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5700000006

第6章 在殖民中寻找历史的踪迹(2)

1900年9月,维多利亚女王庄严地宣告,1901年1月1日不仅是新纪元的开始,而且也是一个新国家的诞生。澳大利亚“不可分割的联邦”由首任总督霍普顿公爵于新年之日在悉尼世纪公园宣布成立。英国的君主形式上仍是澳大利亚的君主,但澳大利亚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脉的山麓平原上,跨莫朗格洛河两岸。1824年初建居民点,称坎伯里,1836年更名堪培拉。1899年成立联邦区后划归首都直辖区。1913年开始兴建,1927年正式迁都,联邦议会也由墨尔本正式迁于此,人口约31万。

六个争吵不休的殖民地于1901年联合成一个国家,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和一个新的社会的建立。这个“新国家”、“新社会”摆脱了英属殖民地地位和结束了原来各殖民区各自为政的分裂局面。澳大利亚将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巩固国家的独立与统一。

第二节 动荡与变革

中国有句古语:“多难兴邦”,指国家多灾多难时,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从而使国家强盛起来。战争亦是如此,虽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同时它也教会了人们在逆境中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气。澳大利亚这个殖民国家,经过两次大战的洗礼,不仅唤醒了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澳大利亚国家精神的重塑。

1.加利波利战役

每年的4月25日,在澳大利亚悉尼街头都会举行纪念“澳新军团节”的游行活动。1915年的4月25日,由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士兵组成的澳新军团在土耳其的加利波利半岛登陆,开始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协约国军队在奥斯曼土耳其的加利波利半岛登陆。协约国登陆部队主力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共约7.8万人。由于英国在加利波利的马虎策划和错误判断,导致了包括澳大利亚军队在内的盟军被阻击在几乎垂直的峭壁下和狭窄的海湾中。而且由于登陆地形不利,损失非常惨重。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协约国一直无法突破土军防线,被迫于1916年1月9日全军从加利波利半岛撤退。此次战役中共有7600名澳大利亚士兵阵亡。在海拉斯海岬边和沙滩上,到处都是血腥的屠杀和悲壮的英雄行为。

洛内·派恩和苏夫拉·贝伊两人的名字都留在了无数名阵亡的澳大利亚将士纪念薄上。澳新联军的传奇故事也在澳大利亚尽人皆知。之后这两个国家都用各种赞美诗来纪念自己的军队,如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描述的那样“他们的一举一动俨然就像旧诗中的国王一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澳大利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1914年,澳大利亚男性人口不足300万,但其中近40万人自愿参战。6万名志愿军牺牲,数万人受伤。但澳大利亚人继承了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在澳大利亚民族精神中,没有任何一种比“澳新军团”的精神更为特殊和受到珍视。这一传统正是在加利波利战役中锻造出来的。现在,每年在“澳新军团节”这一天都要举行全国性的纪念活动,缅怀澳大利亚在所有战争中的牺牲者。

战争过后,澳大利亚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因全体选民投票而被轰下台,国内政治已经一片混乱,经济大萧条也接踵而至。全国30%挣钱养家的人都靠救济金生活。政府将战争剩余的大衣染黑后免费发放给人们,他们就穿着这种大衣,作为“无业游民”踏上去内地的路找农活干。

澳大利亚的经济是以出口小麦和羊毛为主,然后不断从英国贷款。

由于澳大利亚农业和工业产品的极端依赖使其成为大萧条期间受伤最严重的西方国家之一。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暴跌50%,而英国从澳大利亚收回3千万英镑贷款,无疑是雪上加霜。澳大利亚的出口需求与商品价格的大幅跳水使工资大幅下降,失业率在1932年达到创历史记录的32%,民间骚乱几乎成为家常便饭。1932年之后,羊毛和肉类价格的上涨才促使澳大利亚逐渐摆脱经济大萧条。

2.二战烽火中的科科达精神

“科科达”只不过是一条林间小路的名字,但在澳大利亚,它可是家喻户晓。因为它曾是澳军与日军激战的战场,也是澳军在二战中赢得胜利和荣耀的地方。1942年,为了夺取具有战略意义的莫尔兹比港,1万多名日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北海岸登陆,然后以6000人的兵力徒步沿着科科达小道行军。这支军队全部由老兵组成,具有丰富的热带丛林地作战经验。起初,日军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甚至唱着歌追击澳大利亚守军。然而,他们很快就遇到了增援的澳大利亚军队的顽强抵抗。

战斗持续了三个月,战场就在崎岖的山路上和茂密的热带丛林中。

因为在丛林中作战无法使用重型武器,所以这场战役打得异常艰苦。

澳军同数量是自己队伍6倍的敌人奋战毫不退缩,战斗从1942年7月一直持续到11月,战况极其惨烈。由于日军打仗极其疯狂,且异常凶残,因此澳大利亚士兵被迫以杀死一切敌人为活动目标。澳大利亚士兵作战也异常勇猛,宁死不降。因为他们知道,向那些残忍的敌人投降只能延缓死亡,而且会死得更惨。后来,科科达小道被称为“死亡山谷里的屠杀”。最后日本人的兵力和弹药都不够用了,同时又饱受热带疾病的折磨,日本指挥官堀井少将在途中掉到水里淹死了。1943年,残存的日军被迫缴械投降。澳军最终击退日军,扭转了战局。

二战期间,澳大利亚的700万公民中有57万多人参军,其中约3万人阵亡。而对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来说,战争的胜利也许来得太晚了,他于1945年5月以身殉职。8月15日,新总理本·奇夫利宣布战争结束,整个澳大利亚都爆发出欢呼声。

后来,科科达便成为一种精神的代名词。曾着有《科科达精神》一书的作家林赛说,科科达精神存于每个澳大利亚人心中,教育着每个人如何应对逆境。所有澳大利亚人都为科科达精神自豪,这种精神重塑了澳大利亚。

经过这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澳大利亚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人,其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军事家约翰·莫纳什。约翰·莫纳什于1865年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的父母是德裔犹太人。莫纳什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墨尔本著名的苏格兰贵族学院毕业后考入墨尔本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参加了预备役部队。1913年,他成为一名上校,并且编写出版了军队训练手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年莫纳什率领澳大利亚第四步兵团的1000名官兵前往土耳其参加加利波利登陆战役。在这场失利的战役中,莫纳什能够根据战场实际战况而独立作出决定,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指挥官。但是尽管如此,他也没有能够在这场战争中挽救他的兵团。1916年,已经晋升为少将的莫纳什率领澳大利亚陆军新编第三师前往法国作战。英国高级指挥官对他使用的进攻战术感到不满,但是对他制定作战计划的详细程度和精确性却印象十分深刻。第二年他晋升为中将军长。他对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并且大大加强了步兵与空军、火炮和坦克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

1918年7月4日,莫纳什将军以他独特的战术指挥军队在哈梅尔山战役中一举攻克德军,为盟军获得了极为重要的一场胜利。当年,莫纳什将军在战场上被英国乔治五世国王册封为爵士。从那以后,莫纳什将军指挥的军队在法国所向披靡,作为盟军的初支打击部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莫纳什将军被公认为当时仍然在世的最伟大的澳大利亚人,是澳新军团的一位传奇般的人物。战争结束之后,他退役回归平民生活。

他以自己丰富的工程和管理经验投身于维多利亚州的电力建设。同时他为其他退伍军人重建战后生活提供了热情的帮助。1931年他因病辞世。澳大利亚人民对本国历史上这位光辉的人物至今仍然充满了敬意。

3.调整与变革——新时代的澳大利亚

20世纪50年代的澳大利亚还是个僵化的社会,社会基本由男人主宰。一些场合仍然只有男性参加,如体育馆、酒吧和热闹的宴会。男性的价值受到吹捧,而“太太”只能呆在家里照顾孩子。不论从外表还是从伦理道德看,澳大利亚社会都像是一个劳动阶级化的男人社会。

“发展”成为国家的口号,到处都张贴着海报,强调和平、繁荣和进步。每周日酒馆下午6点准时关门,从而产生了“6点钟剩饭残羹”的恶名。不正当的赌博是非法的,因此在偷卖掺水劣酒的场所挤满了赛马的赌注者。每年澳大利亚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都参加伦敦和欧洲“大观光团”之类的团体出国旅游,寻求刺激和开阔视野。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已经开始由牛、羊、小麦的初加工国转变为工业国。澳大利亚的工厂数量翻了一番。人们已经开始能买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和汽车。到6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澳大利亚公民继美国人之后,享受到了世界上最高标准的生活。他们住在城市化最高的国度里,有3/4的人口住在城市里。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社会形态也发生了变化。60年代初,白领工作人数首次超过蓝领工作人数。这个迅速崛起的阶层有汽车、电视和银行账户。不知不觉中,澳大利亚转变成世界上中产阶级最多的国家之一。

移民开始改变了澳大利亚固有的英国习俗。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引进了欧洲各种美味食品、露天咖啡厅、各式各样的音乐。移民还使澳大利亚看到了新的世界观,国家的文化开始朝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废除了征兵制,结束了澳大利亚对越南的干涉,承认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开始着手重建社会福利工作。政府还出台了公众保健制度计划,加大了对各项艺术的支持力度,制作了大批的本土电影,并颁布了多项自由立法。

同类推荐
  •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

    郁达夫的一生,始终在路上。为了生计,他的屐痕遍及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所到之处,他尽情领略,把“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唬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刘海粟语)。 本书精选郁达夫的游记、风景散文二十九篇。这些作品,写山水名胜、描景色风物,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又注入个人的遭遇和情怀;语言不事雕琢,章法不受限制,才华横溢,不拘一格,风流倜傥,涉笔成趣。读达夫游记,他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和散文中的风景描写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
  • 爱是有故事的旅行

    爱是有故事的旅行

    两年前,湖南姑娘和德国小伙子开始了一段疯狂蜜月,他们骑着一辆摩托车,跨越上海到德国的梦想旅程。去时两人,回深圳后变成三人。飞德国养胎,临时在以色列转机,被中东的神秘气质吸引。住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周游欧洲,每天的生活就是度假。 生下孩子三个星期后,他们带着孩子去死海,在花花公子家里坐沙发客,参加以色列女人“辩论赛”。孩子一岁后,带着孩子爬青藏高原,在最高的哑口高原反应.....最美的故事正是这样:既然我们既放不下亲人的双手,又想拥有说走就走的自由,就大手拉小手,一起看世界。"
  • 失业之旅(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失业之旅(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留学回国之后,我鼓起勇气,打算在北京这个宇宙中心死扛下去。很快,我就在工作上“领了便当”,趁机南下散心。这是一部关于东南亚的游记,也是一部披露作者心路历程的文化随笔。作品文字清新脱俗,调侃与抒情不动声色而又恰到好处,常有沁人心脾之语。作品系康夫同名游记《失业之旅》的姐妹篇,是同一段旅程的不同记录,对照起来看,有一种妙趣横生的别样滋味。
  • 隐藏或呈现

    隐藏或呈现

    是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系列之一,作者在散文中使过去发生的和现在时的人和事和物等等都混杂一起,以再次“发生”使它们获得同时性的生命,从而在各自的运动中,使一切,包括那些不能奔跑的也都奔跑起来,从而揭示出与它们的相遇所显示或者隐藏的意义。即使是只有相对比较单一事物的篇章,也能因为发现和领悟,并且因为这发现和领悟不仅是关于个人的而且也是关于人类的。
  • 南极 北极

    南极 北极

    作者深入探寻南极洲,探访企鹅世界;也曾追寻最初的南极探险者的足迹,了解过南极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沿着南极海岸线找寻与南极相关联的风景和人文历史;踏进了北极熊的领域,感受了北极白色海洋的雄浑魄力。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豪门世家复仇千金

    重生之豪门世家复仇千金

    既然你们无情,可就别怪我无意了。――by浅初夏/冷冰凝哼,浅初瑶,你终究是斗不过我。――by素依瑶
  • 龍御九州

    龍御九州

    世间有很多的传说,世间有很多的传奇,更有很多神秘不知的生灵,大千世界,大道三千。人生于世存于世,就得想方设法的好好的活于世,求功名,求利禄,求不死,求长生,总之求得自己想要的,为达目的机关算尽,武力用绝。九州大陆,物产丰盈,人杰地灵,更出奇的是有一口流金井,此井流出黄金之时,亦搅动着九州的乾坤!
  • 无限之统帅三军

    无限之统帅三军

    真正的管理者,不在于自己有多强,而在于使用强的下属。
  • 暗访记者

    暗访记者

    他是一个被社会遗忘的人,没有固定的身份和名字,没有档案和简历,没有朋友和家庭;他是一个生活在角落的人,只能不断地隐藏自己,不断地改头换面,不断地流血流泪;他常说自己是一个演员,扮演着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感受着命运中的各种痛苦。80后的他,热血、坚持、执着、好奇,却像老鼠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
  • 紫倾回谋,谋定天下

    紫倾回谋,谋定天下

    或许她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新的开端,有时候她也很迷茫,她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何,一切都如影如梦。在她身边发生的一切切,让她分辨不出真伪善恶。也许,是从她捡到那只玉佩开始……也许是当她遇到他时开始……也许是她来到了这个世界拥有了新的生活时开始……
  • 酒罢去

    酒罢去

    杯酒罢,一去不回。路走到最后,无非是岁月不知数,故人不知处。
  • 爱错了

    爱错了

    她爱上了一个人,在这错误的时空,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爱上了错误的人。因为ta们不能在一起,即使动了真情......
  • 渔猎长生

    渔猎长生

    命里滔滔,证长生难。一介渔奴,任你们对长生之道敝帚自珍,我自凭魂庭里一把鱼竿,从你们先祖的坟墓中钓起。我的长生之道,就是渔猎!“坟看得住,不代表我没辙!我给你这个活人添座坟,怎么样?”——陈寿
  • 元帝武天

    元帝武天

    在元力大陆上,无数的人拥有特殊的力量——元气。少年秦天身负重任,在强者的道路上,无数次的劈荆斩棘,占到了大陆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