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500000036

第36章 回望插队岁月(30)

如今的年轻人大概很难理解,怎么可以这样侮辱人。而在那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没什么可奇怪的。等我被安排到西回生产队以后,虽然与其他同学吃住、劳动在一起,不忙的时候,他们几个总在一起聊天,拉家常。我从不跟他们讲话,只是默默地想家里的亲人。有几个常到窑洞来耍的小娃,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看到了我手上溃烂的冻疮。一天,我像平常一样坐在灶口前烧火,村里的九娥子跑过来,依着我坐在我身边,她拿出一块牛油,在火上化开,然后认真地涂在我手的冻疮上。然后,又拿出几块剪好的小块羊皮,精心地把每块冻疮包好,用羊皮上已经缝上去的线给我系好。这样一连几天,热牛油的方法还真治愈了我手上的冻疮。孩子的诚心也抚慰了我长久被冷落的心,让我感到人情的温暖。我也能猜到一个小娃不会想那么周到,无论是牛油,还是羊皮都是出自大人之手。

我们队的其他知青见村里的小娃与我亲近,并没有制止他们,也没要他们与我这个“反革命”划清界限什么的。同队的知青也没跟村里人说,在学校里我是“反革命”。

西回是塬上的生产大队,在塬上过日子,驮水桶和石磨是最必要的两样家当。而知青刚到农村时,生产队还没有能力为知青置办,所以要经常去老乡家借驮水桶或石磨。我很愿意出去借水桶或石磨,因为可以借着驮水、推磨得到和人交流的机会。过去在学校近一年的关押期间,我几乎忘了如何讲话,我渴望与人交流,更渴望融入能平等待我的人群之中。

在网上,有人争论知青下乡是很有必要,还是很不必要,我对此没兴趣。但有一点,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人,到了农村懂什么?无论是用传统的农具干的地里农活,还是用最原始的家伙什做的家务活,我们都一满骇不哈(一点也不懂)。我相信,在陕北我们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老乡将各种技能:包括吃住、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和生产上各样活计的技能一一地传教给我们。正如贺敬之《回延安》中的一句话:是老乡“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比如磨面。磨面之前,先要把所要磨的粮食簸净,然后放到铁锅里加半瓢水,把粮食用灶火的余温呵软,微潮。

我记得第一次磨面,吃过晚饭,我在院子里用簸箕簸粮食,费了很多力气,好的颗粒与不好的还是在一处,怎么也分不开。

知青的窑洞一排三个,其中之一是队里的牛栏。放牛的是群才子的老爸。

到了晚上,群才子经常替他爸给牛加料。那天,我正手忙脚乱,忙不出个名堂来时,群才子从窑坡上下来。看见我的窘相,立刻接过我手中的簸箕,三下两下,好粮食都到了簸箕的最里面,轻的扇掉了,瘪的、杂物都到了簸箕的最前面,原来混在一起,不同质量的东西立刻分得清清楚楚。他就这样教过我三四次以后,我可以做得像老乡那样好。

推磨都是在早上,到了老乡家里,我把簸箕、筛面的箩摆好,把一部分粮食倒在石磨上,就开始推磨。可我还没推几圈,石磨的主人家里就出来一个人替我推磨。我被让到窑里,与老乡一家人围坐在炕上一起吃早饭。很久了,没有人如此近距离地跟我坐在一块。看着摆在眼前的热汤或稀饭,让我有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早饭吃完了,面也帮我磨好了。起初,我以为这是偶然的,后来,每到一家推磨,都是这样对我,甚至有的人家一见我从窑坡下来,就接过簸箕,让我进窑里去吃饭。老乡如此热情,并不是家里富裕有粮。那时正是春天,青黄不接,在麦子未收获之前,家家缺粮,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

坐在炕上,端起盛满稀饭或面汤的碗,不忍心吃,我觉得自己是从老乡们的嘴里抢吃的。我想装个样子,稍微吃点就算了。但老乡,尤其是婆姨,特别热情,又诚恳地一遍遍劝我把大大的一碗面汤都喝完。想到老乡的日子那么苦,对我却这么好。听着老乡句句话中流露出他们对我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想到自己在学校被关押期间,冻馁无人问,饥寒唯自知的光景。内心的冰冷被融化,流出的泪水掉进汤里,一起喝下去了。

到了三月底,我们下乡到西回村都三个月了,几个知青不仅很快听得懂陕北话,也能流利地用陕北话与老乡交流。三个月里,别说洗澡,脸都没洗过。我们的脸上皮肤的颜色和老乡完全一样。和老乡一起斯干着(相跟着)往地里走,如果衣服的布料和款式也跟老乡一样,基本上没人能分辨出我们与老乡的区别。我们的改变不仅在外貌上,内心所想也不一样了。我们没有了城里人的优越感,我们的户口都在这里,城里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我们开始像老乡一样关心天气,关心地里的水、肥、庄稼和一年的收成。学习那些有关天气、农活的各种俗话、谚语。因为这些才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陕北人爱说:“我们这搭里(这边、这地方)苦重(艰苦)。”没到过陕北的人,是想不出来那里的农活有多重、多苦。因为每到夏天暴雨季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得土壤无水无肥,越来越贫瘠。当地农民只能靠增大种植面积,来保证粮食的总量,即所谓广种薄收。我们队里到底有多少亩地,不清楚,每年从二月初就开始掏地。那时我们每天扛着老镢,在坡地拉行子,所谓拉行子,就是所有下地的人排成斜的竖行。然后一个个依次地边掏边横着向地另一头挪步。等站成竖排的人都一步一镢地掏到坡地的另一端,一大片坡地就翻出来了。春天到夏天的三个月里,就这样掏完一块坡地,再去掏另一块。掏地,拉行子,非常累。一般拉两次行子后,就休息一下。中间休息时,我们几个知青,不管地上有什么,躺下去,枕着老镢就睡。拉过几天的行子,浑身疲乏,真想不再出工,就躺在窑洞里,美美地睡个够。但我发现老乡们在休息的时候,都在干活的附近拾点柴火什么的,于是我也学着他们去捡点枯草棵子。

弯腰时间长了,伸直了腰,看看以前掏过的地,那里都长出来绿色新苗。

再往远处看,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覆盖着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绿色,它给光秃、厚重的黄土地带来了盎然生气。

面对着连绵无垠的黄土高原,我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和渺小。但就是这些像我一样渺小的老乡,把这庞然大物的高原,全然踩到了脚下,一步一镢,用汗水和辛劳,给丑陋的黄土地披上了绿装。此时,我从内心深处对这些看似木讷、无知的老乡的敬仰油然而生。黄土高原虽然巍峨壮观,而比它更强大的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农民,陕北农民。

庄稼绿了,地里的草也长出来了,需要锄草了。因为锄地相比掏地轻松一些,一般是由婆姨和女子来干。跟着婆姨女子们一起锄地真是热闹,在地里,她们一刻也不停地说话,婆姨多半说些腌菜、做醋、纺线织布以及老公孩子等家常话。而女子则说各自的尚未过门的婆家、男人;自己如何织出有条纹的布,或格子布,给订婚的男人做了什么衣服,鞋子;男的那边又送过来什么彩礼。她们常常开玩笑说对方想自己男人了,然后就动手动脚地打成一团。锄掉的草,有的是能吃的。见婆姨们把拔出的草用手搓搓就吃了,我也跟着她们吃。有一种叫甜筋筋,是白色的根,三四个毫米粗细,生吃是甜的,用火烤一下再吃,好像白薯的味道。辣根根是芥菜的味道。还有就是小蒜,绿梗下面带着一个白色的圆头,叫小蒜,有葱的味道。但最享受的事是休息时躺在一个婆姨或女子的腿上,让她们帮我挤头发里的虱子。西回是个自然村,几辈子都住在一起。老乡之间很少吵架,说别人的不是。这群女子、婆姨有的是婆媳关系,有的是姑嫂关系。在一起干活时,看着她们嬉笑打闹,真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农家乐的图画。

然而,还没到收获的季节,我就病倒了。看病要到公社医院,从西回到公社要翻一个梁,走25里路。那时我病得走不了那么远的路。我想回家。下乡才半年,有很多学生因不适应就以不同的理由申请回家。与我们同窑洞的一个女知青,来陕北的路上,还没进村就病了。从下乡的第一天起就躺在炕上。她也要求回家,她出身好,父母都是革干,她回城都没批准;而我是“反革命”学生,应当改造,能让我回家吗?

有一天,大队贫协主席告诉我,县知青办批准我回家治病了。我真是喜出望外。我就快与久别的家人团聚了。我去老乡家里一一道别。在村支书家,他给我一沓子全国通用粮票。还说:“郑红丹,你是我这搭里的人,你要回家,我们应当给你凑个盘缠钱,都没钱哩,就凑个粮票。”更多的老乡跟我说:“郑红丹,你回去了,有人欺负你,就再回来,我这搭里人好。”从队长家出来,他70多岁的老娘下炕到地上,踩着两只三寸的小脚颤颤巍巍地送我出窑洞,我上了窑坡,听见她对我喊:“哈不迭迭的娃(可怜的娃),哈不迭迭的娃,你走了,我们想你哩,可要回来。”老奶奶声声的呼唤,扯碎了我的心。

启程的时刻到了,村里的婆姨、女子围着我一面往我兜里、包里塞路上吃的干粮,一面哭着,拉着说些离别话。村里的男人没下地,在几米以外拄着老镢参差地站成一排,都一言不发,面色凝重,看着我和他们的婆姨、女子告别。生产队安排了两个人用拉拉车送我去公社。送我的一个是老乡,他拉着我地行李,另一个是丁哲元,他示意我坐到他的车上。一路上,他没跟我说一句话。到了公社,我们吃过饭,还有时间,等车的时候,我买了几条黄瓜,给老乡和丁哲元回去路上解渴。当丁哲元接过黄瓜时,我看见他在流泪。我忽然觉得我们之间没有隔阂了。下乡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没有交流,我不知道他们如何看待我。我总是有意识地回避与他们接触。只有在这时,我才感到他们理解我,接纳我。我忽然感到我想跟他说点什么,又什么也说不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盘算的不是在陕北我失去了什么,而是回想着,在下乡的日子里,我们切身体验到那里的老乡们生活的环境有多么落后和艰苦,每日劳动是多么的繁重、辛劳。经历过了这些,我们的理想不再那么虚无缥缈,而是与老乡的命运紧紧地绑到了一起。我们把自己的未来都砸进了那片坚实、干涸、贫瘠的黄土地之中。把那些浪漫的情怀消耗在农活的劳累中和无所不难的日常生活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知青纪念馆的题词中,让我最深有感触的是他说:他在陕北的七年中最大的收获:“一是叫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

在西回村,很多人没见过汽车、火车、电灯、自来水。我们放弃城里人优越的生活条件,不是我们下乡的目的。而让陕北老乡有一天像城里人那样用电灯、自来水,乘坐汽车,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我们的价值观念改变了。我们不再悲叹我们所失去的,而是欣慰我们的获得:就是自己肩上的那份厚重的责任,胸怀着陕北这片热土和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陕北老乡。

在陕北,我们曾经历过人生中最痛苦的转变和考验。这个转变在我们的品质中增添了脚踏实地和任劳任怨。

40多年后,我刚与聂新元、丁哲元、方为联系过,他们就急切、热情、接二连三地把他们回陕北拍的照片、录像发给我看。哇!陕北的新貌让我惊呆了。老乡们住房子,看电视,院子里有水窖,有菜园;村口有汽车站,塬上到处是果树。我突然想起插队那会儿,村里一个娃问我们:“啥是自来水,接到缸里的,还是接到河里的?”如今村里的娃再不会提出如此的问题了。

我们插队时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有些知青在争论,我们下乡那段岁月是无悔的,还是无愧的。无论是无悔还是无愧,老乡们的日子不再艰难困苦,好起来了,为此我们付出过。其他的,都不用说了。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附中高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云岩公社西回村插队,现移民美国。)

难忘你,鲜血染过的黄土地

聂新元

记得有一幅在全国美展上获奖的油画作品《父亲》,画的是一位头戴白羊肚手巾的陕北老农的头像,画面上那被高原上强烈的阳光晒成古铜色的脸庞上,刻满了北方的强风暴雨和时光岁月留下的皱纹,就像广袤的黄土高原的缩影;刚毅的眼睛在阳光下眯缝着,透射出一股豪爽,不屈地凝望着远方。

看到这幅画,我思绪万千,在延安生活时接触过的那许许多多的农村干部、老汉、婆姨、女子、小伙儿们竟一下子涌入脑海,他们的风度、气质竟那样酷似眼前的这幅画。《父亲》,画家给这幅画的命名简直是太贴切了。

那是我工作的第一年,到离县城70多里路的一个村子去下乡,那村子坐落在两条川道交汇的岔口上,四周的山上都是茂密的森林,村子里约百十号人,错错落落居住在因地势而挖出的土窑洞和搭盖的石窑里。几百亩川地里长着一人高的玉米。一天早上,我在村口公路边看到这个生产队的五保户王老汉正在路边抽烟,就走过去和老汉聊了起来。老汉的四川口音引起了我的好奇,便问老汉是哪里人,怎么会到这里落户。

王老汉是四川人,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时路过他的家乡,当时年仅17岁的王老汉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扛起一根扁担,就跟着红军走了。

“当红军了吗?”我问。

“没有,给红军当挑夫。”

“从四川一直挑到陕北?”

“是的,一直到了延安。”

“爬雪山、过草地了吗?”

“那当然。”

我不禁对这瘦小的老人肃然起敬了。

“长征路上是不是像电影和书上写得那么苦?”

同类推荐
  • 旁观集

    旁观集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郁达夫散文》你怎能错过!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致我们正值的青春年华(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致我们正值的青春年华(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缤纷的花墙,泥土的芬芳,真情流露,温馨家园,感悟真情,读懂父亲的真诚,真情如歌,父爱如山,活着就是幸福等。
  •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她是萧红。她将她的翅膀与生命,定格在属于她的风暴之中……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鲁迅所推崇,被后世所敬仰。她为爱情飞蛾扑火,她为创作倾其所有。爱情之于她,是空气,是养分,是她生发的土壤;创作之于她,是信念,是光亮,是她生存的渴望。她一生经历过三个男人:汪恩甲之于她,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慰藉;她与萧军,相识于危难之时,原本同舟共济的两个人因为人生目标不同而分道扬镳;端木蕻良,是萧红生命中最后的守护。她闯过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风暴,走过了她的万丈红尘,走过了她的寂寞喧腾,最终驻留在她的黄金时代……
热门推荐
  • 《宝贝唯爱你哦》

    《宝贝唯爱你哦》

    冷冷的他像他的名字一般寒暄,但那可爱善良的女猪脚伊伊用她可爱的外表打动啦我们这位从不沾女人的冷霸。但他们的爱情是否能顺利呢?好奇的读者陪我一起去看个究竟吧!Let'sgo!
  • 上流下流

    上流下流

    小说中涉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小报记者、地产富豪、上海名媛、凤凰男、售楼小姐、警察、私家侦探、高官、名医、艺术界人士、嫖客、三陪小姐、打手、保安……本书是当下人欲横流社会浮世绘,所谓“上流社会下流情欲”都是噱头,书中真正想表达的是:人心比当下楼市更险恶!一个凤凰男欲将上海滩的地产富豪和高官玩弄于鼓掌之间,一个是男人都会喜欢的售楼小姐梦寐以求坐拥豪宅、踏入上流社会,这部以当前楼市为背景的套中套黑幕小说,横跨主要时间段2008年——2011年,上海地产富豪罗人恒的女婿在罗人恒与高官C行贿交易的当晚离奇死亡,导致交易告吹,罗人恒蒙受巨额损失,怀疑是上海市委高官C在幕后操纵,讹诈他的钱财,遂委托原来做过刑警的私家侦探崔攻秘密调查……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你好男神老公

    你好男神老公

    “宝宝,我们来谈个条件好不好?”某日大boss成功引诱小男神。“如果是帮我完成小小宝的诞生计划,我想可以考虑考虑!”大boss一口应下,小男神接之出卖了沐沐宝宝,但是,某不要脸的大boss居然在追到沐沐宝宝之后,舍弃了小男神。小男神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就这样被自己的爹地卖了么?不行,小小宝的诞生计划必须实行。尾叙:小男神继承了大boss的优良传统,靠着一张妖惑鬼魅的人皮,开启了死不要脸模式。绝对的高智商家庭追逐战,本文全无傻白甜,(PS:当然除了小男神的宝贝儿。)喜欢本书收藏,不喜欢本书评论,喜欢小男神抱走,不喜欢小男神抱我!^_^
  • 盛宠之名医贵女

    盛宠之名医贵女

    她是将军府的嫡小姐,父亲被陷害,满门抄斩、九族尽灭!原以为尘土皆无,没想老天厚爱,重许她一世!重生后孟良媛对目前生活还算满意,父母早亡、姐姐出嫁、家财万贯,她直接就过上了米虫的生活!只是米虫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她都还没当上米虫,麻烦就不断找来!前有无良叔叔谋家产,后有色狼堂哥咸猪手!她明明家世身份容貌都不差,可惜十七岁的“高龄”还没能顺利脱单,最后还得倚仗祖辈的荫封入宫选秀!给可以当自己爷爷的老男人做妾,孟良媛表示自己没有这样的嗜好!面对咄咄逼人的家人,贪得无厌的堂妹,各方权贵的算计!孟良媛撸起袖子表示,既然你们都不想过安生日子,那么大家就一起玩玩吧!想独占家产,赶她出门?没问题!姑娘先让你吃进去的吐出来,最后再送你一片绿草地!想隔岸观火,害她性命?没关系!姑娘先让你尝点甜头,新仇旧恨再一一来算!一双纤纤素手把大秦搅得天翻地覆、朝堂不稳,人心难安!当前世仇今生债都一一了断,本想全身而退江湖逍遥去!只是对着这个对她笑得温柔的病弱男子,心里总是会隐隐抽痛,既然我们都是可怜人,要不携手一起祸害天下吧!====(^O^小剧场分割线^O^)====月黑风高夜,京城最高点的宝塔顶上,突然传来女子软绵绵的声音:“夫君,祝你新的一年越长越帅!”“嗯!”冷淡的男声应和着。“财源滚滚!”“嗯!”“心想事成!”“嗯!”“妾身为夫君祈了那么多福,夫君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女子的声音隐隐有些咬牙切齿!“祝福夫人身体健康!夫人切莫动气,小心伤了胎儿。”男子语气无奈,显然是被女子逼的不得不说。女子显然很不满,又问道:“我们成婚多久了?今天除夕夜,你就没有别的想说吗?”“不久。没了。”女子大怒:“这日子没法过了,你就不能说句甜言蜜语安慰安慰我这幼小的心灵吗?果真是对于你们男人来说,未能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像我这种黄脸婆只能待在角落里长蘑菇!”“甜言蜜语!”男子低头望着躺在腿上的女子,见她发愣又重复了一遍:“甜言蜜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的灵异鬼事录

    我的灵异鬼事录

    倒霉,或许就是我的命运,让我踏上一条惊心动魄的历程大道!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悄然诞生……你,准备好了么!揭开鬼事生涯的序幕,卷入这年度风云灵异江湖……古墓迷局、茅山之道、千年女尸、鬼灵噬人、地府之行……每一处充满玄机!我的灵异鬼事录,正式入道!
  • 全职太太之穿越养个大恶魔

    全职太太之穿越养个大恶魔

    她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全职太太,她是一个不孕多年的女人,她是一个发现老公出轨,也只能默不作声的女人。穿越的事情就不要找她吧!她的战斗力为零呀!除了煮饭勉强可以,然后……没有职场经验,唐诗宋词忘了,不会打架,不会用毒,连读书时候吵架也是只能请外援的宝宝。穿越后---也一心只想回去的事情。不孕多年后遗症--捡了个小孩自己养。但是后果很可怕“然然姐,不要走我怕。”“然然姐,我要抱抱。”“小然,我和九哥,你选谁。”“小然,我和十一哥,你选谁。”“付小然,我爱你,所以你也要爱我。”“付小然,我是皇帝,你不同意,我就杀他们。”当年的可爱乖宝宝去哪里了。自作孽不可活,恶魔老公求放过。
  • 战斗吧!歌神的偷心俏助理

    战斗吧!歌神的偷心俏助理

    楚乔从未想过有一天他的生活会被个一个小助理弄的一团糟,有时候他忍不住自问怎么会掉进时巧巧这个超级大坑里,答案是被逼的。若早知道以后会被她坑上一辈子,他当时宁愿被绑匪勒索上一票。追逐时巧巧的日子对于楚乔来说就是人生道路上一部大写的血泪史。简单说来,这是一个冰山冷面的天王巨星追逐迷糊小娇妻的漫长故事,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少女偷走一代歌神高傲之心的浪漫故事。请各位看官细细品来。
  • 拒神为魔

    拒神为魔

    原本自己只想做一个普通的修仙者,保护自己的家人,见到自己的父母,可是因为自己的善良却毁了自己的目标,既然善良也是一种错,那就化身为魔
  • 无尽之双生

    无尽之双生

    三千年前,一位布衣少年从小小的村落走出,历经千辛,成长为天地间最强大的王者,最后以一己之力战万族,独斗十二位神王,将万族驱逐出世,剩余万族亦纷纷归隐。结束了一个时代的动荡,让人族屹立于大陆之巅,功成身退的他破碎虚空,为追寻本源而去。三千年后,大陆动荡,乱象渐起,万族出世,异魔初现,神王回归。来自异世界的黑发少年是否可以力挽狂澜拯救天下?解开大陆谜团?发现世界的本质?寻找到自己的身份?人族的道路该往何方?是毁灭?还是,新生?黑发魔王:“我不为天下而战,只为我所爱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