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7200000017

第17章 凡人琐事留存照(2)

坦率地说,我在演艺界和剧院朋友、学生多次对我说过“有事您说话”,但我一次也没求助过他们,包括“热门”的演出,所有的票都是自己从“正门”掏钱买的(除那次包厢票)。一般来说,求人弄的票,大多是紧俏票,一是让对方为难,二是还不起人情账,三还可能影响彼此的关系。咱不干这事。

自己掏钱买票,堂堂正正,干干净净,松松爽爽,硬气,多好!

爱买首演票

我爱买首演票的原因是:一、首演前通常安排的开演式、开幕式一类活动,可以让你了解一些与演出相关的背景内容,从而开阔你观演的视野;二、这天,艺术修养和艺术造诣高的人来的较多,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当面请教的机会;三、演员比平日演出更有激情,也更投入,表演水准可能更高,因为,这天“圈内人”来得比较多。

演艺圈内通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是多轮演出,还是看第三场以后的场次为好,因为那时,各个方面都磨合得比较好了,演出也容易出彩了。

我这个人爱贪热闹,如果有可能,还是爱买首演票,爱看首场的演出,事实上我也从中获得不少益处。

免票·赠票·优惠票

不要以为免票、赠票、优惠票只是某些特殊群体的特权和“专利”,咱们普通老百姓有时也有获得这些票的机会。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看演出和扩大影响力,一些演出院团、剧场和媒体(如我所订阅的《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等),经常推出一些“免赠优”活动。这时,只要你信息灵,又能做到“手快”、“脚快”,就有可能获得这类票。所谓“手快”,就是在你得知信息后,要在第一时间去电话占位,争取成为第一个或第一批受惠者;若去电话遇占线,一定不要嫌烦,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所谓“脚快”,即是知道消息后,要早早去排队领票,因名额有限,人家又有此活动的解释权,否则,即使排上队了,也会徒劳无功。2012年中央歌剧院搞了一次免发《白毛女》演出票的活动。当天我们紧赶慢赶,早7点之前就到了剧院门口,可一看,嚯,队伍早排出一百多米远了,一问排在靠前的老几位,人家早晨5点就“到位”了。人家脚比我们还快!得,票没领着,《白毛女》也没看上。

可是,看大学生戏剧节中的一些话剧、京剧《江姐》的彩排、台湾话剧《十三角关系》、叫卖剧《老北京那人那事》、《老北京灯晚儿》等演出,我都看的是赠票,其中还各有故事,不说了……

票上广告:艺术尊严与金钱的博弈

从我存有的演出入场券看,最早出现广告的是1996年北京音乐厅的入场券,广告的内容是为本音乐厅的咖啡堡和画廊做宣传。在这之后,广告见诸入场券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其内容从图书、服装、用餐到名酒、保险、房地产,几乎无所不包。说好听点,这是商业大潮浸入艺术领域带来的现象,说不好听点,这是艺术尊严向金钱膜拜的可悲的境况。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联想到赵氏影视剧中堂而皇之出现而又广遭诟病的软广告,我不禁为某些演出能否坚守住自己的艺术尊严和艺术追求,表示几分担忧。但愿“艺术听命于广告”不要成为艺术圈中又一条“潜规则”!

卡证传情

为了联系观众、培养各自的观众群,一些剧院团、剧院、售票机构等,向观众发放了一些售票卡、会员卡、会员证和一些宣传小册子。这些卡证和小册子,对于发放单位来说,是带有功利色彩的行动;但对我来说,多少感到一些温情:演出信息提前知道了,购买不用去排队了,票价优惠了,院团的一些彩排之类的活动有机会参加了,观演知识丰富了……

在我看来,这些卡证和小册子的出现,是演艺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一种进步。您想啊,倒退几十年,人们脑筋还没“开放搞活”,大部分卖票的就坐着等人家来买票,谁会想到吸引观众来看演出,还有这么多办法呢?

演出信息从何而来

一、来自报纸、电台和电视这些媒体。首都各报的文娱版和广告版、北京电台“新闻广播”、“文艺广播”、BTV的“每日文娱播报”等,都不同程度地提供近日演出信息,其中《北京晚报》的“首都剧场联盟演出信息”更为全面和详尽。

二、或因自己是观众会员或因自己是购票的常客,人艺售票中心、中演票务通、永乐票务、大麦网、方家胡同46号院的“猜火车”经常不时地给我发来手机信息;人艺发来信息时间通常比向社会公开时间早一天,买票时票价上、时间上沾点会员的光。

三、因建立了各方面联系,有一阵儿,梅兰芳大剧院、保利剧院、北京曲剧团等经常寄来演出讯息。

四、购买演出信息册。如国家大剧院就有此类信息册,对在本院的演出,或做半年的或做一个演出季的介绍,一大本,浏览一下,就收获很多。

五、在看演出时去获取下一场或近日演出信息。我在长安大戏院、中山公园音乐堂、东城第一文化馆看演出时即是这样。

六、有时从随报寄来的演出宣传单、地铁入口处两侧墙上也可获得演出信息。

据说,只要上网就可以把所有演出信息一览无余,遗憾的是,我是“电脑盲”,连开机都费劲。

自选座位和对号入座

上世纪50年代,中山公园音乐堂和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劳动剧场都是露天剧场,座位就是一排排的木条或宽板,“无排无号”,观众入场后,您就自选座位坐。同样长度的座位,胖一点的观众可能坐七八位,瘦一点可能坐十多位,那时的人,挤点松点,都不怎么介意。

自选座位的情况现在还有,近十多年来,我在中戏“黑匣子”剧场、北剧场、原青艺小剧场、人艺小剧场、朝阳文化馆9剧场、蓬蒿剧场、先锋剧场、方家胡同46号院的红方和黑方剧场等看演出,就是进场后自选座位而坐的。当然,如果可能,我常常愿意在前排就座;如已坐七八成人了,我宁愿到最后一排落座。

自2003年10月3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长期在东城第一文化馆演出,至今已十多年。因全场都是20元的超低价票,相应的采用了自选座位入场的办法。为了争得好座位,离开场前还有一个多小时呢,入口处就聚了不少观众;入场时,大家争前恐后,入场后,有的抢座位、有的占座位,又因场场爆满,连通道都坐上了观众,一时给维持秩序带来较大难度。

后来,随着剧场的改建,施行了对号入座,演员和观众都舒心了。

对号入座,按质论价,合情合理,还减少矛盾,更加安全,相比而言,“对号”比“自选”进步。

顺便说一下,有些观众容量大的演出场所,如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万事达中心等,观众区安排较复杂,座位不易找,我每次去要东绕西问,方得落座,几乎把入场、找座位视为畏途。建议在醒目处适当设置一些座位指引标牌,为观众入场、找座位多提供一些方便。

敬老票·加座票·站票

七八年前,有两次在人民剧场看戏见到同一情形:开演前,只见三五位老人站在剧场门口,也不进场,好像在等着什么,其中一位还拄着拐杖。开演不久,只见一位服务员把他们几位都引领了进来,为他们安排好座位后才离开。对此,我有些好奇。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几位老人都是附近居民,而且都爱听戏,但又都想听点“蹭”,恰好剧场又有空位,一来二去就形成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事办得很敬老,所以姑且把这种票称为“敬老票”吧。

加座票——首都剧场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曾在楼下中间座位区最右边的一侧加了一行座位。座位是折叠的,没有后靠背,用时,向上一提便可以坐,不用时,向下一按,就恢复原状。我坐过一次,因没有扶手和后靠背,感觉没着没落的,不舒服。一次,看《红河谷》,我发现郑天玮(我一直视她为才女,编演俱佳)也坐在加座上,且就在我旁边。她的低调,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加座票在票面上有一“副”字。不知加座何时为何取消了。

站票——这是国家大剧院推行的一个票种,即每场开演前30分钟售当场票,但不是坐票,而一律是站票,“站”的位置是剧场观众席之后,票价减半。实行后还真有大批观众早早就去排队专门买这种票,我原来也想感受一把。但不知什么时候停止这种站票的发售了。

三种票,都是从充分利用演出资源、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出发的,当然,剧院也多少从中得到些好处。三种票,曾存在过,留此存照吧。

说小孟设计的两张入场券

小孟,孟雅男,小青年,老北京叫卖艺术团的团长。他不仅会五六十种老北京的叫卖声,而且艺术团有重要演出时他还自己设计入场券。这其中有两张,一庄一谐,各有特色,我很喜欢。纪念“叫卖大王”臧鸿先生那张,整体显得庄重素雅,与演出的纪念、追忆性主题紧相吻合。券面显要位置上的臧先生的肖像更是点睛之笔:满面笑意、昂首张口,让人仿佛听到那一声声韵浓味醇的老北京的吆喝声……仿学刘宝瑞先生单口相声那张,设计请柬右文左图摆列有致、重点突出;所选刘先生的画像,诙谐、夸张,眉目传神,看后让人忍俊不禁;《官场斗》是刘先生单口相声名段,这里以“逗”易“斗”,联想到刘先生的表演,让人感到“斗”有逗趣,“逗”含“斗”,多了几分幽默、戏谑的味道。

同类推荐
  •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主要内容分为“汉字文化”、“书法与篆刻”两个章节。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本书用四十篇文章,分析了收藏在美、欧、日等国主要博物馆中的四十余件(组)文物。并将国外与国内、国外与国外、相关文物之间与单件文物自身被收藏的辗转过程,从而探索出前人未能解决的疑问。
  •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热门推荐
  • 强娶小娇妻:神秘老公,别太饿

    强娶小娇妻:神秘老公,别太饿

    结婚三年,他的小娇妻忽然跑了。怎么办?追!追到以后?睡!睡完以后不服?继续睡!他坚信,没有什么事情,是在床上解决不了的,一次不行,那就两次。某女腰酸背痛,怒了,“你个衣冠禽兽!给我出去!”“你抱得这么紧……我出不去。”他勾唇一笑,附在她耳旁,“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看你这样子,是想让我进来,对吗?那我就满足你。”不要随便曲解她的意思阿喂!她的老腰哟~
  • EXO之爱无分对错

    EXO之爱无分对错

    白薇薇长相:一双水汪汪的紫眼睛,长长的头发黑中带棕,瓜子脸但是微微的发胖身材:A4腰,iPhone腿,七指腿,可以反手摸肚脐性格:对谁都好,不懂拒绝爱好:画画,学习,唱歌,做蛋糕,喜欢紫色,做西餐,做甜点特点:从不阿谀奉承顾梦晴爱好:唱歌,乐器做西餐伊雪爱好:学习,绘画故事就是在者三个女孩与大明星EXO之间发生的
  • 最浪漫的事

    最浪漫的事

    他们之间的故事关于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美好的浪漫的
  • 与鬼谋皮

    与鬼谋皮

    一尊鬼菩萨,一个解不开的诅咒,别人靠的是命运,而我,偏偏靠的是鬼运······
  • 花少女的迷情

    花少女的迷情

    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古代,穿越不要紧,可是刚穿越差点小命不保,天哪!怎么会这么惨……但我却遇见冷酷却唯独对我柔情的轩辕厉,痴情守候的裴玄银,在我最无助陪伴在我身旁的司徒诺,我的爱该何去何从…
  • 你追我赶:小小医女求放过

    你追我赶:小小医女求放过

    她只想与世无争,平淡一生。但一次又一次的阴谋却把她的一生变得不再平静,将她拉入官场.江湖的纷争当中无法抽身。他站在云峰之中,却只想护她一生。可是人性险恶,一次又一次的风波却害了他最爱的那个她,使他离她越来越远。她与他的遏后是福还是祸?两个人的爱恋如何发展?两人的结局如何……(吐槽加小说的QQ群:472652974,但是记住没事的时候不能调戏竹竹)..
  • 龙盾之重生野蛮

    龙盾之重生野蛮

    钢筋铁骨的身体无穷的力气彪悍的战斗野蛮的冲锋战斗在现实中的野蛮人
  • 虚灵儿

    虚灵儿

    一出生就遭到毁灭,失去了命运线,却用另一种方式生活了下来。在这个大陆上,被别人的灵魂夺舍肉身的人被称之为虚灵。
  • 邪王魅妃:萌宝要找爹

    邪王魅妃:萌宝要找爹

    她是二十一世纪杀手界的NO.1,却被最亲爱的妹妹出卖。一朝穿越竟成了人人唾弃的废物……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包子!!!“娘亲,娘亲,爹爹呢?”“死了!”“娘亲,娘亲,我是怎么来的啊?”“买方便面送的!”妖孽出现……“哦~是么?那……有没有人告诉你,买方便面还送相公的?”“宝宝,快跑!!!”
  • 花花大少追妻记

    花花大少追妻记

    几年后,慕筱晴见到欧子辰,脑中还一直想着当年欧子辰的那个选择,“晴晴,对不起,原谅我!”欧子辰说到。“快说,你选择谁?两个美女中,你只能选择一个,快点选呀,欧大少~”绑匪说到。“我选择轻轻,风轻云。”听到欧子辰的话,慕筱晴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水,“呵呵,没问题,接好了!”绑匪把风轻云推下,欧子辰跑过去接住,绑匪吧慕筱晴带走了,欧子辰抱着风轻云,眼睁睁的看着绑匪把慕筱晴带走......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桐桐不大会写简介,后面会继续改进的,男主暂时还没有定好,人设也还没有定好,有任何想法欢迎随时提出哟,书名后面可能也要更改的,所以喜欢的亲们可以先收藏下哟!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