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功能
特色学校的发展功能首先表现在对学校的发展、壮大的影响上。特色学校的目标有助于激发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全体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形成强大的合力,这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形成学校建设的合力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使得整个学校的运转更加合理和有效。其次,表现在对学生素质发展的促进上。与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相比,这一点无疑是更为重要的,这是特色学校发展的旨归,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其最终目的要落实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上。应该说,特色学校创建的真正旨趣在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
在学校的良好教育下,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生良性转变,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教育的责任,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名师就是在长期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信任和尊重的人,同样,特色学校就是在长期和学生等人群互动的过程中,取得学生、家长和社会信任和尊重的学校,教师和学校不可能脱离学生的发展而一举成名,否则,便是空中楼阁。
人是一种多样性的存在,尤其是学生,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未完成性是其基本特征,教育者的任务便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健全的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懂得人生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意义,认识思维的巨大力量……倘若学生只是以将来是否有用这种观点来看待知识,他就会没有激情、计较个人利益、动机不纯,甚至情操低下。”学生是真实的、生活着的、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人,他们独立于世,既不是成人的附庸,也不是任人塑造的产品,他们不成熟,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他们禀赋各异,并不缺乏生命灵性和独到见解。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激励孩子全面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建特色学校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必要的探索和有效的手段,对传统的学校培养模式来说,特色学校的创建无疑是一种丰富和提高,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下的过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还面临着诸多困境,特色学校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培养更多富有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变迁重组功能
学校是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存在的,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学校有着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角色体系和结构特征,任何社会组织都会有一种其存在的惯性和趋于保持原有状态的倾向性,这就是所谓的组织存在的惰性。郑金洲教授说过:“一种行为如果久而久之只是用一种纯粹化了的形式表现出来,就逐渐只保留它的形式意义,其实质性东西就会越来越远。”同样,学校也是这样的,在没有一个明晰、动人的目标引领时,学校的组织结构、人际交往、角色体系等都将趋于一种维持原样的状态,学校的工作就是每日工作的重复,学校工作犹如一潭死水,泛不出半点波澜,而在这样一种近乎麻木的管理和教学中,教育的理想日益远离了现实,在一个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这无疑是不利的。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建立在本校实际的基础上的,其目标也是较为合理和可行的,对于学校成员来说,这个目标是可以亲近的,可以感受到和操作的,并不是空中楼阁。因此,特色学校的创建会对全体成员形成了一种激励和促进作用,容易激发学校成员的积极性,并倾向于改变因长期稳定而渐趋滞后的学校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无论特色学校的初步建设,还是进一步的深入提高,都给予组织原先的保守秩序以不同程度的打击,促使学校领导和其他成员重新评估和重新组织自己的行为,进而确保一些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的施行。
其次,特色学校要求学校发掘和发扬自身的特色,并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的稳定和持久的教育特质和品格,它并不是外在于学校中,外在于每一个成员的,而是通过建立特色学校的共同愿景,将全体成员的行动、理论、智慧融合在一起的,这需要每个成员互相之间信息、意见的交换,以形成一定的默契。即是说,特色学校的创建有助于改变旧有的可能已显陈旧、信息传递不通畅的组织联系结构打破,实现成员之间新的联系方式和交往结构的建立,将所有成员的愿望、努力、行动有效地组合在一起,这样组织内部将会因为有通畅的信息能量的交往而更加健康和充满活力。其实,实践中,已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所学校往往在确立了发展的目标,形成了共同前进的动力后,便会展现出崭新的学校气质和风貌。很多时候,特色学校的创建对一个学校不是作为一种结果发挥作用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影响、调整、提高的过程展现的。
四、特色学校的结构要素分析
(一)精神力:文化的内涵为灵魂
首先,从特色学校的产生来说,文化起着基础的作用,对学校原有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发扬是极为重要的。在长期的发展中,基于其不同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环境、资源状况等因素,每一所学校都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寻传统、发展传统、丰富传统的过程;一所学校的发展史,也是不断适应所处环境,形成内外关系和谐相处的传统的历史;真正的学校发展,只有在对学校传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中才能取得,没有对学校传统的准确把握,特色学校的创立便建立在一个非坚实的基础上。恩格斯说:“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派别,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一般来说,学校是以传统的形式不断实现传承的,但深层次来看,学校传统是以特定的学校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教育教学、办学管理等方面的各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学校的传统以文化的方式内化并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对学校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一所学校。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校文化的深入把握,因为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它提供了一所学校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并提供学校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持,任何一所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都必须对本校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当前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众多学校都将创新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学校传统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忽视了对文化的把握,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它割断了历史和现代的联系和纽带。其实,传统不仅仅代表一种过去,更多的时候,传统体现了一种现代和未来价值,抛弃传统表面上是一种创新,实际上只是一厢情愿的自诩。学校文化影响着人们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创建活动不仅仅是技术和制度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的了解,吸取传统的精华,以实现成员的行为方式和特色学校的持久改变和延续。
其次,特色学校是学校精神和文化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而不是外在的强加的东西。“学校特色化发展是一种自主内涵式发展,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深层次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整学校内部结构,优化育人环境,提升精神文化品位。”而这一切都需要特别关注学校精神的构建,有精神灌注和充盈的特色学校的创建才是真正切实、有效和丰满的。真正的特色学校应该是文化性和整体性的,能够体现为学校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能够上升为学校精神和价值观,能够融会贯通并弥散扩展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特色学校建设不能为特色而特色,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相匹配、相吻合的特色学校。这样,文化作为特色学校的内核,特色学校与文化特色共融共生,学校的创建才是一个植根学校、健康发展的过程,就如一株花,吸取着大地丰富的营养,正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地成长。
二者常常是紧密联系并一体化呈现的。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校精神、学校价值的构建,有越来越多的名校有意识地回到历史、回到传统、回到文化的视野,去自觉建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学校精神和价值观,并把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形成融为一体。
(二)稳定力:稳定的常规是基础
首先,特色的选定是稳定的,其来源于对学校的历史传统、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的准确把握上,是源于内在的,从其他学校生搬硬套,简单地模仿其他学校的做法、模式,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能持久的,特色的选定是有根有据的,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朝令夕改,或者昙花一现的。
其次,特色学校要具有稳定的价值观、舆论,并形成独特的精神特质,作为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根基。特色学校的特征和要求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表象存在,它早已作为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深深地印入学校每一个学生和教师员工的心中。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并不是在短期内通过树立几个典型,标榜几个特色便能够达到的,它需要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一起努力才能实现,因此,特色学校的存在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实现的,特色学校的建成不能以几个暂时性的、带有偶然性的事件便给以定论,而必须要求学校在特色的建设方面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常规,即学校所具有的某方面的独特风格是能够长期存在的,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要谋求特色学校的稳定常规,就要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共建特色学校的氛围,使得建设特色学校的目标作为一种理想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并坚守下去。
再次,稳定的常规是指学校的各项工作、管理常规都走上正轨,即学校不仅要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办学价值观和特质,而且要将存在于成员内心中的理想、信念真正转化为成员的日常行为,以稳定的行为参与和规范表现出来。从学校领导到各位教职员工,以及学校的各位学生,都能够以身作则,将自己真正作为创建特色学校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矢志不移地维护和促进特色学校的创建。
(三)规范力:良好的制度框架是保障
“制度”一词,“制”有节制、限制的意思,“度”有尺度、标准的意思,可见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关于制度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制度一词的解释,一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二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对于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来说必不可少,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一旦被以制度的形式确认下来,就具有执行的强制性,对人的各种行为起规范和指引作用。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利用良好的制度设计框架促进制度理念的真正落实,将学校的日常工作都纳入到制度常规中,形成一种坚实的规范力,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创新。学校制度制定者必须依据建设特色学校目标的要求,提纲挈领,以特色学校的创建规范和引领整个学校的制度体系。但这个过程是建立在对原有制度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的,现有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现有制度的依托,是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个基点。因此,与历史对接,与现实对接,是制度建设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这就有必要对原有制度进行优化整合,以便建立更加健全的制度。
其次,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实践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从来都是两个方面的,完善的制度设计并不等于良好的制度执行,事实上,理论的执行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论制度设计的有多么的完善,如果缺乏可操作性,不能被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采纳、信服,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的话,那么,制度建设只是一种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