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800000052

第52章 散文艺术的真实性与散文批评再实践(15)

5.4.4禅悟之道与小品文写作的小智慧及其价值沉沦

幽默与讽刺作为“庄禅者”的傲世之举,在李庆西的散文叙述中似乎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现在,李庆西似乎很少写评论,小说也不多见。除了编务以外,他的全部工作似乎都与“读史悟禅”相关。他的交游圈子内,既有“竹林贤士”,也有“袁氏兄弟”;既有古园老道,又有文坛故旧。上京都,去沪宁,与“文友”同乐,与“老友”同醉,在杭城,只与少数合得来的人交游。他最近几年特别值得重视的作品,就是在报纸上发表的每篇不满百字的古史趣事评点了,他名之为“酌古集”,他的大量精短作品,已被结集成《禅外禅》了,“禅外禅”的命名似有深意。

如何给《禅外禅》之类文字定性?《禅外禅》的文体并无特殊之处,因为看古人的诗话、词话、野史、掌故,就可极熟悉这种文体,可见,李庆西《禅外禅》中的文体并非独创,实属仿制,这里有他的读史崇古情结在。古人的话语方式,确有今人“难到之处”,今天流行的话语方式是“思辨的独白”,文章动辄万言。“思辨之风”把话都说白了,琐细了,更有可能说枝蔓了,总之,把简单古朴的道理说得太“虚玄”,无疑构成了阅读上的障碍,这是白话文运动或欧化运动带来的消极后果。时人不似鲁迅和周作人辈,他们都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深得中国古代语言之趣味,因而,其行文,虽白实雅,虽浅实深。现代人不行了,只读时文和欧化句法,与古代话语有内在的隔膜,因而,在话语表达上,繁琐沉重,“虚玄”而不得要领。现代青年崇尚的晦涩欧化文风,更使这种表达不堪重负,民族语言的精华表达已被隔绝太久了,所以,“理重文繁”,让人读了半天还不知所云,因而,一些有识者便试图回返古典话语中去,或者说,返回到“五四”文学话语中去。鲁迅、周作人、朱光潜、朱自清、林语堂和俞平伯堪称表率,李庆西就是这一路向上的自觉者,因为他的话语得“五四”散文话语之真传。《禅外禅》的话语倾向,似乎更有复古的努力,这既符合他的“言不言,自在言”的话语原则,又符合他读古史的趣味,于是,他制作了“似新而实旧”的文体表述方式:说它是诗话亦可,掌故亦可,笔记亦可。严格说来,是读书随感或读书随想,他的话语,通常用两种字体编排,“述本事”的部分用黑体,“评点和借喻和象征生发”的文字用宋体。前者转述小故事,文字朴拙古貌,后者作些评点,文字浅显,富有禅机,这种短小精悍的“笔记体”散文虽小,但颇有趣味,在“文气繁盛”的作家不屑一顾的事,李庆西做得津津有味。

如何评价李庆西的写作用心?应当说,他不是那种热爱活泼泼的民众生活的人,这是他当作家的大不幸,因为远离活泼的民众生活,你再富于想象力,也枯索无味。这一点,他就不如张炜,你看,张炜居住在胶东半岛,与底层生活血肉相联,与各种人事打交道,也不同于贾平凹舍得花力气去“道听途说”,虽然他也是“古史迷”和“古文迷”。与吴亮也不同,吴亮永远用新奇的眼睛瞪着城市的灯光和五光十色的人群,用轻松的话语拍摄城市生活场景。李庆西怪就怪在:他不与太多的人的价值观念沟通,那么,他到那里去讨生活呢?他的现实选择是:“到古史中去”。与许多学者一样,李庆西近于学者的生命趣味,实远于作家的生命趣味,因为真正的作家往往是敢于尝试各种新生活的人。李庆西的学者性情,妨碍了他成为好小说家,当然,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机智幽默的写作者,因为领悟生活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作家写人叙事永远面对活泼的生活与人群,是发现,是智慧,但流于叙事本身,对人生之领悟“失之于浅”。他叙事,让人去品味人生,但并不直接参与人生评价。学者则不同,他叙事,常常直接参与人生评价,所以,既能把古今中外各种智慧加以合成,又能形成顿悟。作家往往有生活的历史感,却没有思想的历史感,学者往往有思想的历史感,却没有生活的历史感。现实说来,作家与学者是需要相互弥补的,做得成功的皆如此,做得不成功的皆与此异趣。

李庆西本质上属于学者,因而,他的智慧主要不是生活的历史智慧,而是思想的历史智慧,这一点决定了他“读史论禅”的意义。李庆西读史的冲动,源于他思想求索的智慧,但读史,并不是随时都有智慧,智慧更不会扑面而来。这就要有读史的眼光,读史的目的,读史的选择,因为有了这些前提,才会有读史的感动,读史的顿悟,读史的意义。李庆西读史,显然有两个目的:一是搜寻古人逸事,二是捕捉人生之禅机。搜寻古人逸事,有助于真正地理解古人,发现不同于时贤的通俗故事或经典故事,许多故事,是李庆西第一次读史中得来的,这就有新异感。历史在读中常有这种新异感,但通常不受重视;捕捉人生之禅机,是李庆西《禅外禅》的努力。“禅外禅”并不在“说禅”本身,“禅”在言外,论禅固然有趣,但毕竟无助于世,无补于世,因为“论禅”必须道出禅之外的东西。这不只是人生机趣,不只是语言智慧,更是现实人生的讽谕,李庆西的话语方式隐蔽了这一目的与个性,切不可忽视。他毕竟不是高僧,不会专论些“言意”问题,也不可能是高僧,禅的话语机锋没有佛教意味。以“读禅”为名,义在“读禅之外”,他推崇的实是“人格的风流”,例如,他“评叙”祝枝山,评叙一些古代风雅人物,表现了人格的风流。这种人格风流的要义,保持做人之本,持守做人之道,不因贫贱委屈自己,不因低微背叛良知,不因显赫而狂想妄为。这样,《禅外禅》实是人生之领悟,是人格自由的精神哲学。“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庆西毕竟没有失去学术本色,他的写作用心也就值得推重了。

写作《禅外禅》的李庆西,是否是“遁世者”?应当说,李庆西的话语方式算得上名士风流。写这些小文章,像袁宗道一样,可以稍稍贴补家用,同时,写这些小文章,也不至于“埋没声名”,他自愿写,又找到了合适的发表园地,真可谓一举数得。说起文事,李庆西写作《禅外禅》仍有思想支配,这可能与年龄有关,李庆西不是完全自在逍遥的都市客,因为身处都市,置身文人之间,没于市井声浪中,被灯红酒绿和现世浮华所包围,却有不知“何可为”,不知“何所为”的困惑。在有为与无为之间,他的选择是艰难的:作为社会的人,“无为”是不可能的,要想“无为”,在现实社会中,唯有佛道之路。即使是走向佛道之路,也未必就能无为,无为实际上是为了有所为,排除杂念,专注一心,就能有所为,人彻底无为就不成其为人。李庆西的“无为”,显然是无为而有所为,为闲杂分心,为时尚所挟,红尘滚滚,一腔热泪,这并非他所愿,他之“有所为”,却有成就,这是他的幸福处。如果就“全身”这一意义而言,李庆西可谓功成名就,但是,他未必就不关心世事,其实,他很关心文事,也很关心世事,例如,他常为文事的衰落而“徒感悲哀”,为世事之变动,有其忧愤。道德的、人格的和精神的,自由的问题,无不烦扰他的心灵。

李庆西为世事“所烦所扰”,因此,就不免要“讥”要“刺”,他不会像鲁迅那样怒目金刚,但毕竟会像袁宗道那样悄然愤世,他在《文艺评论》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比《禅外禅》长,也活泼自由些,讥讽世事和文事相当老到深刻,他隐蔽地找到了独特的文体方式来讽世。这是尴尬的处境,因为讽刺要么是快人快语,单刀相向,来得直白,解气,但李庆西不属于这种性格,他喜用隐晦曲折的笔法,轻轻一点,自然上题。问题是,他的讽刺常受到幽默的干扰,“趣史叙事”以幽默为特色,在幽默的一笑中,可能有“怆然感”,但更多的是机智的嘲讽。这类幽默与讽刺,人们常在茶余饭后作为趣谈,而并不在意讽刺的意义,因为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人格,被人一笑,得其乐而失其愤。在作这种“酌古集”时,李庆西未必就特别轻松愉快,见到古史与今事相合,拍手一笑,然后点破题旨,表明现实意义。似乎有些简单了,文人毕竟要更大气些,我断断续续地读过他的《读书灯》之类的随笔,《酌古集》中诸篇什,皆有余趣。我读过他的百余篇小品文,“赏”其智慧,并未有太大的感动。我怀疑李庆西老这么走下去,心灵未免就不悲怆,我是“赏”其逍遥,“乐”其逍遥,亦“憎”其逍遥。像他这样的批评家和小说家,凭其灵性和睿智,本可干些更“使力气”的事。任何写作者,皆有其自由人格精神所在,成亦它,败亦它,此为“自由之尊”。李庆西的生命趣味和写作趣味有其典范意义,作为私人写作是个人的自由,他者无评说的权利,但文章,作为社会文化存在,自当有其评价的必要。现代中国写作者必将贡献出更有良知、更有力量的文化精品,这是一代中国读者的期盼,李庆西的话语方式与生命趣味到底如何判断,这实在很难说,“都市逍遥客,逍遥自逍遥,逍遥不逍遥”,只要有智慧在,这生命的言说就会显示出它的意义。

同类推荐
  • 悲剧的人生(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悲剧的人生(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 走向春天

    走向春天

    本诗集继续延续熊明修田园风格,保持了清新、俏皮的诗风,此外加入诗人一些乡村之外的感受,融入城市和工业文明的气息,这是诗人有意在诗歌抒情领域的探索,非常可贵。
  •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 、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 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 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腹黑王爷淡然妃

    腹黑王爷淡然妃

    人家是带着遗命下山,目的是嫁给将军的好不好。你个王爷的截什么糊,居然就这么把她娶回去了。拜托你这个腹黑王爷能不能收敛一点,没事老是调戏她、非得把气得咬牙切齿不可。好歹她是也是出了名的出了名的淡然,怎么单单遇上这么个破落户,就破了功。她死命反抗,相互设计见间,他徐徐善诱,她想痛下杀手,可是为时已晚,找了他的道,已经深陷其中。遇上这么一个痴情的人,能怎么办?……
  • 倒挂枝头

    倒挂枝头

    雨纷飞,不过别离话一场,哭尽天涯沦落人,爱相依,谁对谁错,谁来还,说不出,爱还在。在这个冬天说不出的话,我与宇航对你说出爱的故事。
  • 那個討厭的鄰居

    那個討厭的鄰居

    他們是鄰居!剛搬到第二天,她就撞破了他兩次好事!自此,他賴上她了!她是孤兒,向東、向南、向上也是孤兒,他們視她如寶貝般照顧。他不相信她和向氏兄弟閒單純的親人般的關係。誤會因此而生,他背叛了她,作爲報復,只是他依舊痛苦;當誤會解開,一切已經無法挽回。
  • 守护精灵之黑道公主

    守护精灵之黑道公主

    她,是世界第一杀手噬月。她,是世界第一集团的千金。她,是世界第一阁冰雨阁阁主。她,是世界第一帮夜蓝帮帮主。她,是当红最红组合中的month,公主。她,是舞团舞后。是什么事让当初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变成黑道中杀人不眨眼的阎君。
  • 101天

    101天

    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或这个世界上有我,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 中国篮球风暴

    中国篮球风暴

    关于科比退役的暴躁宣泄,哈林区的中国男孩重回祖国,完成从cba到nba的权利制霸之路
  • 霸道少爷遇到恶魔公主

    霸道少爷遇到恶魔公主

    你说过不离开我你说过我们要十指紧扣一起去看日出日落去看最美的星星月亮为什么你就这样离开我连最后的道别都没有你这样真的很残忍他没有死他还活着对不对。。。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他活着我只要她还在我身边
  • 混血豺王

    混血豺王

    作品以生动的情节、曲折的故事,表现了混血豺王白眉儿屈辱、苦难、奋斗的一生。它为种群的发展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为照顾孤老病残和种群的传统观念决裂;为挽救种群不被消灭和围追堵截的猎人浴血奋战。白眉儿是豺,是动物性的豺,然而它又是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豺。它的屈辱,它的豁达,它的奋争,它为救旧时的主人,它为豺群的生存所表现的感情波澜,它那大而无畏的精神,无不震撼着读者的心弦。
  • 水仙不在夏天开

    水仙不在夏天开

    一直像刺猬一样独来独往乖戾敏感的17岁男生林默尘,在夏天伊始时交了两个新朋友。一是在开学时翻墙被自己的书包砸到头的腹黑男周清江,二是因捡到对方手机而产生交集并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古怪少女苏珮。在一开始,他其实并不承认女一号,天晓得自从认识她以后,就破事儿不断。因为苏珮的关系,林默尘先是不得不拉下脸皮向周清江借贷,以致对方以此为“痛脚”迫使他当了校庆活动的小摇钱树;而后又因自己无视校规在外打工的秘密被苏珮撞破,而在周清江的“陷害”下不得不为女生做补习……藏在心底最深的那道疮疤随着周亚明的出现而被狠狠揭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林默尘彻底不知道该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