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800000022

第22章 以文学思潮为对象:批评解释学转型(17)

先锋批评最乐于征引和称道的后现代哲学,是否适合当代文学创作的实际?通过阅读当代文学作品,就会发现,先锋批评的粗暴解释和故弄玄虚,将当代文学作品曲解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先锋批评家认为余华、格非、苏童、残雪、马原、北村、潘军、韩东、陈甘露等作家代表了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风格,他们的创作预示着中国文学创作的历史性变革,这肯定有一些道理,但是,对于具有独创性精神的作家来说,他无法容忍这种简单的阐释。事实上,不少作家已公开表示对这种批评的反感和彻底否定,这种变化,正反映出作家创作个性和创作精神的强化和突出。随着作家创作自由度的提高,真正的作家决不会满足于对政治和当前现实的某种图解性作品,尤其重要的是,在创作精神上,力图与那浮表的纪实作品划清界限,更愿意透视当代人那种潜意识的压抑感和焦虑感,更愿意思索历史的苍茫感,人生的神秘虚幻感。洞悉到更为本质的东西,撕破人性善恶和社会道德的假面,这就不可避免地将人性中残忍无情,甚至变态扭曲的东西加以发掘和分析,因此,真正的作家对思想的探究,比对情节、故事、游戏的探究更为执著。

放弃一些令市民狂欢的题材而正视深度的自我体验,正是一些青年作家的执著追求,说到根本上,这些青年作家从现实表象中逃离,而遁入历史记忆中去,对历史的记忆做出新异的叙述性解释。例如,余华的《呼喊和细雨》,并不像先锋批评所阐释的那么“后现代”,他只不过放弃了当前情景的创作,而关注童年历史经验问题。人性恶,作为小说家的创作探求的目标,在历史画面中获得了新的叙述,尽管余华在小说叙述上力图有新的追求,那在细雨中的呼喊,早就冲破了这种叙述表层,而落实到那人性的呼唤这个基本命题上去。人的生存之本真状态被揭示,被敞开,而人的理想生存状态,再一次迫在眉捷地提升到理性层面上来。先锋批评,在这种思想性阐释上通常过于匆忙,而急切地回到语言的结构和解构中去,回到拉康和福科对权力、知识和话语的分析上去,失却了批评家自身对作品的真正理解和生命阐释。杰出的作品本身就是一部“活态哲学”,只有提升到形而上学层面,才会获得超越经验的评判,但对待作品本身,批评家不必担当哲学家的角色,而先必须说出生命的理解和感受,这对于批评显得更具积极意义。

先锋批评力图制造出接近哲学的深刻,所以,尤其重视德里达,德里达尽管在理论表达中不时涉足文学本文,但在骨子里,他更关心的是哲学问题,而不是对文学的批评。德里达的解构策略,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他试图改变传统思维中的全部结构原则,打破所有的学科界限,回到话语本身的整一性和浑融性上去,拆解文学与哲学的界墙,从骨子里看,德里达是反哲学的,并不想回到任何哲学中去。他对哲学传统作了史无前例的无情破坏,又为文学的反哲学倾向、反理性结构提供了支持。他使文学话语获得了极度自由,语言游戏成了他思想的核心,他并不想建构什么,只想解构什么,这正好适合一些作家的创作状况,因此,德里达受到文学批评家的特别关注决非偶然。先锋批评更多的是看到了德里达哲学的生机,却从未真正意识到德里达哲学的危机。诚然,德里达拒绝建立任何中心,颠倒在本质与现象、内心与表现、隐含与显现、物质与运动上的传统观念,对绝对理性、终极价值、本真、本源、本质等有碍于自由游戏的观念提出质疑,从而达成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彻底消解,这种不懈努力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拆毁传统哲学的价值承诺时,是否意识到“神的流离失所”;先锋批评对德里达的过于迷信,导致他们对当代文学中的创新意识不能做出契合生命的阐释,而游离在语言游戏和玄虚迷离的语言试验之中。

先锋批评依据后现代主义哲学提供读解余华、苏童等作家的作品的文本,稀奇古怪,疯言疯语,貌似有深刻思想的哲学表述,实质上是观念的移植和抽象语词的拼接。因此,先锋批评,不仅没有真正阐释这些新潮小说,而且人为地设置了一些语言障碍,阻挡了读者向这些新潮作品的接近。既然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将这些小说谈得云深雾里,那么,非后现代主义读者也就不自觉地拒绝阅读,先锋批评使先锋文学失去了读者,这才是先锋批评的真正悲剧。中国先锋批评始终处于一系列矛盾之中,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主张清理语言残渣;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先锋批评却不断重温形而上学命题;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面对人类精神的危机忧心重重,而先锋批评家在批评的狂欢节中猎取话语的权力。

西方先锋批评的理论指向是反传统的,反理性主义的,反中心性的,他们的反对姿态本身也是引火烧身,同时消解了解构者的话语意义。个人的失身无据与批评者的孤立无援,的确可以看作是后现代主义困境。这种困境,在生存态度上也是反传统的,他们并非在观念上反传统,而在实践中坚守传统。先锋批评是找不到彼岸,找不到家园,在话语中感受生命状态的理论取向。批评的特殊处境是:尽管批评家在观念上是反后现代主义的,但是,在骨子里却忠实于中国的排他主义、利己主义和逍遥主义。不管怎么说,吴亮所说的“批评的缺席”,代表了大多数人对批评的看法,这正是先锋批评的内在危机。

2.4.4“批评即价值选择”与文学批评引领的作家和读者

话语转换与批评解释的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批评的历史事实来看,文学批评的话语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很难用逻辑尺度去评判不同的话语形态。要想确立不同话语形态的普遍意义,只能从不同角度切入到文学批评实践中去。事实上,我所作的“批评的批评”工作,正是力图从不同角度探究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意义,总结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规律,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态度而不可能就此把握文学批评的总体特征。如果从多维视角去观察现当代文学批评,就会发现许多特殊性的东西,所有可能的方面得到重视,自然就能对现当代文学批评做出客观的历史性评价。历史性研究,在文学批评的批评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才能真正评判批评话语形成的历史原因、历史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批评是需要超越的,某一批评对另一类批评的超越,不仅是话语方式的转换,而且是价值观念的转换。

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方向,是无法决定的,但是,文学批评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意义,是可以把握的。文学批评话语形态的历史转换,是个人创造与时代创造的必然,也是人们试图更好地理解文学本身的尝试和探索。对当代文学批评的批评,似乎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批评家的分析和评价上,很少对当代文学批评进行总体性反思和理性审视。面对时代的喧嚣,只能笼统地感到这是多元共存的批评时代,随着权威化批评的消解,批评的个性化日益显得突出。批评家可以自由地伸展自我的批评个性,很能找到共同的特性,因此,批评的个性化同时也容易使批评失范。尽管如此,如果从批评的审美取向、创作取向和价值取向入手,还是可以捕捉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当代文学批评的多元并存,实质上,是三种形态的批评活动的并存。由于任何人都必然带有自身的价值规范,这三种形态的批评活动也就必然表现出各自的批评取向。观念之间的重大差异,必然带来思想间的巨大冲突。当代文学批评的思想冲突所构成的表面混乱而实则有序的批评形态,很有探讨的必要。这三种形态的批评规范,从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转型过程来看,大致可以确立为:“意识形态批评”、“价值论批评”和“先锋性批评”。关于这种批评形态的确立原则向来有其不同看法,目前,至少有两种看法比较富于代表性。一种意见认为,当代文学批评可以分成主流批评、边缘批评和中介性批评,这种分类方法,是就文学批评形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主导作用而言的。这种分类方法,侧重于共时性考察,而忽略了历时性考察,不能突出批评的转型特点。另一种意见认为,当代文学批评可以分成“本位话语系统”、“非本位话语系统”、“主导性话语系统”,这种分类方法,侧重于批评的话语的分析,把民族性批评话语视之为本位话语系统,而将非民族性的外来的批评话语视之为非本位话语系统,同时,把当前批评中占主导趋向的批评话语视之为主导性批评话语系统。这种分类方法,看到了当代文学批评的多元并存的事实,并且侧重于批评文本的分析,有其合理性,但不足以从根本上描述当代文学批评的形态转换,尽管它具体地把握了批评话语的历史形式过程及其现实意义。从批评形态的转换而言,把当代文学批评划分为意识形态批评、价值论批评和先锋性批评更加合理,它代表了文学批评的历史的脉动和精神价值观念系统的差异,实际上,这是文学批评思潮的历史演进或哲学思想运动在文学中的体现。

何谓意识形态批评?意识形态批评,是指以意识形态的观念与立场评价时代文学创作价值的批评话语形态,这种占主导地位的批评话语是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而逐步确立的。具体地说,这种意识形态批评即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这种话语形态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作为基本原则,关注文学的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批评,是具有时间性限定的概念,它的内涵在不同的时间限定里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界定,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立场上来立论,这一界定本身,比较准确地把握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的实际情况。若要试图把握当代文学批评形态的转换,就必需找到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基点,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基点,可以在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的转捩点上寻找。因而,在时间上,当代文学批评的原本形态是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主导的批评形态,这种批评形态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在批评观念上,倾向于政治的社会的批评,在批评原则上,倾向于现实性原则,在批评的文本中,倾向于对作品中典型形象所具有的现实政治社会意义的分析和把握,在批评的导向上,倾向于社会主义文艺原则,在批评的话语上,则有权威化倾向。在批评的思想依托上,则倾向于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为根本,辅之以俄罗斯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无产阶级经典文艺理论家的思想观念,因而,这一批评形态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批评”。

“价值论批评”,则可以视为对意识形态批评的扬弃,所谓扬弃,即对意识形态批评既有继承又有否定。价值论批评,可以说是辩证的历史的批评话语形态,它一方面强调文学的审美作用,强调艺术形式的本体意义,另一方面又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强调艺术的文化功能。在价值论批评中,他们把艺术本体论置于社会本体论之上,强调艺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这种批评话语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重视社会本体论,而忽视艺术本体论的批评倾向。当代文学批评向价值论批评的转换,开拓了中国文学批评的新局面,因为价值论批评,更为深入地理解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的批评活动的意义,同时,又看到了西方古代批评家乃至现代批评家的历史贡献,因此,价值论批评家们很自然地回归到“五四”传统文学批评观念上来。从根本上,价值论批评真正把历史批评美学批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否定那种单纯的政治阐释原则。价值论批评,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学批评的审美原则和历史原则,尤其是对创作心理精神的内在把握极具美学意义,因而,价值论批评对创作家批评家和艺术哲学的建构,开创了当代文学批评的新时代,使人们重新呼吸艺术的芬芳。所谓自律,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批评的自主和自由,实现了批评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追求。

同类推荐
  •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西域民间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凄惨寒切的秋夜,时候已经在十一点钟以后了。繁华的沪埠的S字路上,人们是一个个地少去了他们的影子。晚间有西风,微微地;但一种新秋的凉意,却正如刚磨快的钢刀,加到为夏汗所流的疲乏了的皮肤上,已不禁要凛凛然作战了。何况地面还要滑倒了两脚;水门汀的地面,受着下午四时的一阵小雨的洗涤之后,竟如关外久经严冬的厚冰到阳春二三月而将开冻的样子。空间虽然有着沐浴后的清净呵,但凄惨寒切的秋夜,终成一个凄惨寒切的秋夜呀!在街灯的指挥之下,所谓人间的美丽,恰如战后的残景,一切似被恐吓到变出死色的脸来。
  •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刘子光做保安的父亲在值班时被流氓打成重伤,于是他顶替父亲,成为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他有一双所向披靡的铁拳,这注定他要生活在风头浪尖。他单枪匹马击退了来小区滋事的黑帮团伙,却被物业公司老总当成了眼中钉。
  •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献给还在畏惧改变的你。有多少人如此将就着过着每一天?总是看着很忙碌、总有借口、总能自我安慰、总会安于现状不去改变。“明儿再说吧。”“时间还早,我再睡一会儿。”“世界那么大,怎能看得完?”“我们两个能凑活着过。”……《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让我们:面对生活,拼尽全力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面对理想,要永不言弃而不是随意放弃。面对婚姻,是因为爱情才在一起,而不是因为合适。面对一切未知,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撑起坚强。其实一世并不长,既然来了,就要活得漂亮。
热门推荐
  • 冷血公主的复仇计

    冷血公主的复仇计

    她冰冷,她温柔,她可爱。她们三个因为6岁的那场风暴,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她们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王!为了复仇,让自己变得强大,有着人人渴望的身份。为了复仇,她们去了英国的死亡森林。但她们的复仇计划进行了一步又一步,却得知,自己还有前世,而前世的那些事还未解决。可前世的她们,又会是谁?前世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前世的她们,那三件事又会是什么?前世的她们一个比一个强大,前世的她们,也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使命,来自不同的世界,掌管着不同的事物。这一路上,她们会顺利吗?还是......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纨绔王妃

    纨绔王妃

    她,席雨馨,为了躲避危难嫁了汉子杨楚翔为妻。可是两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坐实夫妻之实。席雨馨只是把杨楚翔当做一般的男子,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和自己成亲了的。杨楚翔渐渐摸透了席雨馨的生活脾性,并且渐渐的爱上了她。他和她会是怎么样,会不会坐实夫妻之实然后幸福的生活下去呢?
  • 兽妃常妖

    兽妃常妖

    她是国公府上的痴傻女童,她是现代隐世家族的天才少女。当病弱的身躯融入新的灵魂,既定的命运将会彻底改写。只是,当她准备脱离家族,过自己逍遥快活的小日子时,却万万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被迫嫁给那个阴鸷邪魅,狠辣无情的恐怖王爷……不过,她堂堂御兽族的天才后裔,岂会任人摆布!……………………………………………………………………………【注】女主有空间戒指,法宝,宠物,御兽,御人。但并非玄幻修真文。玉娘书友群:112606441喜欢的朋友请尽情砸门吧
  • 业平随想

    业平随想

    無所謂境界,只是一個個幻影,不用深究其作用,隨讀隨忘,了無牽掛。無所謂內涵,只是有話說話,覌者皆明其意也。
  • EXO之遥望星空的碎影

    EXO之遥望星空的碎影

    一个有着舞魄体质的女孩,从小就很怪异,与普通人类不一样,不知为什么女孩会无缘无故的能看到已经死去的人,可以读心,却不可以控心,麻烦啊麻烦。来到韩国后,与EXO一次又一次的同甘共苦,一次又一次的暧昧,让她无缘无故的遭受了很多白眼。哒哒哒,大家可以叫小编雪涵哇(⊙o⊙)哇我很好的
  • 太空天窗在哪里

    太空天窗在哪里

    开启科学的大门,人类就能迈入崭新的天地,我们就能获得更加无限的生存空间,这就是科学的力量。科学的内涵就是事实与规律,需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并寻找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并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但是,我们生存世界的奥秘,那简直是无穷无尽,从太空到地球,从宇宙到海洋,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奥妙无穷,神秘莫测,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现象和生存环境是捉摸不透。破解这些谜团,就有助于我们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 沧衍帝临

    沧衍帝临

    等待了十三年的事实,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期望,家族的抱负,使我踏上武道的征程。暮暮朝阳,让我们凝望着那手持长枪的男子,逐步走向远方。
  • 一念痴情,总裁情深不悔

    一念痴情,总裁情深不悔

    ——或许当年的我们都没有错,错的只是爱情啊。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为了他穿上婚纱,洁白的白纱,本是圣洁的象征,却有人为它点缀上了几许殷红……***他是京都闻家三少爷,人们口中的“有钱任性”。女人对他趋之若鹜,男人对他羡慕不已。在外人看来,他高贵、冷漠还难搞,可偏偏这样一个人人追捧的‘钻石王老三’却败在一个女人手里。她是演艺圈有名的金牌经纪人,更是云家失而复得的掌上明珠。前有公司少东家对她暗送秋波,后有当红小生穷追不舍,然而她却只对他一人芳心暗许。***“闻总,我们还没有熟到你可以在我家里过夜吧?”某女气急败坏的盯着正躺在自己床上的男人。“为了避免你在给我勾三搭四,我准备尽快让你成为我的闻太太。”某男狠不要脸的一边掀开被子一角招呼她上床‘睡觉’。***曾有人和她说:阿初,倘若今生我负了你,那你就用这把枪杀了我吧……可若当漆黑的枪口对准了他的心脏,她终究是不舍得扣动那扳机。倘若你遇上一个人,他让你从此坠入地狱不再明媚,他告诉你他爱你,却还拥他人入怀,他以爱的名义绑住你,又以爱的名义推开你……这个样子的爱情,你还要吗?**很多年前的云初爱过一个男人,很多年后的云初依然爱着那个男人,只是爱情的保质期已经过去,再多的爱都被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是……
  • 请让她幸福

    请让她幸福

    盘正条顺的柒小染姑娘,性格却让人又爱又恨的像个活火山,许多爱慕她的追求者都如痴如醉的看着她的脸,却对她的性格敬而远之。青梅竹马连分手都不敢说,在背后大长腿一跨,差点把地球劈两半。柒小染这个四元次姑娘这回大彻大悟了,会让她如愿以偿吗?柒小染可是一块让人垂涎欲滴香腻腻的肥肉,只有细细品尝的人才能懂得她的美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