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200000001

第1章 香文化史(1)

第一节香烟始升:萌发于先秦

传统文化的许多部类都可溯至先秦,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以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多年之前,人们已经用燃烧柴木与其它祭品的方法祭祀天地诸神。到春秋战国时,祭祀用香主要体现为“取萧草与祭牲之脂,爇之于行神之位和馨香”(《毛诗类释》)。在生活用香方面,品类丰富的芳香植物已用于香身、薰香、辟秽、祛虫、医疗养生等许多领域,并有熏烧、佩带、香汤沐浴、饮服等用法。此外,以先秦儒家“养性论”为代表的“香气养性”观念已初步形成,为后世香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西汉生活用香的跃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远古的香烟

考古发现,在6000年前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以及上海青浦崧泽遗址的祭坛都发现了燃烧柴木及烧燎祭品的“燎祭”遗存。距今6000-5000年前祭坛规模更大,燎祭遗存更多,可见于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从东山嘴到牛河梁的数十公里之内绵延分布有大型石砌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等规模宏大的祭祀遗址,位于山梁上的东山嘴祭坛发现了大片红烧土、数十厘米厚的灰土、动物烧骨等燎祭遗存物。可能这即是“取萧祭脂以和馨香”的前奏。

第一炉香:5000年前的薰炉

从直觉上说,薰炉似乎不应属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可令人惊叹的是,考古发现表明,四五千年前的先民们的确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奢侈品”了。

红山文化晚期遗址曾出土一件之字纹灰陶薰炉炉盖(距今5000多年)。山东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蒙古包形灰陶薰炉:夹细砂灰陶,高17厘米,腹径14厘米,顶部开圆孔,炉身遍布圆形、椭圆形、半月形等形状的镂孔。上海良渚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竹节纹灰陶薰炉:高11厘米,口径9.9厘米,呈笠形,斜直腹,矮圈足,腹外壁饰有6圈竹节形凸棱纹,炉盖捉手四周有18个镂孔。距今都已4000多年。这几件薰炉真实的记录了国人生活用香祡的历史。

商:柴祭、燎祭、香酒

殷商甲骨文已有“祡(柴)”、“燎”、“香”等字。

“祡”字,形如“在祭台前手持燃烧的柴木”,指“手持燃木的祭礼”,堪为祭祀用香的一个形象注解。“燎”字,形如“燃烧的柴木”,指“焚烧柴木的祭礼”,有单独的“燎”,也有“燎牢”、“燎牛”等烧燎其它祭品的方法,也就是烧柴燎祭上天的活动。

“香”字即源于谷物之香。《说文》:“香,芳也,从黍从甘。”如《尚书·君陈》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指道德圆满的人身体出现的香气,是最高级的,是黍稷之香气无法比拟的。约自东汉开始,“香”也用来指某种香药(香料),如苏合香、鸡舌香等。也用来指“香药制作的香品”,如香膏、香丸、薰衣香等。

商代有一种香气浓郁的贵重香酒,名为“鬯”,多用于祭祀,也常用作赏赐品或供贵宾享用。鬯酒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祭品(礼品)之一,使用频率很高。西周还有专职的“郁人”和“鬯人”负责鬯酒的使用和管理。

西周春秋:燔柴、燃萧等祭礼

西周春秋的祭祀用香主要体现为燔烧柴木、燃香蒿、烧燎祭品及供鬯酒、谷物等祭法。

燎柴升烟的祭礼细分有“禋(yīn)祀”、“实柴”、“槱(yǒu)燎”等,皆是积柴燔烧,在柴上再置玉、帛、牺牲等物,燔烧的物品有别,但都要燔燎升烟。

《周礼·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埋沉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疈辜:pìgū,剖开、掏净牲体。)

燃“萧”也是一种重要的祭礼。“取肠间脂合之黍稷,实之于萧,乃以火烧之和馨香”,并用郁鬯之酒灌地,认为萧与黍稷之香属“阳”,郁鬯之香属“阴”。天属阳,用属阳的物品祭奠;地属阴,用属阴的物品祭奠。

《诗经·生民》也有焚烧香蒿的记载:“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香蒿常被视为美好之物,如《诗经·蓼萧》以“萧”比君子:“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在荆楚一带,举行重要的祭祀前常沐浴兰汤,并以兰草铺垫祭品,用蕙草包裹祭肉,进献桂酒和椒酒。如《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三月春禊有浴兰的风俗。春秋两季要在水边举行修洁净身、祓除不祥的祭礼,称“祓禊(fúxì)”,王羲之《兰亭集序》即写此风俗。

佩香、薰香等生活用香·战国薰炉

先秦时,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的习惯。香囊也称“容臭”(臭:xiù,气味之总称),或“佩帏”。香草、香囊既有美饰、香身的作用,又可辟秽防病,在湿热、多疠疫的南方地区,人们佩戴和使用香草的风气更盛。

古代少年人拜见长辈时,先要漱洗,整齐发髻服饰,还要在衣服上系挂香囊,以香气表示恭敬,也可避免身上的气味冒犯长辈。《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扈:hù,披带。)

用香草装饰居室,用香木搭建屋宇。《九歌》:“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以桂木做梁,以木兰做屋椽,以辛夷和白芷装饰门楣。

用香汤沐浴。《大戴礼记》:“五月蓄兰,为沐浴。”

以香物作赠礼。《论语·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薰焚草木祛辟各种“虫”物

先秦的薰香已在一定阶层流行,而且已有了制作精良的博山薰炉,雕饰精美的铜炉、瓷炉、玉琮薰炉。

如陕西雍城遗址曾出土这一时期的凤鸟衔环铜薰炉,江苏淮阴高庄出土了铜盖早期瓷双囱薰炉,河南鹿邑出土了战国鸟擎博山炉,陕西干县梁山宫遗址出土了秦代薰炉,江苏三里墩西汉墓曾出土“银鹰座带盖玉琮薰炉”(玉琮是西周前的重要礼器,古代常将玉琮改造,制为高档香具“玉琮薰炉”。)

品类繁多的香药

先秦时期,所用香药以各地所产香草香木为主。但所用香药品种也已较为丰富如:

兰、蕙、艾、萧、郁、椒、芷、桂、木兰、辛夷、茅香、芸香、零陵香、高良葁、麝香等。

《诗经》、《楚辞》、《山海经》等都载有很多芳香植物。如《山海经》有:“(升山)其草多蕙。”“(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臭如蘼芜,名杜蘅。”“(翠山)其阴多旄牛羚麝。”

歌之咏之·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喻君子,喻美人,寄情思,言志节,由此也形成了先秦文学的一大亮色。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尚书·君陈》)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对“兰”(包括兰花和兰草)的赞誉更多: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系辞》)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离骚》)

“兰有国香”(《左传》)

据蔡邕《琴操》记载,孔子周游列国,郁郁不得志。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见幽谷之中有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下车弹起琴来,创作出了《幽兰》这一古琴名曲。

《孔子家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对幽兰的香气,黄庭坚还曾有精彩的注解:“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香气养性的观念

传统认为香物乃聚天地纯阳正气而生,先秦时期,人们已十分重视香气的助阳扶正功能,以及对心性健康的作用,并初步形成了“香气养性”的理念。

如《荀子·正论》言,“居如大神,动如天帝”的古天子重于安养,出行车驾也要饰以香草,“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侧载睪芷以养鼻,前有错衡以养目”。

百姓以香草香囊为美饰,君子士大夫更用香物陶冶、修明情志与身心,借外在的佩服,修为内在的志意。屈原《离骚》即明言,自己以香草为饰是效法前代大德,“修能”与“内美”并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先秦的这种观念发展至汉初,儒学、中医、道家学说俱盛,无论是内圣外王的儒家、羽化登仙的道家还是应天延命的医家,都倡导“养性”。遵“净心、养德、养性”为养生之本。薰香既芬芳“养鼻”,又可清心养性,且香气轻扬,上助心性修为,下增世俗享受,加之上古就有以香气享神的传统,得到推崇和流行也在情理之中。人们以鬯酒来比喻圣德,鬯“取百香之心”,“择于身者,尽为德音,发于事者,尽为润泽,积美阳芳香以通之天”,“淳粹无择,与圣人一也”。(《春秋繁露·执贽》)

香气养性的观念发掘了香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讲究“芬芳”、“养鼻”,有别于祭祀中的“燔柴升烟”;同时又不只是一种享受,而是强调香气对身心的滋养,故又引导了对香品的使用。“香气养性”的观念对于后世香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香文化的核心理念与重要特色。

第二节博山炉暖:初成于秦汉

汉代,是香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秦及两汉时,薰香风气在王公贵族阶层已极为昌盛,既用于庙堂之上沟通人天彰显尊贵,又用于颐养情志、祛秽致洁等许多方面。博山炉、薰炉等香具的制作不仅有了严格的规制,其工艺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产于边陲及域外的沉香、青木香、苏合香、鸡舌香等高档香药大量进入中土,成为和香的主要原料,并形成了影响后世至今的和香组方原则。

王族流行薰香·宫廷礼制

香在汉代地位突出的标志,即用香进入了宫廷礼制。据《汉官仪》记载,尚书郎专有“女侍执香炉烧熏”,还载有汉桓帝赐侍中刁存口含鸡舌香的故事。含香因此也成了著名的典故。人们常以“含香”指在朝为官或为人效力,如白居易“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王维“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除了薰香、香囊、香枕、香口,汉宫的香药还有很多用途。皇后居室称“椒房”。即以花椒和泥涂壁,取椒之温暖、多子之义,后世便常用“椒房”代指皇后或后妃,昭仪居舍號曰椒风。王族丧葬也用香药防腐,如《从征记》载:刘表棺椁用“四方珍香数十斛”,“苏合消疫之香,莫不毕备”,挖开墓葬时,“表白如生,香闻数十里”。《水经注》亦记之:“其尸俨然,颜色不异”,“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随葬品有薰炉、竹薰笼、香枕、香囊等多种香具,内盛各种香药,如辛夷、高良葁、香茅、兰草、桂皮等。

广州南越王墓也出土多件薰炉,已经发掘的西汉墓葬中几乎都有薰炉、薰笼等香具及香药等。

如陕西茂陵陪冢出土的“鎏金银高柄竹节薰炉”,炉底座透雕两条蟠龙,龙口吐出竹节形炉柄,柄上端再铸三龙,龙头托顶炉腹(炉盘),腹壁又浮雕4条金龙,三组饰九龙,是典型的皇家器物。这座薰炉曾为汉武帝宫中之物,后归卫青和阳信长公主,可能是两人成婚时汉武帝的赠物。再如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炉盖山景优美,炉柄透雕三龙,从底座到炉盖山石,通体以“错金”(鎏金或嵌金)饰出回环舒卷的云气。雕镂精湛,华美端庄。这两件薰炉都是国宝级文物。

汉成帝时有“五层金博山香炉”、“九层博山香炉”(《西京杂记》)。东汉末期,汉献帝宫中用“纯金香炉一枚”,“贵人公主有纯银香炉四枚,皇太子有纯银香炉四枚,西园贵人铜香炉三十枚。”(《艺文类聚》)

香药的增加·沉香、青木香、苏合香等

汉代开始,边陲及域外出产的多种香药,相继进入内地。

自前110年,出产沉香的两广、越南北部等已进入西汉疆域,沉香也随之进入了西汉宫廷。来自边陲和域外的香药中,沉香进入植物文献的时间也是最早的。《西京杂记》也有西汉使用沉香和青木香的记载:汉成帝永始元年,赵飞燕封后。其胞妹,宠妃赵合德送贺礼35种。其中有“青木香、沈木香”及“五层金博山香炉”。书中另记赵合德喜欢薰香:居处有“绿熊席,席毛长二尺余”,“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余香百日不歇。”

青木香是道教最重要的香药之一。汉时曾产于云南永昌。东汉《黄帝九鼎神丹经》载有“沐浴五香”,道家常将此“五香”释为青木香、白芷等5种香药。

苏合香、鸡舌香、枫香至迟在东汉时已进入内地。如班固给班超的书信中即有“苏合香”记载。《后汉书·西域传》则记载大秦盛产苏合香:大秦“合会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

曹操曾嘱家人“烧枫胶及蕙草”,为居室辟秽,“枫胶”即枫香。(《法苑珠林》)

生活用香

汉代用香多属于生活范畴,是先秦薰香佩香风气的延续,少有祭祀和宗教色彩。如居室薰香、薰衣薰被、宴饮薰香等,被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生活享受或是祛秽、养生、养性的方法。

同类推荐
  • 进取心:穿越大海的海鸥

    进取心:穿越大海的海鸥

    本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不要放弃、专心勤奋的学徒、志在四方、最好的角度、自我约束方能成大事等。收录了《蚂蚁》、《冒雪求学》、《石头与宝石》、《收买公鸡》、《家庭实验室》、《麻雀造窝》、《年少轻狂》、《破旧的航船》等故事。
  • 汽车驾驶速成与禁忌

    汽车驾驶速成与禁忌

    《汽车驾驶速成与禁忌(新装畅销版)》是在全面透彻研究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汽车驾驶操作技能和驾驶证考试实际需要,以全新的思路、科学的理念,向广大爱车族全面介绍了汽车驾驶基础动作的练习方法和有关道路交通管理常识;并以丰富的汽车驾驶教学经验,重点阐述了汽车驾驶的操作技巧,从而使初学者能迅速掌握汽车驾驶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编写过程中,尽量以图解形式,力求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掌握。《汽车驾驶速成与禁忌(新装畅销版)》适用于准备学车、正在学车或新驾驶员自学,并可以作为汽车驾驶学校的教材,是爱车族学习开车的良师,是独立驾驶、保证安全的助手,是提高技能、步人高手的阶梯。
  • 美容礼仪教程

    美容礼仪教程

    本教程重点介绍了美容礼仪概论、美容管理者的职业形象塑造、美容服务礼仪实务和美容服务公关礼仪。全书内容系统全面,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做到了美容礼仪理论和美容礼仪实务的有机结合和统一,适合美容院管理者、美容院员工及美容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热门推荐
  • 亡泉

    亡泉

    故事讲述一个农村的小男孩,在恶鬼的追杀中,而展开的一系列让人揪心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中名字均属于作者本人捏造,如和现实中的各位雷同,请见谅1
  • 盘古神力

    盘古神力

    充满悬念的大BOSS成长记,在幻天境中重重历劫冲破十重天,六界宿命虽定我能救之。情爱纠葛,人性世态,千回百转。拒绝弱智,绝不水文。
  • 错过了,便是永远

    错过了,便是永远

    人的一生,总不是想象的那么好,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幸酸,都会有无法言说的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
  • 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名人经典诗词》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域剑仙魔劫

    域剑仙魔劫

    仙魔乱世,天下谁主沉浮。紫箫济世,灭魔也亦诛仙。情劫万世,为伊愿负天下。仗剑凌世,逆我者杀无赦。这是一个一代剑仙因情转世的故事,这是一个天纵奇才逆天生长的传奇,本书绝无尿点,保证更新,爽点连连。
  • 神话道途

    神话道途

    梦里寻机,真亦是假,假亦是假;道中求梦,虚即是实,实即是实。千秋大梦,一梦千秋,唯吾梦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 跨越位面的皇帝

    跨越位面的皇帝

    在这个由精神力构建的世界,主角身为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只能说,玩的开心,霸业从穿越开始,综华夏,众多朝代,群星璀璨,嗯,先收几个三国名将再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