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300000020

第20章 城镇社区老年服务(2)

三、开展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意义

(一)老年社区服务市场,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概括来说,老年社区服务市场的兴起,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老年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严峻,2015年开始城镇老年人口总量超过农村。浙江是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浙江省4593万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66.92万,占总人口的12.3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09.86万,占总人口的8.92%。据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浙江省未来50年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到2005年,浙江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58.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68%,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487.6万,占全省人口的9.87%。浙江省老年人口将在2048年达到最高峰,峰值为146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6.62%。置言之,到21世纪40年代末,浙江每4个人中就有1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分城乡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及省外人口的净迁入,以及城镇行政区划的改变,在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也加快。到2005年,城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上升到194.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2%,到2014年,城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绝对量超过农村,到2050年,有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居住在城镇。

(二)高龄人口多,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带动了医疗水平的进步,从而最终促进了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老人的机体自然退化,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这意味着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高龄老人数量在不断增加。2000年,浙江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为59.26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0.45%。21世纪上半叶,浙江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数的增加速度将更快。据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预测,到2006年,高龄老人达到81万,占老年总人口比重的12.7%。到“十一五”期末,高龄老人上升为94.6万,占老年总人口比重的12.9%。未来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对老年照料服务的需求必将大大增加。

(三)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生活服务功能日益弱化

中国有家庭养老的良好传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庭逐渐向小家庭转变,纯老户(只有夫妇两人或只有一个老人)家庭日益增多。过去每个家庭平均有4~5个孩子,赡养1~2个老人并不困难,而现在每个家庭只有1~2个孩子,特别是1980年以来,城市中绝大部分新出生的婴儿是独生子女,将来要赡养同样数目的老人,无疑会困难得多。

据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浙江省老年人平均家庭规模为2.81人,纯老户家庭占57.9%,其中单身老人户占11.1%,有65.9%的老人不与子女同住。随着未来城市“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的增多,子女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服务的照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照顾老年人的可利用资源更是不容乐观。因此,城镇老年人未来的生活照料问题将是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城镇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减弱。而老年人对家庭的需求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照料、陪医、陪护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而且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虽然绝大多数老年人仍然希望通过家庭和子女获得照料,但老年人自身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开始增加。雇保姆、求助社区,这意味着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存在着无限商机和广阔的前景,这将是服务市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四)社会养老保障相对滞后,迫使养老服务由家庭提供走向市场提供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延长,社会化养老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推行社会化老年人服务体系,是我国政府养老政策的目标。然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一是发展速度快,人口规模大;二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压力是很沉重的。要由政府大量投资建造集中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护理院等)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城镇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这将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五)社区养老机构建设与人们对社会化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与单位、社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需照料老人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人们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加强,但目前的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存量少、服务水平低、收费标准不合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的日渐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日益增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简便易行、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特色,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归属感。社区老年服务是介于社会化养老、家庭养老之间的一种服务,是社会、家庭养老的延伸。社区老年服务是国家提供税收等优惠政策,社区动员人力资本,家庭、政府、社会出资金,全社会共同来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西方国家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因而,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城镇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与其家庭养老需求的重要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城镇社区老年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老年服务”作为一种服务商品,与其他商品相似,其有效需求受到消费者数量(老年人口)、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服务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老年人口数量变动有关

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尤其是高龄老人的迅速增长,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需要长期生活照护的老年人越多,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就越多。

在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中方案预测条件下,浙江城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由2000年“五普”时的228.03万将持续增长到2044年的1363.6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提高到2044年的31%;城镇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总人口的增长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尤其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人)增多。由于受生理因素的影响,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增多,对老年服务的需求亦增多。预测表明,浙江省城镇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2005年的30万,上升到“十一五”期末的41万,每年净增2万多人,而且绝对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城镇高龄老人将达到58万,比2000年的25万翻了一番多。

从目前到2035年,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口以低龄老人为主,60~69岁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0%以上,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因此,承担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压力目前暂时还不是很大。但是,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以及空巢家庭的增加,老年人对社区或社区服务提供生活照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二)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有关

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参照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分年龄老年人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资料,将在杭州市调查结果,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2.2%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作为本研究的中方案,1%作为低方案,3.8%作为高方案,对浙江城镇老年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人数进行预测。

预测表明,浙江城镇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数,无论是低方案、中方案还是高方案,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只是人数不同而已。如低方案预测显示,到2010年,全省城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3.48万人,而中方案提高到7.65万人,高方案更是达到了13.22万人;到2020年,浙江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期,城镇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将分别上升为5.98万人、13.85万人和22.71万人;到2050年,城镇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将分别上升为13.38万人、29.43万人和50.84万人。

(三)老年人日常生活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取决于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能力

调查表明,目前有6.9%的杭州老年人需要请保姆或需要社区服务,其中老年人自己有经济能力的占需要者的26.7%。

若全省城镇老年人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与杭州市老年人相同,2000年,浙江省需要社区服务的老年人有15.7万人,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城镇有24万老年人需要社区服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是影响社区老年服务需求的另一重要因素。这里的收入主要指老年人自身的收入,虽然子女的收入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作出是否享用助老社会服务的决定,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老年人自己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老年人收入水平较高,会增加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收费标准的高低意味着享受这种服务所需付出的价格高低,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决定。因此,收费标准适当、定位正确,能拉动为老服务和增加对养老机构的需求。

调查显示,未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有32.7%担心经济上不能承受,因此适合工薪家庭消费的养老机构的档次不能太高。

(四)老年人服务市场的需求可能还受到老年人主观愿望的影响

“当生活不能自理时希望依靠谁”,85.7%的老人希望子女或配偶提供帮助,8.7%的老年人希望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进托老所,雇保姆或请钟点工占3.7%,还有1.4%的老年人希望由社区提供服务。然而,目前劳务市场上,为老年人服务的从业人员很少,且未受过专门的培训,他们或是从保姆市场雇来,或是由亲朋好友介绍,毫无规范可言。随着人口高龄化和丧偶率的提高,生活护理服务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而这正是社区老年家政服务市场的商机所在。

(五)老年人服务市场的需求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有关

据“五普”资料,杭州65岁及以上老人中,夫妇二人户高达13.47%,有12.56%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换言之,杭州有26.0%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一旦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所变化,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就会上升。

北京市60岁以上180多万的老龄人口中,“空巢家庭”已近30%,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重有可能达到90%。目前天津市内六区的空巢老年人家庭,占总老年户的62.4%,其中独居老人为13%,与配偶同居的为49.4%。

如上所述,家庭规模的缩小及家庭代际结构的变化,致使家庭养老资源减少;而老年人居住方式的改变,空巢家庭的增多,使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增加。

第二节 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对社区老年服务的影响

一、信息化、人口老龄化呼唤社区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由此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化时代。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生活构成人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网络对于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就如同远古时代的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符号一样。疏离于网络世界之外的“网外生活”,会变得陌生,甚至会让人感到举步维艰。这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早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初露端倪,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切入我们的生活。

而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同时,我们也正面临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是目前和今后半个多世纪各国的共同趋势。同时,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分层结构和职业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观念的变迁,家庭规模和结构将迅速发生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另外,老年人自身也有着物质、精神上的诸多需要。因此,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服务,是时代所趋,是社会之势,是众望所归。

二、信息技术对社区服务的影响

就其积极意义而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将给社区老年服务带来以下影响:

(一)大幅度提高社区老年服务的范围和时效,使社区老年服务突破了时空界限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等结合,使社区老年服务信息不受时间、地点、频道、国界、气候等影响,网“撒”到哪里,社区服务信息就能通到哪里,并且可以即时更换内容,大大地提高了世界信息的传播速度。

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的方式使传播更加接近最自然的人际传播,受众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同类推荐
  • 美国不开心

    美国不开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单极,美国在偷着乐;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元化,美国开始板着脸;基地反恐,越反越恐,美国开始人心惶惶;大国崛起,世界宪兵不再主宰一切,美国开始阴脸;华尔街风暴,次贷危机,美国终于不开心了……一向以世界宪兵、老大自居的美国人,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渐渐下降,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人人心惶惶,惟恐自己从此一蹶不振。令美国人闷飞不乐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当别的国家暗自高兴时,美国开始不开心了!
  •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为了解决百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民生问题,方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国家政策精神与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这本面向普通百姓的《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采用问答阐述的形式,针对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运用现行政策法规进行解析,对案例进行点评、支招,提示大家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政策,理智、策略地应对民生问题,打理好日常生活。书中的案例,都是从百姓关心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分为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百姓理财、文化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六个部分,案例真实、具体、鲜活,代表性较强,较全面地反映了百姓的民情和民意。
  •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选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经历了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封建贵族的“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举制”等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隋唐为分界线的“荐举”与“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两种制度。郭强编著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改革完善、科举制度的鼎盛和终结等内容
  •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古代出使中国的高丽、朝鲜使节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文字。这些书统称《燕行录》。《燕行录》的写作持续了700年之久,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外国文人记录中国的超大型文库。金允植的《阴晴史》是最后一批《燕行录》,也是朝鲜封建文人的千古绝唱。
热门推荐
  • 甜甜棉花糖

    甜甜棉花糖

    在飞机场的一次相遇,改变了几个人的运行轨迹,从此他们互相影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同人小说作品,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内容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盛世芳华:嫡女不吃素

    盛世芳华:嫡女不吃素

    他是凤子龙孙,雍容尔雅,手段不凡,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权。她是世族贵女,聪慧狡黠,从容优雅,大齐世家之首秦家的嫡女,身世显赫,皇子求娶。相识于幼年,她在懵懂的年纪无意中看到了他荣华下面的万劫不复。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破魂落异夺天下

    破魂落异夺天下

    房屋内,家主和几位大长老似乎在商讨什么事。“来人,快吧陆明给我叫上来”随着一声令下,一名男丁迅速走向远处的一间破旧的小屋。男丁走道小屋前,此时的屋顶还有几处破洞没修补,四周也到处长满杂草。屋外“四少爷,老爷在大厅有事情找你”陆明听见后,穿上破旧的衣着,走向大厅里面。
  • 后官场现形记

    后官场现形记

    《后官场现形记》八回,是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的续编。作者白眼,原名许优民,号冷泉亭长,杭州人。小说受当时晚清改良主义的影响,批评了皇帝,谴责了官场。
  •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世界名著-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 期待与你的不期而遇

    期待与你的不期而遇

    “源,我回来了,还记得我吗?也许忘了吧!”那些旧时光即便布满伤痕也是最美好的遇见*
  • 狂妄小魔医:邪魅王爷请上塌

    狂妄小魔医:邪魅王爷请上塌

    她是21世纪特种兵战队的军医,医术出神入化,一根银针独步天下。他是大燕国才华惊艳,手握重权的九王爷,传说他不近女色,有断袖之癖。鬼的断袖之癖!明明就是一只如狼似虎的禽兽!“神医,王爷说他心跳加速,激动难耐!”“春暖花开,又到了王爷发情的季节。”好人做到底,她不怕死的给他招来无数桃花!“神医,王爷说他心神不宁,不思饮食。”“王爷不吃饭,多半是惯得,打一顿就好了。”她头也不抬,邪笑一声。踢门而入,邪魅王爷二话不说将她朝榻上一丢,“神医不听话,多半是作死,压一晚上就好了!”她本是狡诈圆滑,却偏偏遇上腹黑强大的他。她贪财好色,却总被他压榨的一根毛都不剩!神医天上飞,王爷地上追,到底谁是谁的劫难?
  • 窈窕花开

    窈窕花开

    上世纪末,改革浪潮风生水起,众多有志儿女均投身入这一洪流之中,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 超萌女鬼:二货夫君碗里来

    超萌女鬼:二货夫君碗里来

    一幢鬼宅别墅疯狂的吞噬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凡是入内之人,无论命格有多硬,七七四十九日之内都将死于非命……一位拥有鸳鸯眼的少年,为了豢养自己唯一的朋友——黑猫之灵,步入了那幢鬼宅,在生命即将枯竭之际,遇到了一个拥有吞噬能力的萝莉,百般劫难,百般历练,逐渐苏醒的是前世的残酷记忆……小萝莉,你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