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800000046

第46章 散文艺术的真实性与散文批评再实践(9)

近代以降,一大批学者重新关心国计民生,探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鲁迅、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徐复观乃至胡适重振中国学术雄风。“五四”时代,终于酿成中国学术的又一繁荣期,大批进步学者重新担当起救国救民之重任,于是,学者之本有使命,在“西风东渐”的形势下重新得以重视。当代学术的歧途,在于对学者的使命之忽视,真正的学者必须担当起“学者的使命”,对此,费希特指出:“学者阶层的真正使命,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进程。”“学者的使命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因为他是学者,所以,他比任何阶层皆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我的使命,就是论证真理。我的生命和我的命运微不足道,但我的生命影响却无限伟大。”“我是真理的献身者,我为它服务,我必须为它承担一切,敢说敢作,忍受痛苦。”“要是我为真理而受到迫害,遭到仇视,要是我为真理而死于职守,我这样做又有什么特别的呢?我所做的不是我完全应当做的吗?”这种对学者的使命的理解,出自健全的精神,学者应忠于这种健全的精神。学者的使命,首先在于探究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而,学者对真理的探求应有求真求实的精神,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弄虚作假,这需要付出全部心血和精力。其次在于服务社会,学者掌握了一门知识,不是为自身谋生发财的捷径,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

学者的知识,不是为了耀武扬威,实行学阀统治的资本,而应是探寻真理,启蒙真理的工具。如果这种使命沦丧,学者就有可能发生根本的异化,学者应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推动民族和国家的进步。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探索真理,不仅为了启蒙,而且为了审美,不仅为了自由社会的建立,而且为了建立健全的精神、人格和灵魂。人文学者,必须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呼唤良知、自由和现代美学精神。

余秋雨的散文,显然,出自担当学者使命的自觉。对于文史学者来说,不可能提供富国富民的经济战略,不可能提供治国治民的法律对策,也不可能提供抵御列强的政治战略,但是,文史学者又有其特殊优势,它可以通过忧患意识、生命慧悟、历史沉思而强化并唤醒民族意识、自由意识和团结意识,这种呼唤,这种启蒙正是人文学者所应担当的使命。对于文艺美学工作者来说,给人们提供审美的精神食粮,传播美的自由意识,呼唤道德理想主义精神,抒发生命深处的潜意识力量,正是学者本有的使命。除了在《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的创造工程》中传播审美意识、文化意识和自由意识之外,余秋雨还通过抒情散文来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历史忧患意识和民族意识,他自觉地担当起学者的使命,这种思古之幽情,特别表现在他的一系列怀古伤今的散文之中。他的《道士塔》、《莫高窟》有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有对愚昧的中国道士乃至一切卖国者的批判,有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被毁的悲哀。对于王道士这个“敦煌石窟的罪人”,余秋雨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他由人想到民族,把这种人视之为“巨大的民族悲剧”,那里,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余秋雨的脑中是“一片惨白”,“我好恨”。一段历史,便动情地再现于余秋雨笔下,引发了对民族文化的感叹和对古代中国官僚的沉重批判,与此同时,余秋雨对莫高窟的灿烂艺术,又有着深致的抒情,“它们为观看者而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于是,他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正因为如此,余秋雨才说:“我们,是飞天的后人。”情感的抑扬、低落、升华,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此起彼伏,这种抒情本身,显示出中国学者奇特的文化心态和生存心态。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到“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的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余秋雨不看北方高山大河,而专拣历史名胜,虽未脱中国文人之俗步,但毕竟体现了学者的一许纯情和执著,所以,他到了“柳侯祠”,发抒出下列感叹,“唯有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余秋雨的心灵,在历史长河中徜徉,遇英雄如遇故交知己,遇失落文人则体会其伤心履历,把伤心之泪托付古人。例如,在《都江堰》中,他忽发奇想,“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必须承认,余秋雨对贬官文化和贬官文人之诗词的体悟,有其独特之处,“贬官失了宠,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写出了余秋雨对这些没落文人的逸闻趣事之称赏,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此,当我们体味“天底下的名山名水大多是文人鼓吹出来的”,不必对文人的没落过于凄凉,因为底层的真实仍被掩盖。是啊,“请从精致入微的笔墨趣味中再往前迈一步吧,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他的《白发苏州》和《寂寞天柱山》,仍是基于这种怀古伤今的感叹。文人的命运多艰,文人的生命可悲怜,他们那点闲情逸致,无法掩饰学者文化的透骨的悲冷,而少有那种“地火在地下远行”的决裂。《风雨天一阁》,把中国学者的悲悯和藏书的意义作了极致的发挥和赞美,但余秋雨似乎还未究尽这种藏书的负面本性。余秋雨的怀古散文,较少赋予某种历史空间以当代意识,而更多的是倾注历史意识,倘若没有历史事件的撑持,便失去了依靠。访古,寻古,探古,是余秋雨散文的命脉,他提供了自然空间所无法承载的历史空间,“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葬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

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皆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景点,景点,总是景点。”就这样,余秋雨从西南写到东南,从远古写到当代,从家乡、上海写到海外。每到一地,他有游兴,亦有文兴,他托身历史,寻找撑持,抒发内感。余秋雨的视野,在历史空间和现代空间中寻找和搜索,力图在历史空间寻找当代空间,但最终总是在当代空间中看到历史空间。余秋雨的全部精神意绪,在这种历史村落、文人墨客、弱女怪才、莫名悲哀、莫名感叹中流转,由此,可以体悟余秋雨的语言功夫,句法功夫,结构功夫和立意功夫,然而,在这种功夫之外,似乎隐隐地发现了缺少点什么。那就是,余秋雨时刻面对着历史的生命,他与真实的生命还“隔着三层”。历史空间,个人情感空间,易于形成封闭的空间,确定的有限性空间,艺术作品应该提供的,不仅是历史空间,而且应是当代空间,是不确定性的无限的空间。自古文人独喜怀古抒情,面对祖国河山,文化遗迹,峻青、秦牧喜欢怀古抒情,余秋雨亦喜欢怀古抒情,余秋雨是否真正担当起了学者的使命?他担当着,但似乎缺乏决断的勇气。

5.3.4学者散文在文化思致中寻求生命的负重与理性尊严

学者散文的潜在危机,源于中庸之道,源于知行不一,学者的灵魂是孤寂而痛苦的。与作家不同,学者必须死守书斋,只能偶尔检阅人间春色,知识的探求,当然少不了田野作业,万里考古,但最根本的方式,还得守住实验室和书斋。思想可以在火热的生命战场得以锻炼,但更本原的方式,还是出自心灵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中国哲人历来强调,思想“惟于静中得之”,学者们爬梳古籍,辨别真伪,选材立论,来不得一点苟且,因此,学者的生命空间受到限制,一地,一校,一舍,几个密友,一群学生,一堆杂书,打发着学者的生活。正因为这种空间生命的逼仄,他们的视野总是投向历史。不担当历史,人会变得浅薄,担当历史,人又会变得迟重,这是无法克服的矛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学者们由青春激越到老当益壮,思想逐渐变得稳健,趋于坚信“中庸之道”。所有的过激行为,在历史中并未有好的结果;所有的保守行为,也并未使人们忘根忘本。学者愈是深入历史,愈是感到历史的惊人相似;愈是洞悉历史,愈是惊奇于历史的伟大;愈是批判历史,愈是感到历史的循环往复和生命轮回。于是,只好担当历史的宿命,认同学者的生存策略。激情的衰退,使学者趋于“中庸之道”;学者固守“中庸之道”,使艺术趋于死亡;学者散文虽在形式上臻于极致,但因思想保守又易于趋向死亡。学者散文的死亡,与这种潜在的思想危机有关,这是中国文人、学者、史官所无法走出的怪圈。由于激情的衰退,现代学者散文的分化之途有三:一是趋于火热的现实斗争生活,二是趋于历史的凭吊和自然的踪迹,三是趋于个人闲适生活的孤情雅趣。

鲁迅散文当属第一类。无论是《朝花夕拾》,还是《野草》,无论是《热风》,还是《且介亭杂文》,横亘其中的,是不屈的精魂,充实着中华民族的硬骨头精神。谈古论今,借古讽今,是鲁迅散文之一途。对个人生命历史的记忆,对青年烈士的记忆和歌颂,皆洋溢着无比的激情,这种散文有着真性情,真精神,有着满腔的赤诚。鲁迅散文,代表着现代散文的最高品格,这种散文精神,在张承志的散文艺术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张承志的散文的忧患精神源于生命本身,人行天地之间,出入高山大河之中,往来于底层民众之间,自然有壮烈的生命激情和无法抑制的冲动,这是青春的力量,放射着当代散文最奇美有力的光辉和强力意志。

文人雅士之散文最易趋向于第二条途径,即追寻自然的踪迹,走向历史的凭吊,这在现当代学者散文中也放射出奇美的光彩。中华民族独有的灵性、智慧与和谐精神,充实着这种散文的内在精神,有人把这种散文视之为“消解亚细亚痛苦”的典型模式,在我看来,这种消解是必要的,它平衡着内心的痛苦,抚慰着内心的精神创伤,呼唤着心灵独有的情感力量和道德力量。这种散文,实质上是学者散文的通途,他们热爱山水自然,纵情山光水色,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俞平伯、废名、沈从文皆为它写出了许多奇美诗章。虽然从这些山水散文中体会不到神的恩典,但是,在这种性灵散文中,时刻能感悟到那种无处不充满神性的自由精神。这是道家的自然和佛家的自然,亦是儒家的自然,“山川大地,无处不佛”,这种佛性和神性源于生命深处的自由精神。现当代学者,把最深邃的感情,皆献给了这奇美的山水,这种山水抒情,曾在峻青笔下焕发过奇光异彩。与这种自然抒情相对应的,便是历史抒情,他们登高眺远,怀古伤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强烈的生命意识融于历史意识之中。如果说,斗士散文,诸如鲁迅、张承志的散文给予人们奋进的力量,那么,名士散文则给予人们以自由的启迪和情感的抚慰。“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流,源于真性情,源于妙赏,源于慧心,源于生命自由,源于放达和乐观,代表积极的中国文化精神。学者散文的第三条途径,则在于对个人闲情逸致的风流自赏。这类散文提供了生活风范,这种生活方式,乃是许多人所向往的极境。林语堂的幽默,梁实秋的箫心,徐志摩的醉情,皆极为令人欣赏,他们的生活代表了闲适优雅之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学者安逸生活之极境,这种散文,在过去和现在极有市场,沈复的《浮生六记》,李渔的《闲情偶寄》,便是实例。现当代学者沉醉于表现这种甜蜜生活方式和闲情雅致的作家并不少,他们为当代提供了贵族生活范本与名士生活范本,琴棋书画,美女侠情,鸟兽虫鱼,一枝一叶皆关情。在和平安逸举世狂欢的时代,这种生活实在是美的自由之境,但在多灾多难、贫富悬殊的时代,这种散文不免令人妒嫉和艳羡。谁不希望暖室生香,谁不希望娇女伴郎,但这只是个人生活的理想。如果学者散文仅仅满足于描写这些,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使人产生甜得发腻的感觉。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脍炙人口的诗作。将一个才华横溢、感情细腻、文学造诣高超的民国文艺青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 徐志摩自选集

    徐志摩自选集

    本书是作者唯一自编自选小说集,包含十一篇小说。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发行。本书中还有一些以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在徐志摩是难得的。
  •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读·品·悟·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两粒种子,一片森林》是被媒体誉为“90后最具潜质的文学黑马”王黎冰的作品精选集。王黎冰是才子,他笔下的文章,不论什么文体都神采飞扬,才气逼人;王黎冰是四川人,他笔下的四川是那么优美,那么令人着迷;王黎冰是写作多面手,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学评论都有独特风格。
  • 新编文学理论

    新编文学理论

    本教材以中西重要的理论家和理论观点为关键点,论述文学理论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体例新颖,包含多个具有创新色彩的模块,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
热门推荐
  • 现代战斗机传奇

    现代战斗机传奇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不朽神印

    不朽神印

    哼,芸芸众生看天下之大谁能称雄小说结合四大名著,力LOL等个大x人物角色法宝。。。。
  • 苍火主宰

    苍火主宰

    他是一个神与人的后代,在修炼方面拥有极强的天赋;身体中所流淌的血液,激发着无限的潜能。人、天、神。道不容,万物视为狗
  • 时间终南

    时间终南

    未曾萌芽就已掐断,越艰难,就越喜欢。所有当年温情容颜,变狰狞嘴脸。是he,是我所认为的he。
  • 齐乘

    齐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屠戳风暴

    屠戳风暴

    腊月寒冬深夜,狂风舞动着斗大的雪花。一骑疲惫的白马在冰河上铁蹄翻飞,马背上,一袭黑衣,背负钢刀的青年疯狂地催促着白马,眼眸含着泪水,嘴唇不断地颤抖:“以我们的世界做为煅炼场!以我们的天下苍生做为试刀对象!该死!该死,全都该死!”【★阅威:走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 天狼传奇

    天狼传奇

    这是一个狼的世界,这里是弱肉强食的大陆。一段迷离的身世,令曾经帮助过他的部落惨遭横祸。为了报仇,为了寻找真相,他毅然踏上一条未知路。且看,主角是如何成就传奇般的存在。
  • 护心

    护心

    二十年前,天曜被心爱之人广寒门门主素影抽筋剥骨,并以五行之力封印于四方。机缘巧合之中,天曜灵魂于十年前逃出封印,他感知一山村湖水中封印着他的龙骨,便附上一夭折男童之身,伺机取回龙骨。雁回的出现,让天曜看见了希望。原本她心中因带有他的护心麟而心怀龙血,能助他破开封印。于是天曜开始利用雁回,让她帮他寻回身体的其他部分。雁回意图逃离天曜,但两人不仅没能分开,关系反而越来越紧密,天曜被雁回数次拼死相救的义气所感动,雁回也在不断被牵扯出的事件当中发现天曜与自己斩不断的关系。自己心口护心鳞的来历,师父凌霄与素影的关系……扑朔迷离的谜团接踵而来……
  • exo之千金女贼.被替换人生

    exo之千金女贼.被替换人生

    一个装作女贼的特工,却无意间成为千金,进入学校,开始学生时代,但不忘了自己特工的身份。学校里有B.C.的人?是谁?本作品灵感来源电视剧千金女贼,并无抄袭。(封面并不是本小说题目。本小说为EXO小说,不要被封面表面所迷倒。。)
  • 秋水吟

    秋水吟

    当侠成为绝唱后,如何去分辨正邪之分?在是非难辨的大武林时代里,又有何人能称霸中原,打破军阀割据的乱象?秋水时至,一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