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800000007

第7章 民国初期的宁波盐业(1)

第一节 宁波盐业的场产管理

场产管理为盐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具体包括盐业的生产管理、产品管理和产域管理等。但民国元年以前,历代统治者往往多偏重于课税,对场产管理并不重视,致使场产管理废弛。民国以降,北洋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开始实施盐务改革,场产管理也因此逐步走向规范。伴随着政府当局盐务整理法规的颁行,民初宁波盐业的场产管理也由此展开。

一、盐业的生产管理

民国伊始,政府当局对盐业生产管理中的混乱局势无暇整顿,为政局的平稳过渡,继续沿用清末盐务管理旧制,以致盐业局势的混乱一如既往。

对此,民国盐务改革家左树珍在其《民国盐务改革史略》一文中就指出:“民二以前,盐务情形,极不统一,省自为制,各不相同,系统紊乱,弊窦百出”,毫无盐制盐法之可言。因这一时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盐政管理,故被讥为“有盐无政”。

民国3年3月4日,为加强对制盐的管理,北洋政府盐务署颁布了《制盐特许条例》,规定盐业生产者“须提出呈请书于该管盐务官署,俟领有特许证券后始得制盐。盐制造者之权利有移转、继承变更时,亦须遵照本条例办理”。即严格禁止民间私自制卖,未经政府之特许,不得从事盐业生产,开始按销售需要控制盐的产量。接着,民国3年12月22日,又颁布了《私盐治罪法》,明确规定:“凡未经盐务署之特许,而制造、贩运、售卖,或意图贩运而收藏者,为私盐”,并依盐数之多寡,对犯私盐罪者分别处罚。民国9年6月,北洋政府盐务署又颁布了《盐场管理通则》,规定制盐者,煎盐的,须将开煎日期先行报明场署,经查核确实后,发给火伏牌,停煎缴回;晒制的,开晒与停晒日期也由场署查核登记。

民初,宁波各地的制盐特许证券均由两浙盐运使公署核发。其中,民国4-6年,制盐特许证券由各场自行发放。“后来在施行盐板坦插牌时,均须将制盐特许证券号码及板坦数量标明,否则作私盐处理。凡制盐人歇业停晒时,必须缴还制盐特许证券。”但象山于民国5年开始执行《制盐特许条例》时并不严格,玉泉场仅蒲东盐区实行产前申报,产时监制,产后禀场查验,其余各场区多产盐而不报场。截至民国9年,两浙盐务局奉盐务署令对玉泉场加强场产管理,监制加严,凡盐民开煎,事前需取得场署制盐执照,凭照开煎,如遇盐商捆运之盐已足,则停发执照。自此,象山以销定产才逐步形成。

据有关资料显示,民国初年,余姚场历年盐板数是:民国元年,有官板、余板370663块;民国9年,有官板、余板370738块;民国12年,有官板、余板428600块;民国10年夏,实行按户查烙,经烙印之盐板共有428600块,称为官板,每块官板的年产额规定为司码秤300斤(合190.5千克)。

至于民国初年宁波历年的盐产量,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因受1927年“军事影响,旧卷散失,故1919年以前产量数无从考查”。

其中,余姚场的盐产量包括鸣鹤场的盐产量。关于这一时期鸣鹤场的盐产量,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民国9年产盐6740.52担(折合337.26吨),民国14年产盐2080担(折合104吨),民国15年产盐2700担(折合135吨),民国16年产盐2520担(折合126吨)。这一时期的慈溪县也是当时宁波最主要的产盐地,其盐产量大约占整个宁波(除岱山场外)盐产量的92.69%。就民国9-15年宁波历年的盐产量来看,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民国10-11年与民国9年相比,其年盐产量平均上升1.30吨,民国12-15年与民国10年及民国11年相比,其年盐产量又平均上升1.30吨。

清查盐板、盐坦是生产管理的基础。民初,在清查烙印之后,发给板证。民国13年5月编查,镇海穿长场有盐板14058块,民国13年7月清查,岱山场发给板证248464块,民国14年2月编查,定海场发给板证75502块。是时,私增一块盐板,除劈毁外,再取消原来板额一块,并罚二元以充赏项,多则依次递推。倘私板增至十块以上,则所增私板及该户原有额定板块悉数劈毁,追回场基证牌,并送交法庭治罪。在象山、宁海等坦晒盐区,盐户也须先向场署领牌,方准开晒。违者处罚,重则治罪。对无牌私晒达三次以上者,一经查实即将坦地充公。

盐业的产品管理

民初承清制,盐仍由原专商收购。这种叫“廒商”的专商,是先确定引地、销地,然后在盐场认板收盐。其集中在余姚、岱山等地,均系收购浙江纲地引地之盐。其余则本销居多。这种定板、定额的专商制一直沿用至抗日战争。据《余姚六仓志》卷8·《盐法》记载,各廒下设篷长,为廒商办理原盐收购、存储、管理等各项事务。廒商发给盐资,由篷长具领散发给盐民。

至于收盐衡器,民国2年,《盐税条例》规定,在“法定衡量未颁布以前,课税衡量以司码秤16两8钱为1斤,百斤为一担,十六担合英权一吨”,并责令于民国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民国7年,《修正盐税条例》又规定,“课税衡量,每斤于法定库平十六两外。得加耗盐八钱”。北洋政府虽在民国4年就通令实施,但各廒拖延时间不遵照办理,直至民国5年才改用司码秤。自前清至民初,宁波廒商收盐完全由篷长经营,规定农历每旬二、五、八收盐,三、六、九发价。此时,篷长以挪用盐民盐资牟取厚利为前提,廒商以重秤为后援,狼狈为奸,改为岁分三期结帐,即五月二十日、八月二十日、十月二十日。是时,政府改秤溢斤暗增盐税,廒商则将原来的盐资1000文折成1元改变为1090文折成1元。余姚、岱山盐民称其为“洋尾巴”。民国16年,庵东盐民协会召集廒商经理会议提出取消“洋尾巴”,在庵东盐民协会的干预下,廒商才被迫同意取消“洋尾巴”,改以1元作1000文通用。

盐属分散产制商品,自古盐产区盐皆归堆储仓。民国时期,沿袭了前代原盐尽数归仓的做法,盐务秤放局规定设盐仓必须先呈报核准,并编定号次绘呈地址简图。据《余姚六仓志》卷8·《盐法》记载,民初,“其关于储盐者曰盐舍,盐民自行建筑,专备产盐旺时暂时积贮。曰盐仓,由篷长建筑,租与廒商贮盐(仓、舍构造之法相同,先筑土基,约高一米突有半,以木为柱,以竹为椽,四面成长方形,渐上渐合,至顶成马鬃形,上覆以稻稿,直覆至地,不用墙,地上四周均不铺板,横面开门。又有连仓、连舍等称,门在纵面,二门相并,较单仓、单舍稍长,故曰连篷。长,四十二户:晋益廒七,计仓三十三;玉顺廒六,计仓二十四;源泰廒四,计仓十五;五属公廒十九,计仓一百零七;余济廒六,计仓十九。盐舍无从查考。盐仓租与廒商,保管之责仍属篷长。……仓之租价以盐之引数计算,每引租价为三分三厘)。又,非建筑物而为储藏盐类之要具者曰卤缸(即普通盛水之七石缸)、曰卤桶”。

据《全国场产调查》统计,民国5年,苏五属公廒和浙盐总栈有盐仓109座,容量33.12万担。民国8年,公茂商廒建盐仓28座,容量12.6万担。民国12年,境内有盐仓153座,容量68.85万担。具体落实到宁波的宁海县和慈溪县,据《宁海盐政志》记载,民国11年,“长亭秤放局成立后,东乡内场办理产盐归堆,先由盐民建筑草仓,分设仓堆91间,约可存盐2000担,未置官仓或商廒”。又据《慈溪盐政志》记载,民国13年,“盐务稽核所规定当天产盐须当天缴入公仓,不准留在家中。余姚盐民不堪压迫,罢工游行,怒打秤放局”。

海盐含有一定的水分,在收购后存仓期间会发生自然的耗损。因此,历代对盐的耗损都加以一定的规制。民国初,长亭场东乡产区秤放肩盐盐,每担向为130斤,皮耗在内。民国5年,“苏五属廒商规定岱山存仓3个月内耗率11.2%,6个月内12.4%,8个月内13.6%。放出清仓如有短缺,折成净盐交由受秤手负责赔偿”。据《余姚六仓志》卷8·《盐法》记载,余姚场商廒收盐时,仓储盐斤之保管责任属篷长。廒商以储盐时间长短,给篷长一定折耗,计算方法有两种:贮存2个月折耗11%,4个月12%,8个月14%,8个月以上15%;另一种贮存6个月折耗13%,10个月以上15%。

溢余充奖,超耗赔补,均有篷长承理。

民国时期,盐价分场价、仓价。场价系盐民出售盐之价,仓价为政府向社会批售之价(含盐税在内)。此时,宁波各场场盐收购价格由场署核定,出牌悬示,场商不得擅改。民国初期,各场廒商收价因有煎盐和晒盐之分,各场因制盐成本不同,收价也各不相同。据《岱山县盐业志》记载,民国6年,廒商以产旺销滞为由,将每斤盐价减至6文。对此,岱山盐民群起而攻之,经定海知事调停,将盐价定为每斤6.5文。该年11月,又将盐价恢复至原来的每斤7文。民国7年,因改活价收购,每斤夏季6.5文,冬季7文,再度引起民众抗争。后经调解,确定价格不变,全年每板定额收购162斤,夏、冬两季各收81斤。民国8年,因两浙盐运使规定的盐斤购价半年6.5文、半年7文,难免出现分歧,故以两价扯平作统一价6.75文,9-12月增至7文。民国9年,斤价7.5文,9-12月7文。民售价,旺产期每斤6~7文,渔汛期7~7.5文。民国12年,每斤8.75文。后通用银元计价。民售价每担1元,旺季价0.5~0.6元,平均价为0.85元。又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民国15年,余姚场晒盐,廒商收价为每50千克0.80~0.85元,鸣鹤场晒盐,廒商收价为每50千克0.90元。以上盐价系指额盐而言,各廒商对于额盐外余盐则无定价。

民国以前,在无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多以色、形、味来确定盐的质量。

迨至民国3年,北洋政府盐务署在其颁布的《制盐特许条例》中,开始明确规定以含有盐化钠40分以上的各种物质始得制盐。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民国3年,盐务署曾来余姚的张家路、周家路和崔陈路采样化验,计样本6只。民国10年,为规范盐业生产,盐务署开始在各重要场区设检定所,委派技术人员进行化验。其中,宁波的余姚和岱山两场就设有检定所。

三、盐业的产域管理

民国时期,宁波盐业产域迭有变迁。据1927年《两浙盐务月刊》第4563期所载,两浙盐场季产160余万担,其中余姚场当季产盐62万担,占全省产量的38.54%,列全省第一。是时,余姚的庵东不仅是宁波,也是整个浙江的最主要产盐区,为全浙第一大盐场。民初,宁波盐业的产域变迁及管理如下:由于杭州湾南岸海涂快速淤涨,使得这一区域的盐场盐区范围逐渐向北推移。其中,当时属余姚县的石堰场向北推移范围最大,属慈溪县的鸣鹤场次之,属镇海县的龙头场向北推移范围最小。民国时代,当时属余姚县、慈溪县和镇海县的盐场已移至六塘以北。其中,龙头场于宣统三年废场,被并入清泉场。鸣鹤场于民国8年废场,改设场佐。据《两浙分区民国盐政史》记载,鸣鹤场尚存少量的盐田在破山浦一带,民国14年后,其所产额盐由余姚场东三区拨板收运,共计拨盐板3840块,产量为2080担,民国15年,产量为2700担。石堰场旧称六仓一团三管,民国初年大多废场改农。其中,仅冯西潭一灶迟于民国12年转业。石堰场也早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称余姚场。民国5年春,场署自石堰迁至庵东。据民国22年出版的《中国盐政实录》记载,民国6年,余姚场盐田面积为28061074方尺,余地面积为36266405方尺。又据《两浙盐务汇编》记载,余姚场“盐田面积之广与整齐,自以余姚场为首屈一指,东至破山路潭,西至泥墩潭成一大段,皆相连也。极东之盐田有洋浦一小段,本属鸣鹤场,极西之盐田有冯西潭一小段,自成区域不相连属者也。其东洋浦一小段与其西冯西潭一小区产盐不多,且与其中大段产地隔绝,可迳灭之。在冯西潭不过一大灶,在洋浦不过十余小灶,令迁而至场西产卤之处固易易也”。民国4年,为便于生产管理的需要,余姚场全场被划分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中区、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七个盐区,并在每区设董事一人进行管理。据时人回忆,民国初年,余姚场区域内晒盐板地只有东三区中段起至西三区稍西一点为止,其余西三区的80%则是产卤地带。民初,庵东设有管理盐务的行政管理机构余姚场公署,公署又下设7个场务所,具体办理盐务行政、场产运销、缉私及征收灶课等。

同类推荐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 宝藏在哪里

    宝藏在哪里

    本丛书共8个分册,分别涉及考古学、海洋学、地震学、气象学、地质学、细菌学、地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是一套具有活力、具有创新力的儿童科普读物。从1940年开始,鲁滨逊·克鲁索岛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寻宝者带着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来到这个小岛,开始在岛上各处日夜不停地挖掘。他们在寻找什么呢?原来,有人根据古代史料发现,二百多年前,英国海盗安逊曾在这个小岛埋藏下846箱黄金和大量的宝藏。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关于宝藏的传说。作者在本书中,就是要讲各种有关藏宝和寻宝的故事。
  • 宁波盐业史研究

    宁波盐业史研究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这应该算是一本迟到的小书。记得20世纪80年代跨入高校大门不久,我就在瞢瞢懂懂中对盐业历史产生了某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兴趣,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搜集与其相关的文字资料,截至毕业离校,不经意间手抄笔录外加剪贴的成果累加起来竟然已盈尺余。但说实在的,当初压根儿没想过会就其写出一本小书来。高校毕业后,厕身一所乡村中学数年,教学之余,虽不时将其翻出来看看,梳理一番相关的史实,但那时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以其来消磨时光。
  • 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简单地说,动物界的进化经历了一个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椎动物。随着海洋面积的逐渐缩小,部分海洋脊椎动物开始向陆地进军,演化到两栖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 。
  • 植物:草木是有情感的

    植物:草木是有情感的

    本书内容包括:植物扩张领土之谜、植物防御武器秘密、植物神经系统之谜、植物发光的秘密、植物食虫之谜、植物预报地震之谜、人类离不开的植物、营养丰富的植物等。
热门推荐
  •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看似屌丝垃圾的少年却用自己的神技征服了极品美女,却无意间救了美女总裁,我的一生都改变了!
  • 阿难四事经

    阿难四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动风云

    逆动风云

    两个异世的顶尖强者,超越轮回!却意外身亡,转入轮回,来到盘古世界他们能否再回到故土?在这其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精彩人生?请期待逆动风云
  • 千君

    千君

    天地皆妖,惶惶如贼!一个小乞丐,伴着一个女娃娃,踏步升天!
  • 《让青春继续》第二季《在那灰暗日子里》

    《让青春继续》第二季《在那灰暗日子里》

    推荐阅读时听的歌曲《只有你陪我一起唱歌》--校园民谣(第一季结尾时采用的歌词)《后来》--刘若英《青春无悔》--校园民谣《那一年》--许巍(文章中采用了部分歌词)《蓝莲花》--许巍《完美生活》--许巍《那些花儿》--范玮琪
  • 绝世音缘

    绝世音缘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这是一个修音为道的世界。萧羽原本是个纨绔子弟,却无辜牵连,被音修随手灭杀。弥留之际,神秘仙女现身,用时空玄奥,起死回生。于是,历经时空轮回的少年,修行世间音,化仙曲,奏奇乐,闯异界,护挚爱!
  • 暗夜舞者2

    暗夜舞者2

    卧薪十年磨一剑,暗夜难掩霜刃寒。而今快意纵恩仇,舞尽沧桑梦也残。曹横舞智以御人:夜,一个深邃的世界,一个彰显原始本性和迷人梦幻的宽广舞台。莫天悚长袖善舞:我虽然用剑,但我不是剑客。我是刺客,专门在暗夜中刺杀他人以博得财物的杀手。梅翩然雪夜蝶舞:我虽然也有一对美丽的翅膀,但我不是蝴蝶,而是月蛾,只能在夜色的遮掩下学着蝴蝶偷偷起舞的月蛾。莫桃慷慨拔刀舞:不要叫我庄主,我以前不是,现在不是,以后也永远不是幽煌山庄的庄主!
  • 爱在平安夜归来

    爱在平安夜归来

    上一个故事中,女主角梵雨最终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自己钟爱的那座城市,离开了亲朋好友。几年之后,当大家都开始慢慢长大,梵雨再一次回到了这座城市。这一次,她更加勇敢,更加无惧。这一次,她和他们,都更加懂得珍惜。这一次,不为别的,只为了爱~~~~~
  • 九虫天

    九虫天

    没有霸气的苍龙捣海,没有华美的浴火凤凰,也没有九子四灵分领六合八荒,这是一个属于虫族的时代。强大的单虫可以移山填海、遁天入地,铺天盖地的虫潮更是地毯式的无解杀戮。一个奇幻的虫族世界,它们并不渺小。
  • 未曾见过海洋

    未曾见过海洋

    一个和海一样绵长的故事,就在这里,有三个水一样潮湿的孩子,在没有温暖的日子里流着泪。江沁说,她想要找妈妈,于是,她找了一辈子。汪洋说,他下辈子都不会再想要妈妈了,因为死离死别的痛苦,他只能承受一次。这如火如荼的生命里,有着海浪一般不留余地的碰撞。看,那天就是海蔚蓝的影子,那些从未见过海洋的孩子,带着莫名的膜拜擦肩而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