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0400000012

第12章 两宋时期对西湖的历次治理(1)

两宋时期,是西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北宋苏轼对西湖的治理,使西湖美名远扬;南宋时期,杭州作为行都,西湖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历届地方郡守,都着意对西湖的维护和治理,使西湖的治理更加频繁,湖光山色也更为精致。

一、北宋苏轼之前对西湖的治理

在北宋统治的一百六十多年中,杭州官府对西湖进行了多次疏浚。由于民生所系,因此北宋时的许多贤牧良守,都把疏浚西湖、畅通六井作为施政的重要工作,为西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比较唐宋两代治理西湖的情况,可以发现北宋对西湖的治理与唐代有较大的不同,关于这一点,清人吴农祥在其《西湖水利续考》中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唐之水利,夺湖于江者也。夺湖于江,其法利用潴湖,使江不至于侵湖,而郡受其利矣。宋之水利,分湖于江者也。分湖于江,其法利用卫湖,使湖强而江弱,湖为主而江为辅,而郡受其利矣。”这段论述,很明确地指出了两朝对钱塘江与西湖关系处理上的不同。

宋代对西湖的治理,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是在真宗时期。

从五代吴越国末期至北宋初,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分湖于江”的水源不足,导致漕河失利,江河行舟不通,六井复近于废塞。直到真宗景德四年(1007)九月,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王济出知杭州,才开始了对西湖的治理。王济,字巨川,饶阳人(今河北衡水),是一位性格刚直、决事无所畏避的地方官。在看到西湖的凋敝之状后,即上奏疏浚西湖。他不仅疏浚西湖,还修建了西湖的闸堰设备,在湖边增置斗门(可蓄泄湖水的闸门),“以备渍溢之患”;在修完湖后,还把白居易的《钱塘湖石记》重新刻在湖边。然而,不久就“僧民规占者已去其半”,半个西湖就被僧俗等侵占去了。

天禧三年(1019),宰相王钦若被罢相,以太子太保出判杭州。次年七月,王钦若因“酒榷增羡,狱空”,颇有政绩而得到嘉奖。接着,他又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止百姓抓捕湖中鱼鸟,以“祝延圣寿”,为人主祈福,获准。从此以后,“每岁四月八日,郡人数万会于湖上,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皆西北向稽首,仰祝千万岁寿”。天禧五年,知州王随为之作《杭州放生池记》,立碑于西湖北岸的昭庆寺西石塔头旁,记曰:“……因上言,是湖也,最为胜景。俯濒佛宫,居人鱼食,尽取其中。国家每以岁时祈乃民福,星轺至止,精设于兰若,羽服陈仪,恭投于龙简,愿禁采捕,仍以放生池名为请。”但是禁民采捕以后,反而使湖面的葑草长势更盛,淤积更甚。

仁宗庆历元年(1041),枢密副使郑戬因为宰相吕夷简所忌,被罢,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当时西湖由于自然的淤积,加上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又发生了严重的葑土湮塞情况,而且出现了沿湖多处地方被豪族和僧寺侵占的情形,使本来就已湮塞的湖面更加狭窄。于是郑戬征发了杭州府所属各县的丁夫数万人,疏浚开挖西湖,拆毁湖中的建筑和园圃,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使沿湖风貌重现旧观。此事报知朝廷后,宋仁宗特意下诏,命令杭州本郡的地方官“岁治如戬法”。

李泌时开凿的六井中,金牛井很早就湮废了,六井事实上只剩下了五井,城中用水还是很紧张。于是,在仁宗嘉祐五年(1060),知州沈遘就令人在六井南面人口较集中的美俗坊,又新凿了一口供水量特别大的南井,仍然是引西湖水入城,以供城中百姓的饮用,后人称之沈公井,又名惠迁井。后来,为了保护西湖的环境,他又禁止抓捕湖中的鱼鳖,以保护湖水的洁净。

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到任杭州通判。次年五月乙未,北宋名臣、理学先驱陈襄由陈州移知杭州。当时六井已严重淤塞,沈遘所开的沈公井也已荒废不能用了,杭城百姓又陷于水荒之苦。陈襄在深入民间了解民情时,听到老百姓说:“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立即回答说:“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于是在当年秋天,在苏轼的辅助下,请僧人仲文、子珪等二十多人承担重修六井的任务,开挖输水渠道,更换了输水管,补好了漏水之处,再引西湖水入井,使六井和沈公井又蓄满清水,城内的河流也获得畅通。后来苏轼在为僧人子珪请求封号的时候,还特意提到:“熙宁中,六井与沈公井,例皆废坏。知州陈襄选差僧仲文、子珪、如正、思坦四人,董治其事。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于水,为利甚博。臣为通判,亲见其事。”此外,他还派人对五代吴越时开凿的涌金池进行了整治。

六井修好后,第二年就遇到大旱,江浙一带各处的水井大多干涸,而惟独杭州的百姓没有受缺水之苦。可见陈襄修六井和沈公井给杭州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益处。

二、苏轼浚西湖筑苏堤

不过,北宋时期治理西湖最著名的郡守还是大文豪苏轼,他是西湖治理史上与唐代白居易齐名的杰出人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比较开明、正直敢言,因此往往得罪权贵,以致多次被贬。但在所历官的每一个州郡中,都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兴修水利,革弊兴利,深得百姓爱戴,被敬称为“苏公”。他曾先后两次任职杭州,在杭期间,赈灾安民、治病救人、治理河道、浚挖六井、疏浚西湖,为杭州做了很多好事。

苏轼对其辖下的百姓是非常关爱的。如元祐四年(1089)七月出知杭州时,正逢杭州大旱,而在此前,从前一年的冬季开始,涝灾持续到当年五六月份,所以农民没能种上早稻。等晚稻种下,却又遇干旱,颗粒无收,粮价上涨,疾病也开始流传,灾情十分严峻。苏轼到杭后立即投入救灾活动,把原用来修葺官舍的钱改为先买粮米赈济饥荒。并于当年十一月向朝廷上了《乞赈济浙西七州状》,提出了赈济灾民的请求,重点是请求朝廷宽缓转运司来年的上供钱粮,同时制止官方抢购粮食,不致米价涌贵,小民乏食。其后他又连续七次上书朝廷,请求朝廷供米二十万石赈灾,并要求宽免秋税,免除了本路三分之一的上供米,又得到朝廷所赐度僧牒百道,换成粮米后赈济饥者,同时向周边产粮地区购入粮食存满常平仓,到第二年春季青黄不接时,将常平仓中的米低价出售给百姓,使杭州没有因饥荒而饿死人。

灾荒之际,瘟疫流行。杭州是水陆交会之所,疾疫死亡情况特别严重。苏轼乃派人做稀粥、药剂,救活了许多人。他又从自己的私囊中捐出黄金五十两,并广泛筹集捐款,创立了杭州第一家病坊“安乐坊”,为贫苦百姓治疗。他本人研究医道,精通药理,还亲自主持配制了一种有多种疗效的丸药,名为“圣散子”,价格便宜,疗效显著,深受老百姓欢迎。这样一位深爱百姓、也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来到杭州,将会给这个城市以及西湖带来怎样的新变化、发展呢?

北宋时期,在苏轼治湖以前,西湖虽有零零星星的整治,但一直未有彻底全面的治理。当时的情况是,湖中葑草疯长,占据了近半个湖面,湖水淤浅,不能向运河输水,导致漕河失利,水运不通,而城中的六井也复近于废塞。据《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的记载,当时西湖水面“葑积二十五万余丈,而水无几”。运河失去湖水的补充,只能取给于钱塘江水。

苏轼曾先后两次出任杭州的地方官。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熙宁七年七月卸任离杭。元祐四年(1089),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再次被贬,出任杭州知州。两次来杭,虽然相隔不过十几年,但西湖的沼泽化速度在这段时期中却是相当迅速的。苏轼本人有言:“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熙宁四年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的时候,到任之初,苏轼就去访问民间疾苦。当时城中的父老纷纷向他诉苦,特别讲到唐代白居易疏浚西湖时引西湖水入运河,作为运河的水源。而到了此时,由于西湖日渐湮塞,湖中蓄水不足于用,西湖已无水可输,运河失去了湖水的补给,只能引钱塘江水入河。钱塘江中含有沿途挟带的大量泥沙,江水引入运河后,水势顿减,流速变缓,水中的泥沙就在运河中迅速沉淀淤积起来,阻塞了河道。为了维持运河的畅通,当地只能对运河三五年一浚,否则运河也将废毁了。而每次浚河,都要大动干戈、劳民伤财,“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自胥吏壕寨兵级等,皆能恐喝人户,或云当于某处置土,某处过泥水,则居者皆有失业之忧,既得重赂,又转而之他。及工役既毕,则房廊邸店,作践狼藉,园囿隙地,例成丘阜,积雨荡濯,复入河中,居民患厌,未易悉数。若三五年失开,则公私壅滞,以尺寸水欲行数百斛舟,人牛力尽,跬步千里,虽监司使命,有数日不能出郭者。其余艰阻,固不待言”。因此对运河的定期疏浚也成为市井百姓的大患。

这次通判杭州,他虽然由于权限不足,未能对西湖的治理作具体的工作,但对于西湖治理的急迫性已有深刻的了解,也有了整治西湖的念头。宋时通判只是地方的行政副职,凡事由知府作主,因此当时他尚无实际决策权,难有大的作为,治理西湖的计划也终未能施行。不过他虽未治湖,却提出了一些关于水利建设的建议,特别是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为当时的知州陈襄所用。

元祐四年(1089)七月,苏轼再次来杭州出任知州。当时杭州水旱交加,民生恐慌,西湖湖面近半已经淤塞,旱时濒湖良田得不到灌溉,雨时杭州城内几成泽国。而运河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水源补充,也变得干浅,城中水运也陷入困境。于是他在到任三个月后,即于当年十月兴工开浚茆山(今东河)和盐桥(今中河)二河各十余里,到次年四月竣工,使两河“皆有水八尺以上”,“公私舟船通利”。然而,运河虽然疏通,但潮水仍时常侵入河内,泥沙淤积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于是苏轼又接受临濮县主簿监在城商税苏坚的建议,从四月开始又继续在茆山河上作堰闸,使茆山河专门承受钱塘江潮水;又命人在西湖和盐桥运河沟通处修建了函闸,每日按时启闭,使作为城市交通命脉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而不受江潮的干扰,既保证了西湖水的蓄泄,又免于钱塘江潮侵入城内运河。如此,城内河道畅通,沿河斥卤情况得到了改善,使日益扩展的杭州城对西湖的依赖关系达到了顶点,为西湖在今后立于不废之地建立了牢固的基础。

城中的六井,经白居易的治理以后,到北宋时,又几乎荒废了。熙宁中通判杭州时,苏轼曾与知州陈襄一起修治过六井,但当时的修缮还不够完备,因此到此时又溃坏了。因此苏轼在整治运河之余,又对六井作了彻底的修理,修复了已逐渐淤塞的六井和沈公井,将原先“开阴窦”用的竹管全部改为瓦筒,外面再用砖石进行加固,使底盖紧密,可以经久耐用。另外,他还利用多余的水量,在仁和门外离六井最远处新建二井,于是“西湖甘水,殆遍一城”。

赈灾安民、疏浚运河、修缮六井等一系列行动,使杭州城的老百姓看到了新任知府对当地百姓疾苦的关切,也看到了治理西湖的希望。于是本州的父老农民“相率诣轼陈状,凡一百五十人,皆言:‘西湖之利,上自运河,下及民田,亿万生聚,饮食所资,非止为游观之美。而近年以来,湮塞几半,水面日减,茭葑日滋,更二十年,无西湖矣’”,请求苏轼疏浚西湖。与此同时,地方官吏也向苏轼积极进言献策,如当时的钱塘县尉许敦仁就向他献彻底清除葑草之计。由于西湖水浅,因此湖面的葑草长势迅猛,成为治湖的大患。许敦仁从吴人种菱中得到启示,认为“若将葑田变为菱荡,永无茭草湮塞之患”,建议苏轼雇人开湖,“候开成湖面,即给与人户,量出课利,作菱荡租佃,获利既厚,岁岁加工,若稍不除治,微生茭葑,即许人刬赁,但使人户常忧刬夺,自然尽力,永无后患”。即将湖面划分给农民种植茭菱,作为交换条件,赁湖的农民必须保证及时芟除湖面的葑草,一旦不能及时除去,则即将原有的湖面划归他人种植。如此,农民必然尽心尽力地去除葑草,而西湖也将永无葑草之患了。

同类推荐
  •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乔·萨特——波音747总设计师,当之无愧的“747之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波音747从立项、研制、试飞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是第一次披露。747飞机的诞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乔凭借他的洞察力、正直、勇气,带领他的项目组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研制出了堪称工业界奇迹的747飞机。本书故事跌宕起伏,语言生动风趣,既可给航空业内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业外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 汽车养护与急救

    汽车养护与急救

    本书站在专业汽车修理人员的角度,从车主和驾驶员朋友的实际情况出发,用通俗化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汽车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驾驶员朋友自己能够动手或者有必要知道的一些关于汽车养护翻故障应急修理的相关知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养护、汽车故障诊断基础、常见部件的保养及汽车运行中一些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
  •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最早应用航空技术的国家之一,为人类航空探索曾做出重要贡献。从1909年冯如驾驶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动力飞机首飞成功开始,中国航空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航空历史的大国,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介绍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的专著。根据林左鸣董事长提出的编写中国航空工业史的要求,在航史编修办的组织下,作者孟鹊鸣查阅和考证了大量历史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编写完成了这部《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总史: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填补了此项研究及出版领域的空白。
  • 新编科技大博览

    新编科技大博览

    全书分三卷,内容包括: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握手太空的航天科技、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等。
热门推荐
  • 舰载航空兵百年:舰船及舰载机发展史

    舰载航空兵百年:舰船及舰载机发展史

    《舰载航空兵百年——舰船及舰载机发展史》作者曾作为飞行员于英国皇家海军服役33年,既驾驶过固定翼飞机,也驾驶过直升机,阅历极其丰富。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舰载航空兵的起源和发展、起飞平台、弹射器和点火装置,以及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并介绍了历史上相关国家的航母性能和舰载机的设计改革和技术创新。本书内容全面、翔实,观点新颖,为我国海军中、高级指挥员更好地熟悉和了解舰载航空兵开启了一扇窗口。同时,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供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学习。
  • 青春里的爱谁不落幕

    青春里的爱谁不落幕

    爱的那个人在青春里变成了回忆,小心翼翼的试探,手足无措的面对,原来爱很简单,发现时我们的青春却落幕了,那个笨拙、狂热、执着、无奈、伪装冷漠的我们慢慢换上善变的面具,在青春的路口迷失了方向,用我们自己以为好的方式告别青春,回头多么想抱着你说“我爱你”却再也没有勇气,再见我的青春,再也不见我的爱
  • 冷少,杀手娇妻如此撩人

    冷少,杀手娇妻如此撩人

    每个玩世不恭的总裁背后总会有个冰山美人,她冷我热,“我性冷淡”“没关系,老婆,我会让你热起来”“你滚,我不需要你这样的废物,我们离婚”“老婆,不要啊。”!!!
  • 致自己的过去

    致自己的过去

    你真的要离开了吗?你要抛弃我了吗?我舍不得忘记你,你不愿住在我的心里吗?
  • 玉石奇缘

    玉石奇缘

    唐毅杰厌倦了雇佣兵的生活,经过朋友的推荐买了栋别墅,什么姐妹花、校花、御姐、萝莉都纷纷入住进来……原本以为可以安安静静的当一个包租公的他,没想到又被莫名其妙的卷入了玉石持有者的战斗中,这种玉石持有者称之为“转世者”。PS:QQ群(195172629)
  • 偏偏很喜欢你

    偏偏很喜欢你

    黄家军们好,我是通过偏偏的沈同学喜欢上黄宗泽的,在这里献上处女座为偏偏喜欢你写个续集,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杨力讲人体保健

    杨力讲人体保健

    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大脑、头发、眼、耳、口、鼻、肢体、胸、背、腰、腹、皮肤,以及五脏等多个重点部位,向读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全新的科学养生方法。《杨力讲人体保健》涉及了中西医保健学、卫生学、生理学、病理学、营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翔实、简单明了,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工具书。
  • 爆笑宠妃,邪王腹黑到天黑

    爆笑宠妃,邪王腹黑到天黑

    她,二十一世纪富家女慕菲菲。亦是学校第一学霸!历史化学数学建筑样样精通!一朝穿越,她成为了苍暮国的嫡公主上清轻铃!虽然是嫡公主,可也是最最最不得宠的小公主!某一天,一场奇葩的求婚,让她成为迦夜国的摄政王妃!传闻迦夜摄政王冷血无情、冰冷萧杀,一个眼神过去杀死一片人!一开始,轻铃小朋友还觉得她老爹真够抠门的,一个嫡公主嫁个摄政王?之后她才知道,在迦夜国,最威严的不是皇上,而是摄政王!只要摄政王想要皇位,皇上还得毕恭毕敬地让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