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500000061

第61章 论作为通识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基本教学法原则(4)

其三,以耕读传家为根本的治家之道。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下,治家之道历来被看得很重。这其中,耕读传家被视为最基本的治家之道。“耕”是指农耕,“读”则是指读书。这一注重耕读的传统观念是与我国两千多年的农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以农养天下,以士治天下。这也就是说,养天下须重农耕,治天下须重读书。我们知道,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根基,历代统治者对此深有认识,故而总把“重农”作为安邦兴国的基本精神。《吕氏春秋》里讲,“霸王有不先耕而成霸王者,古今无有。”所以,春秋战国以来,“重农”已成为君主既定的兴国之道。另一方面,古代的统治者也看到了读书人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于是采用各种方式把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吸收到统治阶层中来,置其于官位,供之以俸禄,使读书人为其所用。统治者的这种重农耕、尚读书的长久治国策略影响到民间社会,就形成了中国家庭“耕读传家”的基本观念。

其实,中国百姓自古就有尚农的传统,把农桑视作生存之根。所以,《周易》里讲:“不耕获,未富也。”从秦朝开始的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更是把人们牢固地牵制在土地上,天下百姓莫不以农耕作为根本的生活手段。长期的经验积淀使得古代中国人树立了一个牢固的信念:农耕是最可靠、最稳定的生存手段,除非万不得已它是不能够放弃的。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念影响下,在我国古代,即使是通过工商业致富或为官发财的人,最终也以购买田产作为根本生存与发展之计。因为相比较而言,这乃是最稳定的保存家产的办法。

虽然农耕是生存的基础,而若要求发展、求成就、求财富,在中国古代社会,唯一的正道就是读书。因为“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可以通过读书入仕谋生,乃至发财致富,光宗耀祖。所以孟子就说过这样的话:“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做官就像农夫耕地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可见,“耕读传家”这一观念既有重生计之“俗”,又有求高贵之“雅”,实在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一种融雅俗于一体的生存智慧。它是古人在重农尚仕的社会之中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治家方式。也因此,“耕读传家”作为根本的治家观念深植于传统文化之中,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接受。

其四,以义利合一为基本价值追求。追求义利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的价值思想,它是在古代思想家们漫长的义利之辩的争论中逐步形成的。这里所说的“义”是指道义,而“利”则指利益,一般多指物质利益。

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就纷纷对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如孔子就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虽然并没有否定“利”,但他反对见利忘义,主张君子要“义以为上”、“见利思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更强调义与利的对峙。

他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孟子·梁惠王上》),并以“为利”还是“为义”作为区别小人与君子的唯一价值标准。荀子则认为任何人不可能不考虑个人利益,然而应该使个人利益的考虑服从道义原则的指导。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所以荀子认为虽尧舜不能排除民之欲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因此,荀子认为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见利思义”。这与孔子的思想也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他更承认人有好利之心这一基本事实。

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著名命题,以尚义反利的观点片面发展了先秦儒家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所以,后来清初的启蒙学者颜元针锋相对地提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相反命题。他认为“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把义与利相互结合起来。可见,颜元在古代思想史上第一次对董仲舒以来的道义论价值观作了可贵的纠正。

当然,在义利统一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正统儒家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所以重义轻利甚至是尚义反利的思想也一直是一个传统。这一传统一方面维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塑造了中国人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也有压抑人的物质欲望,扭曲人性的弊端。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这一“反利”传统,无疑又是我们今天所应该批判和否定的。

其五,以直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文化传统中比较强调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以直观意象为主,这是一种通过直观、直觉来直接体悟和把握对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首先是直观和直觉的,儒、道、佛三家的认识论都带有这一思维的特点,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充分体现儒、道、佛三家合一的理学思维。宋明理学家把“太极”、“天理”作为包容了宇宙人生一切真理的本体存在。但对这个本体的认识,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直觉顿悟才能实现。只不过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强调“格物致知”,“即物穷理”,把经验知识的积累作为顿悟的必要条件,最后通过顿悟而“豁然贯通”,由渐而悟,完成心理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认识。而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派则主张当下参悟,明心见性,“立其大者”,“点铁成金”。

张岱年先生曾指出过这一点:“中国哲学只重生活上的实证,或内心之神秘的冥证,而不注重逻辑的论证。体验之久,忽有所悟,以前许多疑难涣然消释,日常的经验乃得到贯通,如此即是有所得。中国思想家的习惯,即直截将此悟所得写出,而不更仔细证明之。”此可见,与讲究分析、注重普遍、偏于抽象的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直觉思维更着重于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中去把握真理。它超越概念、逻辑,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显示出中国人在思维过程中活泼不滞、长于悟性的高度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这一思维方式又是意象的。这种意象性源于直观与直觉。在《周易》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思维模式。《周易》中由阴阳、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六十四爻组成的卦象,就充分显示着意象思维。

它由象数符号表现整体意义。如泰(棯)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但实际上应当天在上地在下。这一卦象就象征着天和地的交感变化,所以,是吉卦,预示着事物发展有前途。否(棲)卦则与此相反,天和地没有交感,因此是凶卦,它预示事物发展没有前途。

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则更注重意象的浑融一体,强调只有发现和形成了意象之后的创作,才能臻至独特意境。所以,中国艺术就是营造意象的艺术。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中国画中所要描绘的,与其说是客观对象,不如说是主观的意义和象征。中国书法艺术更是意象艺术,书法美是意象美。即所谓书为心画,是有意味的形式与象征。同样,中国古代的诗歌不同于西方偏于表现情节,而是借象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追求意和象、意和境的融通。“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始的这一对意象的追求与营造,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学所特有的韵致和意境。

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不同于西方文学艺术偏于再现、摹仿、写实,追求美与真的统一,而是偏重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与善的统一。正是在这一特有的文学艺术传统的规范与熏陶下,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绚丽多彩、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三、以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相统一为基本方法,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在走向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的21世纪,摆在当代中国面前的根本任务无疑是尽快实现现代化。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将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文化。但这个适应现代化的新型文化决不是无中生有骤然降临的,而一定是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关联性。事实上,从世界上一些已基本完成现代化进程的国家来看,对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开掘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传统并不是守旧僵化的代名词,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理性和智慧的积淀,对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有着多方面的启迪。这既是传统得以成为传统而不被历史之河所湮灭的缘由,更是我们了解、学习和开掘传统文化的内在根据之所在。

我们知道,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型。在这个充满危机与痛苦的转型过程中,人们对待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诸多的偏激情绪。20世纪20-30年代,“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文化本位论的争论正反映了这种偏激情绪。

同类推荐
  •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全2册)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仍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追捧的智慧法宝。
  •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对话录

    本书分为人与人生、婚姻与家庭、爱与爱情、情感与心灵、知识与真理、道德与修养、政治与经济、法律与正义以及柏拉图年谱等内容。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热门推荐
  • TFBOYS与团子

    TFBOYS与团子

    八月,一个神奇的月份,在这天,苏团子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少年们,四个人的爱情纠葛,纷争,兄弟反目,苏团子闭上眼,宁愿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 EXOandTF之回到过去

    EXOandTF之回到过去

    本书主角是EXO和TFboys的部分成员,偏向EXO一点,给那些即喜欢EXO又喜欢TFboys的炒饭们福利柠璃呢,比较懒,会比较少更新,各位书友谅解
  • 大衍神尊

    大衍神尊

    唐朝大道士李淳风偶得无上神功——大衍紫绝洞玄真经,转修不成,憾而离世……两千年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孤儿李若,得淳风老祖残魂指引,叩关开墓,获得无上传承,修练神功,绝境逆袭,踏上制霸都市,与诸界神魔争锋的至尊之路。……本书交流群619255011,欢迎各位友友的到来!
  • 竹马你别跑:音痴来驾到

    竹马你别跑:音痴来驾到

    一遇音乐深似海,哪知音痴几多愁。一江春心向东流,恰似一道红叉本上留!!!是哪个混蛋、臭蛋、王八蛋改了老娘的的大学报表,害的老娘这个音痴在音乐学院当了一年多的全校倒数第一。唐筱筱望着成绩单上的红叉叉,仰天长啸,愤愤不平。殊不知,这是个“阳谋”所谓“阳谋”就是光明正大的摆阴谋。某人为了将她留在他身边改了她的大学报表,却发现她早已不如当年,从曾经的歌神到了现在的音痴却不知,原来音痴唱出来的歌也能那么动听。
  • 万年洪荒

    万年洪荒

    万年之前,人族、神族与魔族,在这片洪荒大陆之上进行了一场旷世之战。这场战争,让洪荒大陆损失惨重,翼族,麒麟一族,虫族三个种族惨遭灭族,神族与魔族也元气大伤。而人类也因为这次大战,成功取得了洪荒大陆上的统治地位。洪荒大陆上的纪元成功由神魔纪元向百族纪元迈进。万年之后,洪荒大陆上的种族隔阂基本已经消失,出现了不少混血种族,洪荒大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而在这个景象的背后,却是危机四伏……
  • 皇夫太多,女皇搞不定

    皇夫太多,女皇搞不定

    “嘀嘀嘀”羽萱迷迷糊糊的接起来电话“喂,谁啊”“小迷糊,连我都忘记了吗,是不是该罚呢?”“啊,是月姐姐啊,今天找我有什么事啊?”“没事就不能找你啊”……男主(本宝宝还没确定,请大家见谅哈(*^__^*)……)
  • 剑侠情缘之梦幻现实

    剑侠情缘之梦幻现实

    主角因为家传玉佩在脑海中的形成光团自此随意出入现实与剑侠情缘世界,剑侠世界有长枪独守大唐魂的东都之狼天策,一舞剑器动四方的七秀坊,长空令现,恶孽无生,浩气剑出,谁与争锋的浩气盟,一入此谷,永不受苦的恶人谷,现实世界性感妩媚的美妇总裁,妖娆的人事部长等各型各色妹纸铺面而来。
  • 除了爱情与樱花

    除了爱情与樱花

    一个莫名其妙的婚约让你匆匆赶回,国内,邂逅了危险的他,面瘫的他,温暖的他,呆萌的他。同处一个校园,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改变中世纪

    改变中世纪

    假如你来到古代,你会怎么办?我觉得,站在众人之上,一定挺有趣的!
  • 听这年雨下

    听这年雨下

    这一年,雨终于下了好美丽的景色,却沾染了忧伤曾把相爱描写得太浓后来才明白不过是一份朦胧的感觉.......爱情不是海枯石烂,山盟海誓的诺言,最真情的告白也不是,我会给你全世界,最暖人心的浪漫更不会是摘星星、月亮,或是献上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那是什么?是相守,也是陪伴,更是简单的一句话:我陪你听雨下,你陪我看落阳。