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200000012

第12章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2)

1958年“大跃进”时期,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更勤,并且扩展到读相关人物传记。他还向全党干部推荐了一些列传。他在列车上读了几遍《张鲁传》后,在郑州会议上就张鲁的话题讲了许多话,还就此撰写了长达千字的按语,有些被作为红头文件,发给高级干部。那时,他还要干部们读《刘晔传》,在一份文件上专门批示道:“此传可一阅。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

1958年9月,毛泽东乘专列巡视大江南北。一天,他正在车上阅读《三国志》,张治中和罗瑞卿进来。在谈话间,毛泽东说:“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

1959年4月2至3日,《北京晚报》连载吴组缃的《关于〈三国演义〉》(三),毛泽东读后,在一旁批示:“请秘书代为查找该文的第(一)、(二)两节,想看看。”毛泽东后来读《鲁肃传》,还对鲁肃的家乡、屯兵之处等作了一些考证。

中国有“老不读三国”的俗话,但毛泽东晚年对《三国演义》却兴趣不减。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患老年性白内障,护士限制他读书看文件的文字量,但在有限的读书文字量中,毛泽东在读《三国演义》上放了很大的比例。他经常在书房里,在游泳池的卧室里翻阅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有平装的也有线装的。他还读有关三国的史传,如《晋书》的《羊祜传》《杜预传》等。

根据毛泽东的需要,中央特别做了一些古籍大字本,其中有《三国演义》《三国志》和一些记述三国人物的传记,包括《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等。

据忻中回忆,1973年,毛泽东还先后两次向他要过《三国演义》,一次是3月9日,一次是5月26日。这两次送给主席的《三国演义》,都是徐业夫秘书让他从中国书店新购来的。忻中还看到,毛泽东晚年在游泳池的书房里,除存放着多种平装版本的《三国演义》外,还一直放有两种线装木刻大字本的《三国演义》。其中一种是上海涵芬楼版,全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常在书房里很有兴趣地翻阅这两部不同版本的三国书。

从可以考证的文字记载来看,毛泽东从少年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七十年的《三国演义》。这在他一生读书经历中是少有的。

第二节“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

一、有人诋毁毛泽东用《三国演义》指导革命

中央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在指导实际工作中经常引用《三国演义》的话。据贺子珍后来回忆:1929年前后,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中,读书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三国演义》,看过好几遍。他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书都记得很清楚,而且善于汲取有用的东西,加以应用。

那个时期,贺子珍听说有人诋毁毛泽东,说他指导革命不是用马列主义,而是用《三国演义》,便毫不客气地反驳说:“这种说法不对!我们的党领导土地革命,是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的。那时候,马列的书翻译过来的不多,尤其是我们在偏远的山区,能够看到的就更少了。记得当时在井冈山上,只有少数几本马列的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毛泽东让用油印机印出来,发到各个连队学习。他还尽最大的努力普及马列主义知识,他同军队中的政工干部经常轮流到各个连队讲课。当然,毛泽东是很熟悉中国的历史的,常常引用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作为今天工作的借鉴。古代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着作中的人物及事件,也常常被他引用来借古喻今。这些发生在古代中国土地上的事例,能够为中国的革命所用,这不是很正常、很好的事情吗?有什么不对呢?”

1932年1月,赣南会议之后,毛泽东被“左”倾分子扣上了“机会主义”、“狭隘经验论”的帽子,又生了重病,带着贺子珍以及警卫班十三人,到瑞金东面二三十里外的东华山,在一座古庙里住了五十来天。他在此处埋头读书,主要读的是《三国演义》。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广为人知,连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的临时中央领导们也知晓此事。他们在剥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后,经常在《革命与战争》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批判毛泽东,把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也拉出来批判:“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做现代的战术;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做现代战略;更有好些博览群书的同志,拿半个世纪以前的曾国藩作为兵法之宝。”

对于这件事,毛泽东在1960年12月25日自己生日与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聚餐谈话时说:那时我先后受过三次大的处分。“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

不久之后,毛泽东又一次谈起这件事时说:“1935年前后,当时党内有同志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并没看。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去翻了翻《孙子兵法》。

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受到《三国演义》的启发

不过,尽管这个时期毛泽东受到了“照着书本打仗”的批判,但他后来的军事着作却一点也不避讳引入三国时的战例。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役的战略问题》中,曾明确提到“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1937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再次提到这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曹操都是参与者。他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赤壁之战中,却让对方以少胜多,令自己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

延安时期,毛泽东仍然对《三国演义》保持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延安和晋、冀、豫解放区等都先后出版了《三国演义》。毛泽东曾经对搞干部工作的同志说:“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我看后得益匪浅。”并且很推崇《三国演义》中很多布置兵力的方法。1942年4月,据当时毛泽东的警卫员王涛回忆:

在毛主席身边的几年,我的文化程度提高得很快。后来,毛主席又建议我多看《解放日报》,并教导我可以看看小说。那时,延安出版了《三国演义》。他说:“《三国演义》很有意思,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打仗,怎样布置兵力的。”按我当时的文化水平,看《解放日报》还是很费劲的。我一边看文章,一边查辞典,遇到一个生字,就在下面画一道杠杠。往往一篇文章看下来后,杠杠就画得满满的,生字不少。《三国演义》是半文言文,看起来就更加吃力。有一次,毛主席看见我拿着一本《三国演义》在发愁,就笑着对我说:“不一定看通本,可以抽一些片段读。我抽时间先给你们讲讲,讲完你们再看。”毛主席工作那样忙,但好几次利用休息时间,给我们警卫员讲“三国”的故事。每一次,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听过毛主席讲故事以后,我们再去读书,就感到特有情趣,也好懂得。

1959年3月,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借古喻今,对三国时期几个主要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出主意,用干部”这个问题上进行比较,他认为曹操多谋善断,最厉害;刘备也很厉害,却稍逊一筹,“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袁绍则属于不称职的领导,“见事迟,得计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同工作人员谈话时说:“(《三国演义》)这套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孙刘联合一把火烧了曹操,烧出一个三国鼎立。刘备犯了错误,被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诸葛亮临危不乱,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辩证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朝的张良和三国的诸葛亮都比较出色。”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讲话中说:“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们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

中央苏区时期,有人说毛泽东“照书本打仗”,其实是一种很主观的臆断,如果真是生搬硬套,死啃书本,甚至照着《三国演义》这种白话小说打仗,毛泽东可能一次打胜仗的机会也没有。从书中的战例获得一些启发,开拓思路,并结合战争的实际去灵活判断,继而做出合情合理的决策,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三节毛泽东点评三国故事,启发干部思维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重在应用。无论是和中央的干部谈话,外出视察与地方干部谈话,还是在各种会议的讲话中,他经常谈三国,妙语连珠,风趣幽默,他是想借三国中的例子,启发干部的思维。

1949年6月,北平电影制片厂的摄影科长侯波和徐肖冰,一道去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的住处,为他拍照。据侯波回忆:毛泽东见了她,“首先问我家乡在什么地方?我回答是山西省夏县”。毛泽东笑着说:“啊,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呵,那是一个好地方。抗日战争时陈赓就在你们那个地方打仗。”

据杨尚昆1986年9月5日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召集的一次座谈会上回忆说:

毛泽东有许多事情、许多优点是一般人不了解的。比如毛泽东提倡学习,不是说说而已,他买了很多书来读。他拼命读书,像《二十四史》,他至少通读了一遍,其中有些部分还读了不止一遍。他外出到哪个省,总要预先对那个省的省志及某些县的县志都翻阅一下。见了省里、县里的干部,他总要先讲讲开玩笑的话。比如见到正定县的干部,他就讲,你们那里有个赵子龙。到河南,他就讲关云长不是山西人,是河南人;说关云长本不姓关,因为在河南有了人命案,逃往山西,到了潼关,人家问他姓什么,他一下子说不上来,一看这里是潼关,就说我姓关。后来我看到笔记小说上有这样说的,毛泽东大概也是从这些书里看来的。像这样的掌故,毛泽东知道得很多。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登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陪同的陈毅说:“当年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过‘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话,用以概括金陵形势。龙盘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条龙蜿蜒盘旋,南京城像老虎似的踞在那里。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呀!”1953年毛泽东又一次到南京时再次评价:

我看南京是个好地方:龙盘虎踞。但有一位先生,他叫章太炎。他说,龙盘虎踞“古人之虚言”,是古人讲的假话。看起来,这在国民党是一个虚言,国民党在这里搞了二十年,就被人民赶走了。现在在人民手里,我看南京还是个好地方。

1954年,毛泽东接见嵇文甫时,很有兴致地和他说:“早知道你,你很有学问哪!”嵇文甫说:“哪里!没有什么学问。”毛泽东说:“哎!大学校长嘛,怎么说没有学问呢!”据嵇文甫回忆:毛泽东还由“嵇”这个姓猜测,说我祖父可能是嵇康的后代,并且半玩笑半认真地作了“考证”,列举了一些理由。

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在谈到目前形势时,他说:“不要因为有很多人作了自我批评,以为就黑暗了。这些同志是着重讲了他们的缺点错误,没有讲他们的长处,哪一年参加革命,哪里又打了胜仗,哪里有工作成绩,这些话都没有讲。专看他们这一篇检讨,那么就黑暗了。其实,这是一面,在很多同志身上,这是次要的一面。这跟高岗、饶漱石和关、张、赵、马、黄五虎将不同,他们不能适用这个估计:光明面占优势。”毛泽东在这里说的“五虎将”,也是借用三国典故,《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载“五虎将”,“关、张、赵、马、黄是也”。

1958年,毛泽东在由黄石港坐船到安庆,与陪同的曾希圣谈过不少历史人物,其中三国人物有曹操、诸葛亮,还说,诸葛亮是湖北襄阳人,原籍是山东,又谈到历代地理上沿革的掌故。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湖南湘潭韶山冲,和家乡人谈话,说到要让基层干部放手干工作,支持他们,风趣地举例说:“否则的话,人们就会像蒋干一样抱怨:‘曹营之事,难办得很哪!’”

同类推荐
  •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以“视角与方法”为侧重点,正面迎向当下的思想和文化问题,从深厚纷杂的“中国经验”出发,借助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野与方法,努力去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领域。
  •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怀旧是从何时开始的?从春天第一片花瓣飘落的时候,从冬日第一个雪人融化的时候,从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从工作第一个项目完成的时候,从一位同路人匆匆转身的时候,从你说“我喜欢你”的时候。怀旧是因为旧时光的无以复刻。往事或许明朗简单,温柔清丽,或许酸涩孤独,伤痛迷惘,但岁月的光线总会把它们一一暖化,镀上一层柔和朦胧的光晕。记忆就如一潭无风似镜的湖水,过往人事皆幻化成条条小船,于湖心平静无声地漂泊着。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斜射到墙面的贴画。那幅画恰好是凡·高的《向日葵》,冥冥之中还在不停积攒阳光。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是作者闲时心得随笔,内容涉及社会风云变化、生活喜怒哀乐、对爱得追寻与渴望、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喟叹等等,借不同体裁、不同人物之眼,传递出“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的健康心态。
  • 美国8大冤案

    美国8大冤案

    继《美国8大名案》和《美国8大奇案》后的又一精彩之作,所不同的是,本书既有离奇曲折的案情,同时也揭示出美国的社会矛盾和司法的内幕。
热门推荐
  • 柯南之夜魔的翅膀

    柯南之夜魔的翅膀

    翅膀,恶魔角,因为异能量而燃烧的双目,强健的蹄,他如同小说传记之中的恶魔几乎没有区别。“不过你把我按在柯南的世界里是什么意思?要我超能力犯罪么?”
  • 荒神道

    荒神道

    洪荒万古,过去未来。万载不过弹指间,何不笑傲洪荒成神成佛。天道运势,盘古诸神,浩瀚荒古,展现一个神话与历史都不存在的时代。天帝、大妖,气运、大势,且看我揭开天道之秘。
  • 王俊凯之跨越时间的恋爱

    王俊凯之跨越时间的恋爱

    想知道发生什么了么,那你就来吧。一定会有你喜欢的。
  • 王妃太刁蛮

    王妃太刁蛮

    介绍他一身红袍,多少良家妇女为他倾倒。他是轩辕鶙,最年轻的战神王爷。她一袭白衣。多少花花公子为她倾倒。她是南宫笙笙,南宫丞相唯一的女儿。当他遇上她,为什么搞不定啊!
  • 世界上下五千年5

    世界上下五千年5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 异虫之杀

    异虫之杀

    进化的压力是生存在自然界的每个生物都应当承担的,以万物灵长自居的人类还能在宇宙中悠闲多久?现在,若一个进化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如何?一个朴实勤奋的少年人来到一个存在等级制如同游戏的世界,一步步升级,进化,探明世界真相。
  • 狼性总裁:宠妻成瘾

    狼性总裁:宠妻成瘾

    十八岁成年生日,她第一次喝酒,回到家中却跟一个陌生的男人发生了超友谊关系。而这个男人还是她哥哥的朋友,从此这个男人便缠上了她,让她逃无可逃……
  • 来自二次元的魂魄

    来自二次元的魂魄

    二次元的魂魄由于间隙碎裂,四散到三次元世界。当普通的人获得了这种力量。。“血。。我要更多血。这个世界,看来不会让我无聊,呐,金木?”“呼,想要杀死拥有藤原妹红之魂的我,该说你是天真呢,还是可爱呢?”“于是我决定用arhcer的能力制杖卖钱,我真是天才。”“想试试铁龙爸爸的铁有多硬吗?”“杂种,给本王跪下!”“让你见识一下真正的超电磁炮!”“停下吧,时间。”
  • 极品修罗王

    极品修罗王

    “修罗浴血屠苍生,崭天暴怒斩苍穹,吾乃修罗界界主的儿子,正宗的官二代,吾乃天下第一大衰哥,吾天赋逆天,吾功力强大,举世无双,看我脚踩天才,凌云御风,抱得仙女归,天上人间任我逍遥,吾就是修罗
  • 公子慕衡

    公子慕衡

    “咦?你是谁?”“呵!我是你二哥,更是你的爱人。”温润如玉的衡公子和腹黑冷情的南宫王爷,究竟是敌人,还是爱人,亦或即是敌人又是爱人。可那又怎么可能呢?且看我们天下闻名的衡公子,如何在爱人和敌人之间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