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学会学习的问题
英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只是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学生借助什么学习方式和方法来获得这种结果。新世纪开始,全国各地先后进行新课改,这项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求异创新。在《思想品德和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把不同的知识重新组合的答题能力,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二中,吕老师发现方昊等同学不知道如何自学,如何解答材料题,如何归纳知识,于是,就非常认真地耐心细致地讲解方法、技巧。遇到这样的老师谁不为之高兴和自豪呢?
其实,作为学生,现在的预习,不光是看看书、动动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或打上问号,或尝试性地做些习题,而且还要会到网上收集有用的信息,到社会中作调查;现在的课堂,不光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被叫到发言,还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向教师质疑,主动参与表演、展示,有时还要做小老师的角色;现在的作业,不光是作业本上的那些题,还要会自觉归纳知识,有错题订正本,有时要完成社会调查报告,要学习实验操作。总之,学习的空间更大了,学习的途径更多了,学习的方法就要求更科学更熟练。
三、关于与人合作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家里人一般都围绕他(她)转,很有脾气、富有个性;但到了学校这个集体场所,尤其在学生寝室里,如果大家都要以我为中心,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或言行随便,势必发生矛盾。因此,正确了解自己,完善自我,学会尊重别人,包容别人,与人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做到与人合作,我认为首先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案例一中女同学英和娅两位女生,都是由于做不好分内的卫生,又不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改正不足,结果同学关系不协调。第二,要大度,要会包容对方。案例一中,英发现智成绩明显进步了,将要追上自己,而自己平时为她解答问题付出不少时间和精力,就表现出吃亏了,想摆脱她。还好她会同老师说,老师又及时地予以引导,两人之间才避免了裂缝的出现。第三,要完善自我。一个人能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成绩,以自己的实力求得别人的尊重。有时一点进步,或与别人本领差不多时,往往会受到嫉妒,但当你不断努力,超过别人一段距离后,闲言碎语就会减少,甚至会销声匿迹。第四,要学会赞美别人。谁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肯定得越恰如其分,别人越感激,但一时不能说的话,就坚决不说。案例一中,英整天板着脸,不善于与同学交流,更不善于赞美别人,这是她同学关系不和谐的重要方面。班主任章老师不但能向她指出来,而且认真举例、悉心指导,让她启发不少。后来,英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自己的心境好起来,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大。
因此,对于上述提到的这些能力,只要师生重视,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努力践行,是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理论拓展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一般能力是能力中最主要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
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两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
一、关于自立问题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可是我们不少青少年似乎不大懂得自立,连生活自理能力都不注意培养。在寄宿学校,感觉学习任务负担比较重,一些事情不愿意自己动手,尤其同学们换下的衣服,大多带回家让妈妈洗,倘若老师要求自己洗,就胡乱在水里泡一下,晾晒,蒙混过关,瞒天过海。想洗澡却又懒得去提开水,搞卫生不倒垃圾,作业多了不想做,总想着偷工减料。现在的我们是享受第一,以追求舒服为理想目标,太缺乏独立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了!但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妈妈的摇篮和温室中,终有一天要走进社会,经历风雨,面对生活和现实,倘若我们不锻炼自己的自立生活能力,又怎么能够在社会这个人生舞台上精彩演绎和搏击?
学会做事的内容和要求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学做”主要是指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做”,更多地与通过职业技术训练养成劳动技能联系在一起,与应用学校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联系在一起。现在意义上的“学做”,要着眼于21世纪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在未来“生产”过程日益“非物质化”、日益“智力化”的知识经济中,“学做”将从学会掌握某种职业的实际技能,转向注重培养适应劳动世界变化的综合能力。在一个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经济中,建立在竞争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和重新配置,将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在成百企业萎缩、破产的同时,更有成千企业兴起、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职业被淘汰,与其相应的职业技能也成为明日黄花;而新的、今日还无法预见的职业将陆续产生。一个人多次变动工作或劳动场所将是常事。
尽管做事的内容和要求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而且还会经常变换,但所有人都离不开日常生活最基础、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会相应提高,但都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人们可以请别人干,但不可能时时处处、一生一世都请别人干。况且,适当做些家务、工作场所的自理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不无好处。
二、关于相处问题
卡耐基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学生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很快也将步入大社会,能够在中学阶段头脑清醒、积极主动,处理好必要的交往关系,既能让自己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在一个融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又能为自己的将来积累丰富的经验,锻造良好的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这里就与朋友、与同学、与父母、与老师交往等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处世方法。
1.与朋友、同学交往
青春期的我们,异性之间的爱情毕竟太朦胧,父母老师往往又有“代沟”,所以自觉不自觉地把满腔感情寄托到自己的同性朋友身上,可以说朋友就成了我们最近、最亲的人,是我们最看重的交往。那么,怎样才能与朋友处好呢?
(1)要做真正的朋友。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庄子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朋友就是自己的影子,多交“诤友”、“净友”,且忌“狐朋狗友”、“酒肉朋友”。
(2)要有充分的信任和平等。猜忌与自私是友谊的大忌,真心地赞美朋友、真切地关心朋友、真诚地鼓励朋友、真挚地帮助朋友,“四真”在心,友谊之花定会越开越艳丽。
(3)要顺其自然。最珍贵的友情总是像北极星那样,永恒而又遥远。朋友相交,决非“韩信点兵”,而是“宁缺毋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缘起缘灭,决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转移,自己要以一颗平常心冷静对待。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除了朋友之外,同学就是我们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相处数量最多的人。大家在一起的时间长,这就免不了一些磕磕碰碰和发生一系列的矛盾,这就会导致我们心情不好、学习精力分散,使我们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寄宿生比走读生同学在同学交往上产生的问题更多,因为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学交往,应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不求推心置腹,力争将心比心。
(5)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不要完全听信别人对某个人的评价。要自己去了解、发现他(她)身上的优点,说不定双方还会成为朋友。当然,“花有两样红,人与人不同”,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心胸相对狭窄、见识相对短浅的同学,也十分正常。这种时候,请抛开你的讨厌情绪,礼貌待之即可,我们不能欣赏别人,但我们要理解别人的存在,因为每个人都有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权利。不必因为他的存在破坏了自己的心情,或者故意去让对方心情不好,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记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6)丢掉自卑。善于寻找自己的优点,给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要为某方面的不足而失去对自己交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