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500000073

第73章 今日故乡行(4)

当年种植的作物主要有麦子、玉米、高粱、小米、糜子、绿豆、黄豆、芝麻、荞麦、苜蓿、油菜花等等。那黄色的油菜花、粉色的荞麦花,漫山遍野开起来轰轰烈烈的,炫人眼目。在地里锄草或是翻地时,有人吹起口哨,是信天游,能传很远,声音之美是我离开后再没听过的。现在退耕还林,全改种苹果树,又分包到户,下地劳动是个人行为了。这次回东庄,清晨去拍日出时,就碰上了带着宠物狗去自家果园干活的姑娘,不一样了,劳动方式都不一样了,干农活不再有一队队人马的景象,那只有在回忆中寻找了。

对女同学来说,农活最累的要属割麦了。人到地里一字排开,一人几垄,刷刷地往前割,真是汗滴八瓣儿都顾不上擦,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干,又干了湿的,一会儿就腰疼得直不起来了。农时不等人,趁天好得赶紧干,紧着干也跟不上队伍,本来是齐头并进的,渐渐地我们就落在后面了,队长知道我们手拙,让我们跟学校放麦收假的十来岁的女孩子一起干,她们割到地头,再返回来迎我们。也许因为政策,知青的工分都按满分定的,这些孩子年龄小,工分也就有我们的一半儿,我们还真干不过人家,没见她们有什么不平衡感,总是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高兴。在地头休息时,她们噌噌噌几下就爬上杏树,给我们这些不会上树的摘杏吃,哪棵树的杏甜,哪棵树的杏苦,她们了如指掌。质朴,想起这些,脑海里就冒出了这个词。

有时累极了,就盼着下雨,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下地了,当然,小雨不算下。下雨时,我们就在窑里看书,资源有限,仅有的几本书都读了不止一遍。要是谁家寄东西裹了层报纸,都当宝贝,不管什么日期的,通读一遍,不让一个字漏过。窑里黑,要点煤油灯,时间长一点儿,鼻孔都是黑的,那时,也没有PM几点几这一说,能有煤油点,就很知足了。有时也躺在炕上精神会餐,把吃过的美食捋一遍,过过瘾。男生安同学出自老中医世家,自称读过《伤寒论》的,爱拽文,有些酸腐。有一回感冒不舒服,发低烧,我们的管家洋洋给他做病号饭,让他靠在热炕头等候(男生窑不做饭,一直是凉炕),安可能觉得挺幸福的,慢慢说道,“生了小病,懒懒地躺在床上,有些悲凉,又有些娇气,小苦而微甜,实在好像秋的诗境”。这是鲁迅日记里的句子,我们那时大多是鲁迅的粉丝,他这一说,我们几个把这个段子记了几十年,到现在,我都把“小苦而微甜”与幸福感联系在一起。

在学校时,一到夏天,体育课就是游泳课,即使“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游泳池也照常开放,一闻到水味儿就想跳下去。到了农村,以为是把过去的生活换了个地方的继续,不用约,都带着泳衣呢。夏天到了,我们有时也偷个懒,带着西瓜,到云岩河去游泳。找了一段比较宽阔的河面,目测一下,水流比较缓,看着没漩涡,就下去了。那时胆儿大还真敢下,游几个来回,上岸晒太阳。以为没人看见,谁知人还没回来,村里都传开了,东庄那几个女娃穿着蛤蟆皮,在河滩石头上趴着哩,原来被山坡上拦羊的老汉看得真真的。有时我们在院子里打羽毛球,窑背上围观的人互相问,学生娃用笊篱捞什么呢?我们的到来,给闭塞的小村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

这次回云岩,发现变化大得超乎自己的想象。在延安下火车后,是宜川县政协派专车接的,全程高速,很快就到了云岩,40多年前的卡车和满身的黄尘,已成为记忆。在云岩镇政府,各村来领人的村干部早就候在那里了,和以前一样,名单也是比人先到,东庄来接我们的是哑子的侄孙白林明,现在是村主任。丰盛的午餐后,各回各村,我和颜贻芬就随着林明上路了。这回不是走着,而是坐着他自家的轿车回村的。我们这些人,都是被各村的车接走的,真是今非昔比呀!上塬的路也不是土路了,沿途全是苹果树,想起以前在塬上放眼望去,孤零零的一两棵树,就像是消息树,现在漫山遍野一片绿色,我们的眼睛简直不够使的,心里除了高兴,还是高兴,替乡亲们高兴。

在村里住了两天,找寻着过去的回忆。窑洞早已没人住了,许多已坍塌,我们那个大窑廓还在,好不容易拨开杂草下到荒芜的窑院,久无人住,多年的雨水冲刷,使窑壁显得更加斑驳,有一种沧桑的美。我们的院子原来是很平很光的场子,现在成了长满杂草的土岗了,40多年过去了,所幸窑洞都在村边边,因此得以保留。

村里来看我们的乡亲络绎不绝,一拨接着一拨,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他们说,对他们生活影响的有两件大事,一是红军来了,二是我们北京知青来了。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在当地就是传说,我们的故事已载入《宜川县志》。在这里,我想说,云岩河,我们来过!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附中高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西回大队东庄生产队插队,退休前在北京市原宣武区统计局工作。)

高堡寻梦

孙广山

40多年前,我们5位男同学和6位女同学,一起来到陕西省延安地区宜川县云岩公社高堡生产队插队落户。1971年过完春节,我就到正在建设中的梅七线铁路工地做了民工。那年9月赶上招工,由于在施工劳动中表现出色,我被推荐选拔到了梅七线铁路建设指挥部汽车队工作,成了一名正式的国企铁路工人。插队的三年,在农村度过了极其艰苦的生活,使自己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锻炼,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到工作单位以后,好长时间脑子里想的都是:到什么季节了,村里该干什么农活了?乡亲们过得怎么样了?

好久好久都不能释怀,再回云岩去看看的愿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挥之不去。

2010年退休临近,工作也交接的差不多了,终于有了闲暇的时光。经过几番酝酿和准备,终于下定决心:趁自己身体健康精力旺盛,自驾车从北京到陕北一行,看一看云岩镇和高堡村的变迁,圆自己40年来的梦想。6月初的一个清晨,开车沿着插队时许多知青都经历过的:不断扒车逃票不断被抓住赶下车的回京探亲路线,一路奔向黄河岸边的壶口。次日当我驾车行驶在山西吉县黄河堤岸上,遥看到对面陕西境内一座座崇山峻岭,和那绿荫掩映下隐约露出的几座新窑洞时,眼睛不觉得已有些湿润了。心中不断激荡着一声声呐喊:魂牵梦绕的陕北高原,淳朴善良的宜川父老,我回来看望你们了!

分割秦晋两省的滚滚黄河上,已经见不到浮筏和船夫的身影,一座宏伟的钢梁大桥把两岸紧紧地连接到了一起。汽车驶过黄河,一条蜿蜒但是平坦崭新的省级公路直通宜川县城。路两边的山峁和塬上庄稼很少,代替的是一片片绿树和苹果园,那曾相识的黄土高原已被打扮得郁郁葱葱。时值中午时分来到了宜川县城,宽阔的城关大道两侧楼房林立,店铺鳞次栉比,各色广告争奇斗艳。肚子有些饿了,把车停在一家标有“陕北风味宜川特色”的饭馆门前下车吃饭。这是一家夫妻店,老板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拿过菜单随口就点了大烩菜、白豆子炖鸡和南瓜饼。店堂不大但是挺干净,后厨收拾得井井有条。吃饭的人不多,喝着热茶到厨房与老板闲聊几句。“你是第一次来哦们尼川吗?”老板的宜川口音里夹杂着普通话。“不是,我是宜川人”,我回答。“至咯呀?你不像”,他错愕地望着我。“我是在这里插过队的北京知青,离开宜川40年了,回来看看”。“至咯呀?小时候听哦(我)大说过你们,你走时哦还没出生呢,哦家是牛家佃的。”“我是云岩的,我们离得很近。”“是呀,我们常走云岩赶集呢。”几句闲聊一下拉进了我们的距离。

说话间,老板娘已经麻利地把香喷喷的饭菜摆上了桌。回到宜川的第一顿饭,吃的是地道的宜川名菜。水足饭饱该结账上路了,可是老板就是死活不肯收钱,执意说:“你走40年了还回尼川看看,这顿饭哦请了。”我说:“都是宜川人,你这是做生意,指望这生活呢。”他说:“不行,都是宜川人就不要见外了,请你吃顿饭不算啥。”推辞再三老板又说:“哦看你带着相机,饭钱哦不要,你就给哦们照张合影吧,把照片发给哦算个纪念好吗?”时候不早了,只好缓和一下同意了,于是老板夫妇和我坐在了一起,拍下了一张难忘的照片,内心却收到了40年后重逢,宜川人给我的第一份见面礼。临上汽车,透过车窗我麻利地塞到老板手上一张钞票,脚踏油门一溜烟逃出了老板夫妇的阻拦,从倒车镜里看到越来越跟不上车速的年轻老板逐渐远去,可亲可敬的宜川人,令我心里好一阵感慨。

离那日思夜想的云岩镇越来越近,依然流淌的云岩河水平时流量不大。

过去从南塬下到川里,过河要踩着石头。现在那里建了座水泥大桥,桥两端是一些商铺旅店。镇里的老街还在拆建,昔日的云岩容貌却早已不在。沿街向东望去,左侧靠山崖曾有一处十分醒目的崖雕“云岩叠翠”也不见了踪影,细打听才知是因为公路扩宽被炸掉了。令人些许感到安慰的是:村村通工程把公路修到了全乡每个村庄,现在再到哪里去都可以开车直达了。打听好回高堡的路线,沿着兰水月、寺村、云许、辛户、刘家桌朝高堡方向一路驶去。

过去我们从村里到云岩,据说有25里路,其实说是有路也就是人和毛驴踩出来的,走的多就成了路。蜿蜒曲折凹凸不平的土路,充其量也就能过一辆架子车,那是我们与外界的唯一通道。现在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盘山而上,把一个个村子联在一起再不断向远处延伸。途经云许村口,一座装有钻探设备二三十米高的铁塔拔地而起,顶部刺刺喷着几米高的蓝色火焰直冲云天。

铁塔下的活动板房上有“新疆石化勘探”的标记。一直听说宜川也发现了油气田,这里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了。刘家桌村口立着一块标有村名的石碑,当年我们曾经是这儿的常客,因为这里是我们去云岩赶集的必经之地,所以在这儿插队的几位知青都成了我们常来常往的好朋友。铁梁、大为、紫生、虎子、小仓,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至今仍历历在目。

过了刘家桌村离高堡也就不远了,塬上除了一些快成熟的小麦就是苹果树。向北望去,北塬也比当年我们在时绿了很多,这大概都是近些年,国家建设三北绿化林带退耕还林战略的成果。不远处一大片十分平整的田地就该是我们村昔日的良田了,可是现在地里却建起了红砖水泥砌成的平房村落,大概有几十户人家,一户一院十分规整。停车下来问一位正在农用车边挑选蔬菜的中年汉子:“这里是高堡村吗?”“就是的,你找谁?”“我找李刘祥或者丑娃,他们都在吗?”“都在,你是哪位?”中年人惊讶地问。“我曾经在高堡插队,我是孙广山,你是谁?”那人惊奇地端详着我,突然一把拉住我高兴地喊道:“啊!我是棒娃呀,你从哪里来?”“我从北京过来看看你们。”我也想起来了:那个十一二岁瘦小的个子,成天跟在我们屁股后面招招这个逗逗那个。高兴了就把他搂着揉搓一会儿,不高兴了就把他抓住拍一顿的淘气鬼儿,就是眼前的棒娃。

如今他已谢顶了,黑红的脸膛强健的体魄,成熟里透着几分机敏。他菜也不买了,热情地带我去找丑娃。来到新村的中央靠左侧第一户院门前,棒娃向院里喊着:“当家的,快出来看谁来了?”不一会,一位高高的中年男子疑惑地走出来打量着我,摇摇头说:“想不起了。”但是我却从对方的眉宇间认出了当年那个很少服人的犟小伙儿丑娃。在当地曾经有过这种说法:大村的娃,小村的狗。意思是:大村的娃不好惹,小村的狗厉害。那时的高堡村有42户人家,周边好多村子只有几户或者十几户。在这地广人稀的黄土高原,高堡就算是大村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一切都收归集体。高堡仗着自然条件好,人均占有的平地多,收成一直还不错,所以高堡在云岩公社曾经是富裕村。虽然名为“丑娃”,但是丑娃确是高堡村的美男子。小小年纪时就五官端正浓眉大眼,黑红的肤色壮实的体魄。好像对啥都有自己的见解,对谁都不太服气。其实高堡村有一批这么出息帅气的后生:传锁、晨子、棒材、海胜、鸡娃、棒娃……个个都是口齿伶俐,身强体壮,干活的好把式。丑娃后来到兰州当了几年兵,是见过世面的人。复员后回村继续务农,承包过土地烤过烟叶,赔过也赚过。40年过去了,岁月的沧桑写在丑娃那曾经英俊的脸上,人也变得谦逊随和了。从大门口我俩的手握在一起,直到把我领进屋里,握着的手就没有松开过。让座沏茶,苹果、大枣、花生都堆到了面前。问候的话语一句跟着一句,丑娃的热情温暖着40年后归来的我。

我回乡的消息,像风一样很快传遍了全村,乡亲们三三两两的挤满了丑娃家还算不小的正屋。如果是走在大街上,也可能都互不相识了。但是回到村里,寥寥几句问候,年轻时的影子马上就显现在眼前,接着就是热情而有力的握手和感叹。岁月不饶人,当年的帅哥们都变得迟缓了沧桑了。但是不变的是陕北人的热情直爽和淳朴善良。从下午到傍晚,从晚饭到午夜,人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重逢的欣喜,往事的回忆,分别后的经历,如今的变化,未来的憧憬,酸甜苦辣的话题使我们夜不能寐。

同类推荐
  •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通过梳理活跃在诗坛上的蓝蓝、森子、罗羽等18位河南先锋诗人的创作轨迹,作者引用了后抒情、叙事的熄灭、知性写作等概念,有效地打开了先锋诗人创作的秘密通道。作为诗人批评家,作者透过词与物之间的裂隙,探讨了主体与语言、诗歌民主性等前沿问题,深入剖析先锋诗歌的内涵与外延,显示了作者对先锋诗歌深沉的思考与关怀。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5·12大地震在陇南

    5·12大地震在陇南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灾难悄然而至!黄土塬的颤抖,呻吟的草原,震波中飘零的“枫叶”,陇原告急。,那些亲历灾难的人们,他们并不孤独。我们开始进入,灾情就是命令,牵一发动全身,目标109,紧急出发,扑向灾区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一种力量让死神让步。他们在等待救援,力辟生命通道,发掘生命的奇迹,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决战109,“天路”送真情,爱心,在这里传递。他们需要重建家园,凤凰涅檗,启开重建大幕,一切为了明天,日子一定会比以前更加美好。
  • 甄家红楼(下)

    甄家红楼(下)

    本书揭开了《红楼梦》内幕,阐明了幕后的真人真事,记叙了“一叙一脂”、“白雪红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这一对痴情儿女的生平历史、离合悲欢、音容笑貌,以及他二人撰写和评注《红楼梦》的全过程,并作了论证等。
热门推荐
  • 夜默双咒

    夜默双咒

    一个被施咒的少年,昼为男,夜变女,本就是夹缝中求生存,为何世人却还要将自己赶尽杀绝,既然如此,为了自己在乎的人,战吧!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 勉为其难娶了你

    勉为其难娶了你

    南宫琪本来想好好的与李靖过平淡生活,但是因为李靖母亲的反对最终分手,本来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爱情本来就不会一蹴而就,可是李家欺人太甚,南宫琪没有能力反抗,于是出卖自己给卫勉,以达到有资本去报复李家,最后却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后悔的她离开了这种城市,卫勉却不放过她,以合约没到期为由将她寻回,南宫琪又做回了笼中鸟,合约到期时意外怀孕,本想打掉,却被人劝住争取一下孩子父亲的意见,本来只是过个形式,却不料卫勉提出结婚,给孩子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南宫琪要答应吗?
  • 月夜偷心者

    月夜偷心者

    人类发病率提升,寿命逐年下降。一次人类造福计划,对三千万婴儿注射了X疫苗!做人体实验!第一代非常成功不仅寿命全达一百多一上,免疫力也大大提升。人们正在庆祝的时候!却遗忘了他们的后代。却不曾想未来拉开了对新人类魅靈的战争。。。。。。但是幕后黑手才刚刚露出它的爪牙………
  • 建国以后不能成精

    建国以后不能成精

    仰天而啸的银色苍狼,十二个蛇头锦簇纠缠吐着舌信的怪蛇,振翅翱翔五色光羽的神鸟,鳞甲狰狞的巨兽,口吐烈焰的雄狮,背负羽翼的天马,缠绕在珠穆朗玛峰般高大山岳上的神龙。无数难以描述的生灵集中在一起,在滚动的昏黄云层中时隐时现,玄奇莫测。
  • 宠妻成瘾,总裁你够了

    宠妻成瘾,总裁你够了

    一个二十七岁的成年男人压榨一个十八岁的小女人时用几分力量比较合适?十八岁那一年,左小暖遇见了一个男人,本以为是萍水相逢,却不曾想之后两个人这样那样的原因,开始反复牵扯在了一起。这是一场爱情迷局,明明是她拉的他进来,但最后沦陷的却只有她一个。当另外一个女人出现在他身边时,左小暖准备离开,后被他抓回,他嘶哑着声音问,“丫头,我是不是该在你肚子里种点什么,才能让你安安分分的呆在我身边,嗯?”左小暖冷嗤一声,“种吧,大不了我带着种子一起跑路!”
  • 那人的一生

    那人的一生

    一人一曲一故事,几十年恍如云烟不过浮生一场。
  • 敬业工作为了谁: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工作为了谁: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可以改变命运,敬业的人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敬业工作可以提高能力,造就品牌,这样的人永远都是公司的核心人物,永远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本书共十章节,内容包括敬业工作为了谁、尊敬工作,你才能成为工作的拥有者、敬业是一种觉悟,让敬业沉淀到人格中、敬业改变态度,成功从敬业开始等。
  • 天空下

    天空下

    一本书,是一个世界,历史不能随意,因此我不写历史,但我的思想却不受着天地束缚,因此我写我的思想,书中的世界或许并不完美,但只要我努力了,写出了我心中所想,就已经足够了,写,是我的爱好,是我的兴趣所致。
  • 站在白果树下

    站在白果树下

    我那天站在白果树下面,看着绿中带黄的树叶,心里毫无感情,冷漠席卷我的一切,痛苦在心里回响。
  • 俏医仙

    俏医仙

    本以为这一世会竹庐行医,了此余生,想不到,被个魔头绑架了;本以为魔头凶猛,冷酷嗜杀,自己小命难保,想不到,这魔头竟是个熊孩子;本以为跟了这武功天下第一的熊孩子自此无忧,想不到,阴云涌动,奸佞横行,前途竟有如此之多的险阻,命运竟有如此繁复的转折,她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娇俏医女如何力挽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