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600000001

第1章 走进神秘多彩的中国泥塑艺术(1)

第一节什么是泥塑

所谓泥塑,就是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粘土为主要原料,有的结合其他材料如竹木、玻璃、棉花等,塑制成各种形象,用于不同用途的一种手工艺术形式,民间俗称“彩塑”、“泥玩”、“泥人儿”等等。泥塑是陶器和瓷器的前身,可以说,没有长期的泥塑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就不可能有后来陶瓷艺术乃至青铜器等艺术的辉煌成就。泥塑与陶瓷器的主要区别在于,陶瓷艺术制作成型后需要进行焙烧、彩绘、上釉等工序,而泥塑大多数不需要焙烧和上釉,但多数需要进行彩绘、镶嵌等。少数泥塑即使需要焙烧,一般温度也很低,一般在400-500摄氏度左右。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泥塑技术的提高和用途的多样化,后来的泥塑艺术逐渐多样化和多元化,按使用目的区分主要有官方和民间之别。官方出于政治或宗教目的,利用能够集中优秀的艺术家、工匠和财力、物力的优势,进行宗教宣传或者纪念重要的人物、历史时间等,制作出来的泥塑往往工艺精良、造价很高。而民间泥塑则特征由民间艺人制作或创作、主要面向广大普通群众销售、反映了百姓欣赏趣味、艺术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理想的泥塑作品。与官方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主流泥塑的主要区别在于,民间泥塑造价低廉、形式朴拙热烈,较多使用饱和度高的红黄蓝绿等基本色,注重色彩对比,体积一般比较小,工艺相对简单,题材广泛而自由,以民间信仰、玩具和装饰摆件为主。

第二节历史追踪

泥塑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泥塑艺术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同步,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后来的陶器、瓷器、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类早期泥塑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对于工艺和造型的认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很早就有泥塑的出现。很多神话和传说中零星地记载了当时泥塑艺术的面貌。产生于史前时期的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至今仍在我国各地普遍流传。传说天地之初,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创造人类,用黄泥捏人然后赋予他们生命,后来忙不过来了,干脆用甩泥成人。这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却真实地反映出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的我国原始先民对于泥土的深厚感情和认识,包含着当时泥塑文化的深沉记忆。

【知识小百科】

“图腾”,英文totem,是原始人群体性的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原始人相信,自然界中的某种动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物体,同本氏族有着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可以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和伤害,并可以获得力量、财富与后代。原始人因而常用它们作为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根据专家的研究,人类历史上的这些传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留在文字出现的人类文明的早期的很多真实的历史环境和事件,女娲抟土造人的记载很可能反映了我国在三皇时期的原始先民利用泥土来制作生活或宗教用品的史实。而历年来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胚胎和彩陶,是彩绘泥塑工艺的真正开始。史岩先生在《中国雕塑史图录》一书中明确指出:“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特有的产物,后世出现的彩陶俑和彩塑造像当即始于此,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独具一格的彩塑艺术。”

多年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许多原始人类遗址发现了数量众多、丰富多彩的泥塑实物。它们色彩强烈、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和感人的原始生命力,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看出后来泥塑艺术的面貌,说明我国后世的官方和民间泥塑与这些精美的原始彩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渊源。辽宁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真人大小的彩塑女神像残块,让世界惊叹于我国原始先民惊人的造型能力和审美高度。近期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洋海墓址中发现的一尊泥塑人头像,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体现了先秦时期我国西北地区泥塑工艺的高度成就,以及与中原文化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对于这些泥塑的整体面貌和具体用途还不是十分清晰,但是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泥塑的制作是出于宗教、巫术和娱乐的目的。

第三节官方泥塑和民间泥塑

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和技巧的提高,加上泥塑本身的造价相比青铜器、漆器、陶瓷器、石雕等要低得多,而且适合制作较大体积的物体,尤其是宗教类和纪念性的人物塑像,所以泥塑艺术的用途逐渐扩大,不但继续广泛地为政治和宗教所利用,出现了大量精美的宗教和现实题材泥塑艺术,这在佛教进入我国的东汉之后表现的极为显著。著名的如敦煌莫高窟泥塑、麦积山石窟泥塑、宋代晋祠泥塑及明清泥塑等。而且还逐渐深入到民间,涌现出大批手艺高超的民间艺人和生动多样的民间泥塑作品。尤其在宋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世俗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民间泥塑艺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全面发展和繁荣,成为中国民间艺术最生动最富有生活气息的瑰宝之一。

中国民间泥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影响较大的制作和销售中心,在泥塑的题材、工艺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色,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响。民间泥塑的重要产地主要有“三大泥塑”、“七大泥塑”之说。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大吴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被称为中国三大泥塑;“七大泥塑”则指的是吴村的“大吴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陕西“凤翔泥塑”、河南“浚县泥塑”(咕咕哨)、河南“淮县泥塑”(泥泥狗)以及山东“高密泥塑”等。当然,这还只是大体的说法,其实,民间泥塑遍及中国各地,出产泥塑的地区很多,而且很多地方都不乏精品,只是上面的这些地区比较突出和集中的地区而已。就拿山东地区而言,除了著名的“高密泥塑”外,济南泥塑、枣庄泥塑、郓城泥塑等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民间基础,艺术成就也很高。

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和民风不尽相同,因此民间泥塑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每个地区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国的民间泥塑艺术玲琅满目、多姿多彩。比如无锡泥人,造型非常圆润,色泽比较典雅,做工也都很细,体现了江南泥塑秀美甜润的艺术风格;陕西凤翔的泥猴、泥牛等造型就非常简洁,色彩非常鲜亮,大红大紫,体现了一种喜庆,热烈的气氛,而这里的挂虎却又充满着迷人而费解的装饰性符号;河北的题材比较多样,造型比较小,比较活泼;河南的淮阳、浚县这些地方泥塑的特色更为鲜明,比较古朴,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而工艺精湛的天津“泥人张”则有更多的市井色彩和文学气息。

第三节泥塑的制作

一、材料工具

泥塑取材简单,多数是以常见的粘土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辅以干草、棉花、竹木、金属、绸布等以加固或者制作某些发声、活动机关,也常用毛发、彩色玻璃等物品来表现头发、眼睛、衣服、佩饰等部位,以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虽然所用的泥土十分普通,但也需精心准备和加工。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一般要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反复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等以增加泥土的粘合度和柔韧度,便于塑造复杂的作品并利于上色,也不容易发生开裂。需要翻模的泥塑,往往需要石膏来制作模具,在具体翻模的时候还需要滑石粉一类的东西涂抹在模具内侧,以防止粘土与模具粘连。

泥塑作品大多都需要上色,所用的颜色丰富多样,多用品色调以水胶,现在也有很多使用丙烯、广告色等来上色的,有的在上色后还需要使用固定液以防止掉色、褪色。

泥塑工具没有严格的标准,只要做到得心应手就可以了。特别是民间泥塑,由于灵活性大,地区差异明显,所使用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心灵手巧的原始先民利用身边现成的竹、木、骨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便做成了形式各异的泥塑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巧的提高,泥塑工具也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泥塑艺术包含了捏、塑、刻、划、贴等多种技巧,所以泥塑艺术常用的工具很多,熟练的泥塑艺人往往拥有一套甚至几套工具,其中有很多都是艺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制作或改制而成的。

二、制作过程

早期的泥塑制作十分简单,多为手工捏制,辅以简单的刻划纹,有的还运用了贴塑的技巧。到了后来,泥塑的制作工艺渐趋复杂,越来越走向专业化,不但出现了很多在史籍上留下名字的泥塑艺术家和能工巧匠,也出现了很多父子相传式的泥塑世家或者作坊。

官方泥塑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难度大,需要很多人协同完成。由于塑像体形一般较大,往往需要搭建脚手架以方便工匠施工。此外,粘土比较松软,塑造大型物体时,需要先做好类似人体骨架一样的木制骨架起到支撑作用。一般来说,各个时代制作大型塑像的工艺大体相似。如唐代时,先根据泥塑的大小和姿态做好木骨架,然后缠绕一层谷秆,再涂抹淘洗不精的粗泥层塑造出大体的形状,然后涂抹细泥层,进行细节的塑造,最后是彩绘的程序。宋代的很多泥塑则将谷秆的部分改为用草绳缠绕木骨架。而元代则直接用粗泥裹到木骨架上,在彩绘之前又在细泥层上增加了一层纸,更便于彩绘,但同时也有容易脱落的问题。

同类推荐
  • 小公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公子(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学习与迁移

    学习与迁移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主要内容是阐述迁移的理论和迁移研究成果、迁移量的测量方法;学习理论和促进学习的方法;知识的本质认识和知识的测量方法。同时结合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介绍迁移研究的案例。本书适合于目前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大专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带着梦想去成功

    带着梦想去成功

    本书收录了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是引入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都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一一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慟尔终身受益!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绕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未来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
  •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作为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的电视剧,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别的文艺样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中国电视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志性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注重探索电视剧艺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其他文艺发展的关系,注重阐明电视剧艺术发展自身的独特规律,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史识兼备,是研究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和高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合适读本。
热门推荐
  • 防盗锁

    防盗锁

    他一直以为她就像“防盗锁”一样会牢牢的锁在自己身边,他不打算开锁,她就绝对不可能离开。因为在她眼中有太多对他的眷恋,但他错了,在感情的世界里没有永远……当应该被珍惜的“公主”因为他的无所谓伤痕累累时,这段从一开始就处于下风的感情又该何去何从……
  • 白米饭

    白米饭

    为让人全村的村的人能够吃上白米饭,他从一社员到成长到一个党员,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村人跟着中国共产党,寻觅创造着幸福生活……
  • 腹黑少爷王俊凯爆宠霸道爱妻

    腹黑少爷王俊凯爆宠霸道爱妻

    一起长大的他们,都有着令人闻风丧胆的家境,同时暗恋着对方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她出国了时隔一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腹黑的他和霸道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燕山孤侠

    燕山孤侠

    武学奇才,却并非少年成名。天资聪慧,却也有困惑之时。谜影重重,匪夷所思。阴谋阳谋,暗藏杀机。但对何一凡来说。江湖之中,没有解不开的谜案,没有揭不开的阴谋。因为何一凡他就是何一凡!可是独独有一件事他始终破解不开:他自己的身世之迷!(传统武侠。一卷一故事,一卷一江湖。)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将夜王者

    将夜王者

    如果,你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影子横行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上的影子拥有强大的能力,可毁天灭地如果,你有两个两个选择:——臣服于自己的影子,做一个影奴,彻底坠入黑暗或者,挟持自己的影子,做一个影子能力掌控者——影持,游走于黑暗与光明肆意妄为。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选,那么,就请看他的如果吧。一个少年,一个影持的世界,一个听影师的世界~~世界即将永夜,王者少年,欢迎坠入黑暗——毕竟,你若不成为影子,影子就成了你。你若不坠入黑暗,世界就再无光明。
  • 陈川仙途

    陈川仙途

    望尽天下,河流山川,此起彼伏,涨落不时。一个豪门子弟从云端跌落,一番挣扎进入修真界。不意红尘争名,转求长生大道。岂不知修真更是无情。
  • 《名门复仇千金》

    《名门复仇千金》

    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却被嫉妒她的继妹害死。当她再次醒来,她已不是用原来那个她,只是一介平民的她将如何复仇?她到底该如何面对新的生活?……
  • 玻璃塔里的流年

    玻璃塔里的流年

    像一座玻璃塔一样,我们的生活被注满咸咸的海水,以玻璃的透明度,展示你所有未说明的情感.
  • 大明之全面战争

    大明之全面战争

    四川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两次有目的性的屠杀,是上千万的人口消失。元屠四川,张献忠屠四川,究其原因,百姓的誓死抵抗引来的罢了。周刚,他回到了明末的四川,还好,现在是崇祯元年,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