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800000002

第2章 先秦至明清时期的宁波盐业(1)

第一节 先秦至隋唐时期的宁波盐业

宁波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东南隅,宁绍平原的东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7000年前,宁波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在《禹贡》中为扬州之域,夏、商、周三代皆为越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与句章3县,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鄞、鄮、句章3县与余姚合并,重置句章县。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宁波因其濒临东海,海涂和海水资源丰富,发展海盐生产条件优越,盐业生产源远流长,自古即为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

一、盐产地的分布

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自身的生存、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盐对于原始人类的重要性并不比火差。因为火的发现仅仅是导致人类由‘生食’到‘熟食’的一种文明进步;而盐的作用则在于维系人类的生命、生存和发展。因此,较之于火,盐更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正由于此,打开中国历史的画卷,历朝历代无不对盐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盐可谓是我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专卖商品。这从“盐”字的构造也可见一斑。“盐字现在简化了,本来写作‘盬’体现了煮海的行义,盐字从卤,卤上有人,卤旁有臣,下有器皿,这就是说盐的制作是政府官员(臣)的监督下取海水(卤)在器皿(皿)上煮盐。这不仅展现了盐的生产流程图,还展现了盐的国家专管专卖。”中国盐业资源的开发有一个逐渐演变的历史过程。宁波海盐生产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据《越绝书》卷8云:“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明确记载在春秋越国之时,勾践为管理盐业曾设有盐官。这是最早的有关我国东部和南部漫长沿海地区设置盐官的先秦文献。其所记载的地区,恰好包括今浙东宁波地域。陈桥驿据此而研究指出:“既然越语称盐为‘余’,而这一带的越语地名除朱余外,尚有余杭、余暨、余姚三处,显然也都与盐有关。由此可知,今翠屏山丘陵北麓诸盐场,从春秋越国起就已经存在,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这一说法是可信的。《史记·货殖列传》在谈到吴地时,也说吴地从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以来就有“东有海盐之饶”之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春秋时期江浙沿海地区生产海盐并非虚言。据《宁波盐志》记载:“鄮置县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为会稽郡属县,县治在今鄞县区宝幢同岙村,旧称贸山同谷口。秦时鄮县范围包括今鄞州区、江东区、海曙区和北仑区的大部。……在秦置鄮县前,当地居民就在今鄞州区宝幢一带山下进行包括鱼盐的‘海中财产’贸易。因此,在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鄮之同谷附近的沿海地区就已有海水制盐和食盐的贸易。”综合上文所述,再结合《管子·地数》所言:“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煮海水为盐,已经不限于所谓‘青州’(山东半岛),北面已扩展到了辽东半岛,南方更达到了江浙沿海地区。”春秋以降,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普遍提高,宁波海盐生产也进一步发展起来。汉初,今宁波辖区为吴王濞属地,是重要的海盐产区。有关于此,曾仰丰曾言:“江、浙场区,古为吴、越要荒,汉以前,古籍所载盐事,无专指淮、浙者,至汉吴王濞都广陵,煮海饶国用,淮、浙煎盐,始见于纪载。”因此,《史记·货殖列传》在谈到汉初情况时,即称吴地“东有海盐之饶”。但今宁波辖区沿海一带还未成为汉代的最主要产盐区。这表现在《汉书·地理志》所载的从西汉中叶至王莽时所置的36处盐官中,还没有一处是设在今宁波辖区的。

截至唐代,我国海盐生产无论是其产地数量,还是其产地分布,相比于汉代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汉代沿海地区主要产盐县只有19处,而唐代增加至35处,约是汉代的180%;另一方面,唐代北方和南方产盐县的数量比例与汉代相比呈倒置态势,海盐产地的重心已由北方移向了江淮。

随着唐代盐业生产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宁波的海盐生产也趋于繁荣,并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海盐产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江南道海盐产地分布于苏州嘉兴、杭州盐官、越州会稽、明州鄮县、温州永嘉、台州黄岩与宁海,及福州侯官、长乐、连江、长溪和泉州晋江、南安等8州13县。再结合宋人施宿《嘉泰会稽志》的记载,在海盐产地8州13县中,涉及今宁波辖区的有越州的余姚、明州的鄮县、台州的宁海。”这也被其他一些文献进一步印证。据慈溪沈师桥《沈氏宗谱》记载,今慈溪的沈师桥一带,“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也。”可见,唐代沈师桥一带已有人设灶煎盐。又据清周庆云的《盐法通志》记载:“唐代宗(公元762-779年)时为天下有盐之县一百五,江南至彭水县十二水。”其中,就列有宁海为产盐县之一。再结合宋嘉定《赤城志》中“长亭盐场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旧在港头,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徙今地”的记载,唐代宁海产盐区当在今宁海水车、越溪和城郊三地。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今岱山县一度隶属翁山县(今定海)富都监,归属明州。据《岱山县盐业志》记载:“唐乾元至永泰年间(公元758-766年),境内居民已利用滩涂,削土取咸煎盐。”此时,浙东已被誉为“茧税鱼盐,衣食半天下”。

宁波的海盐生产在五代十国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具体表现在今宁波辖区内甚至因鱼盐之利而设置了新县。据《太平寰宇记》卷98·《江南东道十》记载:“梁开平三年,吴越王钱镠以地滨海口,有鱼盐之利,因置望海县,后改为定海县。”足见今宁波镇海区、北仑区境内盐产之丰富。

二、盐业生产与流通

盐分为自然盐和人工盐。汉人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对“盐”就解释说:“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人类对自然盐的发现和最初利用,当在遥远的洪荒时代。但截至商人,在他们的头脑中,还只有“卤”(自然盐)产于西方,而没有“盐”(人工盐)产于东方的概念。这具体表现在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不仅无“盐”字,而且“卤”和“西”还仍为一字。早期的人工盐主要有海盐和井盐两大类。在人工盐中,因海盐相对于井盐来说,其资源暴露,易于开采,所以利用海盐的生产应先于井卤制盐。我国海盐生产源于何时,史籍虽并无确切记载,但透过先秦两汉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我们还是能影影绰绰辨别出一点痕迹来。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对此,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指出,“许说盖出《世本·作篇》”。《世本》为战国时史官所撰,其记载当有所根据。惜宋时《世本》已散佚,好在今《图书集成》中收有辑本,但诸辑本中并无“古者”、“初”、“海”等字眼。从许慎“古者”这一含糊用语来看,显然汉时的人们已对“宿沙”的记忆模糊了,但结合段玉裁的注及上文所述,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大约商周之际,先民应已掌握了海盐的生产技术。这也被新近考古资料进一步印证。200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和寿光市博物馆联合对山东省寿光市大荒北央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该遗址是西周前期煎煮海盐的聚落。

自古及今,因海盐来源不竭,其一直就是我国盐业生产的主项。宁波与海为邻,自然也是我国海盐的重要产区。宁波海盐的生产方法是“煮”。

《史记·吴王濞列传》就说:“(刘濞)煮海水为盐。”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也说:“按东南之盐,煮海而已。”从先秦至隋唐,宁波制盐应经历了从最初的直接煮海水成盐,到后来发展成先将海水制成卤水,再将卤水煎熬成盐的演变。

直接以海水煎熬成盐,发生于我国海盐生产技术水平尚处于较原始阶段之时,其是我国先民人工制盐最初的必然选择。但是,煮海为盐是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直接用海水煮盐这个原始阶段的。人们在长期的海盐生产实践中,随着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从直接用海水煮盐进步到制卤煮盐。那么,我国先将海水制成卤水,再将卤水煎熬成盐的淋煎法海盐生产技术的采用始于何时?根据有关考古资料研究显示,商周时期,山东北部生产海盐已采用淋煎法。至于宁波历史上采用淋煎法海盐生产技术起源于何时,由于史料阙如,一时尚难以说清楚。不过,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刘晏任盐铁使时,“以盐生霖潦则卤薄,暵旱则土溜坟,乃随时为令,遣吏晓导,倍于劝农”。显然,唐代已采用了淋煎法中的刮泥淋卤制盐,此法并因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而开始被广泛采用。以此类推,宁波历史上大规模采用刮泥淋卤制盐的生产技术自当也不会晚于此时。

盐业生产的发展必然催生盐业贸易。秦时,宁波盐业生产和贸易已趋于活跃。据宁波早期地方志宋宝庆《四明志》卷1·《风俗》记载:“古鄮县乃取贸易之义,居民喜游贩鱼盐。”可见,古鄮县时宁波的沿海一带,其经济活动带有浓重的海洋意味,鱼盐生产和贸易已相当兴盛。这也被此后元至正《四明续志》的记载所印证。其卷1·《土风》在谈到明州乡土风俗时提及“《会稽典录》曰: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是皆以会稽一郡风俗言者,而四明于是概见焉尔”。

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经济地理的变动,两淮、江南等地逐渐成为海盐生产的重心所在。截至唐代,宁波盐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此时,全国盐业产地呈现出淮浙海盐竞相发展的局面。如,在玄宗《幸东都制》中,即有“引鱼盐於淮海,通秔纻於吴越”的夸耀;在杜牧《樊川文集·上盐铁裴侍郎书》中,开篇即呼称“盐铁重务,根本在于江淮”。显然,淮浙海盐的生产已成为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所控制和依赖的最重要的食盐来源。这也被同时代及其后的其他文献记载进一步印证。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至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刘晏领东南盐铁使时,“吴越扬楚,盐廪数千,积盐二万余石”。值得注意的是,在刘晏设置的十监中,据宋人施宿《嘉泰会稽志》记载:“唐越州有兰亭监官场五,曰会稽东场、会稽西场、余姚场、怀远场、地心场,配课盐四十万六千七十四石一斗。”其中,余姚场即石堰场,今属宁波慈溪市。又,唐代宗时,刘晏为管理盐业设置了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大昌、侯官、富都十个盐监,以及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大转运场,以负责食盐之产销。不难发现,刘晏所建的十监四场,主要设置在淮浙一带。其中,富都监当时属于明州鄮县。唐代包括今宁波境内的淮浙海盐生产如此之繁盛,以致在唐代行政区域中,“除河北、河南道的十余州多食河北、山东盐,江南道福、闽数州多食福建海盐,以及岭南道诸州或分食岭南海盐外,其余州郡恐都以销售淮、浙盐为主。因此淮浙盐的流通遍布东南半个中国”。

三、盐业组织和税收

盐乃“国之大宝”,是我国古代国家财政赋税收入中的一项重要来源。

正因如此,自先秦至隋唐,我国历朝统治者无不极力控制盐产资源,独占盐业利益,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起具有各自鲜明时代特点的盐业组织和税收管理体制。

据《越绝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行政管辖范围覆盖今宁波区域的越地就设置了盐官。这说明截至春秋,官府已对盐业加强了管理。其盐官具体执掌如何,因传世文献记载过于简略,今人已难窥其详。但据曾仰丰研究,“春秋时,除齐国用管子之法,行专卖制度外,其他各国之盐法,大都循周之旧,采用征税制”。若此言不虚,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地所设盐官的主要职责当是征收盐税。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沿用了原秦国的盐业政策,在产盐的郡县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官吏,进一步加强对盐铁等山林川泽资源和产品的控制。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的话说,秦“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何谓“颛川泽之利”?陈直解释为“采取包商制”,即秦王朝将盐铁的生产销售权授予少数大商人垄断经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盐铁的产销。秦时,今宁波区域是否设置了专门的盐业管理机构和官吏,史无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营盐业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并被课以重税。

同类推荐
  • 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水族动物的奇闻怪事

    本书介绍了水族动物的基本知识和不同的特征特性、奇异功能、趣闻轶事以及人类对水族动物的研究认识。主要有水族万花筒、海底万象、水族世界趣闻等,知识性、趣味性强,阅读此书,可轻松了解增长水族动物知识。
  • 西方科技十二讲

    西方科技十二讲

    《西方科技十二讲》从历史、社会、经济、哲学和文化的维度,来透视科学和技术,概述西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历程,及其与社会经济互动的特点,以便帮助读者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科学技术,从而为全面提高公众,特别是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做一点服务工作。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事业发展的社会制度化历程。第二部分主要是将科学技术嵌套在国家经济系统中,介绍西方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政策、人才培养和科技共同体运行的机制。第四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学科发展的特点。
  • 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本书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中国五千年来所沉积下来的神秘地理现象,在参考了大量地理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们中国人自有史以来至今,所最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地理未解之谜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深入开掘它掩藏于神秘表象背后的真实,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在它娓娓的诉说间,让读者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获得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和文化视野。
  •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这是作者十余年来在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亲历的养马故事,这是作者30多万字日记及观察记录整理而成的曲折心路和野马家族的悲欢离合,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热门推荐
  • 隐者季翔鹜

    隐者季翔鹜

    有这样一个群体,世人称之为隐者。自古至今,滚滚红尘中隐者们或隐或现的身影似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也就有修行的隐者。有人说见过他们做的事情,也有人说那只不过是幻觉。有人相信他们的存在,也有人不相信他们的存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个故事都要继续。
  • 毁灭的十四天

    毁灭的十四天

    肆意的杀戮,恶意的背叛,沉沦于迷雾中的历史。年轻的军官,天真的少年,谁能发现不祥的征兆?信仰的破灭,理想的坚持,究竟是皇国的毁灭还是万物的新生?——————————————PS:本文为车田正美《钢铁神兵》的同人文。
  • 穿过三界的希望

    穿过三界的希望

    在前世,他的命运改变在一个如水平静的夜晚,从此他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他悔,他恨,他决定重来,他选择重生。今世,本来什么都不会的他却忽然拥有了令人恐惧的力量?千年前的故事在他身上再次展开,所爱的女孩和一生的悔恨能否在这一世全部理清?前世的沉重杀孽为何要他来还?让我们看他一直走下去,拯救三界!!
  • 辰起神灭

    辰起神灭

    讲述一个神灵腐败!全无规则的世界!看主角放弃神灵身份重生地位面世界!如何一步一步结束这混乱不堪的世界!既然连神和天地都已经腐败不堪!那我就重新开天辟地!屠神灭世!
  • 五界之巅

    五界之巅

    科学界的天才少年意外穿越异世界,命运推波助澜,让他最终登顶异世之巅。
  • 剑圣逍遥

    剑圣逍遥

    谨以最忠实的讲述,还原那段鲜为人知的江湖秘隐。
  • 管理能力训练实训手册

    管理能力训练实训手册

    该书是一本与管理学原理类教材配套使用的实训用书,核心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学生从“知道”、“了解”这类知识性层面转化为“能”的行为性层面。管理学原理类课程倾向于讲理论,从道理上、观念上引导和推动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而本书更倾向于对实际能力的训练,强调的是对学生行为的习惯培养,并按照有序训练的原则,对训练内容作出合理安排,使习惯得以定型。本书主要针对有志于管理实际能力提高的学生和企业基层管理者,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提升实际管理能力。
  • 逐芒

    逐芒

    新历十四年,一场大火将京都近郊的一座别院焚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晋国皇帝李睿最宠爱的静妃和四皇子惨死其中。新历二十五年,南楚奇才受邀成为晋国太学教习。他为人洒脱却又心思缜密,在他进入晋国的那一刹那,这几十年的风雨便被他所搅动!随影而来,逐芒而去。且看他如何搅动晋国这几十年的风雨!
  • 伏魔路

    伏魔路

    当他睁开双眼,回忆着刚刚发生的事情,鬼斗士、黑鹰魔卒丑陋的张着嘴、举着长长的铁枪朝他挥刺......他忽然想起爷爷交待的任务还没完成,当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来到梗古山的南坡,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整个阿达部落变成了一片废墟,他忍住悲痛走上了伏魔之路......
  • 梦恋香格里拉:藏王的宠妃

    梦恋香格里拉:藏王的宠妃

    照片上缘何出现古帝王的衣袂?为了找寻那个离奇的答案,她沿着香巴拉秘道进入了一千多年前的雪域高原,邂逅了两个执掌天下的男人。他们是朋友,是君臣。他曾亲手将她送进他的怀抱,却在他们互生情愫时誓要将她抢回。“为了吐蕃,我可以付出一切,却不包括我的女人!”两个同样强大的男人,几个阴谋深深的敌王,让一个热爱生活的小女生,掉进了离奇的历史旋涡...[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