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700000007

第7章 币制改革(4)

第二,中国不能采银本位的原因:“银价日落,其购买力日减,物价缘而日腾,……况加以各种外债总额凡十余万万皆以金计,年年须辇巨万以偿本息。银价益落,‘镑亏’岁增,其博祸又为人所共见者。”(22:11)至于行金本位,困难有三: 第一,百姓生活程度尚低下,无法用金;第二,由铜银币跃而用金,有调适上的困难; 第三,中国的金存量不足以行金本位。“故行虚金本位之国,必以本位银币为其中坚。此无他,以彼国中本绝少金币,而惟有多量之本位银币故耳。……吾所主张者,一方面为虚金本位之预备,一方面确立银本位。盖金本位为其目的,银本位则为达此目的之一手段。……泰西生计学家常言,虚金本位制者,贫弱国之续命汤也。何以故?以其不必蓄多金而能收用金之利故。”(22:14)这是漂亮的解说,他终于把问题弄清楚了,而且说得简洁有力。说清楚虚金制的特点之后,梁用相当长的篇幅(22:15-29)再度驳斥张之洞的反对意见。篇幅长的原因,是梁过度详细地解说各项国际汇兑的基本原理。梁反驳的论点主要有两项:

第一,“昔精琪初建议时,张文襄公尝上疏力诋之。大指谓金银涨落,时价自有行情,人人共知,政府何能强为定价。……一时耳食之辈咸附和之,以至此议久梗。……今不避词费,次第说明之”(22:15)。其实张之洞的怀疑既合情又合理:当初有虚金制之议,纯是国际银价下跌,精琪设32∶1之比,在实务上尚称合理,但若日后银价再大跌,则势必要调整。所以32∶1并非不能更动的铁价,而只是初拟时的比例。1904年起银价回升,虚金之议自然中止,32∶1或40∶1的问题已不存在。

第二,“国中人士明其性质者绝少,即现在度支部及币制调查局中人员,恐亦什九未能了解,以故或生异议而沮其成,……所以迁延不办之故,当由于此”(22:15)。梁抓住张之洞等人对32∶1定价的质疑,反复解说争辩,好似中国未能采虚金制是一大遗憾,而此憾中最大的干扰,是张之洞等人对国际汇兑的性质不理解,“生异议而沮其成”。其实1904年精琪的议案在中国不能行,除了国际银价回升暂时缓解了外在的危机,另有一项要点是梁在两篇文章内都未提到的:

中国境内币制混乱,单是银币的种类就不下数十种,各地的银两重量不一;在铜币方面更是如此,尤其清末各省滥铸铜元,货币市场更是混乱。要把全国货币统一起来,所需的行政费用不知几何;要把地方的抗拒力摆平,也不知要耗用多少心力。要先统一币制之后才能确立银本位,才能以此作为对内行银本位,对外行金本位的虚金本位制。

改革币制和统一货币的困扰,比32∶1是否恰当之争既大且烦,梁若要支持虚金制,应当先说明如何解决这项大问题。

整体而言,梁在1904年主张采虚金制时,对此制的本质认识不足,论点集中在中国因长期的“镑亏”压力太大,但因实力不足而无法行金本位,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行虚金制。1905年起银价回升,危机解除,虚金之议止;1910年起银价又回跌,梁重议虚金制之可行与必行性,此次他对虚金制的本质理解甚对,但在批评反对者之论时,只集中在32∶1的法定兑换率上,而忽略了国内币制改革的诸多困难,未免见小遗大。梁在1910年时主张“金汇兑本位制(即虚金制)其为我国所必当采,殆无疑义”(22:25),然而若银价在几年内像1904-1907年间一样地回升,是否仍“必当采”?

梁对虚金制的见解,在1914年3-12月担任币制局总裁时,因为需要作实务上的决策而有了相当的转变。“鄙人畴昔固主张行金汇兑本位,而于极短之期间内以银本位为过渡者也。及民国初建,政府有借外债六千万镑之议,吾在海外不知实情,以为可成,乃主张遂行完全之金本位。……及此项借款不成,吾已不敢复持斯说,则还归于数年前所主张而已。(就任币制局总裁)一年以来,颇闻国中人士或相责备,谓何故不主张用金,而徇俗用银为苟且之计。……此种苟且一时之银本位制,今尚成为纸上政策,……我国今日非有莫大之金借款,则从何处得金者?……今我财政状况若此,而曰咄嗟得成金本位,鄙人不敏,不得不惊怖其言以为河汉无极也。”(32:38-40)

梁的这番改变,是在1914年任币制局时因亲见实际的困难而退缩了。其实行虚金制的最大困难,就是“非有莫大之金借款,则从何处得金者”,这是张之洞一开始就看清楚的事情,而梁要等到执政时才能真正体会。然而,到了1917年,机会又来了:段祺瑞内阁任命他为财政总长,负责币制改革和财政金融的决策。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金价大跌,梁认为这是大笔购入黄金改行虚金本位的好机会。但当时军阀们正需钱孔急,把这笔款项提取他用,“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便失之交臂”(43:17)。

2.1.8后见之明

大体而言,梁过度强调虚金制之利,忽略了改革币制的内在昂贵成本;此外,还有两项大问题是他当时所未能预见的。首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金本位制开始动摇,英国曾一度脱离金本位,到了1925年才在争议中返回金本位。如果中国在1917年梁任财政总长时,以九牛二虎之力行虚金制,三年之后,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国际金本位开始动摇,中国行虚金制的好处已不多,而可见的缺点与成本却不少,此时又应如何?是坚持下去或速返回银本位?这个观点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12年起国际银价大涨,从每盎司28.03便士(1912)涨到61.50便士(1920),不知当时尚健在的梁(时年48岁),是否仍坚持中国应采虚金制?

其次,1929年10月发生了世界经济大萧条(梁于同年1月病故,时年56岁)。何以有此次的世界性萧条?原因之一是列强皆采金本位制,货币价值皆钉住黄金价格。当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已足以影响国际金融,这只大象得了重病,在跌倒的同时也把英法德诸强一并拖倒,原因何在?

列强同采金本位,犹如共同穿一条金裤子,或被一条金脚镣铐绑在一起,其中一人出状况,其他“黄金俱乐部”的成员必皆受波及。中国在1929年时若已行虚金制,受列强波及的程度或许会比采金本位轻,但对外部门所受的打击仍然会相当直接。有些经济史学者认为,中国在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中之所以能未应声而倒,原因之一是未加入“黄金俱乐部”。也就是说,银本位发挥了防火墙的功能,此说亦不无道理。所以中国在1931年之前是否应采虚金制,须视三概要件:一是国际银价的起伏是否真的对中国不利,二是国际金本位制的稳定性是否可靠,三是国内币制改革的高昂成本是否有能力应付。后者是可预见的大困难,前两者是无人能预料之事,这三概要件中国都无法满足或应付。梁大力主张虚金制,事后观之,幸未成。

2.2推行国币

清末民初币制混乱,改革之议杂多,各式金融体系与机构此起彼落。这些复杂的情事,在关于中国近代货币史的著作内已有许多分析,较综合性的史料汇集有两项:一是《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二是《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梁所论及的国币改革,只是这段纷杂历史的片断。他在1910-1915年,写过八篇关于如何整理官钞和推行国币的文章,其中有三篇是1914年任币制局总裁期间写的,一篇是在1915年卸任之后写的回顾性评述。这些文章中常有大篇幅细辨诸项技术问题,本节的主旨是评论梁的基本动机、政策方向与执行措施,以问题的特性为主轴而略其技术性细节。

2.2.1铜元泛滥

梁写《各省滥铸铜元小史》(1910,21:13-23)的用意,是要显示中国民间货币体制的混乱现象。这是一篇历史背景与现状解说性的文章,涵盖的时段以光绪的最后十年间为主。晚清银贱钱荒与铜元泛滥的诸种问题,魏建猷(1955)有简明的概观性综述,何汉威(1993)也有相当详细的解说。相形之下,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梁的这篇小史只触及了全盘问题的一小部分。

问题的大背景和第2.1节的虚金本位制一样,都是19世纪70年代列强改采金本位之后,由于国际银价长期大幅下跌,银子既廉且丰。过去饱受缺银之苦的中国各省,开始大量铸造银币,使得银两和铜钱之间的比价下跌,铜币的价值相对于白银就急速上涨,市面的良质铜币因价值高、民间惜用而日少。各省见鼓铸铜币有利可图,纷纷设局铸造,追求铸币之利润;竞铸的结果造成铜币成色不一,同时也因过度鼓铸而价值贬跌。铜钱是民间生活的基本货币,铜币既贬,各省又滥铸,成色益劣,正如梁在此文开头所说的:“近数年来,以各省滥发铜元之故,致物价腾贵,民生凋敝,实为全国人民切肤之痛。朝野识者亦渐知之,而亟亟谋补救矣。”(21:14)

梁先分析百文铜钱的重量,在乾隆至光绪期间,从每百文重12.19盎司跌到每百文重6.80盎司,将近轻了一半。最大的原因是:“战乱频仍,帑藏竭蹶,政府始借铸钱为筹款之一法门。质日劣,量日轻,私铸日多,而钱价日落。……任各督抚之自营其私,安有画一之理。……而行政机关不整,又无术以坊之,以故恶钱日滋,……凡良币在势必为恶币所驱逐。……币制之糜烂,自是不可收拾矣。”(21:15-16)除了解说这些大背景之外,梁的文章有两条主轴,所用的资料相当详细,解说也很清晰。

首先,表列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三十年(1904),海关银一两兑换制钱的文数;以及上海银一两在历年间可兑换的制钱文数,两者显示都是长期下跌:白银贬,制钱贵(21:16-18)。其次,梁解说铜元之滥铸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时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天津市因银根紧而起恐慌;袁谓此由钱荒所致,于是始铸铜元(铜元与制钱铜币在外观上的主要差别,在于铜元中央无孔)。袁在三个月内铸出千万枚,获利百数十万,于是各省竞仿,广设铜元局。光绪三十一年为全盛时期,12省15局的铸钱机共达846具。若全数开工,每年可制出铜元164亿多枚,中国4亿人口平均每年每人可分得40多枚,安能不大贬?

光绪三十年到三十四年,实际铸出的铜元超过124亿枚,在5年之间每人平均得30多枚[21:21,何汉威(1993:419注147)对这些数字有不同的意见]。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由商业会议所上书于领事团,再转各国公使团。清政府初犹漠然置之,几经交涉,于翌年五月命各省铜元局悉行闭止。但两月之后,命广东等五局复开,欲将前此铸币之公利攫归中央,但此时铜元价值已大贬[光绪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80铜元可换银1元,宣统元年(1909)底已跌至180铜元一换],政府所能牟之利有限(21:21-22)。梁在同年另有一篇短文《论币制颁定之迟速系国家之存亡》(1910,21:106-110),再论滥铸铜元之害。他新提出的要点,是货币学上的格里森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这个现象在上一篇论滥铸铜元时已稍点出,但未用到此概念来解说货币现象:成色佳、含铜量高的铜元,民间会因质佳而惜用;在市面上流通的铜元因竞铸逐利,结果是愈铸愈劣,劣钱一多,好钱就更少(被窖藏或熔化以重铸更多的钱)。这是劣币驱良币的原理,梁以两页多的篇幅用实例解说此原则(21:106-108)。这是铜币的部分。

另一项祸端是各省大量印行纸钞。1909年6月估算,三年内各省已发纸钞3000万两(21:108),虽然号称这些纸钞可以随时兑换现钱,但却少实现。梁写此短文的目的,是指出铜元与钞币在中国已过度浮滥,若不再节制或整理币制,则国中所资为交易之媒者,皆为碎铜废纸,终必导致“民冻馁离散而国随以亡。……则马哥里所谓百年暴君专制之害,不如一次恶货币之甚者,岂不信哉!故吾以为,今日中国应办之事不一端,而莫急于颁定币制”(21:109)。梁这两篇论铜元的文字,是属于时事议论的文体,类似的见解在当时人的论述以及近代中国货币史的著作内已多论及,特殊之点不多。

2.2.2币改评议

梁有两篇评论币制改革的文章,其一是《读币制则例及度支部筹办诸折书后》(1910,25上:97-106),这是他在日本时对清末币改的评议,是属于时事评论性的文字。宣统二年四月,度支部奏厘定币制,有则例24条,附则13条,目的是要重新制定国币的单位、成色、发行机构、监督单位等等,这些条文与背景在《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页784-789)有详录。梁对这项时事有三项评论:国币的成色与价格单位,辅币铸造与行用之限制,旧币暂照市价行用之问题。他所评论的内容,大都是具体执行上的不同见解,属于国币推行技术方面的问题,甚少有政策方向、体制理念方面的辩说,可论之处有限。

同类推荐
  •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这是一本讲述技术革新的书籍。那么,一名经济史学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技术是关于如何获得对人有用、令人愉悦的物品和服务,即,它是关于生产制造的。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分野,并非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在于“富国比穷国的钱更多”,而在于富国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 日子应该这样过

    日子应该这样过

    本书共十四部分,内容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气、科学驾驶节约用油、节约电话费等。
  • 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

    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

    本书通过三峡诸多相当于中原商周遗址的发现,为认识早期巴文化提供了物证,多处与盐业有关的遗址的发掘,解读了巴人与盐的关系;为“巴盐”与“盐巴”,提供了物证。
  • 中国对外金融关系演进分析

    中国对外金融关系演进分析

    本书以系统论和协调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支点,把中国金融系统放在世界金融这个大系统之下来研究对外金融关系,研究中国与世界金融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影响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热门推荐
  • 凤绝天下:绝世炼药师

    凤绝天下:绝世炼药师

    天不饶吾,吾灭天。地不容吾,吾灭地。人若犯吾,通通杀之!——天南百岸长,何不献祭灵!
  •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本书从唐人尚诗、盛世风趣、仕进多途、文士风流、佛道盛行、女性风采和开放兼容等七大方面,较系统构筑了唐代社会的文明画卷,并且通过对相关唐诗的研读来展示这一文明。
  • 吴世勋:淡漠少年温柔岁月

    吴世勋:淡漠少年温柔岁月

    “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一次意外,她失去了双亲。葬礼上,林暖被父母老友吴家收养。从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腹黑霸气的吴世勋,温柔体贴的鹿晗,幽默开朗的朴灿烈,活泼可爱的秦依依,还有温婉腼腆的萧子怡…。情窦初开的年纪,遇上最好的你,我足够幸运。
  • 迷仙大陆

    迷仙大陆

    一个迷失的少年,满身的恶习,悲剧的结束却迎来了喜剧的开始。命运从异界迷仙大陆开始。看李枫从一个乞丐开始,逐步走上宇宙巅峰,笑傲天地。
  • 红楼之护国将军宠潇湘

    红楼之护国将军宠潇湘

    她和他本无任何交集,多少次心碎,一次决绝,让她遇到他,从此蓄泪的眼尽是欢颜!他和她本无任何瓜葛,多少年期盼,一世柔情,让他遇到她,从此空落的心有了牵挂!(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家有肥妻:老婆别吃了

    家有肥妻:老婆别吃了

    作为一个又胖又丑还是暴发户的女儿,她受尽嘲笑讥讽,备受欺凌。而他作为最神秘的顾家三少,却是风流潇洒,受尽追捧。本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偏偏迫于无奈而被牵连在一起,从此唇枪舌战成了日常。“喂,你觉得我这两天身材怎么样?”某人勾唇一笑:“猪。”【推荐自己的新书:《首相大人,求放过!》】
  • 鬼功秘芨

    鬼功秘芨

    妖邪之剑,打开了地狱之门,生?或是死?看无名小卒的诡异神功怎么拯救世界
  • 异世苏醒

    异世苏醒

    有时候看见的死,未必是死,命运终将会让你遇见你该遇见的人,哪怕是相隔几万年。
  • 异族绝恋殇

    异族绝恋殇

    当冰冷的美人鱼公主遇上人族冰山王子;当霸道的吸血鬼公主遇上人族不要脸王子;当泼辣的羽人公主遇上人族温柔王子;他们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敬请期待!
  • 下辈子的你是否还记得我

    下辈子的你是否还记得我

    为他心爱的人挡了那刀,都是心甘情愿的,因为她爱他。死后才发现自己是护花使者。回到天庭后,幽悠跟玉帝谈了一个条件“五百年把天庭的花培育成有灵魂,有灵气的植物。“”我允许你下凡找他,但是只有一世的时间去找他,一世过后,你要回来天庭,如果不想回来,我会把你所有法力收了,再把你打入凡间,让你经历人间的生老病死!“幽悠在茫茫人海中要怎么找,他还会记得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