调味品,无论到哪里吃饭都把这张单子交给饭店。这次在立群这里得到了在其他大饭店同样的服务,这位夫人很满意。为了适应外国人来烤鸭店用餐的需要,张欣专门为外国客人来店就餐设计了一份中英文对照的菜单,把店里所有菜肴的原材料、口味都一一标明,结果当然是大受外国客人的欢迎,有个英国客人还要出一百元买走一本留作纪念。立群在女儿的辅导下,也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什么“您好!”“欢迎!”“再见!”之类的话当然已经不在话下了。

此外,张欣还把利群烤鸭店的中英文介绍发到互联网上,不少外国人到北京来旅游,提前就在店里订了餐,大大方便了游客。

年轻人的进入,把利群烤鸭店的经营管理带入了一个新时期。立群明显感到新一代人在经营上更有进取心,在烤鸭店的经营方式、规模、菜品的设计配置等方面,张欣小两口有许多新的想法,与老一代总是在设法保留老传统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想引进跟上新潮流的东西。立群和林小燕这两位创业元老,当然知道作为老北京风味的代表——烤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但是他们并不保守,他们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任何事业要发展,少不了年轻人的参与和推动。他们也把这些道理讲给两个年轻人听。

张欣两口子明白父母的心意,在保留传统和创新上也动了不少脑筋。看到这种情况,立群也逐渐把日常管理工作更多的交给了女儿去做,让年轻人自己去锻炼,在实践中学习。现在他更多的是承担了采购员和司机的工作。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的胡同区也在逐步被改造。周围不少胡同已经动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张立群也有自己的困惑;眼看着曾经赖以生存的胡同特色慢慢消失了,这以“胡同”为特色的“利群烤鸭店”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呢?琢磨来琢磨去他想通了,唯一的出路就是保持胡同烤鸭店的特色,这是利群烤鸭店的生存之本!为此,立群经常去政府部门了解情况,知道将来前门地区还要保留一些老北京特色的胡同。这让他有了自己的发展之梦。他和家人商量好,等条件允许了准备扩大利群烤鸭店的规模,经营场地至少要有两个院子,每个院子在装潢、家具摆设、菜品安排和烤鸭的做法上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既有明朝的焖炉烤鸭,又有清朝的挂炉烤鸭,也有民国时期的烤鸭。让来这里吃烤鸭的客人可以尝到不同品味的饭食。把老北京特色浓缩在一起,守住这老北京的血脉和传统。让喜爱老北京的人们有个感受老北京文化的场所,只要想了就能尝到香气四溢的老北京烤鸭。立群的这个梦正在慢慢变为现实。待到更新的利群烤鸭店开张的时候,欢迎大家来店就餐哟!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附中高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西回大队一队插队,退休前在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工作。)

同类推荐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本书收录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其中有“鲁班的故事”、“华佗拜师的故事”、“天文学家张钰哲”、“钱学森回国的故事”、“近代科学之祖——伽利略”、“发明避雷针的人”等。
  • 论读书

    论读书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您正在掀开的《散文诗帕拉莎》是一本绚丽多彩的书。 在这本《散文诗帕拉莎》中,屠格涅夫有时用他一支饱含诗情画意的笔恬静地、满怀深情地为我们描绘着他的祖国俄罗斯那片美丽丰饶的天地。那蓝天、 白云、峡谷、亚麻田、滚滚的麦浪、高翔的云雀……和善良的普通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
热门推荐
  • 做我一天的女友可以吗

    做我一天的女友可以吗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的产物,网恋,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的一个叛逆少女,她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傻傻分不清楚,这是一个网沉少女的日记。今年的冬天,显得特别的缠绵.没有在家乡时常见的雪,多了江南的特色——雨.曾经特别的想到江南去看一下,到了江南,却不知身在江南.江南的河特别的多,桥,也特别的多.走过一座小桥,前方不远处,又看到一座.一座座小桥,构建出江南水乡的特色.江南的夜,来得特别的早.六点未到,已经是华灯初上时.江南的美食,偏好甜.喜欢放糖.初到江南,在以海洋为家常菜的Z省,自己显得极不习惯.现在已经过了那么久了,慢慢的习惯起来.慢慢的喜欢上了江南的美食和江南的人们.
  • 都市透视狂少

    都市透视狂少

    超级纨绔陈洛,夜店找女人被抓,正苦恼怎么应付老爹,却意外获得一个禽兽系统,里面透视术、读心术,御女术,坑爹术等技能应有尽有,只要能获得美女好感,就能无限兑换。看着清单上的一大串技能,陈洛抹了一把口水,哈哈大笑:“绝色女总裁,火爆霸王花,冷艳女医生,娇俏女教师…你家老公来了!”
  • 永恒至尊

    永恒至尊

    携神秘灵珠,地球青年穿越异世,战八方万界。以手中之剑,动天地乾坤,走上一条逆天之路,誓要主宰苍生。-----------------------PS:新书《无尽世界直播系统》已上传!
  • 女王陛下的狂妄症

    女王陛下的狂妄症

    “你无需动手,交给我!”她信心十足的拍了拍胸口。他只好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站在一旁。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护夫的洗妇儿是好是坏。后来“哼,你这个伪君子,骗了本姑娘这么多年”原来他根本不需要她保护,她到底是自作多情还是傻啊?“神妃,你这样说就不对了,本王何时让你保护过?”他厚颜无耻的说道。
  • 此去经年之故梦秋枫

    此去经年之故梦秋枫

    两个满怀梦想的默契少年,青春年少的时光里,在校园里一同为梦想奋斗,在校园里各自为爱执着。遇到彼此只需要一刻,认定彼此只需要一年,相守一生却需要无尽的缘分,离开校园的那一刻,现实携裹着苦痛与无奈袭来,曾经将永恒信以为真的他们,能否抵得过岁月的无情?时间是最毒的药,时过境迁的恋人是将携手一生?还是终将相望?
  • 前十后年

    前十后年

    他的妻子“他的心是钻石,而你是打磨石”他的朋友“他是爱你的”凌湄笙“我为什么他们都说你爱我,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他“你的心被挖去了吗?为什么感觉不到我的爱”
  • 细雨湿流光

    细雨湿流光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相爱。孤独也许可以持续百年,梦境也可以匍匐前进,只有青春的流光一闪而过。这是他们一见钟情后,兵荒马乱的爱情故事。余思经典长篇代表作《细雨湿流光》作为青春成长的经典长篇代表作,曾得到《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编剧王海鸰和青春文学代表人物饶雪漫的携手力推。花火青春疼痛系列,抒写最现实的爱与青春最永恒的话题——爱与青春。本文用独特的笔触,呈现了一出最现实的爱情故事,那些张扬与伤痛,都是青春里最真实的记忆。全新再版,完美修订时隔六年全新再版,内容更加精致。
  • 初夏若秋至

    初夏若秋至

    小女孩兴冲冲地跑到男孩面前,将身后自己精心制作的“结婚证”摆在桌子上,不等男孩反应,就迅速将他的拇指沾上红色墨水,在“结婚证”上按下手印。“赫哥哥,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人了,你要喊我老公,我说东你不能往西,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我,我罩着你。还有,你叫赫岁是吗?好!嗯……以后你就叫岁月吧,你不许不同意,不然,呃…我就,我就,就休了你!”男孩忍不住抽了抽嘴角,自己就这样被一个小丫头占了便宜了吗??不过,怎么还有点兴奋呢!!??
  • 溃之歌交响诗

    溃之歌交响诗

    “是的,那是当之无愧的万能许愿机……但它的发动意味着一切的毁灭。”——溃之歌,那是少年那希伦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自己会牵扯到的非常识存在,但在这所圣·乔治魔法艺术学院中等待着他的还不止这些……(《溃之歌交响诗篇》是《溃之歌》系列的第一部)
  • 鬼夫难缠

    鬼夫难缠

    我生于阴年阴月阴时,身为女孩,被断言活不过三日。为保性命,爷爷为我请来鬼夫护体……从那以后,我竟有了阴阳眼,频频见鬼!一个血色手镯,一句懵懂冥誓,我被牵扯进与鬼结姻的漩涡中。十八岁的成人礼后,那个守护了我整个童年的鬼夫忽然现身。他说,卫冷旋,我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