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500000066

第66章 回望插队岁月(60)

我们村闭塞且保守。解放那么多年,只有个别人家的孩子当兵,出去读书,当了公家人(即工作),当个民办老师、供销社干部。其余人祖祖辈辈都在村里务农。他们的家庭男女分工明确,男人在“外迁(外边)”干地里活儿,婆姨、女子在“屋里”做家务,她们做的绣花鞋、纳的鞋底、绣的鞋垫色彩斑斓,非常精致、漂亮,很有乡土民俗的特色。我们村还有个婆婆会剪窗花,她凭着想象,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动物、花朵图案,剪出的东西就像工艺品。

记得那时,我们全村只有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吃、穿、用等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是自己生产制作的。

我们村的土地很贫瘠,大部分的土地分布在坡坡梁梁上,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由于平地很少,我们干农活总要走很多路,翻沟上坡。这里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还有少量的糜子、谷子、豆类、高粱,粮食亩产也就百十来斤。

经济作物只种一些棉花,还有少量的核桃树、枣树、杏树、梨树、李子树等果树,收获的果实仅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这样落后的条件下,当地农民的生活很苦。但是当我们来到村里时,善良的乡亲们以他们特有的温情接纳了我们。

刚到村里那段日子,大概是怕我们想家,每天都有老乡到我们的住处来陪伴我们聊天。怕我们不会做饭,队里派人给我们做饭。怕我们没有菜吃,每天都有老乡轮流给我们送酸菜。过年了,几乎家家都自发的给我们送“米黄”、“炸糕”、“稠酒”。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能感受到当年乡亲们对我们的浓浓亲情,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乡亲们从自家不多的一点儿过年食品中,拿出一年才能吃到一次的“好吃的”送给我们,让我们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暖,这一份情意我们永远都忘不了。

按照村里的风俗,女子娃是不到地里干农活的。我们三个女生虽然也是女子娃,但是与她们不同,我们女知青只能与男劳力一起出工干活儿。队里非常照顾我们,尽管我们刚到农村,体力不强、干农活也不熟练,但是队里给我们知青们的工分不低于中等劳动力。

乡亲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干各种农活,从春天开始,盘苜蓿、拉粪、拿粪、点玉米……夏天锄草、割麦……秋天摘棉花、割豆子、收玉米、收获各种果实……一直到冬天铡草、修水利、掏粪……只要干活儿,乡亲们就会耐心地教。虽然我们这些“北京娃”不会干农活儿,特别是女生也干不了太重的活儿,但乡亲们从不责难我们,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对我们照顾有加。在他们眼里,我们这些“北京娃们”那么小就到离家那么远的小山村插队干农活儿,真是“哈不得得的”(当地土语,即可怜的意思)。从他们看着我们的眼神里,我能感到乡亲们那淳朴的、无言的爱。

40多年前的东岭村就是这样一个民风古朴、贫穷而又充满人情味儿的小山村;40多年前的东岭村的父老乡亲们就是这样一群淳朴、可爱的人们;40多年前的我们在东岭村就是这样在乡亲们的呵护、包容下,度过了我们的插队时光。

不能后悔

初来陕北正值隆冬时节,黄土高原光秃秃的,到处是裸露的黄土地,大地是一片土黄色,没有一点其他色彩。我们刚到村没几天就下了一场大雪,向远处望去,漫山遍野,白雪皑皑,层层叠叠,让人不禁想到毛主席的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真觉得风景这边独好,这是在北京看不到的雪景。那时我觉得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有吸引力。

春节过后接到北京同学来信,他们在北京都分配到工厂工作了,有的同学还参了军。有同学说本来他们也想报名插队,但被老师留住了。因为之前一些老师已经知道春节后要招工的消息。这封来信使本来心情比较平静的我,心中瞬间起了不小的波澜,产生了不少想法。我们觉得学校不应该向学生隐瞒春节后要招工的消息,这样做让一部分人失去了选择的机会,对报名插队的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难道我们报名插队的决定错了吗?我的心一度很乱。

这段小插曲虽然一时打乱了我的心,但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不论进工厂,还是来插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不同的人生经历而已。来陕北插队是我自己报名的,既然选择了它,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每个人的成长道路是不一样的,插队也许是我人生中很有意义的一段经历。事实证明,这段不长的经历,真正锻炼了我的身心和意志,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现在我都认为当时的选择没有错,我一点儿也没有后悔。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到陕北农村插队,了解了当时农村的真实状况,亲身体验到生活在最底层的乡亲们的贫穷艰难和他们的喜怒哀乐,风土民情,使我们产生了更多的百姓情节。对生活的感悟,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很难体会到的。陕北插队的这段经历使我们受益匪浅,她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多了份对生活和事业的执着,多了吃苦精神、多了宽容、多了爱心、多了忍耐。

插队伙伴

我们知青小组共有五人,两个男生,三个女生。由于各种原因,两个男生和一名女生就陆续离开了村子。大概一年左右,我们村的北京知青只剩下了我们两个女生。

和我一起留在村里的另一个女生叫郭焕荣,她是几个女生中年龄最大的,插队那年她将近20岁。郭焕荣的个子不高,肤色白净,胖胖的,她会吹口琴,喜欢看小说,特别喜欢爱情诗。她插队时间不长就与村里一个小伙子结婚了。不幸的是1984年她病逝,永远永远长眠在我们曾经插过队的东岭村。

由于我俩插队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在她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至今我都记得很清楚。

大约在1970年七八月的时候,有一天上午她没上工,村里人说她到阁楼公社领结婚证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吃了一惊,根本不相信。插队以来我们吃、住、劳动一直在一起,她从没跟我说过要结婚呀?

中午她从公社回来,把自己结婚的事情告诉了我。听完她的话后我真不知道应该对她说什么,只淡淡地问了一句,是真的吗?我不知该怎样祝福她,从她的脸上我没有找到那种新婚的幸福感,而是隐隐觉察到她内心深处的不安。作为一起插队的伙伴,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从此她离开了我,离开了知青居住的窑洞,搬到了自己的新家。

那时当地青年与北京知青结婚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大队和公社都很慎重。

因此他们结婚很低调,没有举行婚礼,没有家人参加,也没有亲戚朋友的祝福,郭焕荣就这样在插队的村子里简单地办完了她的人生大事。

从此,郭焕荣就像当地女子出嫁后一样,不再下地干农活,只在屋里干些家务,她完全融到当地的生活中了。

郭焕荣结婚没多长时间,我就参加工作离开了东岭村,我好后悔,当初我离开村子时竟没有去与她道别。村里只剩下她一个插队知青了,她名副其实的落户农村了。后来,县里对知青有了优惠政策,给她安排了工作。可是她得了重病,由于当地医疗条件不好,焕荣到底得的什么病始终没有确诊,据她爱人说她发烧不退、大出血,估计是血癌吧。就这样她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去世时刚刚35岁。

在宜川工作期间,我曾回村帮与我同村插队的知青刘来梅办理病退手续。

这一次焕荣见到我,她已经没有了结婚时的羞涩和不安。她热情坦然地把我请到她的家,给我包韭菜鸡蛋馅饺子吃。我俩聊了很多,但是当初她为什么要与农村青年结婚呢?是他们真心相爱了,还是一时冲动?是她怕苦,还是要给北京自己不富裕的家庭减轻负担?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她始终没有对我说起。

从与她的言谈话语中看得出来,对于在农村结婚生活一辈子她也曾动摇过,但又有些无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

我最不明白的是在村里只有我们三个女生,我和郭焕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她对婚姻作出的决定,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呢?也许她不好意思,怕我们笑话,羞于开口,也许她对自己的选择还不自信……总之,这一切都已经成了一个谜。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郭焕荣对婚姻的选择,我的这个插队伙伴作出和当地青年结婚的决定,确实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在那个年代她的行为确实冲击了世俗观念,不管别人怎样看她、议论她,在恋爱的季节,她勇敢、执着地去追求所爱了,这一点令我至今都佩服她。

可惜,她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一下今天的好日子,就早早地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长眠在了我们一起插队的东岭村。如果她还活着,她的生活一定像东岭村的乡亲们那样富裕和幸福,她也会像今天的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甜美;如果她还活着,我们肯定会经常一起回忆那段有意义的插队生活,聊聊当时她不曾跟我们说起的秘密;如果她还活着,当我们重回东岭村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去她家看她,她一定会像东岭村的乡亲们那样热情地招待我们。

我想我的插队伙伴,我永远忘不了她……

我一生中经历无数往事,都如过眼烟云回忆不起来了。唯有40多年前在东岭插队的生活经历,对我是刻骨铭心,记忆犹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老年,但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我的脑海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陕北高原上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因为,在这块黄土地上有我们的青春岁月,有我们挥洒的汗水和眼泪,有我们年轻的梦想;更令我怀念的是那些淳朴的女子、婆姨、老汉和后生们。人间真情、纯净世界,让我们终生难忘。

(作者系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初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阁楼公社汾川大队东岭村插队,退休前先后在机械部第一设计院、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工作。)

卖瓜记趣

王晓建

1969年,我正在陕西省宜川县高柏公社下熟畔村插队。

那年春天,我们村以“搞副业”为名种了几亩西瓜,那可是在我们下熟畔和邻村上熟畔之间的好地上种的。宜川人把种瓜称作“押瓜”,押瓜不是谁都能干的活,生产队专门聘请了一位“瓜把式”担此大任。

眼看着瓜地里的西瓜破土出苗,由小到大,生产队长杨福财宣称:“唔,咱村今年的副业是搞对了,等瓜熟了把瓜卖了,村里人都能分上几个钱。”

那一年可谓风调雨顺,被全村人寄予分钱希望的瓜入了伏就成熟了,每一个都有十几二十来斤重。杨福财给我们几个知青切开一个尝尝,嘿!沙瓤,大家一致认为:在北京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西瓜。

接下来的问题是把成熟的西瓜变成钱。杨福财决定,逢集日时,赶上毛驴驮着瓜到集上去卖。卖瓜的任务,村里人议定,就交给两名北京知青——我和钟年年。

为什么要让两个知青去卖瓜?我们的好朋友、什么事都能看得通通透透的明珠子笑着说:“你们知青又认不得几个人,可以不讲情面,想白吃瓜的人不就吃不成了嘛。”

高柏公社所在地旧时有一座九廊头庙,所以本地人把去公社称作“去庙上”。九廊头庙原本有定期庙会,后来,庙会逐渐演变为赶集,每逢农历初五、十五、二十五,是赶集日。

赶集日的前一天,村里人摘了瓜,除各家各户分了几个,就都堆在一处等着卖了。杨福财给我和钟年年交代说:最好卖现钱,实在卖不成现钱,记账也可以。所谓记账,就是遇到没有或不愿掏现钱的吃瓜人,把他们的姓名、住在哪个村、吃了几斤瓜记下来。我和钟年年有些疑惑:要是有人把瓜吃了,却报个假姓名、假村庄咋办?杨福财有把握地说:不打紧,谁会为几斤瓜哄人哩?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钟年年赶着三头驴,驮着好几百斤西瓜去了20里外的“庙上”。我俩到得早,占了个好地段摆上瓜摊。那瓜摊其实也简单,就是一杆秤、一块擀面条用的案板、一把长而弯的切瓜刀。我们的瓜价是8分钱1斤,想吃的一律掏现钱,概不记账赊欠。

我俩张不开嘴大声吆喝,瓜摊起初无人问津。但是老天帮忙,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终于开了张。第一位主顾是个领着娃的俊俏婆姨,她用包在手绢里的钱买了我们的瓜。接下来的主顾是一群庙上学校的学生娃,他们边吃边称赞我们的瓜又沙又甜,给我们招来不少主顾。这时我听到有人悄悄议论:“咦?咋就叫两个北京知青来卖瓜?”“这不明摆着吗,要是他村里人来卖瓜,一伙子亲戚、熟人得白吃多少?”

三三两两的北京知青也凑过来吃瓜,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我们赶紧解释:“这是生产队里的瓜,是集体财产。”知青们看我俩这么道貌岸然,都表示理解,痛痛快快地掏了钱。

时近半晌午,我们的瓜才卖出去不到一半。有的人一听不能记账赊欠,摇摇头就走开了。我和钟年年紧急商量,要是继续非现钱不卖,剩下这些瓜就有卖不出去的危险;反正临来时杨福财有话,也可以记账赊欠,咱们就调整政策,允许记账赊欠吧。

我们的“新政策”立刻见效,顿时围过来不少吃瓜的人。只见账本上的账越记越多,我们身后的瓜堆越缩越小。过了晌午,我们的瓜只剩下十几个了。

我俩松了一口气,这才感到又渴又饿。我和钟年年舍不得吃瓜解渴,只喝了自带的水,又掏出村里女同学吴雅洁、刘继红给我们蒸的馍,准备吃午饭了。

同类推荐
  • 晚上8点的阅读:与大师的精神对话

    晚上8点的阅读:与大师的精神对话

    本书是诗人洪烛在孤独地寻找自己心灵伙伴过程中绘制的一本《精神地图》,收录了《永恒的荷马》、《但丁:地狱营造者》、《加入莎士比亚还活着》等作品。
  • 走向历史诗学

    走向历史诗学

    本书为国内第一部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美国后现代历史学家海登·怀特文艺学思想内涵的专著。作者共分八章一绪论对其展开论述。从其历史诗学的提出背景开始梳理,到诗学与历史诗学的界定、事件与故事的分野,再到故事解释的三种模式分析、历史诗学视野里的海登·怀特的描述,最后提出期待与展望。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 饶信文化赋

    饶信文化赋

    本书用赋的形式,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饶信大地为对象,赞扬文化遗产之珍贵,讴歌历史人文之豪迈,刻画贤达名士之神韵,抒发民风民俗之独特,见证人民的智慧和学识,记录这块土地的风雨兴衰,反映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性变化和奇迹,旨在让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和对这块土地的眷恋。作者注重挖掘传统、理顺文脉,着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贾平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符号,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贾平凹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旺盛的创作活力,轰动的社会效应,一次又一次地证实着他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和《废都》,不仅在国内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议,而且得到世界文坛的赞誉和肯定。
热门推荐
  • 月下涟

    月下涟

    “墨大哥,陵哥哥!”儿时,这两个名字是她最信任的两个人。他是她的邻家大哥,他是她最好的玩伴。却在她最悲伤的时候不得不离开。长大后,岁月将她雕琢的格外动人,但她的心已被深深冰封。他们也踏雪归来,在她眼里,陵哥哥依然是那个细细为她描眉的美少年,墨大哥依然是那个眼里只有他的邻家大哥。可是,造化弄人,等待他们的竟是……
  • 蓝悠之恋

    蓝悠之恋

    油菜花田的三年之约引起的一切一切,她该何去何从,他又有什么苦衷,而另一个他和她会不会在一起?
  • 爱从没有停过

    爱从没有停过

    薛止音从来都觉得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不依靠家里也得到回报,然而当她在网上被黑的彻底的体无完肤的时候,她才知道不靠家里都是傻子,回到刚刚步入那个圈子的时候,薛止音决定她要红,红到前世那些人望而止步的地位,她薛止音是谁,是薛家的可以呼风唤雨的小公主,那些害了她的人,她回来了!只是那个男人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跟她玩偶遇。
  • 都市剑主修仙传

    都市剑主修仙传

    “这万古长青的天空,这厚深万尺的大地。我期待在这辽阔无边的天地间与强者交手!我将不断变强,直到屹立在这天地之间!”“啧啧,你别说,这句话写得是挺豪气的!”罗界合上手上的小说喃喃的说了一句。
  • 双星图

    双星图

    双星图一条普通的画廊,一幅看似普通的画。却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命运。金钱?权利?还是无权?无势?一个年轻的女人,守护着这幅画,只为救自己最重要的人。或是穿越或是反噬谁会是下一个呢?双星图六个故事六个结局
  • 神偷圣女

    神偷圣女

    冰凝宫四大圣主之一的圣女南宫雨莲,在江湖之中,她想要的东西、喜欢的东西,她总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弄到手,不管达官贵人家,还是武林中人,虽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看看神偷圣女,怎么玩转江湖,愚弄贵族达官贵人家吧……
  • 混沌时空之异世强者

    混沌时空之异世强者

    时空大陆,时空交错之地!大陆里充满了各种强大的能量,这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在深山里与两位师傅一起修炼长大的琉年,从师傅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和师傅的过往。于是,决心探寻身世,为师报仇的琉年在某日偶遇被狼族追杀的尤尔,之后便与其离开了大山,踏上了变强的旅途。出深山,遇精灵,入公会,交挚友,战强敌。与伙伴一起踏上强者之路的琉年,面对一次比一次强大的敌人,命运将会如何?身世后面又隐藏着什么秘密等着揭开,揭开之后等待琉年的又会是什么。。。。。。扣扣群;426972583,欢迎大家前来交流吐槽!!!
  • 烈忠魂

    烈忠魂

    七十年的战争给了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伤害,在长达八年的战争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本侵略者,八年,长达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面,无数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前赴后继为自己的国家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继续流传下去,,,
  • 281

    281

    步入大学之前,一次意外的网络相遇,让两个陌生的男女慢慢的了解彼此。从网络聊天到书信来往,再到现实生活中的会面。他们的心渐渐地走到了一起。在书信的往来中,越来越熟悉了解对方,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却不料生活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 绝代风华:毒医三姐

    绝代风华:毒医三姐

    她是人人闻风丧胆的毒医,却因前代纠缠而丧命,一朝穿越,成了整个大陆出了名的花痴。满脸是麻不说,还天天跟着太子的屁股跑。虽然可以修炼,却魂力少的可怜,近乎没有。废物?花痴?体内自带契约兽兽压制全场,一颗毒药让你死的悄然无声,妖族守护谁敢不敬?神器在手谁与争锋?却误惹一妖孽,“我们认识?”某女装愣。“娘子可不能吃抹完就不认账了。”某男妖孽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