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800000041

第41章 散文艺术的真实性与散文批评再实践(4)

5.2.2乡土散文叙述的视觉美感与乡土人物画的诗意氛围

沈从文与贾平凹的乡土散文的叙事美学,特别表现出对故乡山水之美的描画。作家不能忘记故乡的山水,他可能忌恨故乡的人、风习,但是,对故乡的山水则永远寄托着特殊的情感。青草地,绿山坡,小河水,放牧牛羊,游戏田园,古树,深井,山洞,野花果,每一处皆有甜美的记忆。那渗透着童年游戏的记忆,总是激活作家的体验流与话语流,故乡是童心的牧场,充满浪漫,充满神秘,也充满幻想。那种特殊的山水情感,是对“生我养我”的土地的馈赠;没有这片土地,就没有那分灵性,就没有那分人伦文化观念。外乡文化,最终也不能摧毁乡土文化的感情积淀,因此,从这种故乡情结出发,就很容易理解沈从文与贾平凹散文中的山水画。沈从文那优美的散文体小说《边城》,就是这种山水素描情调,他完全是把小说当作优美的山水散文或乡土散文来创作。“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米,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这种山水素描,是散文中的情景设置,视野宏阔而又细致,语言简略而又细腻。山水清幽秀美,足以概括故乡的山水特点,然而,沈从文绝不满足于空洞的概括,由于小说常受到人物、情景的限制,他不能放纵笔墨,所以,把这全部的山水情感表现在散文中。在散文中作山水画,是创作者的本分,沈从文在描写故乡的山水时,情感语言显得特别富裕,选景和造情开阔自如。

事实上,这种放纵笔墨,尤其表现在《湘西》和《西行散记》中,山水景物贯串《西行散记》的始终,《湘西》更是激情淋漓,通篇秀气。那山水景致特有的神韵,使人们真正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和醉意,这是诗人栖居、活动、游戏的山林。他写桃源辰州的沅水两岸风光,重在香兰芳草;写千丝,以水色倒影、捕鱼奇观为主;写白河,则重在水清、花艳、岩陡、鸟异、调奇、滩险、石乱、虎吼。沈从文对湘西山水的描绘,颇得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真髓,事实上,沈从文的山水素描和水墨画已远非一般的绘画所能承载了,也不是摄影能表现的。它是摄像的记录,而这摄像记者的眼睛,就是沈从文的“眼睛”,他的“灵心”,他对故乡的山水深情,处处流淌着楚国骚人的浪漫、神秘和奇幻。如果硬要将沈从文的“山水画”予以审美分析,即以语言所构成的图画进行定性分析的话,那么,我只能选择“道家的绘画”来总括这种山水的特色。道家的山水画,不仅重视自然的天然气息和色彩,而且重视赋予这种山川以神性、空灵和神秘感。道家吸风饮露,不正是选择这样的山水胜境,他们的得道境界,不正借助这美幻的山水意念吗?沈从文的山水画,是道家精神的流光溢彩,例如,“山后较远处群峰罗列,如屏如障,烟云变幻,重岩积翠堆蓝,早晚相对,文人想象其中必有天神,驾踱乘虮,驰骤其间。”沈从文的散文,山水泼墨大写意之处并不多,山水素描并未喧宾夺主,而是构造神境,渲染一片神性,不多的言语里已显示了道家的恬静光辉。风俗、人物和山水完全贯通和谐起来,让人向往那片山水,那里的人伦,那里的歌唱,那里的民间音乐。

沈从文的这种山水画,对当代湖南乡土文学影响可谓深远,他们皆以那种道家的山水灵性作为散文的背景。贾平凹正是在这种抒情传统意义上接近沈从文,并具有山水画式的叙事笔法和叙事语象。必须承认,贾平凹并未直接受惠于沈从文对山水的这种感情,因为湘西毕竟不是他的故乡,但是,楚地风骚,又何尝不曾影响到丹江上游的贾平凹故乡呢?在文化血脉里,他们毕竟有一点相沟通之处,至少,贾平凹的山水抒情可以纳入沈从文的乡土抒情传统里去,虽有差异,但决不是背离的,而是内在的补充和融合,显示了乡土文学的新的背景和发展理路。贾平凹对故乡山水的描绘,在他的散文中完全点化开来,虽不是贯通的,但确实是对故乡全貌的鸟瞰与透视。贾平凹与沈从文不同:沈从文生活在城里,他在凤凰县城度过的儿童时代的游戏功课,顶多是在城郊野玩,并不承担田间劳动;贾平凹则纯粹是山野之子,不仅要打柴、捡粪,还要下田干活。如果说,沈从文对湘西山水描绘得益于军旅生涯的远足和开阔眼界,那么,贾平凹对商州的描绘取决于他每天出门便对着山景,看池塘、山梁、云和月,尤其是与泥土之间的亲密联系。当贾平凹后来在商州各县各乡村转悠,寻找创作灵感时,他对山水的一切敏感总是与童年生活对应起来,他始终是土地的耕耘者,是对土地耕耘一点也不陌生的乡村之子。也许是贾平凹与土地之间有这样的劳作关系,他所看到的故乡山水总是那么实在,庄严,虽神秘莫测、庄严肃穆,但没有那种浪漫的灵性,因此,贾平凹的山水描写更接近“儒家的山水画”,那画幅的森严,气韵,雄浑,黑白分明,李成、范宽的山水画意,八大山人的苦情苦趣点染其间。他的山水画式的叙事语象,是静穆感,而不是流荡感,山是那么庄严、原始和神秘,水是那么宁静、沉重和喧哗。

如果说,沈从文喜欢用青绿色点染文字,那么,贾平凹则更追求黑白效果,其中,渗透出雄浑的力。一是儒者,一是道家,他们观照故乡的山水角度很不相同。沈从文对故乡实质上有距离感,即使是山水,也似乎是他发现的山水;贾平凹则对故乡有亲切的生存体验,这是不经选择而显出的山水图画。例如:《天狗》故事开头的山是荒山:“路北数里为虎山,无虎,多石头。”水是枯河里的水。“挑水要从堡门洞处直下三百尺,下二个台阶,再起半里的河滩。”商州东南多峰,古来峰,地峰,人峰点缀其间。“群峰被云雾虚去,有野狐哭嚎,声口凄厉,悲从空降。”总之,贾平凹的山水之间总有恐怖感,苦涩感。再如《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其中的山水,皆不大驯服。沈从文笔下的山水驯服多了,处处显出灵性;贾平凹的山水很不驯服,所以带有北派画风。据说,范宽深入到终南山、太华山一带的深山里去,坐卧其间,对自然山水细心体验,才创造出独立面貌,“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真石老树,挺然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物表,而又不华。”这似乎也颇适合贾平凹,这山水画是故乡的地理背景,而风情画最有力度的莫过于人物画。

沈从文乡土抒情散文中的人物大多为苗民,沈从文写了不少苗民,因此,许多研究者过分强调沈从文的“乡下人”意识,其实,沈从文虽自称“乡下人”,只不过是姿态,而骨子里,意识深处并不是“乡下人”,这“乡下人”,包含着不习惯规矩,不屑于懂规矩的反叛之意。这“乡下人”,有野蛮、强悍、不屈服、淳朴、浪漫、勇敢之意,这可以说是乡下人的积极方面,是沈从文真正渴望创造的乡下人,而乡下人的愚昧、没文化、软弱、狭隘等否定性因素,沈从文几乎一概不取。正因为他没有乡下人的后一种感觉,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如翠翠一类,夭夭一类,是那么天真善良,而老水手,长顺,大老,二老,撑船大爷又是那么朴实,讲信誉,疏于钱财。沈从文采取这种乡土抒情的方向是必然的,虽然他是乡下人,他根本就没有乡下人的苦难体验。他不必到水田里去耕种,也不必在三伏天的原野煎熬;既没有稻花飘香的喜悦,也没有丰收成灾的忧虑。他不是农民,而是以旁观者去看农民,以军人的眼光,以县城里的人去看农民。他一入大都市,虽自称“乡下人”,但最终能与“土绅士”同坐一条船,而毫无两样,这已证实他天然具有的非农民气质。如果他是真正的土地之子,真正穷困的农民之子,就会与城里人有格格不入感,与“土绅士”有格格不入感,他绝对无法获得“土绅士”那种做派。如果过分强调沈从文的“乡下人”意识,那么,一定会发生理解的偏差,沈从文散文的解释者往往忽略了沈从文自称“乡下人”的真实意图。他只不过是凤凰小县城里的乡下人而已,这正如上海人曾经把杭州人看作乡下人一样,因为大城市远远脱离了乡土气息,而县城则带有一半的乡土气息,一半的城市气息。

沈从文的真实处境,既非乡下人,亦非都市人,是县镇上的子民,他远比真正的农民之子具有优越感,不必像农民之子那样面临着土地的压迫。沈从文接触的乡下人,是外在的乡下人,“乡下人”以待客的身份出现,在重礼义的乡土中国,他们对客人总是保持和善友好的面目。真正的乡下人之间,既有友爱、帮助、同情,也有仇恨、嫉妒,强者为王是必然的。当然,像老船夫那样的人缘,像翠翠那样的待客方式是非常实际的,但他们也有抱怨,也有仇恨,只是积压在内心深处。沈从文的“人物画”,实质上,是以“异乡人”的眼光去看乡村百姓。当代作家的乡土散文,所渲染的那种人情美,所雕塑的乡下人,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作者史铁生,不正选取了沈从文的观察视角吗?即使是沈从文笔下的故乡,也是在异乡浪游忧患后回到故乡观光的游子的故乡情,而不是地道的乡民的感情。地道的乡民,对那片土地总是有爱有恨,所以,扎根于乡土的贾平凹的乡土散文具有许多优美而真实的成分。沈从文的人物画廊,具有旁观者的特点,那些乡下人皆带有肖像速写的特征,犹如一位城市画家,在山乡画人,作素描。创作者不免带有兴奋、好奇、理想的性质,而作者自身并没有与他真正熟悉的人物打成一片。他真正熟悉的是他的军人,那里有伙伴,有马夫,有长官,有山大王,有土匪、强盗,有水贩,有狗,有妓女。在沈从文的散文世界里,实际上有两组人物:一组是军人系列,是沈从文所最熟悉的;一组是土匪系列,是沈从文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物。那情侣故事,应该大多是听来的吧。

这些人物的生活方式,或农耕,或水运,或打仗,或练兵,沈从文写散文的材料积累,是他做军人时所获得的。我宁愿把沈从文想象成有修养、有礼貌、富于同情心、不凶恶的军人,而不愿把他当作真正的乡下人,所以,他的散文带有军人的浪漫气质。天生的诗人,却穿着军装,当着勤务兵,他当然不能不浪漫,不能不对湘西的风土人情产生特殊的好感。每到一地,那乡下姑娘和妇女对他所投去的特有的热情和目光,他怎能不被那乡下妇人的善良美丽所感动,这是城里人与乡下人的情感,是异乡人与原乡人的情意。这些人物,不是以沈从文凤凰城内的人物为模特,而是以凤凰镇外的乡民作为模特,《长河》中老水手与长顺的情意,在散文叙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作为勤务兵跟在师爷和队长的身后,去向会长和长顺讨钱,作为旁观者,沈从文散文中的出场者,与乡下人分离的角色,几乎随处可见。沈从文是人物画师,也是旁观者,这种旁观者的立场,才是他真正对乡土抒情,真正对政治不关心,真正对乡土采取静观无功利态度的深刻原因。如果他是真正的乡下人之子,饱尝苦难和压迫,那么,他不可能把一切看得如此优美,也不可能真正逍遥起来。外乡总是神秘的,外乡人总有友善心,因为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而一旦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一切就会发生复杂的变化。

同类推荐
  •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是作者一批散文和短篇纪实文学的集锦。押题篇《陨石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身军人之家的普通战士,但他却在未来战争的浩渺星空中流连忘返,包括在高烧状态的梦中……一篇篇探索未来战争的论文让专家们不能不刮目相看。他是我军新一代军人精神结构与境界的活标本之一。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
  • 九零后公民

    九零后公民

    这是作者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分为爱情篇、社论篇、闲情篇、自我篇、校园篇,全程记录了作者近年来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见闻与感悟。
  • 没有人烟

    没有人烟

    对“诗是语言的艺术”的说法似乎没有争议,但是,何物“语言”?这就有歧义了!我们可以遇见古今两种常见说法。第一种是诗与散文使用同一种语言;第二种是诗使用自造的专属语言。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热门推荐
  • 纯阳传人都市修仙记

    纯阳传人都市修仙记

    江湖是否还存在?妖魔鬼怪的传说是真是假?满天神佛如今又在哪里?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原本跟这些毫无关系。自从得了纯阳祖师吕洞宾的传承,一扇崭新的大门为王岩而开。
  • 如意少年郎

    如意少年郎

    数千年前,人族发现了阵法,从而摆脱了神魔的统治;数千年后,曾经的人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沧海桑田,神魔妖鬼蠢蠢欲动。土匪少年梵云飞,手握黄泉秘宝,为报血仇拜入仙门,而后不但得奇遇,斩妖邪,更卷入洪荒三族的争斗之中,最终成就一代符箓天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机械行者

    机械行者

    一名满脑袋胡思乱想的在校大学生,遇到一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奇特人物,还有一名潇洒的富二代,三人手握最先进的科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前进。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境遇,又会经历哪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呢。机械,不仅仅是技术,行者,不仅仅是实践。机械行者,究竟是什么?
  • 茧生

    茧生

    他们说简介要写叼一点,主角从一介废柴慢慢向上,秘密训练,加入学院,成为伯爵,率领军队称霸一方,最终带领三军灭世封神,不行再改
  • 海贼王之为美人血染江山

    海贼王之为美人血染江山

    那些年,不知是否是她的童年陪伴,还是她的琴笛吹瑟,他们对她的爱根深蒂固。-路飞,艾斯那一年,不知是否是她的惊鸿一舞,还是之前的一年多的相处,他怦然心动。-香克斯那一年,不知是否是她的挥袍舞剑,还是她落水救她时她出水芙蓉的样子,他默默相随。-鹰眼…………
  • 我的桃花期

    我的桃花期

    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二十几岁没有牵过女孩子的手,叫一个女朋友是他长这么大最大的愿望。虽然他不是很迷信,但是他相信缘分,用大学生活费省下来的2000块钱到月老庙捐了香火,然而...从这一刻起,他的命运似乎有了很大的转机。
  • 复仇公主遇见高冷王子

    复仇公主遇见高冷王子

    美丽善良的洛冰涵因为被好友嫉妒而掉下悬崖,十年后的归来,她和凌溪夜因为一次的误会,他们究竟会擦怎样的火花呢?
  • 红颜如玉

    红颜如玉

    一串流传千年的紫玉珠串,穿梭在不同时空,改变了几个男男女女的命运,到底这命运对待他们的薄厚有几分?
  • 绽放吧,青春

    绽放吧,青春

    青春时期的爱,就像一种昙花,很美丽,但又易逝。要想让这朵花长期地开下去,永不凋谢,就需要我们懂得用心去浇灌。这样一来,昙花才有足够的水分生长,从而开出芬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